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健康

2025011902. 1

搭配个人化肠道益生菌 可否促进CIK细胞疗法的抗癌效果?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肠道益生菌能够转化人体无法直接利用的植物纤维素和多醣,进而影响消化、吸收、代谢和免疫等生理功能,且肠道益生菌与代谢疾病(例如肥胖、第2型糖尿病、脂肪肝)、消化系统疾病、过敏与自体免疫疾病、癌症、神经退化性疾病与忧郁症等息息相关。于是,使用个人化肠道益生菌,可以正确且积极地调整肠道微生物相的多样性,以及调整各菌种间的比例,来促进抗癌免疫力。   CIK(细胞激素诱导杀手)细胞是透过扩增外围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产生,进而让其具有天然的T 细胞受体(TCR)和自然杀手细胞的受体 (NKR),可以进行癌症识别功能的 T 细胞混合物。 CIK细胞疗法已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癌症。然而搭配个人化益生菌的使用,可否促进CIK细胞疗法的抗癌效果?   例如: 肠道益生菌中的丁酸梭菌,许多人可能都搞不清楚这是甚么;但如果改称其为”妙利散”,相信有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支早在 1933 年由日本研发出的益生菌,其菌株命名为 CBM588。这支益生菌除了平时可用作维护肠道菌相健康以外,由于其对于抗生素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预防或缓解因为抗生素治疗所引发的腹泻问题。   另外,近来脑肠轴的观念大行其道,临床研究也发现丁酸梭菌与抗忧郁药物一同服用时,能够有效缓解忧郁症状。更令人惊奇的是,同时使用丁酸梭菌可以大幅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率。在 Nature Medicine 发表的临床一期报告显示,在肾脏癌4期的病人中,如果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治疗的反应率大约为 20%,符合一般的预期。但如果同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加上口服肠道益生菌中的丁酸梭菌,能够大幅地增加治疗反应率至大约 6成以上。   发表在2024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益生菌搭配CIK细胞治疗,能否强化CIK细胞之抑制大肠直肠癌细胞发生腹膜癌转移和肝转移的抗癌能力。该研究使用裸鼠之肠癌转移腹膜癌变和肠癌肝转移的平台,证明益生菌搭配CIK细胞治疗,可以相较于单纯只用一种CIK细胞或肠道益生菌疗法,更为减少大肠直肠癌细胞发生腹膜转移和肝转移的出现。   也就是倘若CIK细胞疗法,可以搭配个人化肠道益生菌(经过自动化微流体生物芯片之严谨平台分析后,所客制化出的益生菌),可否更显著地抑制大肠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增

搭配个人化肠道益生菌 可否促进CIK细胞疗法的抗癌效果? Read More »

2025011404 1

结肠直肠癌患者接受化疗与免疫细胞治疗之联合治疗疗效的统合分析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结肠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被诊断出来的癌症。然而,25%患者属于转移性疾病,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仅为 10%。近年来,人们对癌症免疫疗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具有控制转移性疾病、延长疾病复发时间的潜力。   用于前列腺癌的Sipuleucel-T(Provenge、Dendreon),是首个自体治疗性的疫苗,于 2010 年春季被美国FDA核准用于治疗患有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去势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男性。而针对结肠直肠癌患者的II 型癌胚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疫苗试验正在进行中(www.clinicaltrial.gov id:NCT 01219348)。   树突细胞是一种有效地抗原呈现的独特之免疫细胞子集,于 1973 年首次描述了它们。史坦曼也因为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而获得 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细胞激素诱导杀手(CIK)细胞是非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所限制的 CD3+CD56+ T 细胞, Schmidt Wolf 等人首先将它们描述为具有显著的增殖能力,并且比淋巴激素激活的杀手(LAK)细胞,在抗癌细胞溶解活性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免疫细胞疗法用于治疗癌症,研究者对于医学大数据中的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等来源的已发表论文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已发布的数据由两位作者使用预先定义的数据库模板独立提取。也评估了单篇论文的数据质量。比较单独化疗、与化疗合并CIK/树突状细胞(DC) 合并治疗(简称为DC-CIK疗法)、之免疫治疗的效果。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结肠直肠癌患者接受化疗与免疫细胞治疗之联合治疗疗效的统合分析 Read More »

