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2022120705 1

乳腺癌患者局部肿瘤复发 癌症温热疗法给力吗?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乳腺癌局部复发 时至今日仍然是部分癌友的痛 乳腺癌的局部复发代表了是一类异质性的疾病,其预后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存在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乳腺癌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疾病的最佳处置是需要多学科评估和整合最佳的治疗策略。 不幸的是,很少有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可以为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疾病患者提供最佳治疗策略高水平的证据。由于预后因素和患者既往治疗的异质性,导致此类的试验难以设计和执行。此外,随着原发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处置的改进,乳腺癌的局部复发变得较以前越来越少见。例如,接受保乳手术、全乳放疗和适当全身治疗的早期疾病患者发生 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的风险约为每年 0.5%。这一比率几乎是过去几十年前的一半,过去平均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约为每年 1%。导致成乳腺癌的局部复发改善的结果有多种原因,包括更好的诊断影像和肿瘤定位、改进的病理技术和注重手术切缘,将放射线更优化地定位以达到预期目标,并增加了更有效的全身治疗使用。这些治疗进展也显著降低了接受乳房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在一项针对接受乳房切除术治疗且有 1-3 个阳性淋巴结扩散乳腺癌患者其局部复发的研究中,未接受乳房切除术后放疗的其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为 2.8%,而类似的分期乳腺癌大约提前 15 年的治疗之局部复发率为 9.5%。在这项研究中,患者接受新治疗且未接受初始放疗的新世代患者,乳腺癌的局部复发风险的的风险比起过去的世代约减少了65%。 是真的局部复发?还是又新长的乳腺癌? 乳腺癌的局部复发患者的许多重要预后因素。对于孤立性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是确定该疾病是否代表真正的复发还是新的原发,特别是对于那些乳房内复发的患者。 以下的因素提示可能为新的原发:生物标志物谱和/或疾病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与原发肿瘤相比,复发在乳房的不同象限,以及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评估了 397 名乳房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并将大约一半归类为新的原发灶,另一半则是归类为真正复发(基于肿瘤位置、组织学亚型和生物标志物特征)。与归类为真正复发的患者相比,新的原发癌患者具有更好的 10 年生存率和较少的发生转移的机率,但更可能发生对侧乳房癌。

乳腺癌患者局部肿瘤复发 癌症温热疗法给力吗? Read More »

—Pngtree—hand drawn hot sticker 3988974

认识癌症的温热治疗(hyperthermia)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温热治疗(hyperthermia)被定义为利用外源性的热能诱导来应用于治疗,这是一个相当古老而非新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热就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肠胃炎,心脏病、甚至是感冒及恶性肿瘤。   由于各种研究已经证实了温热治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这种治疗策略变得用于癌症的治疗变得更加流行。   一般而言,温热治疗在结合化疗和/或放射线的治疗方案中,被用作为辅助的治疗,化疗或放射线治疗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诱导不可逆的癌细胞 DNA 损伤。根据许多体外、体内和临床研究,温热治疗已经被证明也可以通过干扰 DNA 修复反应,来增强 DNA 靶向的癌症治疗策略,偕同增加化疗或放射线的治疗的有益效果。   温热治疗的温度是在 40 到 44°C 之间,它是一种多方面的治疗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放射线治疗的增敏剂,与许多化学治疗剂有良好的相互加乘作用,并且若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搭配,可以加强放射治疗的类似“原位肿瘤疫苗接种”的免疫调节效应。

认识癌症的温热治疗(hyperthermia) Read More »

—Pngtree—hot fire button 6444797 1

肿瘤温热治疗在抗癌治疗的立论基础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温度达到39°C 和 45°C 范围内的局部区域温热治疗。对正常组织和肿瘤均具有多效作用。总结如下: (a) 在 41.5-46.5°C 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会以可预测的指数方式去杀死细胞;杀灭率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归因于其癌细胞的胞器之各种结构蛋白的变性和酶的失活。 (b) 温热治疗会抑制与亚致死和潜在致死损伤相关的 DNA 修复酶,从而增强放疗和 化疗的作用,导致癌细胞出现有丝分裂的灾难、诱导其衰老、细胞凋亡和坏死 。

