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Pngtree—variant pink variation covid 19 new 6225482

新冠疫情严峻 研究证明多吃含槲皮素食物可以预防病毒上身

植物中,槲皮素得到大量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科学文献的支持,可以预防新冠病毒上身,正如 Aucoin 最近的一篇研究证明槲皮素有调节多种生物途径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呼吸和免疫健康的 4 种主要特性,分别是抗氧化、抗发炎、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所以槲皮素可以有用地协助身体对抗新冠病毒的感染。 由于其抗氧化和抗菌作用,槲皮素可以抑制参与新冠病毒感染周期中的关键棘蛋白。槲皮素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所释放出的促发炎的细胞激素的活性。和类固醇都可抑制 COVID-19 患者的细胞激素风暴的严重后遗症 根据2022年医学期刊Life所刊登的一项研究,”Promising Effects of 3-Month Period of Quercetin Phytosome® Supplement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Symptomatic COVID-19 Disease in Healthcare Workers: A Pilot Study”。该研究评估补充 3 个月槲皮素 Phytosome®(250 毫克,每天两次)预防症状性 新冠病毒COVID-19 的潜在效果。总共招募了 120 名受试者(男性 63 名;女性 57 名;年龄 49 ± 12 岁),其中补充槲皮素组 60 名,安慰剂组 60 名。研究中在性别、吸烟和慢性病方面,各组之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受试者每 3 周接受一次新冠病毒快筛诊断测试。在我研究中,5 名受试者感染上了新冠病毒,槲皮素组 60 名受试者中只有 1 名,对照组 60 名受试者中有 4 名。槲皮素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第 7 天和第 15 天记录到完全临床缓解。 该研究分析发现,在 5 个月时,补充槲皮素的受试者的无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为 99.8%,而对照组为 96.5%。服用槲皮素补充剂的人在不感染到 COVID-19 方面的保护系数比服用安慰剂的人高出 14%。 该研究的结果让我们知道,天然食物中常见的槲皮素,竟然能够够对抗新冠病毒,而槲皮素在多种食物中都有发现,包括苹果、红洋葱、西红柿、绿茶、葡萄皮、柑橘类水果、西洋芹、洛神花等。 另外,因应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出,民众由中医师诊断临床症状后,可以给予「台湾清冠一号浓缩制剂」项目药品,而  「台湾清冠一号浓缩制剂」处方组成为黄芩、鱼腥草、

新冠疫情严峻 研究证明多吃含槲皮素食物可以预防病毒上身 Read More »

—Pngtree—tibetan elements 1678821

状况不佳的肝細胞癌患者治疗大突破 中药淫羊藿甙延长寿命达标

许多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往往临床的状况很复杂,例如血液功能受损、肝脏或身体状况不佳。这些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不适合使用分子标靶药物sorafenib、免疫与抗血管新生atezolizuamb/bevacizumab合并疗法或是全身性化疗,也没有标准或普遍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法,西医建议只能给予支持疗法。 《日华子本草》:「传统中草药淫羊藿治疗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其功效为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淫羊藿主要有效成分为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甙(icaritin)及多糖。此外,尚含有生物碱、甾醇、卅一烷及维生素E等。淫羊藿能促进阳虚动物的核酸、蛋白质合成,且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兔疫功能,特别是对肾虚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周边血液循环的阻力,增加冠脉流量 淫羊藿甙是一种源自淫羊藿的单分子(纯度 > 98%),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药剂。 临床前研究证实,淫羊藿苷通过靶向 IL-6/JAK//STAT3 讯号通路,和调节包括 Th1 细胞因子在内的炎症免疫系统,和下调胎儿甲种蛋白 (AFP) 来进行抗肝癌的活性。 2期临床试验证实淫羊藿甙(icaritin),可以良好地改善身体及肝功能条件较差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且与血清生物标志物有相关性。 2021年首度公布淫羊藿甙之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确认淫羊藿甙在这类患者中上述的临床益处和安全性。该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第三期临床试验,采用适应性富集设计,比较淫羊藿苷(中国称其为”阿可拉定”)与华蟾素(Huachashu,中国常用于治疗肝癌的一种中药配方),两者作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疗效。主要研究终点是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至恶化的时间(TTP)、无疾病恶化的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试验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按照1:1比例),分别接受淫羊藿甙600mg或华蟾素。基于先前的研究,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 IFN-g(≥7.0 pg/mL)的综合生物标志物评分(CBS)用于选择患者,而分数为2/3 的 CBS 评分是预定义的阳性。将综合生物标志物评分(CBS)为阳性患者给予中期分析。 研究结果:自 2017 年 9 月起,共收录了 283 例晚期肝

