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肿瘤

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報告:想要避免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疗无法达标 实证证明中医药调理有帮助

术后辅助性化疗能够显著减少第三期以及部份第二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存活率,但辅助性化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在辅助性化疗期间、甚至于结束化疗后生活的质量因此下降,甚至有人因为严重的或是不可耐受的副作用,而无法完成化学治疗。 中医药治疗在第三期以及部份第二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疗中,是否有地位。 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第三期以及部份第二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和完成率,减轻副作用。 在真实世界中,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学治疗的完成率大约只有50%~60%,较低的治疗强度会导致比较差的预后。目前临床上采用中医药当中的健脾补肾方(JPBS),用于帮助结直肠癌患者减轻术后辅助性化学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和改善化疗完成率,临床实证证据并不充足。 一年一度全球备受瞩目的肿瘤学界盛会-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已于9月9日正式拉开帷幕。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有一篇研究,透过对照性的临床试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口服使用中药复方-健脾补肾方(JPBS),配合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学治疗,观察此一健脾补肾方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学治疗中的功效,评估该方是否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学治疗的完成率、是否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是否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化疗副作用。 该对照性的临床试验于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大陆的12个临床中心,进行了随机安慰剂的对照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收录标准为有接受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并计划于术后6周内接受辅助化疗方案CAPOX。400例属于第三期以及第二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1:1比例,于辅助化疗期间,随机分为使用健脾补肾方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为计划性辅助化疗全疗程的完成率(由治疗疗程由医师决定)。次要研究终点是化疗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例如化疗引起之恶心和呕吐(CINV)。 该研究结果如下: 最终符合研究分析者有376例患者(包括使用健脾补肾方组有189例,安慰剂组187例)。完成了所有计划的化疗比例: 使用健脾补肾方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63.0%与47.6%,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65岁以下患者的完成率(使用健脾补肾方组与安慰剂分别为66.9% 与48.8%,明显较65岁以上患者的差异更显著。 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健脾补

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報告:想要避免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疗无法达标 实证证明中医药调理有帮助 Read More »

防癌食物:山藥的妙用

防癌食物:山药的妙用

山药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植物性荷尔蒙,可以促使身体组织功能维持正常生活,细胞不容易癌化。 另外还有九种身体不能制造的氨基酸,可以被人体吸收,帮助新陈代谢。里面所含的黏质多醣体进入肠胃道之后,对促进蛋白质含淀粉的分解以及吸收。也可以与有机化合物结合,维持骨头以及软骨的弹性。多醣体还可以增加自然杀手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点与人参、灵芝、黄耆有相同的功效。 山药里面含有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预防大肠癌。所含的皂苷可以阻止因为化学物质所引起的肿瘤,例如肺癌、胃癌。还值得一提的是富含丰富丰富的碘,可以预防甲状腺癌、乳癌以及卵巢癌。 山药特别适合糖尿病人的使用,因为里面含有植物荷尔蒙,可以促进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所含的皂苷以及钾,可以将身体内多余的钠排出,具有预防高血压的功能。另外,多醣体以及特殊成分的胺基酸对于预防感冒,改善呼吸道功能有帮助。山药还有一项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促进发色白变成黑,以及预告湿疹的功能。

防癌食物:山药的妙用 Read More »

