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型態的改變,肥胖日益成為一種普遍趨勢。肥胖和糖尿病同屬於代謝性疾病。雖然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尚不很明確,但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均具備有胰島素抗性、輕微發炎反應和腸道菌群改變的特徵。
近期研究發現,早期使用抗生素是會增加人類肥胖的風險,而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更可能是肥胖患者激增的原因之一。對於BMI≥28或BMI≥25且有其他肥胖相關疾病的患者,減胃手術是治療策略之,但是於減胃手術之後,腸道菌群發生了改變,腸道中厚壁菌門的數量會顯著減少,而γ-變形菌門的和腸道菌群比例增加。
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偽手術或偽手術合併熱量攝取的限制相比,減胃手術之後,γ-變形菌(Gammaproteobacteria)和AKK菌的相對豐度會有持續地增加。
而中醫認為肥胖的病因病機主要是基於痰、瘀、水、濕四大範疇,氣虛則痰濕內停。所以健脾去濕、活血、理氣化痰是中醫治療肥胖的常用策略。一項研究表明,靈芝可以降低高脂肪飲食小鼠的體重、胰島素抗性和發炎反應。在為期8週的實驗中,分別給予普通飼料和高脂肪飲食的小鼠餵食2%、4%或8%的靈芝菌絲體。結果表明,靈芝菌絲體透過抑制脂肪基因的表現和降低血清遊離脂肪酸,來減少餵食高脂肪飲食後小鼠的體重增加和脂肪堆積。本研究還表明,在靈芝菌絲體治療後,餵養高脂肪飲食小鼠的脂肪和肝臟組織中的TNF-α、IL-6和IL-1β水平,會以劑量依賴性的方式而降低。但若餵食高脂肪飲食搭配麻黃為治療供體餵養的小鼠,A. muciniphila在小鼠體內的數量會有所增加。
韓國的一項研究發現,中藥金銀花透過調節腸道菌群的分佈和腸道通透性,來改善肥胖。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金銀花治療後小鼠的體重和腹部脂肪組織的重量會顯著降低,血清生化指標也得到改善。金銀花治療後,AKK菌的數量以及擬桿菌門與厚壁菌門的比例,都有顯著的增加。同時,細胞實驗發現,金銀花可以提高ZO-1和Claudin-1基因的表達,維持腸道上皮的完整性。其機轉可能與AKK菌數量的增加有關。另一項研究發現,使用中草藥白朮可以增加AKK菌的數量和擬桿菌門與厚壁菌門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項研究中,經過發酵後的中藥,均比未發酵的中藥發揮了更強的抗肥胖作用,這可能是透過調節腸道菌群來達到。 目前發現葛根素可以改善餵食高脂肪飲食小鼠的體重、胰島素的水平和血糖數值,其作用與腸道菌群的變化,尤其是與AKK菌的數量的增加有關。葛根素也透過增加Muc2和抗菌肽基因Reg3g的表達來促進杯狀細胞的生長和功能,而AKK菌主要是以杯狀細胞所分泌的黏蛋白為食,這可能是AKK菌的數量增加的原因。
綜上所述,腸道菌群的分佈和不同物種族群的變化可能在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中草藥可透過調節AKK菌的及其代謝產物的數量來緩解肥胖的症狀,也可將中藥治療過的小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肥胖小鼠體內來治療該病。
#肥胖
#陳駿逸醫師
#中藥
#γ-變形菌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阿克曼菌
#AKK菌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高禾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