状况不佳的肝細胞癌患者治疗大突破 中药淫羊藿甙延长寿命达标 Read More »

—Pngtree—hand painted colorfu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4641087

科学实证看中药对结直肠癌治疗的功效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发现,中药协助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巨大潜力。但中药抗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位置点仍然不是很清楚。而在医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于2018年,研究者使用临床数据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找到中药能够有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作用的分子靶点。 中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可以减少放射治疗、化疗的副作用,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缓解转移性结直肠癌相关的症状。然而,中药中与患者生存直接相关的中药活性成分,以及如何抑制大肠癌的分子靶点仍不清楚。 网络药理学通过网络分析阐明了多组分和多靶点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潜在机制,是衡量多靶点药物疗效和揭示其功能机制的有效方法,为中医药从经验医学转变为证据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或将加速中药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并改善当前的药物研发策略。 医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于2018年的研究,进行回顾性地分析了222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使用中药组的患者有78例,无中药组患者为144例。研究分析表明,患者的吸烟史、原发性肿瘤大小、浆膜癌细胞浸润、原发性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癌胚抗原(CEA)>5ng/mL中位存活时间的减少呈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有接受全身性化疗、放疗、转移后完全切除和接受中药治疗是有益于延长中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子。该研究分析,与无使用中药组(12个月)相比,结直肠癌使用中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明显更长。此外,使用中药组的1年、2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96.1%、84.3%、56.3%和29.2%,而未使用中药组组存活率分别为46.3%、24.5%、13.8%和7.3%。 该研究试图从治疗靶点数据库获取了结直肠癌62个重要的作用靶点。这些中药作用的分子靶点主要设籍于癌细胞增殖,癌症转移和免疫,包括RAS、磷PI3K/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介白素讯号传递通路,以及参与局部病灶性粘附的讯号传递通路。这些中药参与的作用点与癌症的免疫反应,如自然杀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杀性、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的信号通路。 该研究也统计这78例接受中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中药处方,共计有295种中药。其中92种中药的使用频率/总频率>8%,被研究定义为大肠癌疗常用的中药,其余203种使用频率<8%的中药则被定义

科学实证看中药对结直肠癌治疗的功效 Read More »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大突破: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卫教文章

卫教文章 Read More »

診治原發位置不明癌症

RET靶向药物让甲状腺癌也登上了精准医疗的殿堂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其中有95%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经治疗后长期的预后极佳,20年存活率超过9成。   关于甲状腺癌的分类:  原发性甲状腺癌: 转移性癌:转移到甲状腺的癌症主要来自肾脏癌、乳癌、或肺癌 兹就原发性甲状腺癌各分型做介绍: 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大约占>80%,常盛行于「碘充足」的地区。 乳突癌起源于滤泡细胞,肿瘤常合并钙化的纤维化,乳突癌通常肿瘤生长缓慢,但诊断时有高达30%的乳突癌在甲状腺发现有多个病灶,约30~40%病人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超过70%的乳突癌可以摄取放射碘,因此,放射碘的扫描是治疗策略的一大重要部分。 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 滤泡癌占原发性甲状腺癌的10~20%,通常为单一颗肿瘤,发现时其癌症的进展程度通常比乳突癌高,滤泡癌更常浸润到外围的肌肉和血管构造。约1/3的滤泡癌病人在诊断是已有远处的器官转移,例如肺部、骨头。但仅有约10%的滤泡癌病人有淋巴结转移。超过80%的滤泡癌可以摄取放射碘。 Hurthle细胞癌(Hurthle Cell Carcinoma): 占原发性甲状腺癌约5%,其恶性度比乳突癌和滤泡癌还要高,更常会有淋巴结和远处的转移。仅仅约10%的Hurthle细胞癌会摄取放射碘,因此,完全的手术切除对Hurthle细胞癌尤显重要。 髓质癌(Medullary Carcinoma): 髓质癌是由滤泡旁的C细胞癌变产生,占所有甲状腺癌的5~7%,其中20~25%的髓质癌病人有家族病史,含有RET致癌基因突变,属于多发性内分泌瘤,髓质癌的恶性度较其它分化型甲状腺癌高,髓质癌有时会转移至肝、肺和骨头。髓质癌会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及癌胚抗原(CEA),因此这两者可作为肿瘤追踪的标记。髓质癌标准的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搭配颈部中间分区的淋巴结廓清术。髓质癌不摄取碘,对放射线和化学药物治疗的反应不良。 未分化癌(Anaplastic Carcinoma): 仅占原发性甲状腺癌的1~2%,较常发生于长期有甲腺肿(goiter)的老年人,甲状腺未分化癌为最快速恶化、致命的癌症之一,导致了甲状腺未分化癌被发现时经常已无法做根除性的手术。出现呼吸道窘迫的病患,则