—Pngtree—tcm nerve acupuncture and physiotherapy 5907127

2022年ASCO:针灸有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减少潮热

我在诊视乳腺癌患者时经常有以下场景。一进入候诊间,里面的是满头大汗,脸红红的病人,她们一边擦汗,一边摇曳着扇子的尴尬地对我说:   「陈医师,不好意思,我好热。」尤其是夏天,这些症状更为明显。   对于正在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 tamoxifen、芳香环酶抑制剂例如复乳那,或是施打打经针,例如诺雷德、柳普林的乳腺癌病人来说,要经常面对突如其来的潮热、盗汗的副作用,实在是不好受的,更重要的是听说tamoxifen、芳香环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能要长期服用,想到要好几年的潮热、盗汗,连历经过更年期的老妈都舍不得女儿受苦。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潮热(英语:hot flash),一般好发于女性更年期时,此时因为体内的雌激素因生理因素减少,而引起皮肤发红、血管阵发性的扩张之生理症状。   然而导致潮热的因素不只是这一个原因,然而最常见的因素是:于更年期时,体内的荷尔蒙下降而引起。 乳腺癌患者因为病情控制需要服用药物 tamoxifen、芳香环酶抑制剂,这些药物会导致体内的雌激素急速地减少、甚至耗尽,所以治疗期间经常会有潮热、盗汗的副作用。     遇到潮热的人,大多会感受到燥热、多汗和心跳快速等,而且每次潮热大概会持续2~30分钟不等,其实是很困扰的。而因为潮热是乳腺癌患者服用药物 tamoxifen、芳香环酶抑制剂例如复乳纳,或是施打停经针,例如诺雷德、柳普林等抗荷尔蒙治疗的常见副作用。韩国综合综合医学研究所于是举行了这一项跨国性的研究,希望藉此评估中医疗法的针灸,对于在美国、中国和韩国,接受辅助抗荷尔蒙治疗的荷尔蒙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因此减少药物所引的潮热及相关症状。   而这项研究结果,将于2022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的年会报告。   今天让热血乳医陈骏逸抢先告诉你这个针灸治疗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因此减少潮热及相关症状的结果。 韩国综合综合医学研究所及相关研究人员分别在美国的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中国江苏的中医药医院和韩国大邱的天主教大学医学中心三处,进行平行随机的临床试验,采用相同的收录标准、随机化方法和治疗措施。将接受辅助抗荷尔蒙治疗的荷尔蒙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且每周潮热发生的频率≥14次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为针刺组(简称A)或一般治疗

2022年ASCO:针灸有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减少潮热 Read More »

状况不佳的肝細胞癌患者治疗大突破 中药淫羊藿甙延长寿命达标

逸仙谈中医药治疗癌症的过去与现在

早在35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记载了“癌”这个词。中医药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如《黄帝内经》和《难经》)就有关于癌症的记载。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体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一理念已在中医对癌症的病因认知及辨证论治诊疗原则上体现出来。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对癌症的诊疗有着丰富的记载,除了对症状、预后、鉴别诊断的描述外,还有对癌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总结,揭示了古代医家已认识到肿瘤的病因与外因性病原体、环境、情绪失调和饮食不当相关。   古代医家强调了癌症起源于内因,并认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部分结果。   因此中医药治疗癌症采用了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增强患者身体抵抗力和消除病原体、调节情绪等治疗策略,并选用增强正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   《医宗必读》首次提出不同阶段的癌症治疗:“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中医防治癌症运用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形成了其独特的概念与优势。古代医家治疗癌症的经典方剂也传承应用至今,如小金丹,西黄丸,大黄蛰虫丸、六神丸、片仔癀等。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疗效已经在现今临床实务与现代医学研究所证明。中医千年来的信息为中医治疗癌症的发展提供了大数据的基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的关注与合作。中医结合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务实作法,有机会可以控制癌症,改善患者的癌症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转移,延长存活期。   现代医学的癌症治疗会一定程度地损害患者的气血津液及五脏六腑的功能,经造成的副作用包括疲惫、厌食、恶心、呕吐和白血球减少等;而局部副作用包括手足红斑,脱发,粘膜糜烂,溃疡,水肿和出血。   在现代医学的癌症治疗的过程中,中医治疗可以协助减少副作用,例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内脏的损伤、皮肤和粘膜的损伤等。而中医主要以益气生血、健脾胃、养肝肾、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可以提高现代医学的癌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减轻副作用。   有一项研究的结论支持上述的观点。该研究分析了包含有2815例癌症患者的34项的随机研究,其中12项研究报告支

逸仙谈中医药治疗癌症的过去与现在 Read More »

—Pngtree—cicada on branch 5634340

中医的动物类药物 也就是虫类药 是如何抗癌的?

