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 (简)

—Pngtree—cartoon vector diagram of neuronal 7115717

化疗引起的手脚麻木 我该怎么办?谈癌症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文:癌症新观点/话聊俱乐部 陈骏逸医师   不少患者在化疗后会出现手脚麻木,特别是在大肠直肠癌、乳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轻则仅仅只有感觉异常,重则可能影响病患手脚的正常功能。   有些手脚麻木多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也有人因此被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痹不适而有僵硬感,但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天气寒冷,操劳过度后往往会加重,并伴有疲惫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有的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手经常有戴手套、脚底经常有穿袜子的感觉,脚底如踩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     为何化疗会导致手脚麻木? 化疗引起手脚发麻,主要是因为部分化疗药物堆积于神经系统内,导致神经毒性的表现。临床上可能导致神经毒性的常见化疗药物包括铂类、太平洋紫杉醇、欧洲紫杉醇、顺铂、长春花碱类等。  

化疗引起的手脚麻木 我该怎么办?谈癌症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 Read More »

—Pngtree—medical yellow medical box 4539174 1

Temozolomide(如Temodal) 台湾全民健保给付规定(自2022年9月1日生效):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限用於 1.經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復發之下列病人: (1)退行性星狀細胞瘤(AA-anaplastic astrocytoma) (2)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GBM-Glioblastoma multiforme) (3)退行性寡樹突膠質細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2.新診斷的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與放射線治療同步進行,然後作為輔助性治療。 3.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日最大劑量200mg/m2。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三個月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  #TMZ  #帝盟多 #Temodal #退行性星狀細胞瘤 #AA #anaplastic astrocytoma #退行性寡樹突膠質細胞瘤 #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 #GBM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健保給付 数据源: https://www.nhi.gov.tw/ 更多癌症用药健保给付规定 请至: https://mycancerfree.com/e-school-3/ 更多陈骏逸医师的癌症卫教影片请连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肿瘤治疗相关信息请连接陈骏逸医师 与你癌归于好https://mycancerfree.com

Temozolomide(如Temodal) 台湾全民健保给付规定(自2022年9月1日生效): Read More »

—Pngtree—branches covered with new green 4650454 1

钙锰福地吡(calmangafodipir /PledOx) 化疗引起之周围神经病变的新希望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化疗引起之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疗药物沉积周围神经后而直接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所导致的一种神经毒性副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或治疗,但却带给患者许多生活上与工作上、医疗上的不利影响。 首先在治疗过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于化疗引起之周围神经病变的问题可能会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愈或是控制肿瘤的化疗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变治疗方案。 对大多数化疗引起之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来说,刚开始的治疗就是停用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之后神经病变大多可能会改善或缓解。 但是,有时候化疗很可能是一种延长该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疗程中停用化疗药物常常显得异常困难。而且,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医生陈述或报告其所发生的神经毒性症状,甚至选择默默地忍受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天真地以为待抗癌成功后不久必能消失。

钙锰福地吡(calmangafodipir /PledOx) 化疗引起之周围神经病变的新希望 Read More »

—Pngtree—european architecture 5406072 1 1

2021 ESMO欧洲肿瘤内科医学会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最新研究报告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免疫治疗对于微卫星稳定型(MSS)的癌症患者之疗效有限。 同时,MGMT(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一种DNA损伤的修复相关基因)甲基化所带来的基因沉默,也会降低患者癌细胞对于免疫治疗药物的敏感性。而化疗药物Temozolmide(TMZ)则具有一定的免疫增敏效果。 在2021年的ESMO大会上,意大利米兰Fondazione IRCCS中心的Pietrantonio团队公布了他们针对使用Temozolmide增敏免疫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前,就预先给予化疗Temozolmide。