RET靶向药物让甲状腺癌也登上了精准医疗的殿堂 Read More »

—Pngtree—domineering girl shooting with bow 4577693

FGFR2靶向药物贝马妥珠单抗(Bemarituzumab)为FGFR阳性晚期胃癌提供第一线治疗新选项

近十年来,胃癌靶向治疗研发之路充满荆棘,仅有trastuzumab。而Bemarituzumab是一种首创的选择性结合FGFR2b的人类化IgG1单株抗体,抑制FGF结合到FGFR2b受体,并且引导出抗体依赖性细胞依赖性的细胞毒杀性作用。早期的临床研究证实,Bemarituzumab单一药物在实体癌中并无剂量限制性的毒性,并且对于难治性的FGFR2 beta阳性胃癌患者的该药物之治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有18%。  关于Bemarituzumab用于治疗胃癌的FIGHT临床试验,该研究收录了155个过去未接受任何治疗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腺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患者,按照比例1∶1随机分配至试验组,接受Bemarituzumab与化疗处方mFOLFOX6,每2周为一个疗程,而对照组则是接受安慰剂+ mFOLFOX6,每2周为为一个疗程。 早先该研究达到主要了研究终点,Bemarituzumab治疗组和只用化疗组的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分别为9.5个月与7.4个月,接受Bemarituzumab与化疗的合并治疗,会相较于只有传统化疗,减少了32%的疾病恶化风险。该项研究同时也达到次要的研究终点,接受Bemarituzumab与化疗的合并治疗,会相较于只有传统化疗,减少了42%的疾病恶化风险。 在可以评估疗效的患者中,接受Bemarituzumab与化疗的合并治疗,会相较于只有传统化疗,可以有更好的治疗反应率,分别为53% 与 40%。在探索性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细胞的FGFR2b表达水平提高,疗效会更有所改善。 该研究认为,在胃癌患者中,有FGFR2过度表达的比例高达60%以上,而FGFR2过度表达是预后不佳的因素。至于FGFR2b剪接式变异则占胃癌的2.5%~31.1%。 Bemarituzumab是一种首创的选择性结合FGFR2b的人类化IgG1单株抗体,可以抑制FGFR2b与FGF7/10/22的结合,同时存在抗体依赖性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杀效应(ADCC)。Bemarituzumab的加入会比单纯化疗FOLFOX更能显著延长疾病控制时间与整体存活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Bemarituzumab组对比单纯化疗FOLFOX组的生存曲线,高度类似免疫治疗的生存曲线,在Bemarituzumab治疗半年后才明显的分开。这与TOGA研究的HER2靶向药物

FGFR2靶向药物贝马妥珠单抗(Bemarituzumab)为FGFR阳性晚期胃癌提供第一线治疗新选项 Read More »

—Pngtree—gradual basketball player shooting silhouette 4163615

癌症治疗新”浪花兄弟”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浪花兄弟(英语:The Splash Brothers)是NBA金州勇士的后卫组合史蒂芬·柯瑞及克雷·汤普森。他们是勇士队的双后卫,2015年成为勇士自1993年后勇士队首个NBA明星赛组合。两人远距投射(尤其是三分球)命中率极高,于2012-13赛季,柯瑞投进272球三分球,汤普森投进211球三分球,二人合计投入483球三分球,打破了NBA例行赛同队二人之三分球总和纪录,成为NBA史上第一对能于同季各自投进200球以上三分球的二人组合。目前二人已于2013-2016年连续四个赛季于例行赛各自投进200球以上的三分球,两人在2015-16赛季将此纪录刷新至678球。他们亦是2014年世界篮球锦标赛的队友,并夺得金牌。此组合因”Splash the net with the ball,particularly on three-point shots.”(破篮得分,特别是三分球)而得名。二人在2015年及2016年的NBA三分球大赛的决赛上演了「兄弟内讧」,结果2015年的三分球大赛冠军由柯瑞夺得,翌年则由汤普森夺得。  随着医学界对肿瘤免疫学的逐渐理解,与放射治疗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应用相关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有许多的研究以放射治疗和免疫联合为基础的治疗, 势必将来能够在局部和整体上加强对肿瘤的控制。 大约一半的新诊断的癌症患者及很多晚期或复发性癌症患者接受过放射线治疗,需要通过放射线治疗直 接杀伤肿瘤细胞来控制癌症。但是,现行放射线治疗的放射剂量和治疗计划都是依据过去治疗经验制定的。尽管早期的临床研究表明放射线治疗可以导致照射区域和其他远程的未被照射区域发生重要放射线免疫反应—。而那些未被照射的区域是由于其发生了所谓的“远隔效应Abscopal effect”后,可产生相应的疗效,目前远隔效应所产生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也未被充分临床充分利用。 最近的许多研究已经透露出了远隔效应潜在的免疫机制,为发展放射治疗结合免疫治疗开启了癌症治疗的新纪元。 随着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屡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放射线治疗结合免疫治疗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年彻底改变许多种癌症的标准治疗,所以深入理解放射线治疗的免疫效应,绝对是有需要的。 放射线治疗一直是癌症治疗中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法,放射线治疗会诱导不可逆的DNA损伤和癌细胞死亡,从而针对快速增殖的癌细胞,达到抑制