2025011402 1

细胞激素诱导杀手细胞(CIK)疗法 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来自2023年医学期刊J Immunother Cancer上的一篇荟萃分析之研究报告,该篇研究之数据库是来自共70 项的临床研究,共有 6743 名患者的数据。 指出细胞激素诱导杀手细胞(CIK)疗法搭配标准结肠癌之治疗,在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成绩,会相较于只使用标准结肠癌之治疗,有明显的存活率的提升(HR=0.59)、疾病控制率的提升(HR=0.55)和治疗有效反应的增加,显示出CIK细胞疗法搭配标准结肠癌之治疗,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协同加强之效应,但有趣的是,并不会因此增加标准结肠癌之治疗毒性,甚至可以减少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副作用。   如果依照临床试验的规划(随机与非随机研究设计)、结肠直肠癌疾病分期(第1~3期与4期)、CIK疗法与CIK/树突状细胞(DC) 合并治疗(简称为DC-CIK疗法)、细胞治疗给予的时机(同时搭配标准结肠癌之治疗、或于标准结肠癌治疗之前或后的搭配使用),分析结果发现,在任何亚组的分析中,CIK 细胞治疗会对接受标准结肠癌之治疗病人,带来临床上堪称稳健的的帮助。   此外,与单独使用 CIK 治疗相比,CIK合并树突状细胞之DC-CIK疗法,并不会比单独CIK治疗,带给病患有更多的帮助,笔者推测可能是因为单独CIK治疗,其实是还搭配了标准结肠癌之治疗。   所以本项荟萃研究之分析的结论为:与标准结肠癌治疗相比,于此之上再搭配CIK 细胞疗法的患者,会有有更好的治疗成绩,且部会让所接受的标准结肠癌治疗之毒性增加,CIK 细胞治疗可以说是值得结肠癌患者选择的辅助治疗。     CIK 细胞治疗是一种过继性的细胞免疫疗法,用于治疗实体癌症和血液癌症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在台湾已经可以特许使用。过去已经有多项研究报告指出其对结肠癌的患者是有所帮助。尽管如此,CIK疗法的治疗方案在台湾并未广泛地被使用,且CIK 疗法通常应该要与标准结肠癌治疗合并使用,且越早搭配惠悦有偕同加强的效果,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有最适合之标准结肠癌治疗的特定组合或治疗方案。

细胞激素诱导杀手细胞(CIK)疗法 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Read More »

2025010802 1

癌症热治疗在多学科整合治疗中的定位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肿瘤温热治疗通常可与化疗和放疗合并用于癌症治疗。最近,免疫疗法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透过同步进行之免疫疗法和热治疗,目前呈现出令人振奋的新方向。   肿瘤温热治疗是指利用热量去提高全身和/或局部肿瘤组织的温度,藉此治疗恶性肿瘤。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肿瘤温热治疗,也可与放射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方法合并使用。肿瘤温热治疗可以依给予的方式主要分为3类:局部肿瘤温热治疗 、区域肿瘤温热治疗及全身性肿瘤温热治疗。   局部肿瘤温热治疗可以提高局部肿瘤的温度,藉此治疗皮肤或自然体表上之肿瘤,例如颈部淋巴结转移和皮肤肿瘤。   局部肿瘤温热治疗也可以透过加热,去增加其对于器官或四肢的灌注,或是进行腹腔内热治疗,通常也可与化疗和深部肿瘤的射频消融合并使用。而全身性肿瘤温热治疗多用于治疗转移性的癌症。   热治疗是一种根据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对热的不同反应,加热病变部位以治疗肿瘤的疗法。肿瘤中的血管与正常组织的血管不同。正常的血管系统是由小动脉、微血管和静脉组成的网络。相较之下,肿瘤血管聚集成混乱的毛细血管网络,其中大部分缺乏平滑肌肉层和神经支配。局部热治疗可以造成血管扩张,血流灌注增加,改善肿瘤的氧合程度,进而减轻发炎和深部组织充血,并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进而缓解疼痛。   但当加热温度高于42°C 时,肿瘤血管系统会因渗透性增加,而直接受损,导致微环境中液体和蛋白质的积聚,并导致间质液的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血管受压和进一步的血管灌注减少。但在加热至轻度高温的过程中,反而导致肿瘤血管的损伤机制,肿瘤的生长和增殖会受到抑制。细胞骨架和细胞膜结构的改变,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的讯号传导,进一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区域性加热至轻度高温的肿瘤温热治疗合并化疗,可以提高乳癌多发性肝转移患者的化学治疗效果,过程中可以显着加速化学分子氧与细胞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及其微环境中的氧化压力显着增强,并增加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   对于晚期卵巢癌和大肠直肠癌,广泛的腹膜转移往往是预后不良的象征。在这些患者中,腹膜复发是一个主要问题。由于腹腔给药的高选择性和局部腹腔内化疗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让HIPEC(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腹腔温热化学治疗) 对晚期卵巢癌和大肠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具有积极

