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新知(简)

精准医疗为罕见肿瘤患者指出正确治疗方向

2022年新进展:BRAF 基因突变的結直腸癌治疗

許多人都熟知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 在治療之前,需要搞清楚 是否存在有KRAS或是 NRAS、 或是全部的RAS基因是否有存在突變的情形, 因為 這類型的基因突變大概佔了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的40%左右。 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基因突變,約莫佔了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的8-12%左右, 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突變基因, 那就是BRAF 。 具備有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 其臨床表現為出現不典型的轉移, 包括腹膜轉移、 腹膜后的淋巴結轉移、縱隔腔淋巴結轉移、 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以及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少見的骨頭與腦部的轉移。 根據基因的 功能 以及RAF 二具體作用,BRAF 的基因突變可以分為 第一、 第二 與第三類, 其中以第一類的,BRAF V600 基因位點突變是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當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大概佔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當中的 2/3。 目前對於 BRAF V600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模式, 包括第一線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以及疾病進展之後使用 BRAF與EGFR的雙標靶藥物,目前正在發展的是使用 免疫治療藥物搭配 BRAF與EGFR的雙標靶藥物, 初步得到令人驚豔的成績。 接下來我們會一一的 為你們介紹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 的治療。 在過去幾10年來, 化療一直是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所使用的化療藥物處方為FLOLFOX、FOLFIRI、CAPOX 等等, 如果是對於前述的化療處方沒有反應的時候,則可以改用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 。 一直到了2015年, 有一項重要的第3期臨床試驗, 醫學界稱為TRIBE 的研究結果顯示: 使用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 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 (癌思停),相較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而言, 對於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結直腸癌 病患的第一線治療 ,會是更好的治療方法, 可以讓 存活時間延長將近一倍。 也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 目前國際間結直腸癌的治療共識都推薦化療FOLFOXIRI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 ,目前作為具備有BRAF 基因突變

2022年新进展:BRAF 基因突变的結直腸癌治疗 Read More »

HER2新藥優赫得

抗体药物偶联物于乳腺癌治疗的 1份整理

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或称为抗体偶联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大多数已经从第一期进展到第二期。 部分的ADC 的3期临床试验也显示出积极有效的结果,并且已经有十四款的ADC获准上市。   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女性癌症的首位,尽管化学治疗以及标靶治疗 与贺尔蒙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已经延长了病患的总体存活时间, 但是部分患者仍然容易复发转。由于个体差异性和疗副作用等方面的因素, 都让抗体偶联药物相较于抗体 或是化学治疗 药物的疗效更为 卓越。

抗体药物偶联物于乳腺癌治疗的 1份整理 Read More »