癌症治疗新”浪花兄弟”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Read More »

—Pngtree—2 5d parachute 5447030

鼻咽癌的治疗

经过病理切片证实为鼻咽癌的诊断,于治疗之前必须要进行癌症病变范围的检查,包括鼻咽部位的计算机断层(CT)扫瞄检查或是磁振造影(MRI),以及是否出现了肿瘤的远处的转移,也就是胸片检查、肝脏超声波与骨头扫瞄检查。 如果是第一、二期的鼻咽癌,直接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线治疗;如果是第三、四期的鼻咽癌,先给予化学治疗,之后再同步使用放射线治疗与化学治疗。 病人在接受放射线治疗之前,都必须制作固定的面膜、铅板挡块以及制作验证片。同时必须会诊口腔颚面外科医师,评估牙齿及牙龈状况,如果有厉害的牙龈疾病或蛀牙,则需要于放射线治疗之前接受牙科的治疗,包括拔牙在内,拔牙之后必须等到齿槽伤口完全复原才可以接受放射线治疗。 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口腔黏膜就被火烧伤后,应该少刺激辛辣的食物,但是千万不要忌口,也没有特别的饮食禁忌,多摄取蛋白质以补充体力。如果实在是口腔粘膜痛的难以进食,可以给予静脉营养以及电解质的注射治疗,止痛的药物及口内类固醇的喷剂都应该使用。 口腔唾液会变得黏稠、不易咳出,可以使用食盐水或苏打水溶液漱口,随身携带水壶补充水分,保持口腔的湿润的状态;同时需要注意口腔的卫生,尽可能做到常常漱口的动作,避免使用硬毛的牙刷来刷牙,以免粘膜受伤。 耳朵或鼻出现分泌物的时候,应该寻求耳鼻喉科医师的治疗,避免沾粘。声带肿胀、喉咙沙哑的时候,不必紧张,应该尽可能的少说话,可以做蒸汽吸入治疗,可以加速消肿,等到治疗结束,黏稠痰饮减少便会好转。 放射线治疗的部位要尽可能的保持干燥,不要使用肥皂或任何金属的药剂,以免加重粘膜或皮肤的伤害。颈部的皮肤会出现变黑、脱皮的情形,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用手去抓,让其自然脱落;如果皮肤出现了脱皮潮湿的状况时,可以涂抹烫伤药膏。皮肤保养的部分,尽可能减少强烈日光曝晒,以免皮肤肿胀。 放射治疗结束之后,百分之八十的病人会持续出现口干的现象,无法恢复,应该鼓励多喝水,或者是使用1%的苏打食盐水漱口,与使用人工唾液来应付口干的情形。75%的病人会出现听力障碍的问题,应该寻求耳鼻喉科医师的协助,可以使用鼓膜切开术或配带助听器来改善听力缺损的情形;将近五成的病患会出现软颚肌肉纤维化的情形,以致发生食物逆流至鼻腔、鼻音过重的情形,这时病患应该学习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一次不要吞食太多的食物。 将近五成的病患会出现蛀牙的情形,应该寻求牙医的协助,使用软毛牙刷刷牙,至少在放射线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 Read More »

鼻咽癌的診斷

认识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或PEComas)