癌症热治疗在多学科整合治疗中的定位 Read More »

2025010712 1

谈谈人类如何使用热来治疗癌症的历史吧!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人类使用热治疗癌症的最早历史,根据考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根据记载有古埃及科学医学方法的《埃德温·史密斯纸莎草纸/Edwin Smith Papyrus》,早在公元前2600 年左右,有一位名叫伊姆霍特普的埃及博学家用加热的火棍,烧掉了乳房上长出的肿块。而公元前 2000 年,使用烧灼去局部破坏肿瘤,已经成为当时广泛使用的癌症治疗方法。   而古希腊医者–希波克拉底在他的格言87中说道: “药物不能治愈的疾病,可以用刀来治愈。 ”刀不能治者,火能治之。那些火不能治愈的必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而在公元936-1013年:阿拉伯人就开始以烧红的烙铁来治疗头颈部的肿瘤。   尽管过去医界对于免疫系统的了解还是很原始,但在 19 世纪末,医生开始意识到热不仅可以杀死肿瘤,好像可以驱动身体某个能力(现在知道是免疫力),去破怀癌症。   后来也有人指出,感染有时会让癌症缓解。 1866年,德国的Busch医生曾经报告说,他的恶性肉瘤病人在感染丹毒后两年内,肿瘤竟然完全消失。

谈谈人类如何使用热来治疗癌症的历史吧! Read More »

2025010710 1

奈米颗粒之癌症热治疗(Nanoparticle-mediated hyperthermia)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有多种可以局部加热肿瘤的方法。早先是将肿瘤暴露在外部光照射下(例如:红外光),或是将肿瘤部位浸入热水浴中。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外部容易接近的肿瘤,例如皮肤肿瘤,但不适用于内脏器官上的肿瘤,甚至对于皮肤表浅肿瘤,精确温度和空间分布之的控制也很困难。   一种较为积极的方法是将金属探针插入肿瘤内,并优先传递能量至金属探针中沉积热量。可以使用微波或无线电波,来提高肿瘤内的温度,这种方法可以使温度快速大幅地提升,用于消融肿瘤之目的。然而,它往往会在整个肿瘤上形成显着的温度梯度,而这种大的温度梯度使其对于想要在实现刺激免疫力的反应之治疗,成效也比较小,   高强度聚焦超音波(HIFU刀)技术的最新进展,已经实现了内脏器官的非侵入性加热的方式,对于不靠近表面的肿瘤可以藉此技术来达成局部热治疗的目的,而影像技术的搭配,通常对于确保加热发生在肿瘤内的预定位置和温度范围上,有加分的效果。   最近,奈米材料与适当的外部能源活化奈米材料之产生热量方式亦被用于局部热治疗。当奈米颗粒合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肿瘤中时,此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温度控制和肿瘤内更均匀的温度分布,而这种nanoparticles热治疗对于热量分布和控制的改善,正在促进肿瘤局部热治疗如何刺激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更多研究。

