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简)

2023030102 1

抗PD-1、BRAF 和 MEK三药组合 治疗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

一项发表于2023年Nat. Medicine期刊(Nature Medicine volume 29, pages458–466 (2023))之第二期的临床试验评估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且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患者,探讨并评估给予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搭配免疫治疗(dabrafenib/ trametinib /sparatlizumab -PDR001)的疗效。   该临床试验共入组37名患者。确认为治疗后的肿瘤缓解率为24.3%,疾病控制率为70.3%;其中32名为微卫星状态稳定患者的治疗肿瘤缓解率为28.1%, 疾病控制率为71.9%。   而未接受过BRAF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微卫星状态稳定患者中,抗PD-1、BRAF 和 MEK三药组合治疗后的肿瘤缓解率为25%,疾病控制率为75%。与过去已经接受过BRAF靶向治疗的患者相比,是具有优势的。  

抗PD-1、BRAF 和 MEK三药组合 治疗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 Read More »

20230217 1

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转移性肠癌 双靶向加化疗 有潜力突破困境

Encorafenib (商品名Braftovi,康奈非尼)是一种BRAF激酶抑制剂,先前核准可以用于治疗具有BRAF特定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Encorafenib抑制编码B-raf蛋白的BRAF基因,而B-RAF蛋白是一种参与各种基因突变的原癌基因。   2020年4月9日,美国FDA核准Encorafenib与Cetuximab(商品名Erbitux)的合并治疗用药方案,用于BRAF V600E突变阳性之转移性之结直肠癌成年患者的二线以后的治疗。该适应症是根据第3 期临床试验BEACON 的试验结果,收录665例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在 BEACON CRC临床试验中,encorafenib/cetuximab 治疗组的中位无疾病恶化生存期 (PFS) 为 4.3 个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 19.5%。   在随后的encorafenib搭配 binimetinib 用于第一线治疗 BRAF V600E 突变 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中 (ANCHOR CRC临床试验),encorafenib搭配 binimetinib的治疗方案则显示出更长的中位 PFS( 5.8 个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 48%.。   2023年胃肠道癌症研讨会(ASCO GI 2023)发表了最新的第3 期临床试验BREAKWATER(NCT04607421)的试验结果,将化疗方案 mFOLFOX6 或 FOLFIRI与encorafenib /cetuximab的组合治疗方案中,于 BRAF V600E 突变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观察到优质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BREAKWATER(NCT04607421)的试验设计 安全先导的探索研究,目的在评估Encorafenib /cetuximab抗加化疗的毒性,然后再进行第3 期的研究。 安全导入试验中收录了 57 名患者, 所有患者均具备有 BRAF V600E 突变型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既往都接受过全身治疗,疾病皆为可评估的,体能状态、骨髓、肝和肾功能良好。 患者既往都未曾接受过 BRAF 或 EGFR 抑制剂的治疗,也未接受过oxaliplatin或irinotecan的化学治疗。 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或式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或肿瘤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被

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转移性肠癌 双靶向加化疗 有潜力突破困境 Read More »

—Pngtree—medical red medicine box 4588881 1

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特殊材料给付规定:可吸收性栓塞微粒球(自2023.1.1起生效)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特殊材料给付规定:可吸收性栓塞微粒球(自2023.1.1起生效) 一、适应症:符合诊疗项目33144B「血管阻塞术-Lipiodol」之肝癌病人

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特殊材料给付规定:可吸收性栓塞微粒球(自2023.1.1起生效) Read More »

—Pngtree—european architecture 5406072 1 1

2021 ESMO欧洲肿瘤内科医学会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最新研究报告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免疫治疗对于微卫星稳定型(MSS)的癌症患者之疗效有限。 同时,MGMT(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一种DNA损伤的修复相关基因)甲基化所带来的基因沉默,也会降低患者癌细胞对于免疫治疗药物的敏感性。而化疗药物Temozolmide(TMZ)则具有一定的免疫增敏效果。 在2021年的ESMO大会上,意大利米兰Fondazione IRCCS中心的Pietrantonio团队公布了他们针对使用Temozolmide增敏免疫疗法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前,就预先给予化疗Temozolmide。

