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035 1

癌症放射线治疗好帮手- 黄耆

放射线治疗是一种癌症治疗的选择之一,其角色界定为局部治疗,乃是利用直线加速器将放射能量准确的送到肿瘤处,这种高剂量的放射线可以杀死放射线照射范围内细胞里面DNA双股螺旋体的结合,细胞因而失去再生的功能而死亡。因为在特定照射范围内的癌细胞其成长及增殖的速度远比旁边的正常细胞来的快速,所以放射线治疗便可以透过有这种模式,达到成功地治疗许多种类的癌症。然而,在这个范围内的部份正常细胞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会有所谓的副作用发生。 临床治疗的时候我们为了妥善保护正常的细胞,放射肿瘤科医师会仔细地控制放射线的部位及用量,并且将治疗时间时间分散;也就是说,当放射肿瘤科医师在癌症的部位使用放射线治疗的同时,也会尽可能的保护正常的组织,以使伤害减到最轻。

癌症放射线治疗好帮手- 黄耆 Read More »

033 1

黄耆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价值

白细胞减少是癌症治疗、特别是化学治疗或放射线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这种副作用除了会造成治疗疗程的延迟,有时候还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导致可怕的并发症,例如:中性白细胞减少之发烧、败血症。 目前,对于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临床上经常使用白细胞生成素藉由促进嗜中性白细胞前驱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促进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由骨髓释出与促进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机能亢进,来达到改善这种状况。

黄耆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价值 Read More »

031 1

基因表达谱和路径网络分析预测黄耆多醣体注射剂(血宝)之功效

国立台湾阳明大学生物药学研究所所长黄奇英教授所领导的医学生物技术暨检验学系暨研究所研究团队所发表之研究结果,刊载于2015年之”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期刊”。 PG2(黄耆多醣体注射剂,血宝)是一种植物性药物,主要是由黄芪多醣体(APS)。其具有造血和减轻癌疲惫作用,而目前正积极地使用于临床癌症患者癌疲惫之照顾。然而PG2的功能系统的分析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相当有限的。 黄奇英教授进行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基于微数组的表达分析,以评估PG2的三个不同产品批次的质量和一致性,并研究PG2的生物学机制。一个综合分子分析方法已经被用来评估PG2在HL-60白血病细胞特殊的诱导表现。通过相关系数的聚类为PG2进行基因表达之表现的定量分析。

基因表达谱和路径网络分析预测黄耆多醣体注射剂(血宝)之功效 Read More »

029 1

中医观点谈小红莓类乳腺癌化学治疗药物之不良反应与因应之道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小红莓类(anthracyclin)化学治疗药物,包括Adrimycin、Epirubicin、Idarubicin、liposomal doxorubicin等等。这类药物常用于乳腺癌、白血病、卵巢癌、肉瘤的治疗。举例来说,小红莓类乳腺癌化学治疗就经常使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性化学治疗以及晚期乳腺癌的前导性化学治疗,与复发性的乳腺癌的姑息性化学治疗不同时期。 小红莓类药物是一种属于抗代谢的化学治疗药物。是一种源自于Streptomyces的药物。主要经过肝脏代谢造成骨髓功能的低下,通常血液出现最低点的时间是在化学治疗之后的第十天至第14天。其所造成的恶心与呕吐,是属于中度风险的;但是一旦与cyclophosphmaide所组合出的小红莓类为基础的化学治疗处方,则是奇妙的变成高度风险等级导致恶心与呕吐的化学治疗处方,依据目前的止呕吐药物使用的指引来说,需要同时合并使用5-HT3与NK1拮抗剂搭配类固醇药物的治疗模式。

中医观点谈小红莓类乳腺癌化学治疗药物之不良反应与因应之道 Read More »

025 1 1

目前靶向药物对肝细胞癌竟然有免疫调节作用

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特性的多靶点靶向药物是目前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标准疗法。   最近,几种抗血管生成药物(sorafenib, lenvatinib,cabozantinib和ramucirumab)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出对晚期肝细胞癌的抗肿瘤活性。然而,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尤其是抗程序性细胞死亡-1(抗PD1)药物的出现,肝癌药物开发的前景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靶向药物对肝细胞癌竟然有免疫调节作用 Read More »

024 1 1

Pembrolizumab治疗高TMB癌症 异癌同治又一篇章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根据默克公司宣称,美国FDA于2020年4月核准了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新的补充生物药品之许可申请(supplemental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NDA)的优先审查。 目前已经加速核准pembrolizumab单一药物治疗高TMB(Tumor mutational burden-high,TMB-H,高肿瘤突变负荷量)癌症的优先审查,该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的成年和小儿之实体癌症患者,这些实体癌症具有高肿瘤突变负荷量(TMB≥10突变/兆碱基),用于先前治疗后病情仍然恶化且没有令人满意的替代治疗方案的患者。关于TMB-H之测定方式是需要透过美国FDA核准的基因检试确定的。 该申请部分基于第二期临床试验KEYNOTE-158的研究结果,该试验评估了pembrolizumab在实体癌症患者中的作用。该试验还支持了2017年美国FDA核准pembrolizumab作为第一种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癌症治疗方法,无论其癌症类型为何,只要癌症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实体癌症患者均可适用。

Pembrolizumab治疗高TMB癌症 异癌同治又一篇章 Read More »

