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新知(简)

2025011502 1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台湾健保给付德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优赫得/Enhertu)的规定

单独使用于具HER2 过度表现(IHC3+或FISH+)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作为二线治疗,并同时符合下列情形: (1)之前分别接受过 trastuzumab与一种taxane 药物治疗,或其合并疗法, 或pertuzumab 与trastuzumab 与一种taxane 药物治疗。 (2)之前已经接受过转移性癌症治疗,或在辅助疗法治疗期间或完成治疗后6 个月内癌症复发。 (3)合并有主要脏器(不包含骨及软组织)转移。 (4)须经事前审查核准后使用,核准后每12 周须检附疗效评估资料再次申请,若疾病有恶化情形即不应再行申请,每位病人至多给付18个疗程为上限。 (5)Trastuzumab deruxtecan、trastuzumab emtansine(kadcyla/贺癌宁)和lapatinib 仅能择一给付,不得互换。   2.单独使用于ER、PR 皆阴性且具HER2 弱阳性(IHC 1+ 或IHC 2+/ISH-)表现之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病人,且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病人身体状况良好(ECOG≦1)。 (2)须接受过至少一种化学疗法治疗。 (3)须经事前审查核准后使用,每次申请之疗程以12 周为限,初次申请时需检附ER、PR 皆为阴性且HER2 弱阳性(IHC1+ 或IHC2+/ISH-)之检测报告。

自2025年02月01日起台湾健保给付德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 deruxtecan (如:优赫得/Enhertu)的规定 Read More »

2024122504 1

手术前使用尼拉帕尼(Niraparib) 针对同源重组缺陷阳性或是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探索性、的第二期单臂的 NAN T临床试验,探讨与研究关于PARP标靶药物Niraparib(截永乐/Zejula/尼拉帕尼)作为同源重组缺陷晚期卵巢癌之术前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项研究证实,对属于同源重组缺陷(HRD)阳性、或是BRCA突变的的晚期不能切除之卵巢癌患者,于手术前使用Niraparib 单一药物治疗,确实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可耐受的副作用。   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与初始的肿瘤减积手术相比,手术前使辅助化疗后再执行间隔肿瘤减积手术,并未获得生存益处。而Niraparib 单一药物治疗是迄今为止美国FDA唯一核准可以用于治疗已经接受过3种以上化疗后、属于铂类化疗敏感及同源重组缺陷阳性之复发性的卵巢癌患者。   所以就有人提出,手术前使用Niraparib 单一药物治疗在同源重组缺陷阳性阳、或是BRCA突变的晚期手术不可切除之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项多中心的二期单臂研究,收录了53 名新诊断同源重组缺陷阳性阳、或是BRCA突变、手术不可切除、晚期(FIGO 3-4期 )之高恶性度的浆液性或子宫内膜样的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年龄范围18-75 岁。入组的患者接受了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为期4 周)的Niraparib 单一药物治疗,Niraparib 之起始剂量(每天 200 mg或 300 mg),之后给予间隔肿瘤减积手术和至少四个疗程的含铂类之辅助化疗。其后成效不错者,给予后续的维持治疗,且在最后一次化疗之12周内给药(每天200 毫克或300毫克的Niraparib),直至三年的Niraparib疗程结束、或疾病进展或患者退出试验。  

手术前使用尼拉帕尼(Niraparib) 针对同源重组缺陷阳性或是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ad More »

2024121802 1

治疗菜花外用药imiquimod 可否与免疫治疗药物合并 帮助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癌友呢?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皮肤的表皮细胞受到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在型态上除了产生扁平疣,也可能发生「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在少数幸运的案例中,这类的病毒疣虽然有可能在人体免疫力的运作下,将病毒消灭而自行消退,但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病毒利用某些方式逃避免疫力的监控 (这点和癌细胞会逃脱免疫力的监控是很像的),而让疣状组织得以长期存在,甚至逐渐扩散蔓延,或是传染给周围其它的人。   而治疗扁平疣与寻常疣有一种不错的选择,就是涂抹外用药imiquimod(咪喹莫特/Aldara Cream/乐得美乳膏),这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刺激第七型类Toll受体(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属于类Toll受体致效剂(TLR agonist),进而可以调节刺激皮肤的免疫反应,由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细胞。   名人陈文茜最近告知其罹患黑色素瘤,大体上这是一种免疫治疗敏感的癌症,但陈女士罹患之黑色素瘤,应该不是常见的皮肤来源之黑色素瘤,应该是属于较为罕见的黏膜黑色素瘤,相对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embrolizumab,反应较为不佳。而口腔黏膜黑色素瘤更是少见的黏膜黑色素瘤。但使用局部imiquimod来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我们可否将之合并使用pembrolizumab来治疗口腔复发性黏膜黑色素瘤,真的有机会可以让肿瘤组织出现病理学上的肿瘤完全缓解吗?   Imiquimod于1997年二月获得美国FDA核准正式上市,原始核可的适应症为生殖器与肛门部位的尖圭湿疣(也就是俗称的菜花),但在许多文献中,imiquimod亦对一般的病毒疣可发挥治疗功效,也可与其它治疗方式合并进行。台湾市面贩卖之「乐得美」乳膏,就是含有imiquimod这一种疗效的成份,可以改造人体免疫的反应,.让人体制造更多的干扰素(interferon)。 干扰素是人体内自然产生的抗病毒物质,所以可以用来治疗 18 岁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门周围的疣和湿性尖疣。   但其于癌症治疗上确实有其潜力。如上所述,imiquimod是一种Toll受体致效剂,已经被证明具有透过启动细胞凋亡和活化,来辅助 T 细胞所介导的抗肿瘤作用。当其与 Toll受体致效剂结合后,imiquimod会活化核因子-κB,从而刺激促发炎的细胞激素(介白素-6/8)和先天