2021 ESMO欧洲肿瘤内科医学会之转移性结直肠癌最新研究报告 Read More »

—Pngtree—fitness sport roller skating boy 4719333 1

結腸癌3期(淋巴結陽性)患者 你應該知道的術後輔助治療

结肠癌第3期(淋巴结阳性)患者 你应该知道的术后辅助治疗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 104,270 例新發的結腸癌病例被診斷出來。外科手術切除是局部性大腸癌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治療方法,治療成績與就診時的大腸癌疾病程度有著最密切的相關。 對於已經接受潛在治愈性手術切除的大腸癌第3期患者,日後癌病疾病復發的風險被認為是由手術時存在的臨床隱匿性微轉移的多寡所引起的。而於術後給予輔助治療的目標是根除這些癌症微轉移,從而提高大腸癌第3期患者的治愈率。 大腸癌第3期患者接受術後輔助化療的益處已經在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中得到最明確的證明,其中給予以5-Fu(氟尿嘧啶)為主的輔助化療可以將疾病復發風險降低大約 30%,並降低了 22% 至 32%死亡率 ;若術後輔助治療再加上化療oxaliplatin奧沙利鉑後,也就是FOLFOX(奧沙利鉑搭配亞葉酸和短期輸注氟尿嘧啶)的基礎的額外益處則會更顯著。 從定義上看,術後輔助治療的是否讓病人獲益之金標準就是要提高患者的總體生存率。然而,三年的無病生存期(DFS;定義為從隨機分組到無論原因如何出現任何大腸癌事件的時間,似乎是五年總體生存期的可接受的替代指標,尤其是對於大腸癌第3期疾病。因此,術後三年的 DFS 率是術後輔助治療是否被推薦之一個廣泛可以被接受的指標點,用來定義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的益處。 至於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的時機又是何時呢? 輔助化療通常會在手術恢復後開始。關於何時是開始輔助化療的最佳時間,目前沒有一致意見。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SCO) 和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CCN) 的指南則沒有明確規定開始化療的時機,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更新的指南則是建議輔助治療應該於手術後儘快開始,最好不要遲於術後 8 週。而過去臨床試驗通常會要求在手術後 6 至 8 週內開始輔助化療,是目前公認的執行時機。 在臨床實踐中,手術和開始輔助化療之間的間隔往往超過八週;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手術傷口及體力上恢復的延遲]。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它能夠較早啟動輔助化療。其他可能延遲啟動輔助治療的因素,包括術後合併症、缺乏社會支持和病患個人意願。 延遲輔助性化療是否會會影響術後輔助治療的結果,目前是有爭議的。因為沒有針對已切除的大腸癌患者進

結腸癌3期(淋巴結陽性)患者 你應該知道的術後輔助治療 Read More »

—Pngtree—stroke liver gallbladder back liver 6017728

认识钇90微球体的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以及用于乳腺癌发生肝脏转移的成效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肝脏转移 乳腺癌患者的噩梦 根据2020 Global cancer的研究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罹患乳腺癌人数已经超过了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更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乳腺癌全身性的治疗取得了十足的进展,拜生物科技及医药的进步,乳腺癌也跟肺癌的诊治进展一样,已经把乳腺癌患者细分化,根据生物标记可以区分为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受体阳性乳腺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就药物学角度而言,根据不同型态的乳腺癌,会有不同的配套治疗模式,荷尔蒙受体阳性乳腺癌就需要荷尔蒙治疗,HER-2受体阳性乳腺癌则是要给予HER-2标靶治疗,至于三阴性乳腺癌则会受惠于化疗或是加上免疫治疗。因此目前乳腺癌的预后更是大为改善。 但乳腺癌患者一旦发生肝脏转移的预后仍然很差,特别是在全身治疗失败或停止的情况下,尽管缺乏强有力的获益证据,但乳腺癌患者一旦发生肝脏转移,手术切除仍然被视为治疗的选项之一,特别是肝脏以外病灶控制良好的情况。 然而,由于乳腺癌发生肝脏转移疾病(BCLM)的范围和部位和身体状况,乳腺癌肝脏转移患者真的可以适合手术的患者,其实是很有限的,不到 20% 的患者有资格成为手术候选人。所以乳腺癌患者一旦发生肝脏转移,除了改变全身性治疗外,对于局部肝脏转移病灶进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疗,包括:经动脉栓塞 (TAE)、经动脉化疗栓塞 (TACE) 和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经皮肤的热消融方法,如:射频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认为可以潜在考虑的局部治疗选择。 相对于其他转移部位,肝转移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不祥征兆。而且单一性肝脏转移在乳腺癌的情况下是相当少见,仅仅是< 5%。更何况手术不可切除且是化疗抗药的乳腺癌肝脏转移患者患者,其中位生存期约莫只有 3-10 个月之间。高达 60%的致命性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是死于肝转移所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谈谈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种动脉灌流的癌症治疗方法,不过,所灌入的东西是会放出放射线的同位素物质,以治疗肝癌为例,介入放射科的医生可以透过病人股动脉切口,直接插入导管