—Pngtree—renovation double painter 4753199 1

用卡博替尼与阿特珠单抗 于肝癌1线治疗的最新研究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且只能用药物治疗的晚期肝癌,目前这类病患首波治疗是标靶药物贝伐珠单抗搭配免疫药物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然而医学界对这块领域投注了许多心血去研究,希望有更多、更大的突破。其中临床试验COSMIC-312就是众多研究中的一个,希望再度复制过去的成功密码,对于无法手术切除且只能用药物治疗的晚期肝癌病患,仍然使用标靶药物搭配免疫药物的模式,只是标靶药物改成卡博替尼,而免疫药物还是用 阿特珠单抗。 最近已经在医学期刊Lancet Oncology公布了临床试验COSMIC-312的中期研究结果,该项临床研究结果达到了其中一项主要终点,即疾病控制时间确实因此有显著的改善,然而在另一主要研究终点-总体生存期,虽然标靶药物搭配免疫药物(卡博替尼+阿特珠单抗)的模式组尽管显示出了改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 临床试验COSMIC-312是一项随机、对照性的全球多中心的第三期关键性临床试验,在全球多达200个研究中心收录了840名无法手术切除且只能用药物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患者以大约 2:1:1 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以下三组之一:卡博替尼+ 阿特珠单抗组、索拉非尼组或是卡博替尼单一药物治疗组。两个研究主要终点:按照RECIST 1.1评估的疾病控制时间以及总体生存期。次要研究终点分别是独立评审委员会’根据RECIST 1.1评估的卡博替尼单一药物治疗组与索拉非尼组的疾病控制时间。其他预先确定的终点包括治疗客观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和安全性。 本次公布了临床试验COSMIC-312的中期研究结果资料截止时(2021年3月8日)的分析,包括2018年12月7日至2020年8月27日期间随机分配的前837例患者,分别接受卡博替尼+ 阿特珠单抗组、索拉非尼组或是卡博替尼单一药物治疗组。结果显示适配器博替尼+ 阿特珠单抗治疗组中位疾病控制时间为6.8个月,索拉非尼组为4.2个月,采用标靶药物搭配免疫药物(卡博替尼+阿特珠单抗)治疗模式,可以相较于过去肝癌的一线治疗索拉非尼,更能降低37%的疾病恶化风险。就6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方面,卡博替尼+ 阿特珠单抗治疗组为54.5%,索拉非尼组为40.0%;而12个月的疾病控制率方面,卡博替尼+ 阿特珠单抗治疗组为28.5%,索拉非尼组为18%。 总体生存期部分: 卡博替尼+ 阿特珠单抗治疗组为15.4个月,索拉非尼组为

用卡博替尼与阿特珠单抗 于肝癌1线治疗的最新研究 Read More »

癌症營養支持是致勝重要關鍵

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新进展

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指发生在直肠齿状线以上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性肿瘤。直肠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由于直肠癌在发病因素、预防、治疗和预后都与结肠癌很相似,因此多统称为大肠直肠癌。但由于分期和多专科整合治疗的进步,近年非转移性直肠癌的预后有了显著改善。 50年前,直肠癌骨盆腔复发比率高达15%-40%,主要因为直肠肛检或计算机断层分期有一定的局限性、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疗效欠佳和根治性手术的盲点等。随着磁振造影和直肠超音波内视镜、盆腔放射治疗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ME)的陆续加入临床使用,局部晚期直肠癌的5年骨盆腔复发比率下降至4%-15%,5年存活率提升至69%-87%。然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似乎并未减少,2-3期直肠癌的5年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仍然超过25%。所以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与大肠癌的治疗方法迥异,且较大肠癌为复杂,直到1985年研究报告首次指出,给予直肠癌同步的化放疗可以降低骨盆腔复发比率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随后这几十年更有大量的研究去评估同步的化放疗使用不同化疗药物和放疗分割组合,而且也有手术前辅助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开发,其目的无非是想进一步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进而改善5年存活率,让更多患者经整合治疗模式达到更多的肿瘤完全缓解,实现保留肛门与其他器官的期待。所以有必要特别告诉癌友,2022年最新的治疗方法。 直肠癌病因 直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缺乏体能活动)、遗传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其致癌过程是以饮食因素的作用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因素的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饮食与致癌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进食脂肪多,胆汁分泌也多,胆酸分解物也多,肠内厌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致使肠内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易致大肠癌发生。也有研究认为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个弱的直肠癌始动或促进因子,因此啤酒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另外,维生素摄入不足、油煎炸食品进食过多等因素也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接着介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发生率:过去,现在与未来 局部晚期直肠癌定义目前仍缺乏一致性的共识。现有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定义包括直肠肿瘤生长进入直肠系膜脂肪(cT3期)、肿瘤距直肠系膜筋膜≤1mm、侵犯邻近器官或结构(cT4期)、淋巴结转移(cN1期

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新进展 Read More »