030 1

天然的植物化合物防止癌症复发机转

文: 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癌细胞进行上皮间质转化(EMT)发展,其过程涉及许多机转,而且会造成癌细胞转化,获得侵袭、局部与远程转移、对于抗癌药物的抗药性。 简而言之,BMP7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负责维持细胞上皮表现型。这两种分子可以维持E-钙粘蛋白和Smads 1,5,7和8表达,并阻断Smads 2和3表达。另一方面,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因子所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Th17 / Treg平衡失调,而合成IL-6后刺激NFκB并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发展过程。上皮间质转化(EMT)发展过程晚期会产生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蛋白质结构交联,刺激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反应和最终Snail蛋白的上调,导致上皮间质转化(EMT)发展出来。这些效果都是通过称为RAGES的特定接收器来调节的。 而反应性氧化物(ROS)产生氧化反应,并刺激TGF-β,αSMA,RAS / RAF / MEK / ERK级联反应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上调,导致癌细胞的迁移,启动侵袭性能力。 TGF-β启动过表达Snail,Slug,N-钙黏着蛋白,Smads 2、3,这些都与EMT诱导的经典途径有关,并下调E-钙粘着蛋白和Smads 1、5、7和8、TGF-β,也刺激RhoA / ROCK,最后刺激了NFκB。生长因子还刺激RAS / RAF / MEK / ERK级联和MMPs的上调,再次诱导癌细胞进行迁移和侵袭。同样,它们刺激P13k /整联蛋白连接的激酶(ILK)/蛋白激酶B(Akt)级联,并且GSK3β被阻断。发炎性细胞激素如IL-6,还刺激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MMP,也会诱导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诱导血管生成。最后,Notch-1C直接诱导间质基因,如N-钙黏着蛋白。 而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占有重要的预防癌症进展的角色。会对EMT过程进行干扰,针对机转中的诸多讯号传递路径作为干扰目标。举例如下: 白花丹素透过增加ZO-1表达,黄芩苷藉由降低IL-1β作用;芍药甙、Eupatolide、没食子酸、Cairicoside E通过阻断Smad 2/3磷酸化,或是α–茄碱,蛇床子素透过E-钙粘蛋白的表达上调,香豆素导致上皮间质转化(EMT)发展过程受到

天然的植物化合物防止癌症复发机转 Read More »

022 2

如何分期和风险评估致癌基因依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SMO临床的建议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ESMO对于分期和风险评估的临床实务建议

如何分期和风险评估致癌基因依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SMO临床的建议 Read More »

020 1 1

如何诊断致癌基因依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SMO临床实务的建议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识别出具有可治疗目标的致癌驱动因子的非小细胞肺癌亚型,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驱动因子主要存在于肺腺癌当中。 确实是有必要证明特定的分子基因的改变,方可采用适当的靶向治疗来定制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中临床相关的 EGFR 基因突变,包括了:外显子 18-21 中的取代、缺失和插入,这些突变激活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并可且赋予其对可用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或其他药物的敏感性或抗药性。 最常见的的 EGFR 基因突变是外显子 21 出现L858R 替换和,以及外显子 19 缺失性突变,如此赋予第一代至第三代EGFR标靶药物的敏感性。建议即使在临床资源或材料有限时,至少应对是否有这些常见的ERGFR基因突变进行评估。

如何诊断致癌基因依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SMO临床实务的建议 Read More »

018 1 1

如何治疗致癌基因依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SMO临床实务建议的整理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关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 所有具有敏感性EGFR 突变的患者,第一线都应接受EGFR靶向治疗,而且不论临床参数包括: 体能状态、性别、烟草暴露、组织学。 osimertinib是常见EGFR 突变(外显子 19 缺失或外显子 21 L858R)患者的首选第一线治疗上的优质选择,尤其是脑部转移患者。 Erlotinib, gefitinib, afatinib与 dacomitinib是其他EGFR 突变的患者的第一线单药治疗选择 另一个一线选择是gefitinib联合化疗(卡铂-pemtrexed)。 EGFR靶向治疗联合抗血管新生治疗是另外EGFR 突变的患者第一线治疗选择。 考虑到毒性、增加额外治疗的成本增加和患者的不便, EGFR靶向治疗单药 仍然是标准的EGFR 突变患者的第一线标准治疗。 afatinib或osimertinib是具有不常见、非外显子 20 的插入、致敏性 EGFR 突变患者的推荐治疗选择。 具有中度的放射学进展、但却是持续有临床获益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 EGFR 靶向药物。 在对一线第一代或第二代 EGFR靶向治疗产生抗药性后,应该透过血浆 cfDNA 和/或肿瘤再切片的组织检测,看看患者是否存在有 EGFR 外显子 20 的T790M 突变。 具有抗药基因T790M 阳性的肺癌患者,应接受osimertinib 作为二线治疗。 应对osimertinib产生抗药性的患者提供透过 NGS 进行的基因组分析。 含铂类双药物化疗是osimertinib治疗后病情又恶化的患者的治疗选项。 也可鼓励参加临床试验,特别是如果有确定了可靶向的抗药机制。 对于 EGFR靶向治疗 失败、体能状况加、且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太平洋紫杉醇-卡铂-atezolizumab-bevacizumab 四药物联合治疗可被视为一种治疗选择。 只有在 EGFR靶向治疗和化疗治疗出现抗药后,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才可被视为一种治疗选择。 ALK基因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

如何治疗致癌基因依赖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SMO临床实务建议的整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