治疗菜花外用药imiquimod 可否与免疫治疗药物合并 帮助口腔黏膜黑色素瘤癌友呢? Read More »

2024111403 1

树突细胞-细胞激素诱导的杀手细胞 (DC-CIK) 免疫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

台湾高禾医院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尽管过去许多研究指出使用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和细胞激素诱导的杀手细胞(CIK。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治疗胰腺癌呈现出有希望的结果,但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且缺乏足够的实证医学上的证据。一项系统性回顾与分析研究,进对了 21 项临床试验果关于(DC-CIK) 免疫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希望藉此以实证医学上的角度,更好地去严谨地评估DC-CIK免疫细胞在临床实务上去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   该系统性回顾与分析研究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和WANFANG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出关于DC-CIK 免疫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试验。然后使用 RevMan 5.3 和 Stata 12.0 对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   该系统性回顾与分析的研究结果如下: 共收录了21项篇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549名患者。与传统胰腺癌的治疗相比,DC-CIK 免疫细胞治疗改善胰腺癌的疗效,并且提高了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总体存活率等临床指标。此外,DC-CIK 免疫细胞治疗也降低了疾病失控率以及死亡率、CD8+、CD4+CD25+CD127T淋巴细胞和介白素-4。此外,DC-CIK 免疫细胞治疗之副作用发生率也较传统胰腺癌的治疗为低(22%)。  

树突细胞-细胞激素诱导的杀手细胞 (DC-CIK) 免疫细胞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 Read More »

20241114C 1

从展望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未来 看CIK细胞治疗何去何从

高禾医院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癌症免疫治疗是藉由活化人体的固有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除癌细胞。   但癌细胞会产生抑制蛋白来减轻免疫反应并逃避免疫监视。免疫疗法药物具有阻断这些蛋白质的能力,从而促进免疫系统有效识别和消除癌细胞。肿瘤免疫疗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能够利用免疫系统的巨大潜力来摧毁癌细胞。与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等不加区别地伤害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传统癌症治疗不同,免疫疗法选择性地针对癌细胞,并使正常细胞免受伤害。因此,这癌症免疫治疗有望成为癌症患者更有效、毒性更小的治疗方式。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的重点都在强调了适应性和先天免疫系统在胰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虽然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彻底改变了部分癌症的治疗,但它们在胰腺癌中的疗效仍然受到胰腺癌本身特殊的免疫抑制和难以突破的胰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之限制。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临床效益很大程度上仅能够受惠于具有 dMMR、MSI-H 和 TMB 升高的一小部分胰腺癌患者。   而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缺乏反应的根本原因仍然难以捉摸。目前的看法,单一机制的免疫疗法不足以对抗胰腺癌,但透过合理的免疫疗法的组合,可以优化现有针对胰腺癌的治疗策略,相信可以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最近的生物技术进步导致了直接或间接针对胰腺癌致癌基因 KRAS 有前途的新导向疗法出现,包括KRAS小分子抑制剂、针对 KRAS 突变的工程化 TCR之T 细胞和个人化 mRNA 疫苗,已有部分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从展望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未来 看CIK细胞治疗何去何从 Read More »