肿瘤温热治疗在抗癌治疗的立论基础 Read More »

—Pngtree—glittering hot simple font 5138296

肿瘤温热治疗在当今的医疗体系何去何从??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温热治疗(hyperthermia)被定义为利用外源性的热能诱导来应用于治疗,这是一个相当古老而非新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热就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肠胃炎,心脏病、甚至是感冒及恶性肿瘤。   由于各种研究已经证实了温热治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这种治疗策略变得用于癌症的治疗变得更加流行。   一般而言,温热治疗在结合化疗、免疫、标靶和/或放射线的治疗方案中,被用作为辅助的治疗,化疗或放射线治疗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诱导不可逆的癌细胞 DNA 损伤。根据许多体外、体内和临床研究,温热治疗已经被证明也可以通过干扰 DNA 修复反应,来增强 DNA 靶向的癌症治疗策略,偕同增加化疗或放射线的治疗的有益效果。   温热治疗的温度是在 40 到 44°C 之间,它是一种多方面的治疗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放射线治疗的增敏剂,与许多化学治疗剂有良好的相互加乘作用,并且若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搭配,可以加强放射治疗的类似“原位肿瘤疫苗接种”的免疫调节效应。   温热治疗在当今的癌症治疗体系何去何从? 简单地说。温热治疗是可以与其他抗癌治疗方法有相互的作用,在化疗、免疫、标靶和/或放射线治疗的方案下,与温热治疗可以互相结合。       温热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放射治疗增敏剂

肿瘤温热治疗在当今的医疗体系何去何从?? Read More »

2022120704 1

高血压与癌症患者的亲密关系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高血压与癌症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项研究指出,血压高于正常值的男性将来罹患癌症风险显著升高 10%-20%,且有高血压的男性和女性死于癌症的风险均升高。 随后的研究也陆续发现,高血压与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存在着关联性。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显示,癌症患者有高血压的话,会降低癌症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高血压在癌症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可能有: 首先,高血压与癌症患者存在着有一些相似的危险因子,比如年龄、吸烟或二手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低运动量及不健康饮食等。 其次,高血压本身可能就是癌症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参与癌症患者发生的过程。血管生成因子是高血压参与癌症患者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缓激肽会增加组织渗透性和刺激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癌症患者的生长;同时高血压也可能通过诱发和加重动脉壁的氧化反应刺激这一途径参与癌症的发生。 癌症患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与癌症患者的亲密关系 Read More »

—Pngtree—caring for breast cancer 5932579 1

接受保乳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 当局部肿瘤复发时该怎么办??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全乳放疗及保乳手术后的乳房内复发并不常见。乳房内复发率仅为 5.3%。尽管手术切缘阳性会让复发风险增加 2 倍,但墨水确定手术切缘其上没有肿瘤为合适的手术合适的安全距离,因为更广泛的阴性切缘并没有显着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全身治疗可以降低了局部复发的风险,<40 岁的年轻患者与局部复发的风险较高有关。 乳腺癌分子生物亚型也会影响局部肿瘤复发的风险,三阴性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2) 阳性的乳腺癌会具有更高的乳房内复发率。然而,这些研究有许多是在 HER2 阳性疾病患者常规使用 HER2 标靶治疗之前发表的。对于可手术的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使用一直在增加,Mittendorf 等人在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回顾了接受前期手术的患者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的局部肿瘤复发率。他们报告说,肿瘤相关因素(分级、雌激素受体 [ER] 状态、淋巴血管侵犯等)最能预测局部肿瘤复发,而不是化疗的顺序。 Valachis 等人报告了来自全球 9 个不同中心(4,125 名患者)的数据,这些中心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进行 BCT。 10 年局部复发率为6.5%,在 ER 阴性疾病、就诊时临床淋巴结阳性、腋窝缺乏病理学完全反应以及淋巴转移世病理性 N2 和 N3 疾病的患者,都有更高的局部肿瘤复发的发生率,都与2 年的复发时间与总体结果较差是有相关。 传统上,保乳手术后出现乳房内复发的患者透过完全乳房切除术治疗,可以再进行或不进行重建。而以自体组织重建受到青睐,因为接受放射治疗过的皮肤和胸肌通常不能容纳足够的组织扩张以进行基于植入物的重建。 在过去的 20 年里,对乳房大小与肿瘤大小比例良好的保乳手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进行再度保乳手术的风潮越来越大。在考虑这种方法之前,局部肿瘤复发的治疗,重要的是要根据第一次原发性癌症的年龄和分子生物亚型,确定患者是否适合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咨询放射肿瘤学专家以确定再次照射是否可行也很重要。 如果接受保乳手术后、局部肿瘤复发乳腺癌患者是可以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可以标记可以切除的乳房肿瘤病变部位,并且开始进行全身性治疗。这使临床医生有机会评估肿瘤反应,并在出现反应不佳或疾病恶化时切换疗法。不幸的是,没有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来指导复发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顺序。尽管我们倾向于在手术前进行全身治疗,但