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大家应该是不陌生吧。在书中武松喝了18碗酒,就上了景阳冈,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路人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转身就上了冈,后来果然就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额虎。 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书中为什么将老虎说为是大虫呢? 威风凛凛的老虎怎么就和虫子联系到一起了? 其实古时候华人以”虫”指代一切动物,并且将动物分为「五虫」。 人类使用动物类药物,最早远在4000多年前,甲骨文中就记载了蛇、麝、犀牛等40余种药用动物。《内经》中有四乌贼骨的芦茹丸方,是动物类药使用于中医之先河。《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动物类(虫类)药物有28种。东汉医圣张仲景使用虫类药物组方治疗各种杂病,例如《金匮要略》中有7个方中有使用10种的虫类药物。在《山海经》记载的146种药物中,动物药就有83种。明代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收录了虫类药高达 461 种,并将其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使虫类药的应用于中医有了长足的进展。 清代的温病学家更对虫类药物的论述颇多创见。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89门中,运用虫类药去治疗的有积聚、疮疡等9门。叶天士认为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有血者入血,无血者行气,灵动迅速,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清代王清任编撰的《医林改错》中记载血瘀证50种,创建了20个方,用地龙、山甲、䗪虫、五灵脂、麝香等虫类组成的方剂有9首。到近代,朱良春教授因擅长使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被誉为“虫类药学家”,他也编撰《虫类药的应用》。 虫类药,亦即动物类药物,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中医认为其具有药性峻猛、性善走窜,其钻剔搜刮之性,无草木、矿石可比。动物类药物也因为其拥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活血化瘀、补益培本、搜风解毒等功效,中医运用动物类药物于癌症的治疗。 中医已虫类药的应用部位主要可分为二: 一是全虫入药,例如全蝎、地龙、蜈蚣、地鳖虫等。 二是局部入药,而蟾酥、虫白蜡、蜂蜡、蜂蜜、蜂王浆、蜂毒、蜂房等以分泌物入药;桑螵蛸为螳螂的卵囊;蚕沙、油虫珠则是蚕以及蟑螂的粪便;而蝉蜕为蝉的蜕皮。 根据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归纳其临床主治功效有以下几点: 1.攻坚破积、2.活血化瘀、3.疏气和血、4.宣风泻热、5.搜风解毒、6.祛风定惊、7

中医的动物类药物 也就是虫类药 是如何抗癌的? Read More »

—Pngtree—hand painted colorfu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4641087

科学实证看中药对结直肠癌治疗的功效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发现,中药协助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巨大潜力。但中药抗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位置点仍然不是很清楚。而在医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于2018年,研究者使用临床数据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找到中药能够有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作用的分子靶点。 中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可以减少放射治疗、化疗的副作用,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缓解转移性结直肠癌相关的症状。然而,中药中与患者生存直接相关的中药活性成分,以及如何抑制大肠癌的分子靶点仍不清楚。 网络药理学通过网络分析阐明了多组分和多靶点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潜在机制,是衡量多靶点药物疗效和揭示其功能机制的有效方法,为中医药从经验医学转变为证据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或将加速中药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并改善当前的药物研发策略。 医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于2018年的研究,进行回顾性地分析了222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使用中药组的患者有78例,无中药组患者为144例。研究分析表明,患者的吸烟史、原发性肿瘤大小、浆膜癌细胞浸润、原发性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癌胚抗原(CEA)>5ng/mL中位存活时间的减少呈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有接受全身性化疗、放疗、转移后完全切除和接受中药治疗是有益于延长中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子。该研究分析,与无使用中药组(12个月)相比,结直肠癌使用中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明显更长。此外,使用中药组的1年、2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96.1%、84.3%、56.3%和29.2%,而未使用中药组组存活率分别为46.3%、24.5%、13.8%和7.3%。 该研究试图从治疗靶点数据库获取了结直肠癌62个重要的作用靶点。这些中药作用的分子靶点主要设籍于癌细胞增殖,癌症转移和免疫,包括RAS、磷PI3K/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介白素讯号传递通路,以及参与局部病灶性粘附的讯号传递通路。这些中药参与的作用点与癌症的免疫反应,如自然杀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杀性、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的信号通路。 该研究也统计这78例接受中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中药处方,共计有295种中药。其中92种中药的使用频率/总频率>8%,被研究定义为大肠癌疗常用的中药,其余203种使用频率<8%的中药则被定义

科学实证看中药对结直肠癌治疗的功效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