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由首爾延世大學醫學院內科於2025年發表於Cancer醫學期刊的”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 Reduces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研究,明確指出細胞激素誘導的殺傷細胞 (CIK) 免疫細胞療法作為早期肝細胞癌 (簡稱肝癌/HCC)患者輔助治療確實有其有效性。 CIK 免疫細胞療法顯著降低了肝癌患者術後 68% 的復發風險,並且降低了肝癌的腫瘤標記、升高患者的關鍵腫瘤標記水平,且未發生嚴重的不良事件。該項研究結果凸顯了 CIK 療法在預防肝癌患者術後早期復發方面的潛力,並認為CIK免疫細胞療法應該更廣泛的臨床應用。
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是一種免疫細胞,具體來說,它們是一種異質性 T 細胞群,可在實驗室中透過特定細胞因子培養週邊血的獵單核細胞 (PBMC) 生成。 CIK 細胞以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MHC) 依賴的方式,殺死腫瘤細胞而聞名,這意味著它們無需透過常規的 MHC 路徑識別腫瘤細胞,並且具有強大的抗腫瘤活性。 CIK 細胞正被探索作為一種過繼性免疫療法,這意味著它們可用於增強人體自身對抗癌症的免疫反應。
CIK 細胞是透過將週邊血液單一核細胞 (PBMC)(包含 T 細胞、自然殺手 (NK) 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與干擾素-γ (IFN-γ)、白血球介素-2 (IL-2) 以及有時的抗 CD3 抗體 (OKT3) 等細胞因子一起孵育而生成的。此過程促進這些細胞的增殖和活化,從而形成富含 T 細胞和 NK 細胞混合表型(CD3+CD56+)的細胞群。
過去許多研究指出,CIK免疫細胞療法在降低肝癌術後的腫瘤復發率,並且於改善存活率方面已展現出良好的前景。首爾延世大學醫學院內科醫療團隊則在真實世界臨床實務中,詳細評估了 CIK 細胞療法在肝癌患者術後的療效和安全性。
他們針對 49 位接受根治性肝癌切除術或是射頻消融術(RFA)後,接受CIK免疫細胞療法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並且用傾向評分配對法,以 1:1 之比例與 49 位對照組的患者進行比較。該研究之主要終點是無癌症復發生存期 (簡稱RFS),次要研究的終點是總體存活期 (簡稱OS)。
最後研究結果:接受CIK免疫細胞療法組患者的中位追蹤時間為 19.1 個月,對照組患者則是 67.7 個月。單變量的分析顯示,接受CIK免疫細胞療法組的 RFS ,相較於對照組的患者更為延長(風險比為0.32)。接受CIK免疫細胞療法組未達中位 RFS可以分析的階段,而對照組的RFS則為 48.62 個月。至於多變量 Cox 回歸模型則顯示接受CIK免疫細胞療法是降低 肝癌術後復發風險的重要因素(調整後的 風險比為0.32)。兩組均未達中位 OS可以分析的階段;免疫細胞治療組與對照組的OS並無顯著差異。接受CIK免疫細胞療法之不良反應事件總體發生率低,未報告有3級或4級不良反應的事件。
該項研究的結論:肝癌患者於根治性肝癌切除術或是射頻消融術後,輔助給予CIK免疫細胞療法,確實可以顯著減少早期肝癌患者術後的腫瘤復發之風險嗎?
近年來,免疫治療的出現為癌症的治療開闢了新的紀元。其中,細胞激素誘導的殺傷細胞 (CIK) 已經成為頗具前景的免疫治療選擇。 CIK 細胞是一類異質性高的免疫細胞亞群,其特徵是同時表達 T 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 (NK) 的標記物,尤其是 CD3+/CD56+。這些細胞以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MHC) 限制的方式,表現出針對癌細胞更為強效的細胞毒殺活性,這使得它們適合用於癌症治療中的過繼性免疫療法。目前,CIK 細胞已被研究且廣泛用於治療各種類型的癌症,包括肝癌、大腸癌、胃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卵巢癌。CIK免疫細胞療法除了能夠靶向並殺死癌細胞,且不會受到 MHC 表達的影響,這項特性大大地增強了CIK免疫細胞療法在治療各種癌症方面的潛在有效性。
而腫瘤微環境會透過抑制細胞毒殺性T細胞的反應、增強調節性T細胞和髓系來源的T細胞,抑制毒殺性免疫細胞的活性,進而促進腫瘤的免疫大逃逸,這給癌症治療是否帶來有效性,掀起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制定與兼顧個別風險因素,以及具有腫瘤生物學特徵的個人化治療策略,以及開發新的輔助治療方案,對於應對不同的復發模式,都是至關重要的。
近期研究結果證實,CIK免疫細胞療法在對照試驗和真實臨床實務中,都發現CIK免疫細胞療法可以降低肝癌復發率和改善存活結果的潛力。
目前CIK免疫細胞療法在韓國治療指引中,已經被列為早期肝細胞癌的 A 級推薦,預計隨著其與其他抗癌藥物一起被納入國家健保,患者對於CIK免疫細胞療法的可及性。
總而言之,術後輔助性CIK免疫細胞治療,確實可以顯著延長早期肝癌患者的RFS,並降低治療後標記物升高,例如:高復發風險亞組的AFP和PIVKA-II水平。由於追蹤期短,其長期療效(例如晚期復發和總存活期)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以評估其長期療效,並探索其在不同患者群體中的更廣泛應用。
#癌症治療
#癌症熱治療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高禾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