认识钇90微球体的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以及用于乳腺癌发生肝脏转移的成效 Read More »

—Pngtree—human liver 8621432 1

认识钇90微球体的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以及用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成效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结直肠癌发生肝脏转移疾病的范围和部位和身体状况,患者一旦发生肝脏转移,除了改变全身性治疗外,对于局部肝脏转移病灶进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疗,包括:经动脉栓塞 (TAE)、经动脉化疗栓塞 (TACE) 和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经皮肤的热消融方法,如:射频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认为可以潜在考虑的局部治疗选择。 谈谈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种动脉灌流的癌症治疗方法,不过,所灌入的东西是会放出放射线的同位素物质,以治疗肝癌为例,介入放射科的医生可以透过病人股动脉切口,直接插入导管进行SIRT的治疗,将数以百万计的放射性微球体经由肝动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脏的恶性肿瘤。这种微球体通过动脉的血液流通而进入供应肝脏肿瘤的小血管,之后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终微球体会卡在肿瘤内,并且向肿瘤直接释放出高剂量的放射线能量,如:β–射线。由于从体内辐射直接作用于肿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辐射剂量较体外放射线治疗高出了许多倍,但却较不会影响肝脏周围的器官。在台湾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钇90微球体,是由澳洲于1998年所研究出一种新方式, 2002年通过美国FDA核准使用于结直肠癌之肝转移, 并于2003年通过欧盟之核准使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病患。台湾也在2011年通过核准使用,主要使用对象为第三线用药失效后之结癌肝转移病患,有时也用在其他不适合传统治疗方法之恶性肝肿瘤治疗,目前健保未给付。 因为钇90微球体是一种带有放射线物质的微小球体,可以携带在玻璃微球或是脂质之中,其辐射范围仅1.1公分,半衰期时间短(约64小时),经导管将含放射性钇90送达供给肿瘤养分的血管,会随着血流停驻在肿瘤内的微细动脉中,有相当好的肿瘤覆盖率。接着局部会进行大约两个星期的”肝内”放射性治疗,藉由近距离、高辐射剂量的β–射线去杀死肝脏的恶性肿瘤。 因为钇90微球体与一般体外放射线治疗有所不同的是,体外放射线治疗顾及周围正常组织能承受的伤害,故肝脏照射的能量最高只能达到30葛雷,而经肝动脉放射性栓塞的放射治疗能量却可高达150葛雷,同时利用血管摄影技术增加其定

认识钇90微球体的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以及用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成效 Read More »

2022120619 1

该另外看待黏液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吗?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个体化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遗传特征对癌症新进行亚型的分类,在对亚型给予最适合的治疗。 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独特的结癌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理学亚型是腺癌,其中粘液腺癌是一种独特的亚型,其特征是含有丰富的粘液成分,至少占了肿瘤体积的 50%。约10%–20% 的 结直肠癌患者属于结直肠癌粘液亚型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但据观察,这一比例在亚洲应该比较低,在西方国家较高。 在临床病理方面,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发生在近端结,比在直肠或远程结肠中更常见。与非粘液性结直肠腺癌相比,女性和年轻患者罹患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的比例均较高。此外,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经常是已处于晚期阶段时才被诊断出来,并且与非粘液性结腺癌相比,它们对结癌化疗的反应通常比较差                黏液性结直肠癌有别于其他类型结癌的治疗目标 分子基因的评估,显示粘液性和非黏液性结直肠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肿瘤发生的机制不同。 MUC2 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区分粘液性结直肠腺癌与其非粘液性对应物的最明显的分子基因突变之一。黏液性结直肠癌还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 相关,这与 Lynch 症候群,一种遗传性结癌症候群有关联。此外,黏液性结直肠癌 也与Ras-Raf-MEK-ERK 讯号通路(RAS/MAPK 通路)的突变有关。 有关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总体生存期的研究有些相互矛盾的结果。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目前是参照其他类型结癌的标治疗准指南。然而,考虑到他们对目前的结癌化疗的反应差,所以迫切需要个体化、专门因应的治疗法,专门针对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黏液性和非黏液性结直肠癌目前治疗方法和预后的比较

该另外看待黏液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吗? Read More »

2022120602 1

天降奇兵? 黑色素瘤药Encorafenib也能治疗结直肠癌?