—Pngtree—cardiology vein arterial illustration 6185377

難治性乳腺癌又碰上上腔靜脈綜合徵危急症 Trastuzumab deruxtecan給翻轉

一名64岁女性因为HER2阳性、第三A期的右侧乳腺癌接受乳房与腋窝淋巴结廓清手术。 之后,不幸乳腺癌在胸壁的地方复发,随后进行了全乳放射治疗,以及接受化疗小红莓以及HER-2靶向药物赫赛莱(Kadcyla,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 于12个疗程的恩美曲妥珠单抗后,影像扫描和理学检查均未发现转移迹象,因此暂停了治疗并且门诊追踪。 而于7 个月后,又发现胸壁复发伴肋膜的癌细胞播散,于是改成 9 个疗程的 Pertuzumab (帕捷特,帕妥珠单抗)与Trastuzumab (商品名赫赛汀)搭配化疗eribulin治疗,直至疾病恶化之时,再次给予恩美曲妥珠单抗,但2个疗程后病情持续恶化。 且因为有8cm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导致肿瘤压迫上腔静脉,让病患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而且病患呼吸会喘、且脸部水肿。 上腔静脉综合征为上腔静脉血流受阻的一种临床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肿瘤直接侵犯上腔静脉、转移之病灶及淋巴结从外部压迫,大多是由于纵隔腔有肿瘤病变处压迫到上腔静脉的回流,造成头部以及上肢静脉回流不良,同时有呼吸急促的现象,是一种肿瘤病患的危急综合征。于是赶紧给予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Trastuzumab deruxtecan(DS-8201,商品名: Enhertu),给完一个疗程后,病患呼吸会喘的呼吸道症状全然消失,3个疗程后,影像显示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受到良好的治疗,明显缩小。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肿瘤危急症之一,一般只能选择姑息性放疗来缓解病患的症状,紧急情况下会使用血管内支架。令人惊讶的是,这一例HER-2乳腺癌转移所引起的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综合征,Trastuzumab deruxtecan给了病患在几乎无药可医的情况,还能有效的治疗、快速缓解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肿瘤危急症。 案例来自:Gan To Kagaku Ryoho. 2022 Jan;49(1):88-90   案例來自:Gan To Kagaku Ryoho. 2022 Jan;49(1):88-90 #Trastuzumab deruxtecan #DS8201 # Enhertu #HER2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TDM1 #恩美曲妥珠单抗 #Kadcyla #Pertuzumab #Perjeta #Trastuzumab #赫赛汀 #Herceptin #

難治性乳腺癌又碰上上腔靜脈綜合徵危急症 Trastuzumab deruxtecan給翻轉 Read More »

—Pngtree—tibetan elements 1678821

状况不佳的肝細胞癌患者治疗大突破 中药淫羊藿甙延长寿命达标

许多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往往临床的状况很复杂,例如血液功能受损、肝脏或身体状况不佳。这些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不适合使用分子标靶药物sorafenib、免疫与抗血管新生atezolizuamb/bevacizumab合并疗法或是全身性化疗,也没有标准或普遍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法,西医建议只能给予支持疗法。 《日华子本草》:「传统中草药淫羊藿治疗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其功效为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淫羊藿主要有效成分为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甙(icaritin)及多糖。此外,尚含有生物碱、甾醇、卅一烷及维生素E等。淫羊藿能促进阳虚动物的核酸、蛋白质合成,且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兔疫功能,特别是对肾虚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周边血液循环的阻力,增加冠脉流量 淫羊藿甙是一种源自淫羊藿的单分子(纯度 > 98%),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药剂。 临床前研究证实,淫羊藿苷通过靶向 IL-6/JAK//STAT3 讯号通路,和调节包括 Th1 细胞因子在内的炎症免疫系统,和下调胎儿甲种蛋白 (AFP) 来进行抗肝癌的活性。 2期临床试验证实淫羊藿甙(icaritin),可以良好地改善身体及肝功能条件较差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且与血清生物标志物有相关性。 2021年首度公布淫羊藿甙之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确认淫羊藿甙在这类患者中上述的临床益处和安全性。该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第三期临床试验,采用适应性富集设计,比较淫羊藿苷(中国称其为”阿可拉定”)与华蟾素(Huachashu,中国常用于治疗肝癌的一种中药配方),两者作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疗效。主要研究终点是总体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至恶化的时间(TTP)、无疾病恶化的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试验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按照1:1比例),分别接受淫羊藿甙600mg或华蟾素。基于先前的研究,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 IFN-g(≥7.0 pg/mL)的综合生物标志物评分(CBS)用于选择患者,而分数为2/3 的 CBS 评分是预定义的阳性。将综合生物标志物评分(CBS)为阳性患者给予中期分析。 研究结果:自 2017 年 9 月起,共收录了 283 例晚期肝