202402230101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 (keytruda/ pembrolizumab) 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适应症的整理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keytruda,台湾称之为吉舒达)有望将成为首个核准可以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第一线治疗免疫治疗药物,且无论患者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状态如何,也就是错配修复功能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t,dMMR)或是错配修复功能完整(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 pMMR),均可以因为接受Pembrolizumab而获得具备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疾病控制时间的改善。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已经于2024年2月已接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合并标准化疗(卡铂、太平洋紫杉醇),随后改实行Pembrolizumab单药维持,治疗原发性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并且FDA也授予优先审评资格。若获得FDA的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将成为首个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一线治疗免疫治疗药物,且无论患者错配修复状态如何,均可以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的疾病控制时间的改善。     该项申请主要是根据了关键性的第三期临床试验 NRG-GY018 的研究结果,该研究于 2023 年妇科肿瘤学会 (SGO) 女性癌症年会上公布研究结果,并且同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做比较,Pembrolizumab合并标准化疗(卡铂、太平洋紫杉醇)确实显示出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在错配修复功能良好(pMMR)的患者中,Pembrolizumab合并标准化疗(卡铂、太平洋紫杉醇)可以将疾病恶化或死亡的风险降低46%(HR=0.54,95% CI:0.41-0.71,p<0.00001);在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患者中,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则可以降低70%(HR=0.30,95% CI:0.19-0.48,p<0.00001)。   目前,Pembrolizumab已经在子宫内膜癌领域上获得FDA核准了2项适应症。其中之一项是根据 KEYNOTE-775/Study 309 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获得FDA核准Pembrolizumab与标靶药物Lenvatinib (Lenvima®,乐卫玛)合并治疗错配修复功能良好( pMMR)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或是不具备有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 (keytruda/ pembrolizumab) 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适应症的整理 Read More »

2023100304 1

IMpower010试验结果 肺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有助减少复发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针对第1B-3A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于手术切除肿瘤后且在辅助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免疫 atezolizumab。   目前亟需要新的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来优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完全肿瘤手术切除后的预后。 IMpower010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的目的是评估IB-IIIA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含铂类的树后辅助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免疫 atezolizumab(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与最佳支持性治疗的比较。  

IMpower010试验结果 肺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有助减少复发 Read More »

002

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疗开创早期肺癌治疗新方向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古代的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位居榜首,对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首位,我国111年肺癌标准化死亡率为每十万人21.8人,相较于100年时每十万人26.0人,虽已下降16.2%,但仍高居台湾癌症死因第一位。肺癌之所以死亡率较高,源自于其早期病征并不明显,在台湾,有一半的个案发现就医时已经是第4期,且5年存活率仅剩约1成。若能早期发现,5年存活率可达9成以上。    目前国民健康署推动的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肺癌筛检,所补助的对象包含: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岁男性或45至74岁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经诊断为肺癌。 重度吸烟者:50至74岁且吸烟史达30包–年(备注)以上,戒烟未达15年之重度吸烟者。   凡是符合上述资格参加筛检的民众,皆可至肺癌筛检合约医院进行筛检咨询及预约排检。  

久旱逢甘霖 免疫治疗开创早期肺癌治疗新方向 Read More »

2023092603012 1

浮针疗法治疗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传统针灸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有历史以来,针灸的针具从来没有改变过,都是使用尺寸0.3毫米的「毫针」,直到1996年才有了新的发展。   1996年,中国的中医学博士符仲华汲取传统针灸医学的基础和精华后,改良了针灸针具,并发明浮针疗法。由于浮针疗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与软组织的长期疼痛及关节部位的术后复健,且效果显著,在全球中医界和疼痛医疗界引起关注。   浮针和传统针灸到底有何不同?   传统的针灸针为毫针,针长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别有1~9公分不等的长度。针灸针在下针时,是以90度垂直插入肌肤表面、刺入穴位,再透过「提插」和「捻转」手法刺激穴位,达到刺激经络和激发经气的目的。  

浮针疗法治疗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Read More »

2023092402 1

新型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 肺癌EGFR 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新选择

由国际肺癌研究学会主办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23年年会上公告了第2期临试验HERTHENA-Lung01的研究结果,在治疗过去已经接受过一种EGFR 靶向药物以及过去已经接受含铂类的化疗后,疾病仍然出现恶化的EGFR突变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实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在这类患者中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持久疗效。   新型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是一款采用第一三共独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的首个靶向HER3的抗体化疗复合体药物(ADC)。该药的第2期临试验HERTHENA-Lung01的研究结果世界肺癌大会(WCLC) 2023年年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并同步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是一种靶向HER3的ADC,是由全人源化抗HER3 IgG1单株抗体透过可裂解的四肽连接符,与拓扑异构酶第一型的抑制剂有效载荷(DXd)连接组成。该药物已于2021年12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三代EGFR靶向药物和铂类化疗药物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疾病出现恶化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全球所有肺癌的85%,其中5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出现远程的转移,EGFR突变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的4-5成。对于接受过EGFR 靶向药物以及过去已经接受含铂类的化疗后,疾病仍然出现恶化的的患者,目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疗效有限,亟需要全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HERTHENA-Lung01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开放性、双臂2期试验,旨在评估patritumab deruxtecan(5.6 mg/kg或上调剂量方案)治疗既往接受过EGFR EGFR 靶向药物以及过去已经接受含铂类的化疗后,疾病仍然出现恶化的EGFR突变的EGFR突变转移性或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5.6mg/kg(n=225)或者上调剂量方案(n=50)。基于在类似患者人群中进行的用于评估剂量的1期研究的获益/风险比分析结果,我们选择了5.6 mg/kg为patritumab deruxtecan的用药剂量,停止了上调剂量组。

新型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 肺癌EGFR 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新选择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