2021 ESMO欧洲肿瘤内科医学会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最新研究报告 Read More »

—Pngtree—fitness sport roller skating boy 4719333 1

結腸癌3期(淋巴結陽性)患者 你應該知道的術後輔助治療

结肠癌第3期(淋巴结阳性)患者 你应该知道的术后辅助治疗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 104,270 例新發的結腸癌病例被診斷出來。外科手術切除是局部性大腸癌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治療方法,治療成績與就診時的大腸癌疾病程度有著最密切的相關。 對於已經接受潛在治愈性手術切除的大腸癌第3期患者,日後癌病疾病復發的風險被認為是由手術時存在的臨床隱匿性微轉移的多寡所引起的。而於術後給予輔助治療的目標是根除這些癌症微轉移,從而提高大腸癌第3期患者的治愈率。 大腸癌第3期患者接受術後輔助化療的益處已經在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中得到最明確的證明,其中給予以5-Fu(氟尿嘧啶)為主的輔助化療可以將疾病復發風險降低大約 30%,並降低了 22% 至 32%死亡率 ;若術後輔助治療再加上化療oxaliplatin奧沙利鉑後,也就是FOLFOX(奧沙利鉑搭配亞葉酸和短期輸注氟尿嘧啶)的基礎的額外益處則會更顯著。 從定義上看,術後輔助治療的是否讓病人獲益之金標準就是要提高患者的總體生存率。然而,三年的無病生存期(DFS;定義為從隨機分組到無論原因如何出現任何大腸癌事件的時間,似乎是五年總體生存期的可接受的替代指標,尤其是對於大腸癌第3期疾病。因此,術後三年的 DFS 率是術後輔助治療是否被推薦之一個廣泛可以被接受的指標點,用來定義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的益處。 至於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的時機又是何時呢? 輔助化療通常會在手術恢復後開始。關於何時是開始輔助化療的最佳時間,目前沒有一致意見。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SCO) 和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CCN) 的指南則沒有明確規定開始化療的時機,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更新的指南則是建議輔助治療應該於手術後儘快開始,最好不要遲於術後 8 週。而過去臨床試驗通常會要求在手術後 6 至 8 週內開始輔助化療,是目前公認的執行時機。 在臨床實踐中,手術和開始輔助化療之間的間隔往往超過八週;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手術傷口及體力上恢復的延遲]。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它能夠較早啟動輔助化療。其他可能延遲啟動輔助治療的因素,包括術後合併症、缺乏社會支持和病患個人意願。 延遲輔助性化療是否會會影響術後輔助治療的結果,目前是有爭議的。因為沒有針對已切除的大腸癌患者進

結腸癌3期(淋巴結陽性)患者 你應該知道的術後輔助治療 Read More »

—Pngtre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acupuncture 5930335 1

中医针灸治疗化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化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 (CIPN) 是乳癌患者于化疗疗程完成后最虚弱的长期副作用之一。周边神经病变的症状,包括伤害运动神经造成的肌肉无力;伤害感觉神经造成的麻木、异常感觉或异常疼痛;若伤害到自主神经,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周边神经病变所导致的麻木或肌肉无力。 大约有30%至 85.9 %癌症病人会发生化学治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症状会影响日常活动功能,产生情绪压力,进而降低生活质量。接受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类(taxanes)、铂类(platinum)、长春花碱类(vinca alkaloids)患者常见周边神经病变副作用 韩国大邱天主教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针灸治疗队乳癌化疗所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 收录了1-3期乳癌女性接受过含紫杉醇类辅助化疗后,出现 1 级或更严重的周边神经病变,按 1:1 随机分配至即刻针灸 (IA) 的实验组或等候名单的对照组 (CG)。实验组的参与者在 8 周内接受了 18 次针灸治疗,然后没有接受额外的针灸治疗。 对照组组的患者在 8 周内接受了常规护理,随后在 8 周内接受了 9 次针灸治疗。在试验前和入组后 4、8 和 16 周收集了包括患者神经毒性的问卷 (PNQ)、癌症治疗功能评估 – 神经毒性分量表 (FACT-NTX) 和简短疼痛量表 (BPI-SF) 在内的测量数据.

中医针灸治疗化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Read More »

2022120702 1

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亟待关注的不良反应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疗药物沉积周边神经后而直接损伤周围神经系统所导致的一种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或治疗,但却带给患者许多生活上与工作上、医疗上的不利影响。 首先在治疗过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于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问题可能会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愈或是控制肿瘤的化疗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变治疗方案。 对大多数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患者来说,刚开始的治疗就是停用导致周边神经病变的药物,之后神经病变大多可能会改善或缓解。 但是,有时候化疗很可能是一种延长该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在治疗疗程中停用化疗药物常常显得异常困难。而且,临床上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医生陈述或报告其所发生的神经毒性症状,甚至选择默默地忍受周边神经病变的症状,天真地以为待抗癌成功后不久必能消失。 然而,实际上的困境,无论是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预防性治疗,还是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发生后的症状治疗,均未显示出目前的医疗处置有明确的疗效。因为目前尚无具有充分支持证据的医疗方法或药物来治疗患者的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因此,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针对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症状处置。 因此,了解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高危险因子,避免应用或减少可能会导致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药物;试图帮助病患找出无害且实用的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之有效方法和药物。 另外,在确保化疗一定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不良反应,进而提高癌友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亟待关注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首先是运动对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有何作用呢? 根据统计,超过50%患者接受铂类、长春花碱类和紫杉醇类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会发生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其症状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疼痛和运动障碍。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会降低生活质量,属于增加死亡率的剂量限制性的不良反应。现在并还没有官方核准之任何可以治疗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的药物,而关于运动等行为疗法对于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效果的研究很少。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年会(ASCO)发表了一项第3期随机性、对照性研究的二次分析,主

化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亟待关注的不良反应 Read More »