奈米颗粒之癌症热治疗(Nanoparticle-mediated hyperthermia) Read More »

2025010708 1

抗 HER2 靶向Zanidatamab(Ziihera) 彻底改变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的治疗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写在最前面 Zanidatamab(Ziihera)是一种靶向HER2 的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结合HER2 的两个非重迭表位(epitope),也就是针对两个双互补位点(biparatopic binding)结合。2024 年11 月20 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加速批准zanidatamab-hrii(Ziihera,Jazz Pharmaceuticals, Inc.),一种双特异性HER2 定向抗体,用于先前治疗过的、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IHC 3+)之胆道癌。   同时FDA 也批准 VENTANA PATHWAY 抗 HER-2/neu (4B5) 兔单株一抗(Ventana Medical Systems, Inc./Roche Diagnostics)作为HER2阳性之伴随诊断设备,以帮助识别可能有资格接受治疗的 BTC 患者Ziihera 治疗。   此项适应症的核准是根据HERIZON-BTC-01 (NCT04466891) 临床试验之结果,它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单臂试验,受试者为 62 名手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HER2 阳性 (IHC3+) 胆道癌症的患者,对疗效进行了评估。患者必须在晚期胆道癌疾病背景下,先前已经接受过至少一种含有化疗gemcitabine的治疗方案。   主要疗效结果指标是肿瘤客观缓解率 (ORR) 与肿瘤缓解持续时间 (DOR),由独立中央审查委员会根据 RECIST v1.1标准评估。肿瘤客观缓解率为 52%,中位 肿瘤缓解持续时间为 14.9 个月。   zanidatamab处方信息包含胚胎–胎儿毒性的黑框警告。至少有 20% 接受 zanidatamab-hrii 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输液相关反应、腹痛和疲劳。建议的 zanidatamab-hrii 剂量为 20 mg/kg,每 2 周静脉输注一次,直至病况恶化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胆道癌之介绍 胆道癌由一群异质性的罕见肿瘤组成,包括肝内胆管癌(iCCA)、肝外胆管癌(eCCA)、胆囊癌(GBC)和壶腹癌(AC)。由于胆道癌的侵袭性生物学特性和症状出现较晚,大多数患者确诊之实已经是晚期不可手术切除和/或转移性胆道癌的阶段。因此,胆道癌预后很差,5 年总体存活率低于 20%。   长期

抗 HER2 靶向Zanidatamab(Ziihera) 彻底改变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的治疗 Read More »

2025010706 1

壶腹癌的精准医疗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壶腹癌很少见,但发生率却不断增加。壶腹癌具有指导治疗选择上的分子基因学改变,特别是在手术不可切除的病例中。这些改变在壶腹癌亚型(肠道、胰胆或混合)中更为常见,建议对于所有无法接受手术的壶腹癌患者应该精准医疗,进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来建构个人化治疗的方向。   壶腹癌起源于远程胆管、胰管和十二指肠交汇处的 Vater 壶腹。但壶腹癌因肠道和胰胆亚型而会有所差异,这些亚型会产生可以指导治疗的选择性改变上的分子基因学改变。   壶腹癌的解剖学和病理学 壶腹周围癌是指源自胰头、远程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的肿瘤。这与壶腹癌不同,壶腹癌则定义为以远程胆管、胰管和十二指肠交汇处的 Vater 壶腹区域为中心的肿瘤。大多数壶腹癌由具有 3 种组织学亚型的腺癌组成,根据上皮起源可以分为,肠道亚型、胰胆管亚型或混合亚型。肠型壶腹癌起源于肠上皮,而胰胆亚型壶腹癌来自远程胰管和胆总管。胰胆亚型约占30~50%,混合亚型约占5~10%,与肠型壶腹癌相比,胰胆管型壶腹癌具有更具侵袭性的表型。   而免疫组织化学 (IHC) 标记物可以区分这些不同类型。例如:MUC11/CK71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与胰脏导管癌、胰胆来源之壶腹癌和胆管癌有关。相反,MUC21/CDX21/CD201 与肠型壶腹腺癌有相关。   具有肠道表型壶腹癌且无淋巴结受累的患者预后良好,5年存活率为88.4%,中位存活期为172.8个月。而具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胆管表型壶腹癌患者的预后最差,5年存活率为20%,中位存活期为7.4个月。在大多数报告的研究中,混合亚型组织学肿瘤患者的预后不差,更接近肠道亚型壶腹癌。此外,显微静脉和淋巴管的侵犯,与壶腹癌之远程转移和淋巴转移的风险增加有关。     壶腹癌的流行病学 壶腹癌仅占胃肠道癌症的0.2%,但自1970年以来发病率一直以每年0.5%至0.9%的速度增加。目前仍不确定是否是影像检查方式的改进促进了这一增长。对壶腹癌、肝癌、胰腺癌和胆道癌的多项荟萃分析表明,大多数壶腹癌患者为男性且年龄超过60岁,且在过去30年中壶腹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黑人种族、较高的分期和级别以及没有手术治疗,会与壶腹癌的临床结果恶化有关系。    

