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癌症的预后通常较差,因为他暗示着癌细胞本身较活跃容易转移之故。他们是一群具有强侵袭性、高度异质性的癌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5%。临床上因为确诊时候都已经出现远程转移,大多已经无法手术切除,所以只能采用的治疗手段依赖于经验性化疗,但80%的原发灶不明癌(医学上称CUP)患者对此的疗效不佳,预后几乎都比较差。
近年来,基于基因检测的进展,可以对CUP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肿瘤的组织起源,而让CUP可以实行器官特异性所指导的治疗之希望,有机会落实,进而采用;再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近展更为CUP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基因检测指导下对CUP的个体化治疗,将改变目前CUP只能采取经验性化疗的格局。兹将2021年对CUP治疗突破性作法一一介绍。
1. 基因检测指导下对CUP行器官特异性治疗
对于预后属于不良的CUP患者,研究证明可以采用基因检测对基因表达谱分析,以预测CUP患者的肿瘤组织起源之处,并且据此指导患者的后续治疗。JAMA Oncol. 2020年共不了一项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报告,他们采用NGS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来预测CUP之肿瘤的组织起源,并且以此报告来指导器官特异化的治疗,探讨以此方式衍生的治疗方式能否改善CUP患者的临床疗效。
该项研究共收录了97例预后不良的CUP患者,NGS使用RNA测序和DNA测序方法来预测肿瘤的组织起源,患者基于预测的原发肿瘤类型结合基因突变结果,去进行特异性治疗。研究结果指出这种治疗模式让CUP患者反而具有良好的预后,一年生存率为53.1%,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分别为13.7和5.2个月,治疗客观有效率高达4成。
这类癌症的预后通常较差,因为他暗示着癌细胞本身较活跃容易转移之故。他们是一群具有强侵袭性、高度异质性的癌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5%。临床上因为确诊时候都已经出现远程转移,大多已经无法手术切除,所以只能采用的治疗手段依赖于经验性化疗,但80%的CUP患者对此的疗效不佳,预后几乎都比较差。
近年来,基于基因检测的进展,可以对CUP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肿瘤的组织起源,而让CUP可以实行器官特异性所指导的治疗之希望,有机会落实,进而采用;再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更为CUP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基因检测指导下对CUP的个体化治疗,将改变目前CUP只能采取经验性化疗的格局。兹将2021年对CUP治疗突破性作法一一介绍。
1. 基因检测指导下对CUP行器官特异性治疗
对于预后属于不良的CUP患者,研究证明可以采用基因检测对基因表达谱分析,以预测CUP患者的肿瘤组织起源之处,并且据此指导患者的后续治疗。JAMA Oncol. 2020年共不了一项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报告,他们采用NGS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来预测CUP之肿瘤的组织起源,并且以此报告来指导器官特异化的治疗,探讨以此方式衍生的治疗方式能否改善CUP患者的临床疗效。
该项研究共收录了97例预后不良的CUP患者,NGS使用RNA测序和DNA测序方法来预测肿瘤的组织起源,患者基于预测的原发肿瘤类型结合基因突变结果,去进行特异性治疗。研究结果指出这种治疗模式让CUP患者反而具有良好的预后,一年生存率为53.1%,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分别为13.7和5.2个月,治疗客观有效率高达4成。
2. CUP使用靶向治疗
研究指出,基因组测序预后不良的CUP患者,发现其中具有丰富的基因变意的情况,暗示了靶向治疗对于CUP患者是值得考虑的治疗选择。
著名的CUPISCO临床研究,针对346名CUP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NGS分析后,发现30%的CUP患者至少存在有一个可以使用靶向治疗的基因变异,最常见的可靶向突变基因有:PIK3CA(10%)、FGFR2(8%)、ERBB2(6%)、BRAF(6%)等。
一项名为PACET-CUP的临床试验,本身是开放标签、多中心的2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目的在评估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基础上加入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cetuximab能否因此而改善CUP患者的预后。研究共收录了150例预后不良、未经治疗的腺癌或是未分化的CUP患者,随机给予紫杉醇/卡铂或是联合紫杉醇/卡铂加上cetuximab分别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却无显著不同。与单纯使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相比,加入cetuximab后显著增加了皮肤副作用。
ALK基因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ALK抑制剂目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ALK阳性患者的有效药物。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ALK阳性的纵膈腔CUP患者,对于ALK靶向药物的反应。该研究中有2例ALK基因阳性的CUP患者,一线治疗使用ALK抑制剂,结果发现第一例接受ALK靶向药物阿来替尼(alectinib)治疗的患者产生了明显的反应,第二例患者接受ALK靶向药物crizotinib治疗后,疾病状态稳定。
目前建议使用NGS检测技术,来发现CUP患者中具有临床治疗价值的突变。目前正在进行的CUPISCO临床试验(NCT0349852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2期研究,该研究目的在比较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和铂类标准化疗,在接受了三个疗程含铂化疗诱导治疗后的预后不良CUP患者,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3. 免疫治疗对于CUP的帮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CUP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甚至部分患者因此获得长期生存。一项发表于20220年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之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研究收录了22例CUP患者,给予免疫治疗pembrolizumab,在27周时存活且无疾病恶化的比例为33%;在可评估疗效的13名CUP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23%,且该三名患者分别获得了16.7,17.6和21.3个月的持续缓解。这样成绩与免疫治疗其他癌症大体一致。