状况不佳的肝細胞癌患者治疗大突破 中药淫羊藿甙延长寿命达标 Read More »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大突破: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卫教文章

卫教文章 Read More »

—Pngtree—surgical treatment by surgeons 6945707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第二线治疗 免疫药物cemiplimab成新选项

宫颈癌是高发病率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之一。  宫颈癌各分期的治疗方式 早期侵袭性宫颈癌(FIGO分期ⅠB1或ⅠB2)的治疗手段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搭配淋巴结切除术以及术后考虑加上辅助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也就是FIGO分期第1B3~4期的治疗手段是放化疗与腔内近距离放疗。 放疗后疾病持续或复发且不适合进行根治性盆腔切除术的患者,以及出现远程转移,也就是FIGO分期第4B期的患者,均应该接受含铂类的化疗以及考虑搭配抗血管新生的标靶治疗bevacizumab,但是第一线含铂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癌症会复发,此时可以选择的治疗相当有限,最重要是往往疗效也不好,针对这类情况,患者迫切需要新药物或新治疗方案。 第4B期宫颈癌 免疫治疗添生力军 免疫治疗大行其道之时候,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被寄予厚望的药物之一,而根据KEYNOTE-158研究的结果,因此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 pembrolizumab ,keytruda) 获得美国FDA核准,可以用于PD-L1阳性的晚期宫颈癌于含铂类的化疗失败后之第二线治疗适应证,这也是宫颈癌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核准的免疫治疗药物。 Cemiplimab 非小细胞肺癌与宫颈癌成绩惊艳 另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Libtayo(cemiplimab),cemiplimab是一种高亲和力、全人类化的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获得美国FDA核准第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于其第三期临床试验中表先出可以显着延长 PD-L1 高度阳性表现(表达水平大于或等于50%)患者的整体存活期。且2021年ESMO大会上,该药针对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EMPOWER-Cervical 1研究的报告结果令人惊艳。2022年初,该研究的结果以全文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EMPOWER-Cervical 1研究之窥探 EMPOWER-Cervical 1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研究入组含铂类的化疗失败后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无论PD‑L1表达之状态如何,按照1∶1比例随机给予cemiplimab(每3周给予350mg,最多用96周。但完成16个疗程治疗的患者如在治疗后的追踪期间出现疾病恶化者可以选择重复治疗)或是研究者选择的单一药物化疗(治疗至疾病恶化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各组间的治疗不允许交叉。根据组织学类型[鳞癌或腺癌(包括腺鳞癌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第二线治疗 免疫药物cemiplimab成新选项 Read More »

胃癌术后 如何用中医药来预防胃癌的复发和转移?

1+1>2? 陈骏逸医师谈免疫细胞疗法可否增强抗癌免疫药物治疗疗效?