接受保乳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 当局部肿瘤复发时该怎么办?? Read More »

—Pngtree—human liver 8621432 1

认识钇90微球体的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以及用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成效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结直肠癌发生肝脏转移疾病的范围和部位和身体状况,患者一旦发生肝脏转移,除了改变全身性治疗外,对于局部肝脏转移病灶进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疗,包括:经动脉栓塞 (TAE)、经动脉化疗栓塞 (TACE) 和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经皮肤的热消融方法,如:射频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认为可以潜在考虑的局部治疗选择。 谈谈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种动脉灌流的癌症治疗方法,不过,所灌入的东西是会放出放射线的同位素物质,以治疗肝癌为例,介入放射科的医生可以透过病人股动脉切口,直接插入导管进行SIRT的治疗,将数以百万计的放射性微球体经由肝动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脏的恶性肿瘤。这种微球体通过动脉的血液流通而进入供应肝脏肿瘤的小血管,之后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终微球体会卡在肿瘤内,并且向肿瘤直接释放出高剂量的放射线能量,如:β–射线。由于从体内辐射直接作用于肿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辐射剂量较体外放射线治疗高出了许多倍,但却较不会影响肝脏周围的器官。在台湾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钇90微球体,是由澳洲于1998年所研究出一种新方式, 2002年通过美国FDA核准使用于结直肠癌之肝转移, 并于2003年通过欧盟之核准使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病患。台湾也在2011年通过核准使用,主要使用对象为第三线用药失效后之结癌肝转移病患,有时也用在其他不适合传统治疗方法之恶性肝肿瘤治疗,目前健保未给付。 因为钇90微球体是一种带有放射线物质的微小球体,可以携带在玻璃微球或是脂质之中,其辐射范围仅1.1公分,半衰期时间短(约64小时),经导管将含放射性钇90送达供给肿瘤养分的血管,会随着血流停驻在肿瘤内的微细动脉中,有相当好的肿瘤覆盖率。接着局部会进行大约两个星期的”肝内”放射性治疗,藉由近距离、高辐射剂量的β–射线去杀死肝脏的恶性肿瘤。 因为钇90微球体与一般体外放射线治疗有所不同的是,体外放射线治疗顾及周围正常组织能承受的伤害,故肝脏照射的能量最高只能达到30葛雷,而经肝动脉放射性栓塞的放射治疗能量却可高达150葛雷,同时利用血管摄影技术增加其定

认识钇90微球体的选择性体内放射疗法以及用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成效 Read More »

—Pngtre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acupuncture 5930335 1

中医针灸治疗化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化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 (CIPN) 是乳癌患者于化疗疗程完成后最虚弱的长期副作用之一。周边神经病变的症状,包括伤害运动神经造成的肌肉无力;伤害感觉神经造成的麻木、异常感觉或异常疼痛;若伤害到自主神经,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周边神经病变所导致的麻木或肌肉无力。 大约有30%至 85.9 %癌症病人会发生化学治疗引起之周边神经病变,症状会影响日常活动功能,产生情绪压力,进而降低生活质量。接受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类(taxanes)、铂类(platinum)、长春花碱类(vinca alkaloids)患者常见周边神经病变副作用 韩国大邱天主教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针灸治疗队乳癌化疗所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 收录了1-3期乳癌女性接受过含紫杉醇类辅助化疗后,出现 1 级或更严重的周边神经病变,按 1:1 随机分配至即刻针灸 (IA) 的实验组或等候名单的对照组 (CG)。实验组的参与者在 8 周内接受了 18 次针灸治疗,然后没有接受额外的针灸治疗。 对照组组的患者在 8 周内接受了常规护理,随后在 8 周内接受了 9 次针灸治疗。在试验前和入组后 4、8 和 16 周收集了包括患者神经毒性的问卷 (PNQ)、癌症治疗功能评估 – 神经毒性分量表 (FACT-NTX) 和简短疼痛量表 (BPI-SF) 在内的测量数据.

