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癌症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群,其風險是一般人群的九倍,使其成為癌症患者可預防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此外,與未患有 VTE 的癌症患者相比,在確診癌症時或確診後一年內患有 VTE 的患者預後較差。另一方面,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血栓復發的風險更高,嚴重出血的風險增加了一倍。此外,接受手術切除的癌症患者,其圍手術期和術後 VTE 風險顯著高於接受非惡性腫瘤手術的患者。多種因素導致這種風險升高,包括患者個體特徵、腫瘤相關因素以及治療方式。已發現與患者相關的多種風險因素,例如高齡(65 歲以上)、住院和長期煞車、靜脈血栓栓塞 (VTE) 病史、家族性或後天性凝血障礙(血栓形成傾向)等。此外,腫瘤細胞表達並釋放促凝血分子(例如組織因子、癌症促凝血因子、癌黏蛋白、白血球介素-1 [IL-1]、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這些分子除了活化凝血級聯外,還與血小板和免疫系統細胞(尤其是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系統),導致凝血級聯反應。此外,癌症手術、抗癌藥物和中心靜脈導管 (CVC) 可活化內皮細胞,導致內皮功能障礙,並促進血栓形成或出血。

 

儘管有多種評分系統嘗試評估首次靜脈血栓栓塞 (VTE) 事件的風險,但由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使用率低,其在初級血栓預防策略中的應用有限。

 

在相當一部分癌症患者中,VTE 發生在特殊情況下,這使得血栓的管理和治療更加複雜。這通常與更大的不確定性以及缺乏關於此類情況下最佳治療方案的證據有關。這些特殊情況包括:因化療和/或放療導致暫時性血小板減少或持續性慢性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存在與癌症或其治療相關的高出血風險,或同時存在活動性出血;接受新的非細胞抑制治療(標靶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免疫治療)的患者,以及嚴重腎衰竭患者。然而,過去二十年,關於癌症相關血栓形成 (CAT) 的隨機臨床試驗 (RCT) 發表的文獻寥寥無幾。

 

近年來,新的數據湧現,揭示了這種複雜的關係。因此,專門針對這一人群的研究數量顯著增加。雖然低分子量肝素 (LMWH) 傳統上一直是 CAT 的標準治療方法,但新型抗凝血劑的探索為治療方案開闢了新的途徑。

 

2023 年 SEOM(西班牙腫瘤內科學會)癌症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臨床指南強調,預防和治療應採取全面和個體化的方法,重點關注經驗證的門診患者風險評估模型,以及高風險手術患者的延長藥物預防。雖然低分子肝素 (LMWH) 仍然是治療的基石,但新興的直接口服抗凝血劑 (DOAC) 也正在考慮中,但需密切注意藥物交互作用和個別患者風險因素,尤其是出血風險。不建議所有門診患者進行常規血栓預防,而應以風險評估評分(如 Khorana 評分)或新開發的量表(如 TiC Onco 量表)為指導。

主要建議

外科患者:

所有接受大型手術的癌症患者應接受低分子肝素 (LMWH) 藥物血栓預防,除非有禁忌症。

預防應在手術前或手術後不久開始,並持續至少 7-10 天。

對於高風險患者(例如接受腹部或骨盆手術、肥胖、行動不便或有靜脈血栓栓塞 (VTE) 病史的患者),可考慮延長預防治療,最長可達 4 週。

對於高風險患者,可在藥物預防的基礎上加用機械方法(如壓迫裝置),但不應作為單一療法。

門診患者:

不建議所有門診患者常規進行血栓預防。

在治療前和治療期間,使用經過驗證的模型(例如 Khorana 評分或其他較新的量表,例如 TiC Onco 量表)進行風險評估至關重要,這有助於識別可能受益於預防的高風險患者。

藥物選擇: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是預防和治療的基石。

直接口服抗凝血劑 (DOAC) 也被考慮用於某些高風險患者的預防,尤其是在 LMWH 初始治療期之後。

必須仔細考慮 DOAC 與強效酶誘導劑或抑制劑的潛在藥物交互作用。

一般方法:

指引強調綜合治療,根據個別患者的風險因素和特定的惡性腫瘤類型製定個人化治療方案。對於無需血栓預防的患者,使用經過驗證的風險模型對於預防不必要的出血至關重要。

 

 

 

#靜脈血栓栓塞症

#VTE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直接口服抗凝血劑

#DOAC

#癌症治療

#癌症熱治療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高禾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訂閱電子報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