人体的免疫系统原本有「强化」与「弱化」两套机制。当身体遇到病毒入侵时,强化机制会挺身而出,强力动员免疫系统来扑杀病毒;但当身体因为外来过敏原诱发气喘时,弱化机制就担负起免疫系统降温角色,以免免疫反应过度。这两套机制其实跟开车是一样的,当免疫强化机制启动时,如同「油门催下去」;反观,若免疫弱化机制启动,就像是「踩剎车」。原本这两套互相制衡的机制,宛如「阴」与「阳」的关系,既互相需要又互相对立。但癌细胞经演化后变聪明。癌细胞释放细胞激素,让免疫的剎车机制不断地被启动,催油门后引擎空转,扑杀癌细胞功能形同虚设,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类似正气虚,如此反而让癌细胞得以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到处肆虐与扩张地盘。这种免疫机制明显失衡的情况,颇似中医所云的「阴阳失调」。 当免疫强化机制被癌细胞抑制时,免疫系统当机,病邪才能够发生。然而「扶正祛邪」以治癌,应非一昧补正气、一昧用西医之介白素药物或身体输注免疫细胞的方式。而是应该是先导正阴阳失衡之态,将免疫抑制的情形,重新反转回常态,也就是解除剎车,如此才能让油门发挥,重新发动原本的免疫机制扑杀癌细胞,充分提升正气来祛癌邪。 这样的概念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是因为没有解决癌细胞所造成免疫抑制问题。难怪过去的免疫强化的任何「扶正气」之手段,成效都受限,也造就了这两年来癌症免疫治疗的风起云涌。 人体的免疫细胞具有一个”检查哨”的机制,能够正确辨识外来病毒或不正常细胞并进行攻击,同时也能避免误杀正常细胞。正常细胞带有抑制讯号,能让免疫细胞实时剎车,取消攻击。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发展而来,癌细胞的表面常带有一些突变的蛋白质,这些突变的蛋白质就好像身分证一样,让免疫系统能够在检查哨依据这些突变蛋白质,辨识出癌细胞是外来物并进行攻击。但聪明的癌细胞却利用检查哨中的剎车机制,用大量的抑制讯号强迫免疫细胞剎车,藉此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 这样概念应运而生的解除”免疫抑制”,或是”免疫剎车”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现的癌症免疫药物治疗,已经在各种不同癌症治疗累积大量的使用案例,目前大多数接受免疫治疗的病患都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角色,就是于检查哨中,阻断癌细胞的这些抑制讯号,等同于放开免疫系统的剎车,让免疫细胞能够重新活化并攻击癌细胞。CTLA-4、PD-1(程序性死亡 1)是这些检查

1+1>2? 陈骏逸医师谈免疫细胞疗法可否增强抗癌免疫药物治疗疗效? Read More »

—Pngtree—watercolor boho style feather arrow 6631376

哪些癌症患者可以考虑进行DC/CIK免疫细胞治疗?

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分为患者收集周边血液的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及细胞回输3个部分。  CIK细胞,即细胞激素诱导的杀手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 CIK治疗的适应证为: ① 手术后患者,可防止肿瘤转移复发; ② 癌症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化疗治疗的间歇期、或在肿瘤局部放疗过程中同时合并自体免疫细胞治疗; ③ 无法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的中晚期患者; ④ 放疗、化疗失败的患者; ⑤ 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 CIK治疗的禁忌证为: ① 细胞激素过敏。 ②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禁用。因为CIK治疗是一种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激活CD3+ 、CD4+ 或CD4+ 、CD8+ T细胞,增加其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免疫杀伤效果;而T细胞淋巴瘤是指T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出现异常幷形成相应分化阶段的肿瘤。因此,CIK有可能会加速T细胞淋巴瘤的生长,所以对于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禁用CIK。 ③ 不可控制的严重感染患者。 ④ 晚期肿瘤造成的恶病质、外边血液质量过低患者。 DC/CIK免疫细胞治疗尚处于特管办法申办阶段,请大家注意。 #癌症免疫细胞治疗 #DC免疫细胞治疗 #CIK免疫细胞治疗 癌症免疫治疗相关信息请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癌症免疫治疗信息 请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n/e-school-2-cn/

哪些癌症患者可以考虑进行DC/CIK免疫细胞治疗?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