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第二型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接受體(VEGFR-2)在胃癌的發病機制和進展中,佔有重要的作用,而Ramucirumab(Cyramza/欣銳擇/雷莫蘆單抗)是一個針對VEGFR-2的標靶藥物,
一項名為RAINBOW的三期臨床試驗,其目的在探討雷莫蘆單抗(一種單株抗體 VEGFR-2 拮抗劑)與紫杉醇聯合使用與安慰劑加紫杉醇相比是否可以提高先前接受過晚期胃癌治療的患者的整體存活率。
於「第三期」安慰劑隨機分配的對照性臨床試驗(簡稱REGARD研究)的結果顯示,用於局部晚期且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於「第一線」使用過鉑類或fluoropyrimidine類化療、但卻失效的胃癌病人,當Ramucirumab單獨使用於「第二線」治療之十,可於統計學上有效且有意義地延長病患之整體總存活期達1.4個月,Ramucirumab組中位整體總存活期有5.2個月,而第二現僅為安慰劑之對照組的整體總存活期3.8個月(p值= 0.0473)。
這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的第三期之名為REGARD臨床試驗,分別在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和澳洲的 27 個國家的 170 個醫療中心進行。收錄年齡在 18 歲或以上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的患者,在接受第一線使用鉑類加氟尿嘧啶化療,合併或不合併蒽環類化療藥物期間或是之後 4 個月內,病情出現惡化者,透過以 1:1 的比例隨機分配接受Ramucirumab 8 mg/kg(第 1、8 和 15 天),以 28 天為一個週期。研究者採用了按地理區域、第一線治療後病情惡化時間和疾病可測量性分層的置換區組隨機化方法。研究之主要終點是整體存活率。療效分析是針對有意圖治療的患者所進行,安全性分析則包括了所有接受過至少一次研究藥物治療的患者。
於2010 年 12 月 23 日至 2012 年 9 月 23 日期間,共有665 名患者隨機分配接受相關的治療,其中有330 名患者接受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化學治療,而另外335 名患者僅接受安慰劑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
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組其總體存活期,會明顯地優於安慰劑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組(中位數為9.6 個月 與7.4 個月,風險比 0.807。
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組、與安慰劑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組相比,發生率超過 5% 的第3 級或更高等級之副作用,包括: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組為41% 、安慰劑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的治療組為19%)、白血球減少症、疲勞(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的治療組為12%,而安慰劑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的治療組為5%)、貧血及腹痛。兩組中屬於第3 級或更高等級之發燒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的發生率均為較低。
目前會建議使用Ramucirumab的單一療法或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可以用於局部晚期且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選擇。
#Ramucirumab
#Cyramza
#欣銳擇
#雷莫蘆單抗
#太平洋紫杉醇
#Paclitaxel
#晚期胃癌
#胃食道連接處腺癌
#標靶藥物
#陳駿逸醫師配製個人化抗癌益生菌
#免疫治療
#CIK
#癌症細胞治療
#高禾醫院
#免疫細胞治療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
#cik細胞治療優點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
#個人化益生菌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