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治療乳癌手術後的相關淋巴水腫

中医针灸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相关淋巴水肿.

针灸是中医学特有的治疗方法,透过刺激经穴、经络来激发人体经络系统的自适应作用,可调节体内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针灸则是针法(针刺)和灸法(艾灸)的合称。中医采用针刺或艾灸人体穴位治疗疾病,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经络的气的流向。

针灸自古即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就有针灸治疗肿块的记载。《甲乙经.卷八》:「腹中痛,积聚,默然嗜卧,怠惰不欲动,身常湿湿,心痛无可摇者,脾俞主之。…息贲时唾血,巨阙主之。…疝积胸中痛,不得穷屈,天容主之。…腹中积聚时切痛,商曲主之。脐下积疝瘕,胞中有血,四满主之。…少腹积聚,劳宫主之。」

1997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曾召开听证会讨论针灸的疗效,并肯定针灸治疗术后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风湿疼痛等疗效。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针灸疗法具有镇痛、增强机体免疫和调节系统功能的作用,目前有近500篇关于中医针灸治疗癌症的论文发表。针灸辅助抗癌主要表现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放疗、化疗副作用,缓解癌性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大约20%的乳腺癌患者会出现乳腺癌手术后的相关淋巴水肿,但是其发生应该不是机率问题,而是完全取决个人所接受的手术治疗对于腋下淋巴循环的破坏之严重性来决定。目前的治疗方法除了淋巴按摩循环仪器复健治疗为主,搭配低弹性绷带治疗等,其实效果相当依赖操作者的经验与专业。2013年纽约的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于cancer杂志上发表一份共有37例单组的非随机性、对照研究的相关初步报告,该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前后,患有淋巴水肿的上肢臂围平均减少0.90公分。

2018年3月8日于《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乳腺癌研究与治疗》医学杂志上,纽约的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又发表了一份讨论同样主题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报告,探讨中医针刺疗法与传统复健疗法治疗持续性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疗效比较。

该随机对照研究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进行,收录了中等程度的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女性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配接受针刺疗法或传统复健疗法。针刺疗法每周2次,疗程至少6周,操作者由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合格且针灸经验至少5年的针灸师担任,用细金属针刺激特定穴位(肩髎TE14、肩髃LI15、尺泽LU5、中脘CV12、气海CV3、合谷 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

对于患侧和健康侧的手臂围和生物电阻抗的变化进行评估,手臂围减少至少30%以上始定义为有效。

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其中可以评估主要研究终点患者有73例(89%:针刺疗法36例、传统复健37例),入组该研究前接受过淋巴水肿治疗患者79例(96%),研究期间继续接受治疗67例(82%)。

针刺疗法与传统复健治疗相比,臂围并无显著差异性,生物电阻抗性也相似,有效者比例也相似(分别是17%比11%)。针刺疗法也未报告严重副作用事件。

因此,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最新研究发现针刺疗法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而言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但是对于大部分接受过并且继续接受传统复健治疗淋巴水肿的患者,中医针灸虽然没有显著减少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对于一直持续有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中医针灸虽然也没有较传统复健治疗显著改善传统淋巴水肿,但是如果针刺疗法搭配传统复健治疗,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效果似乎令人好奇。

不过要特别提醒的是,施行针灸治疗不能在有感染风险下执行患侧肢体, 毕竟临床上有发生因为针灸、蚊虫叮咬侵入性治疗而产生蜂窝性组织炎的情形 所以还是要在患侧肢体上施行针灸治疗,要非常小心施行,特别是无菌的步骤。

 

—Pngtree—cartoon beauty egg red beauty 3903833 1
中医针灸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相关淋巴水肿.

更多陈骏逸医师的癌症卫教影片请连接 https://mycancerfree.com/cn/videos-cn/

更多肿瘤治疗相关信息请连接陈骏逸医师 与你癌归于好https://mycancerfree.com/cn/home-cn/#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訂閱電子報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