恶性 PEComa 是一种罕见的间充质肿瘤,可以透过靶向治疗来改变其基因的变异。  事实上,PEComa具有 TSC1/TSC2 基因功能的丧失,这会导致mTOR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 相关讯号通路的激活,而该讯号通路的异常可以透过 mTOR 抑制剂(如西罗莫司sirolimus)去进行治疗。一小部分的恶性 PEComas 含有已知的 TFE3 融合基因,这会与 TSC1/TSC2 功能丧失的突变产生互斥的现象;因此会衍生出不同的治疗方式。 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mTOR 靶向药物依维莫司(everolimus)在回溯性的病例系列中的治疗反应率大约为 40%,中位的疾病控制时间为 9 个月,这是目前最具有治疗活性的治疗药物。 到目前为止,在晚期的PEComa中缺乏更进一步的治疗方法。 化学疗法的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据研究报导指出使用 VEGF靶向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反应。 总之,mTOR 靶向药物对恶性 PEComas 的治疗上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如果疾病在恶化,则可能没有其他药物可供应用。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去探讨在患者使用荷尔蒙阻断(aromatase inhibitors )与mTOR 靶向药物的组合疗法,以及 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的潜在治疗空间。 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是由独特的上皮样细胞群所组成,通常以血管周围生长的模式,上皮样细胞同时具有黑色素性和肌源性的分化。 PEComas 家族目前被认为是软组织肉瘤中相当独特的亚型。然而,它们的发病率尚未准确地被确认。 PEComas 家族包括了大多数为良性临床过程的肿瘤,例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 和肺透明细胞糖瘤。其他的肿瘤家族成员则可以表现出具有侵略性并且能够发展为远短转移的恶性肿瘤,这类恶性肿瘤主要是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具有恶性肿瘤的形态学特征,例如:多形性、坏死和有丝分裂的情况下,则会称之为 “恶性 PEComa”。 恶性PEComa可以出现在多个部位,包括子宫、腹膜后、胃肠道、膀胱、摄护腺、骨骼和软组织。目前,手术是局部PEComas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后,通常不需要术后的辅助治疗。 在复发的PEComas情况下,则要使用全身治疗,使用 mTOR 靶向药物,因为化疗看起来效果不好。一项新型 mTOR 靶向药物

认识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或PEComas) Read More »

—Pngtree—white angel doctor back 5406652

睾丸癌的治疗 陈骏逸医师总整理—第1部分

睾丸癌是影响15至35岁男性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大约有90%的睾丸癌是生殖细胞肿瘤,其可以大致分类为精原细胞瘤或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NSGCT)。  本文还讨论了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 此处不包括女性中类似的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肿瘤,但在许多情况下,男性和女性对应的癌症应该具有共同的生物学和治疗方法。 发生率和流行病学 美国2017年,估计睾丸癌的发病数为8,850例,其中410例死亡。癌症特异性存活率约为95%,所以全球有数百万睾丸癌幸存者。发病率因地理区域而异;睾丸癌的发病率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士和德国最高,在非洲和亚洲最低。虽然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男性中最常见,但它们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或有遗传背景的男性中。由于尚未发现睾丸癌的发病原因,在过去的30年中,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有所增加。此外,尽管在收入中位数较高的国家中睾丸癌的发病率有无法解释性的增加,但随着治疗的进行,死亡率已经稳定或是改善。西方国家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预后改善与中位数收入较低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后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风险因素 家族史包括有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级亲属或具有隐睾症个人史的男性,其罹患生殖细胞肿瘤的风险会增加。睾丸癌幸存者在对侧睾丸中发生第二原发性癌的风险也增加。这些风险因素表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遗传或发生病因。 尽管尚未发现确定的环境风险因素,但瑞典有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大麻与发生睾丸癌的风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在美国,睾丸癌在非洲裔美国人中很少见,在白人男性中最常见。这种睾丸癌诊断及其地理分布的种族差异,表明睾丸癌与高加索人表型的遗传联系,但尚未发现高穿透性的等位基因。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通常伴有管内生殖细胞瘤(intratubular germ cell neoplasia ,ITGCN),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归类为青春期后男性原位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neoplasia in situ,GCNIS)。据认为,所有成人的生殖细胞肿瘤,除了先前被称为精母细胞瘤的精母细胞肿瘤,都来自GCNIS。广泛被接受的理论是GCNIS在子宫内就已经开始。 GCNIS的多重性表明了睾丸的区域效应,并为双侧睾丸癌的病例提供了机制解释。 没有睾丸癌病史的男性偶尔会发现,因其他原因进行睾丸活体切片或睾丸切除术,而发现有G

睾丸癌的治疗 陈骏逸医师总整理—第1部分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