黑色素瘤药物的新生力军 Encorafenib (商品名Braftovi)于2018年6月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核准了可与binimetinib并用治疗于携带有BRAF有V600E 或 V600K基因突变之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病人。 Encorafenib被核准用于携带有BRAF有V600E 或 V600K基因突变之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病人,乃是根据名为COLUMBUS (NCT01909453)的临床试验,该试验收录了577位携带有有BRAF V600E或 V600K 基因突变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入组的病人被随机分配到每天早晚服用binimetinib 45毫克两次,加上每天服用encorafenib 450毫克一次、encorafenib 300毫克每天一次,或是 vemurafenib 960毫克每天两次,三组受试者人数为1:1:1。治疗持续到病情恶化或是产生病人无法耐受的副作用为止。该试验在欧洲、北美洲以及其它国家共计162家医院进行。由独立的中央监测中心,依照RECIST 1.1 反应条件,评估疾病无恶化存活期。合并使用binimetinib 与encorafenib 的病人,疾病无恶化存活期中位数为14.9个月;仅单独使用 vemurafenib病人的疾病无恶化存活期中位数为7.3个月,显示binimetinib 与encorafenib合用可以降低恶化的风险达46% 信赖区间。而Encorafenib在治疗黑色素瘤上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倦、 恶心、腹泻、腹痛、关节疼痛。 Encorafenib 是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是针对MAPK信号路径中的关键酵素BRAF的小分子抑制剂。而MAPK路径于多种癌症,包括黑色素瘤、结直肠癌有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 Encorafenib也不缺席 2020 年 4 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再度核准encorafenib可以合并cetuximab(商品名Erbitux,尔必得舒、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经美国FDA 核准的基因检测平台,确定具有 BRAF V600E 基因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且在先前已经接受过1-2现含化学治疗后病情仍然恶化者。 Encorafenib被核准用于具有 BRAF V600E 基因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乃是根据名为BEACON CRC(NCT02928224)的临床试验, 在这一

天降奇兵? 黑色素瘤药Encorafenib也能治疗结直肠癌? Read More »

2022120532 1

认识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近年来治疗上的突破

根據臨床共識,建議分析基因型態,包括全RAS、BRAF、HER2 和錯配修復 (MMR) 的狀態評估,來確定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後和治療患者的策略。 特別是,BRAF突變佔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 8-10%,超過 90%的 BRAF突變是密碼子 600 發生了錯義的突變,導致纈氨酸氨基酸取代谷氨酸 ,醫界常稱為BRAF V600E 突變,這是一個預後不佳的因素。這類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確實很差,中位總體生存期大約只有 10 至 20 個月之間。甚至部分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差到,只有其他沒有這種基因突變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的控制時間。 此外,不同於 V600E 的 BRAF 突變,則稱為BRAF non-V600E突變,大約佔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 2%,但是它們有有別於BRAF V600E 突變的特殊臨床病理,且預後比BRAF V600E 突變要來得更好。與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不同,BRAF non-V600E 的轉移性結直腸癌,通常是左側原發、非粘液性、微衛星穩定性(MSS),沒有腹膜轉移,導致其有較好的存活時間,並且不需要使用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相同的治療方法 在生物學上,BRAF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特徵通常為高度甲基化、微衛星不穩定性 (MSI) 和屬於共有分子亞型 1 (CMS1)。特別是,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的特徵和 BRAF V600E的突變經常會重疊發生,多達 50% 的 BRAF V600E 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屬於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攜帶有 BRAF V600E 突變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總是散發性的結直腸癌,不是遺傳性結直腸癌-林區症候群。這是相關的,因為眾所周知,倘若同時伴隨 MSI-H 狀態的話,他們因此可以從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中獲益。現在,pembrolizumab是攜帶 BRAF V600E 突變的且同時有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新標準治療。 如果免疫療法有禁忌或不可用,化學治療仍然是一種選擇。

认识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近年来治疗上的突破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