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xitatug Samrotecan疾病控制率8成以上 帶來晚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上的新突破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一款新穎的B7-H4標靶ADC(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Puxitatug samrotecan(AZD8205),根據 2025 年 SGO 女性癌症年會上發表的 1/2a 期 BLUESTAR 研究 (NCT05276548,屬於1/2a期的臨床試驗,共有 65 名晚期或轉移性子宮內膜癌患者參加了 BLUESTAR試驗) 的最新結果,Puxitatug samrotecan 在子宮內膜癌中表現出良好的療效,2.0 mg/kg 和 2.4 mg/kg 劑量的客觀反應率分別為 34.6% 和 38.5%, 12 週疾病控制率分別為 80.8%與84.6%,兩種劑量組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均為 7 個月,顯示在疾病管理方面具有潛在益處。

 

也就是Puxitatug samrotecan:在晚期或轉移性子宮內膜癌患者中,該藥展現出良好的療效,並具有可以控制的安全性,為治療這類難治性的晚期/轉移性子宮內膜癌方面,帶來新的突破。

 

關於加了 BLUESTAR試驗的患者組織學亞型,分布如下:子宮內膜樣(2.0 mg/kg劑量組有23.3%;2.4 mg/kg劑量組有22.9%)、漿液性( 2.0 mg/kg劑量組有23.3%;2.4 mg/kg劑量組有14.3%)、癌肉瘤(2.0 mg/kg劑量組有16.7%;2.4 mg/kg劑量組有11.4%)和透明細胞(2.0 mg/kg劑量組有 6.7%;2.4 mg/kg劑量組有0%)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各組患者中分別有 30.0% 和 40.0% 之患者的腫瘤被歸類為「其他」組織學亞型。

 

副作用部分:

Puxitatug samrotecan:在治療上可以借助治療療程的延遲、減少藥物之劑量或在必要時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和輸血來控制血液學毒性。且這些患者並沒有出現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所引起的發燒;在治療升級後,引入止吐藥物的預防作為治療噁心的主要治療方法。”

 

此外,2.0 mg/kg劑量組 和 2.4 mg/kg 劑量組中的患者分別有 40.0% 和 34.3% 的患者會發生歸類為3 級或更高等級的治療引發的副作用。最常見的包括貧血( 2.0 mg/kg劑量組 和 2.4 mg/kg 劑量組中的患者分別為16.7%、20.0%)、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2.0 mg/kg劑量組 和 2.4 mg/kg 劑量組中的患者分別為 20.0%與20.0%)、白血球減少(2.0 mg/kg劑量組 和 2.4 mg/kg 劑量組中的患者分別為10.0%與3.6%)和腹瀉(2.0 mg/kg劑量組 和 2.4 mg/kg 劑量組中的患者分別為0%與17.1%)。沒有因為副作用而導致治療停止。

 

 

#B7-H4

#標靶ADC

#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

#Puxitatug samrotecan

#AZD8205

#BLUESTAR 研究

#子宮內膜癌

#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高禾醫院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陳駿逸醫師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訂閱電子報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