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由大脑控制的多步骤反射通路的刺激所引起的。
感知呕吐的冲动会先传入至位于髓质的呕吐中心,然后传送到大脑皮层;而这冲动是来自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医学简称CTZ区)、咽喉和胃肠道(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所触发
当起动呕吐的冲动传出从大脑皮层至呕吐中枢,之后传送到唾液中枢、腹肌、呼吸中枢和颅神经时,就会产生呕吐的反应。
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呕吐中心和胃肠道都有许多神经传导物质的受体。当化疗药物或其代谢物刺激了这些受体,目前认为这可能是抗癌药物诱导的呕吐的主要原因。而参与急性呕吐的催吐反应之主要神经传导物质的受体有:血清素受体(医学上简称5-HT3受体)和多巴胺受体。 5-HT3 受体藉由周边的途径。而与呕吐有关的其他神经传导物质的受体包括乙酰胆碱、皮质类固醇、组织胺、大麻素、鸦片样物质和神经激肽-1的受体(医学简称NK1受体,主要位于脑部的呕吐和前庭中心)。其中以NK1 受体之中枢途径与延迟性呕吐最有关联。
甚么是延迟性呕吐?甚么又是急性呕吐?
由抗癌剂引起的恶心和/或呕吐传统上被称为化疗引起的恶心和/或呕吐(医学上简称CINV)。CINV通常分为急性、延迟、预期、突破性或难治性的CINV。
关于急性发作的恶心和/或呕吐(医学上简称Acute -onset CINV)指的是,通常在使用某些抗癌药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并且通常在最初的 24 小时内即可消退。急性呕吐的强度通常在 5 到 6 小时后会达到高峰值。而影响急性呕吐的因素包括抗癌药剂的类型及其本身催吐性的强度和剂量、个人的恶心和/或呕吐病史、施用抗癌剂的方式以及止吐方案的功效。通常年轻女性(<50 岁)患者、平常没有或较少饮酒、有晕车或晨吐病史的女性,其急性CINV的发生率比较高。
延迟性的恶心和/或呕吐 (医学上简称Delayed-onset CINV)指的是当抗癌剂给药后超过 24 小时候,患者才会出现延迟性的恶心和/或呕吐。并不是所有抗癌药剂都会发生延迟性的CINV,它通常在使用高度致吐的化疗药物时发生,例如顺铂、卡铂、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和/或蒽环类药物(例如小红莓)。以顺铂为例,延迟性的恶心和/或呕吐在给药后 48 至 72 小时达到最大强度,可持续到 6 至 7 天。
化疗止吐药可以透过阻断不同神经元的通路,阻断神经传导物质的受体,当以一定浓度使用时,每种止吐剂主要阻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的受体类型。例如5-HT3类的止吐药Palonosetron hydrochloride (商品名Aloxi、Stothu),主要阻断5-HT3 受体。而且在呕吐整个过程中的不同时间点发挥作用,许多化疗止吐药或能够与其他止吐药发挥协同的作用,以增强止吐作用。对于高度致吐化疗和中度致吐化疗方案的预防性止吐方案,通常要包括 2 至 4 种阻断不同受体的止吐剂。
而化疗止吐药Olanzapine则是个例外,因为它作用于催吐途径中的多种受体。
目前呕吐的共同途径尚未明确确定。所以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化疗止吐药可以提供完全的保护,使其免受到抗癌药物所引起的各种呕吐恶心。
当使用有效的止吐药后,接受会导致呕吐的抗癌药治疗的患者,通常会感到恶心的症状多于呕吐。虽然抗癌药物所引起的呕吐和恶心是相关的。 然而,它们可能透过不同的机制发生。
一般来说,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恶心。 接受乳癌抗癌药物治疗的年轻女性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恶心。
延迟性恶心比急性恶心更为常见,通常更严重,并且往往对止吐治疗有抗药性。这时候作用于催吐途径中的多种受体的化疗止吐药Olanzapine,就是一个好帮手。
而预期性的恶心和/或呕吐 (医学上简称Anticipatory CINV )指的是,发生在患者接受下一次抗癌药物治疗之前的恶心和/或呕吐,与抗癌药剂的施打无直接关联,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条件式反应,所以预期性呕吐通常发生在先前对抗癌剂的负面体验之后。至于预期性 CINV 的发生率有多少?从 18% 到 57% 不等,恶心比呕吐更常见。年轻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预期性恶心和/或呕吐,因为他们通常会接受更积极的抗癌药物治疗,并且总体而言,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患者的常规性呕吐的控制会比较差。
所谓新冠病毒的突破性感染,指「经过2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且在最后一次接种日两周后,仍被感染了新冠病毒」。简而言之,就是疫苗提供的保护网被病毒突破了,所以才称为突破性感染。而在止吐药治疗下,也是有所谓的突破性的恶心和/或呕吐 (医学上简称Breakthrough CINV)。突破性的CINV指的是尽管进行了预防性止吐治疗,仍然还是出现恶心和/或呕吐,而且一定需要使用止吐剂来进行拯救性的处理。
至于何谓难治性的恶心和/或呕吐 (医学上简称Refractory CINV)?当稍早治疗的疗程中,预防性止吐和/或拯救性的止吐都出现无效时,在随后的疗程中持续的发生恶心和/或呕吐,就是难治性的CINV。
还有一种有别于化疗的CINV,就是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和/或呕吐(Radiation-Induced Nausea and/or Vomiting ,医学上简称RINV)。通常接受全身性放疗的患者最有可能出现恶心和/或呕吐(有>90% 的呕吐机会),在骨髓移植前给予全身照射通常会引起恶心和/或呕吐。
而因为胃肠道(特别是小肠)因为含有快速分裂的细胞,这些细胞对放疗反应特别敏感,所以接受上腹部放疗的患者则有中等程度的呕吐风险(30%–90%的呕吐机会)。此外,恶心和/或呕吐的可能性会随着放疗每日分次剂量的增加、总剂量的增加和受照射组织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最后要强调癌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的原因,除 CINV、RINV 外,不要忘了还有如下的众多因素都必须要考虑: 癌症患者恶心和/或呕吐的鉴别诊断包括:部分或完全肠梗阻、前庭功能障碍、脑转移、电解质失衡(即高钙血症、高血糖或低钠血症),尿毒症、胃抽筋、分泌物过多(例如在头颈癌患者)、恶性腹水、大麻素剧吐症候群、 快速鸦片类药物戒断和胰脏炎,以及心理生理等原因。
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彻底评估,以排除恶心和/或呕吐的其他原因,并决定最合适的处理措施。

更多陈骏逸医师的癌症卫教影片请连接 https://mycancerfree.com/cn/videos-cn/
更多肿瘤治疗相关信息请连接陈骏逸医师 与你癌归于好https://mycancerfree.com/cn/hom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