2022120619 1

该另外看待黏液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吗?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个体化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遗传特征对癌症新进行亚型的分类,在对亚型给予最适合的治疗。 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独特的结癌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理学亚型是腺癌,其中粘液腺癌是一种独特的亚型,其特征是含有丰富的粘液成分,至少占了肿瘤体积的 50%。约10%–20% 的 结直肠癌患者属于结直肠癌粘液亚型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但据观察,这一比例在亚洲应该比较低,在西方国家较高。 在临床病理方面,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发生在近端结,比在直肠或远程结肠中更常见。与非粘液性结直肠腺癌相比,女性和年轻患者罹患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的比例均较高。此外,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经常是已处于晚期阶段时才被诊断出来,并且与非粘液性结腺癌相比,它们对结癌化疗的反应通常比较差                黏液性结直肠癌有别于其他类型结癌的治疗目标 分子基因的评估,显示粘液性和非黏液性结直肠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肿瘤发生的机制不同。 MUC2 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区分粘液性结直肠腺癌与其非粘液性对应物的最明显的分子基因突变之一。黏液性结直肠癌还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 相关,这与 Lynch 症候群,一种遗传性结癌症候群有关联。此外,黏液性结直肠癌 也与Ras-Raf-MEK-ERK 讯号通路(RAS/MAPK 通路)的突变有关。 有关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总体生存期的研究有些相互矛盾的结果。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目前是参照其他类型结癌的标治疗准指南。然而,考虑到他们对目前的结癌化疗的反应差,所以迫切需要个体化、专门因应的治疗法,专门针对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黏液性和非黏液性结直肠癌目前治疗方法和预后的比较

该另外看待黏液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吗? Read More »

2022120532 1

认识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近年来治疗上的突破

根據臨床共識,建議分析基因型態,包括全RAS、BRAF、HER2 和錯配修復 (MMR) 的狀態評估,來確定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和治療患者的策略。 特別是,BRAF突變佔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 8-10%,超過 90%的 BRAF突變是密碼子 600 發生了錯義的突變,導致纈氨酸氨基酸取代谷氨酸 ,醫界常稱為BRAF V600E 突變,這是一個預後不佳的因素。這類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確實很差,中位總體生存期大約只有 10 至 20 個月之間。甚至部分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差到,只有其他沒有這種基因突變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的控制時間。 此外,不同於 V600E 的 BRAF 突變,則稱為BRAF non-V600E突變,大約佔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 2%,但是它們有有別於BRAF V600E 突變的特殊臨床病理,且預後比BRAF V600E 突變要來得更好。與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不同,BRAF non-V600E 的轉移性結直腸癌,通常是左側原發、非粘液性、微衛星穩定性(MSS),沒有腹膜轉移,導致其有較好的存活時間,並且不需要使用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相同的治療方法 在生物學上,BRAF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特徵通常為高度甲基化、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 和屬於共有分子亞型 1 (CMS1)。特別是,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的特徵和 BRAF V600E的突變經常會重疊發生,多達 50% 的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屬於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攜帶有 BRAF V600E 突變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總是散發性的結直腸癌,不是遺傳性結直腸癌-林區症候群。這是相關的,因為眾所周知,倘若同時伴隨 MSI-H 狀態的話,他們因此可以從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中獲益。現在,pembrolizumab是攜帶 BRAF V600E 突變的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新標準治療。 如果免疫療法有禁忌或不可用,化學治療仍然是一種選擇。

认识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近年来治疗上的突破 Read More »

2022120524 1

对抗RAS基因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WEE1靶向药物Adavosertib 会是好的中继投手吗?

中继投手系指于赛事中不是第一位上场的投手,也不是最后一位上场的投手。在正常情况下,中继投手多于第五局至第七局出场,接替先发投手登板投球。好的中继投手,不只要无失分,更重要的是不要被逆转,甚至可以赢得更多个出局数。 在RAS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世界,原本的治疗方式就相当有限,第一线的靶向药物目前只有bevacizumab,所以RAS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第一线的治疗,也就是先发投手大多是给予化疗合并或不合并靶向药bevacizumab。当第一线治疗让病情有些起色,肿瘤控制情况不错的时候,往往病人体能有些受损,或是无法继续耐受化疗,想要暂时休兵,过去就有许多策略安排在这个先发治疗之后,但是病情仍属乐观之际,可能采用积极监控而不给予治疗药物的策略、或是改采口服化疗、或是改用单用靶向等等之维持性治疗,作为中继投手。然而,对于RAS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本身的基因变异,造成预后本来就不佳,所以是否有更好的中继维持性,就变成对RAS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而言,有迫切的需要。 看官们请瞧瞧是否有新招式,可以应付呢? 首先,癌细胞增生是需要借助细胞周期的启动。而细胞周期又叫做细胞增殖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所经历的完全过程。 细胞周期主要任务就是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合成,然后进入分裂期后完成细胞的增殖,就完成了一个细胞周期。然而根据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生化特点,又将其分为四个连续的时期。分别是G1期(DNA合成的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的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 而细胞周期的进展:G1期→S期→G2期→M期。 G1期:进行细胞生长,S 期:进行DNA的复制,使DNA成为相同的两份,至于G2期则是用来制造蛋白质,准备细胞分裂的所需物质,而M期就是有丝分裂期,为进行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的阶段,使一个细胞增殖成两个细胞,且每个细胞都有完整的一份DNA。 有一个特殊的Wee1激酶,主要的任务是参与细胞周期的G2进入M期当中的检查点工作,并切担任DNA损伤修复过程的关键激酶。

对抗RAS基因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WEE1靶向药物Adavosertib 会是好的中继投手吗?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