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 可否有效化療藥物 capecitabine導致的手足症候群副作用?用常見的保健藥品預防常見的不良反應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化療藥物 capecitabine(卡培他濱),有多種商品名,例如:截瘤達(XELODA)、艾結達膜衣錠(Calveda)、凱沛達膜衣錠(Keperda)、

克癌特膜衣錠(Capicerd)。

 

台灣衛福部核准的適應症如下:

  1. 轉移性大腸(結腸直腸)癌病人。
  2. 第三期結腸癌患者手術後輔助性療法。
  3. 與歐洲紫杉醇併用於治療對小紅莓類化學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人。
  4. 單獨用於對紫杉醇及小紅莓類化學治療無效,或無法使用小紅莓類治療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病人。
  5. 合併鉑金類化學藥品可使用於晚期胃癌之第一線治療。

 

化療藥物 capecitabine之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水腫、皮膚炎、便秘、腹瀉、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貧血、白血球低下、血小板低下、高膽紅素血症、感覺異常、疲倦、手足症候群。

少見但嚴重之副作用如下:

心毒性、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處置capecitabine之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手足症候群。引起手足發紅腫脹之「手足症候群」情形就是很常見的一種。手足症候群在臨床上亦稱為肢端紅腫症(Palmar 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 (PPE)),是一種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反應,發生在手掌或腳掌,會有泛紅、腫脹及發麻、刺痛等感覺異常。較嚴重的情況是患部皮膚組織會出現脫皮、潰瘍,更嚴重則起水泡。病患會覺得十分疼痛不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事實上,一些化學治療藥物也會引起「手足症候群」,例如:Capecitabine、Fluorouracil、Doxorubicin、Cytarabine。而比較容易引起手足症候群的標靶治療藥物有Sunitinib及Sorafenib。其他藥物包括Docetaxel, Fluorodeoxyuridine、Gemcitabine、Methotrexate、Paclitaxel、Etoposide、Vinorelbine等也報導過類似副作用。

 

手足症候群的成因目前仍不明,但目前比較被接受的說法是手掌與腳掌的微血管當遇到動作、壓力或突然上升的溫度導致藥物被釋放到組織中,引起一種局部炎症反應並產生局部症狀。其症狀發生時病人會感到非常不適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故必須讓病人瞭解此一症狀及教導如何改善症狀,使病人能適時渡過其治療階段。

 

手足症候群是Capecitabine最常見的副作用,發生率在29%-73%。雖然Capecitabine的第二/第三等級(等級分類見下)不會危及生命,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導致患者無法忍受治療,可能會導致放棄。這

 

關於手足症候群之症狀會依臨床症狀及嚴重程度分成三級:

第一級:感覺異常(刺或灼熱感)、發紅、但不會痛。

第二級:發紅、腫脹、會痛,影響日常生活

第三級:脫皮屑、起水泡,潰瘍、非常痛,甚至影響行動能力

 

是由於缺乏手足症候群目前並無有效安全的預防方案,導致臨床上經常“被迫”藉由將Capecitabine減量或停藥來緩解手足症候群,這又影響了治療效果和患者生存預後。因此,找尋手足症候群之安全有效的預防策略成為臨床上亟待解決的難題。

 

目前,筆者臨床上有使用口服celebrex、外用piroxican軟膏或是尿素乳膏等預防手足症候群副作用的方法,但都有一定的局限。且有報導指出長期口服celebrex可能會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外用piroxican軟膏的臨床研究對預防手足症候群的整體評估不夠全面,僅針對手部;尿素乳膏雖能夠減少輕微等級的預防手足症候群發生,但對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的預防效果並不明確。

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是維生素 B12 的活性形式,有助於合成甲硫胺酸和 S-腺苷甲硫胺酸。甲鈷胺素本身是髓磷脂完整性,神經元功能,適當的紅血球形成和 DNA 合成所必需的物質。

 

世界各地的典型素食者中維生素 B12 缺乏症的比例最大,可以通過補充甲鈷胺素之類似物來緩解。甲鈷胺素是對大多數常見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貧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變性疾病)的有益藥物。

 

甲鈷胺素有助於神經元脂質的合成,軸突神經的再生並具有神經保護活性,可促進神經元以適當的方式發揮功能,從而改善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癡呆症。甲鈷胺素也是一種已經允許針對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法。

至於藥物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的使用劑量為何?

 

為了緩解日常壓力,應該每天服用 500 mcg 甲鈷胺素。在神經病的急性病例中,每天可以安全服用 1500 mcg 劑量。與年齡相關的腦衰弱每天需要服用 1000 mcg的劑量。甲鈷胺可與相似劑量的葉酸和 pyridoxine 合併使用。在純素食主義者中嚴重發現到維生素 B 12 的缺乏,每天 100 mg 的劑量可在腸道中重新平衡其需求。藥物應存放在低於 41°F(5°C)的冰箱中,以防潮濕。

 

而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 可否有效化療藥物 capecitabine導致的手足症候群副作用?關於這個問題,一項發表於2025年9月11日BMJ《英國醫學雜誌》上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研究成果證實:口服甲鈷胺能夠顯著降低HER2陰性早期乳癌患者接受Capecitabine輔助強化治療時,所衍生出副作用-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的發生率,且未觀察到特殊不良反應,為這類患者提供了有效且安全的手足症候群預防的新方案。相關文獻參考如下。

2025111202

於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研究期間共收錄了234例接受HER2陰性早期乳癌患者接受Capecitabine輔助強化治療患者,隨機分配為甲鈷胺組(117例)和安慰劑組(117例)。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組使用甲鈷胺素的劑量為每次500 mcg,每日三次口服,治療療程最長為24周,覆蓋Capecitabine輔助強化治療的全程。

 

該研究的終點:

研究的首要終點-總體人群使用Capecitabine輔助強化治療期間出現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的發生率;

研究的次要終點-手足症候群所導致Capecitabine相關的需要減量或停藥的比例 Capecitabine減量和中斷、無疾病存活時間、總體生活時間、生活品質。

 

研究結果顯示,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組出現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發生率為14.5%(17例),而安慰劑組出現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的發生率為29.1%(34例),相差為-14.5%(95%置信區間:-24.9%至-4.1%)。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發生的風險,因為甲鈷胺素的降入至少降低了一半以上。

2025111203

兩組其他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相近,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組為75.2%(88/117),安慰劑組為81.2%(95/117),且未報告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會出現特有的不良反應。此外,甲鈷胺素(Methylcobalamin)組因為出現第二/第三等級手足症候群發生率所導致Capecitabine需要減量或停藥的比例,明顯低於安慰劑組(7.7% vs. 13.7%)。

2025111204

文獻出處:

Effect of methylcobalamin on capecitabine induced hand-foot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HER2 nega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multicentre,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BMJ. 2025;390:e084290.

 

 

 

#化療藥物

#Capecitabine

#卡培他濱

#截瘤達

#XELODA

#艾結達膜衣錠

#Calveda

#凱沛達膜衣錠

#Keperda

#克癌特膜衣錠

#Capicerd

#手足症候群

#肢端紅腫症

#Palmar 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

#PPE

#手足綜合征

#Methylcobalamin

#甲鈷胺素

#維生素 B 12

 #癌症治療

#癌症熱治療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陳駿逸醫師

#癌症中西醫整合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訂閱電子報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