而NivoCUP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在评估免疫药物nivolumab治疗CUP患者的疗效。研究纳入45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全身化疗的CUP患者和11名初次治疗的CUP患者,给予免疫治疗。结果发现,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全身化疗的CUP患者的nivolumab治疗反应率为22.2%,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和整体存活时间分别为4.0个月和15.9个月。另11例初治CUP患者中也观察到相似的成绩, nivolumab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8.2%。该试验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 且基于此项临床试验结果,2021年12月,日本授于nivolumab可以用于CUP患者的治疗。
这类癌症的预后通常较差,因为他暗示着癌细胞本身较活跃容易转移之故。他们是一群具有强侵袭性、高度异质性的癌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5%。临床上因为确诊时候都已经出现远程转移,大多已经无法手术切除,所以只能采用的治疗手段依赖于经验性化疗,但80%的CUP患者对此的疗效不佳,预后几乎都比较差。
近年来,基于基因检测的进展,可以对CUP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进而判断肿瘤的组织起源,而让CUP可以实行器官特异性所指导的治疗之希望,有机会落实,进而采用;再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近展更为CUP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基因检测指导下对CUP的个体化治疗,将改变目前CUP只能采取经验性化疗的格局。兹将2021年对CUP治疗突破性作法一一介绍。
1. 基因检测指导下对CUP行器官特异性治疗
对于预后属于不良的CUP患者,研究证明可以采用基因检测对基因表达谱分析,以预测CUP患者的肿瘤组织起源之处,并且据此指导患者的后续治疗。JAMA Oncol. 2020年共不了一项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报告,他们采用NGS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来预测CUP之肿瘤的组织起源,并且以此报告来指导器官特异化的治疗,探讨以此方式衍生的治疗方式能否改善CUP患者的临床疗效。
该项研究共收录了97例预后不良的CUP患者,NGS使用RNA测序和DNA测序方法来预测肿瘤的组织起源,患者基于预测的原发肿瘤类型结合基因突变结果,去进行特异性治疗。研究结果指出这种治疗模式让CUP患者反而具有良好的预后,一年生存率为53.1%,中位生存期和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分别为13.7和5.2个月,治疗客观有效率高达4成。
2. CUP使用靶向治疗
研究指出,基因组测序预后不良的CUP患者,发现其中具有丰富的基因变意的情况,暗示了靶向治疗对于CUP患者是值得考虑的治疗选择。
著名的CUPISCO临床研究,针对346名CUP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NGS分析后,发现30%的CUP患者至少存在有一个可以使用靶向治疗的基因变异,最常见的可靶向突变基因有:PIK3CA(10%)、FGFR2(8%)、ERBB2(6%)、BRAF(6%)等。
一项名为PACET-CUP的临床试验,本身是开放标签、多中心的2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目的在评估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基础上加入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药物cetuximab能否因此而改善CUP患者的预后。研究共收录了150例预后不良、未经治疗的腺癌或是未分化的CUP患者,随机给予紫杉醇/卡铂或是联合紫杉醇/卡铂加上cetuximab分别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却无显著不同。与单纯使用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相比,加入cetuximab后显著增加了皮肤副作用。
ALK基因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ALK抑制剂目前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ALK阳性患者的有效药物。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评估了ALK阳性的纵膈腔CUP患者,对于ALK靶向药物的反应。该研究中有2例ALK基因阳性的CUP患者,一线治疗使用ALK抑制剂,结果发现第一例接受ALK靶向药物alectinib治疗的患者产生了明显的反应,第二例患者接受ALK靶向药物crizotinib治疗后,疾病状态稳定。
目前建议使用NGS检测技术,来发现CUP患者中具有临床治疗价值的突变。目前正在进行的CUPISCO临床试验(NCT0349852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2期研究,该研究目的在比较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和铂类标准化疗,在接受了三个疗程含铂化疗诱导治疗后的预后不良CUP患者,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3. 免疫治疗对于CUP的帮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CUP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甚至部分患者因此获得长期生存。一项发表于20220年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之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研究收录了22例CUP患者,给予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在27周时存活且无疾病恶化的比例为33%;在可评估疗效的13名CUP患者中,治疗有效率为23%,且该三名患者分别获得了16.7,17.6和21.3个月的持续缓解。这样成绩与免疫治疗其他癌症大体一致。
而NivoCUP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试验,研究目的在评估免疫药物nivolumab治疗CUP患者的疗效。研究纳入45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全身化疗的CUP患者和11名初次治疗的CUP患者,给予免疫治疗。结果发现,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全身化疗的CUP患者的nivolumab治疗反应率为22.2%,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和整体存活时间分别为4.0个月和15.9个月。另11例初治CUP患者中也观察到相似的成绩, nivolumab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8.2%。该试验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 且基于此项临床试验结果,2021年12月,日本授于nivolumab可以用于CUP患者的治疗。

#原发位置不明癌症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CUP
#免疫治疗
#Nivolimab
#靶向治疗
#阿来替尼
#帕博利珠单抗
原发灶不明癌症(CUP)相关信息请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原发灶不明癌症(CUP)信息 请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n/cancer-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