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精准再分型 有机会让治疗成绩再升级
过去我们将乳腺癌给他分了5型,其中之三阴性乳腺癌的定义为雌激素受体、黄体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呈现阴性,占乳腺癌整体病例的10-20%。而此分型对乳腺癌荷尔蒙治疗和HER2标靶治疗并无效果。 三阴性乳腺癌的特色是具有高复发的风险、较短的无病生存期和较差的预后。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突破性治疗方法,显示出中等疗效,尤其是与化疗疗法联合使用在第一线的治疗。著名的3期临床试验Impassion 130的研究结果证实,在程序性死亡配体1(医学上称为PD-L1)属于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第一线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合并化疗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较传统化疗更能够延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分别是7.5个月 与5.0个月)以及总体生存期((分别是25.4个月 与17.9个月)。在另一项著名的3期临床试验KEYNOTE-355研究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PD-L1的水平属于阳性 (定义为CPS评分≥10)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第一线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合并化疗药物,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更能够延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时间(分别是9.7个月 与5.6个月)。 乍听起来,似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出现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PD-L1的水平属于阳性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且还是一大部分患者的预后仍然是不佳的。所以如何找出会从免疫治疗获益的相关特征,是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精准免疫治疗的重要工作,因此需要除了PD-L1的水平分析之外,更精确的方法去区分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亚群,并且根据各亚型的特征开发出相对应且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所以三阴性乳腺癌需要进一步分型后,才能给予分层治疗的对策。有学者将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根据mRNA的表型分为4种亚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进一步分为:免疫调节型、管腔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样型。 学者在4种亚型的基础上进行了FUTURE研究,这是一项很早期的伞形临床试验,收录了69例入组,在进一步分型后,给予分层治疗的对策。患者在此模式下的治疗有效率为29.0%。当中有16例是可评估的免疫调节型转移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有10例(占比为62.5%)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合并化疗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联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