壶腹癌的精准医疗 Read More »

2025010704 1

关于壶腹癌之肿瘤基因突变的观点及精准治疗的意义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壶腹癌是上消化道罕见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最近的基因组学之生物标记,已经被用来确定最有可能从全身性治疗中受益的患者亚群,并希冀藉此改善预后。当代基因组学的评估揭示了基因和细胞讯号路径的改变,对精准癌症的治疗上有潜在的影响。   壶腹癌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 1%,发生率约为每 100 万人中有 6 例。传统上使用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将壶腹肿瘤分为肠亚型、胰胆亚型或混合亚型。尽管关于免疫形态学分类的预后价值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肠亚型壶腹癌会比胰胆亚型壶腹癌,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存活率。   1.简介 壶腹腺癌是一种发生于壶腹的罕见恶性上皮性肿瘤。壶腹肿瘤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 0.2%,占所有壶腹周围癌的 4-16%,占所有胰十二指肠癌的 9-15%。根据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壶腹腺癌的年发生率约为每 100 万人中有 6 例。   壶腹肿瘤是被称为壶腹周围肿瘤的一大类肿瘤的其中一部分。   壶腹周围肿瘤包括壶腹部及其邻近结构内所产生的肿瘤,包括十二指肠、胰内胆总管和胰头。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很难确定壶腹周围肿瘤的确切来源,特别是在肿瘤浸润的情况下。虽然这些壶腹周围之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相同的,但壶腹周围区域腺癌之间的长期结果却是差异很大。   超过80%的壶腹癌是可以手术切除的,5年存活率达30-50%以上,明显高于胆管癌和胰脏癌的切除率和存活率。然而,尽管壶腹腺癌的手术可切除率较高,但大多数壶腹癌切除患者仍然会死于该疾病,基因检测可能在改善预后和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壶腹部的解剖 壶腹部是三种不同解剖结构的交叉点:胆管、主胰管(Wirsung)和十二指肠黏膜。通常,远程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公共通道(长度通常<3毫米),然后通过壶腹(肝胰壶腹)处的乳头孔排空到十二指肠管腔。平滑肌纤维覆盖十二指肠内远程胆总管、胰管和共同通道,并调节流量。有时,远程胆管和主胰管可分别经由不同的乳头孔引流,或者经由共同的壶腹孔引流。此外,远程胆管在进入十二指肠壁之前可以与主胰管汇合,从而形成一个长的公共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导管的十二指肠外汇合被认为是先天性异常,并与总胆管囊肿和胆囊癌的存在有关,可能是由于胰脏流出物回流到总胆管所导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壶腹肿瘤的中心位

关于壶腹癌之肿瘤基因突变的观点及精准治疗的意义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