中医针灸治疗化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Read More »

—Pngtree—world osteoporosis day with board 6534466

主张开源节流 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物Romosozumab(商品名:益稳挺/ Evenity)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质密度低,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差,因骨骼变脆弱,导致骨折风 险随之增加。由于症状不易自我察觉,对停经后妇女与老年人是健康上的隐忧。 正常人体骨骼新陈代谢的过程称为骨重塑(bone remodeling),是由蚀骨细胞经骨吸作用 (resorption)溶蚀老旧或受伤的骨头,再由造骨细胞在同处分泌骨基质蛋白促使新骨质生成 (formation),而现行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列于下表一。     表一、现行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 分类 作用机转 药物 抗骨质吸收剂 抑制蚀骨细胞 降低骨吸作用 双磷酸盐类:如alendronate sodium(Fosamax® ) 单株抗体RANKL抑制剂:如denosumab (Prolia®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raloxifene (Evista® )   促骨质生成药物 刺激造骨细胞 促进骨质新生 人工基因合成的副甲状腺素:Teriparatide (Forteo® )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核准另一种开源节流特质的新型抗骨松药物 ,也就是一方面促骨质生成,另一方面也能减少骨质流失药物的单株抗体药物-romosozumab(Evenity),使用方法 为每月皮下注射一次,每次注射2剂。   Romosozumab 为一种人类 IgG2 单株抗体,属于硬化蛋白抑制剂(sclerostin inhibitor)。这个药物是从病人的基因研究开始,转成药物研发,最后成功上市的一个例子。   有一个罕见疾病叫做Sclerosoteosis (直接翻译叫「骨硬化症」,台湾似乎没有固定的中文翻译名称)。这个罕见疾病在1958年的时候被发现,在1967年的时候才被正式命名。这些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骨头长得非常硬(可能比鸵鸟和吃鸵鸟精的人还硬)。而且这些人的骨头还真的不太会断。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个病的病因就是有一个叫SOST的基因突变,没有办法制造一种蛋白质。后来科学家把这个蛋白质命名为Sclerostin(硬骨素)。   这个蛋白质在体内的功用刚好和字面上的意义相反。硬骨素会促进破骨细胞吸收骨质,并且阻止成骨细胞造骨,因此会让骨质越来越差。(我也不知道当初为

主张开源节流 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物Romosozumab(商品名:益稳挺/ Evenity) Read More »

—Pngtree—speaker recruitment join us join 4496632 1

免疫加化疗 首度挤身晚期胃癌的首选治疗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过去十年来,化疗一直是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首选治疗,只要HER2表达为阴性的胃癌或胃食道交接处癌的第一线标准治疗就是使用化疗,但使用化疗的中位总体存活时间难以突破1年。 免疫治疗自2015年腾空出世,在肺癌、黑色素瘤、肾癌与肝癌都大放光彩,甚至喧宾夺主,已经成为第一线的标准治疗。而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首选治疗可否也顺应时势,来个世代交替,能否让免疫治疗也挤身晚期胃癌的首选治疗? 免疫治疗成为晚期胃癌的治疗选项列表 而早先CheckMate 032临床试验的研究成果也已经证实,双免疫治疗nivolumab加上Ipilimumab也可以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晚期HER2表达为阴性的胃癌或胃食道交接处癌症患者,双免疫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尚可。 CheckMate 649让免疫治疗展露头角 而CheckMate 649临床研究,是一项关于免疫治疗nivolumab加上传统胃癌的化疗与传统胃癌的化疗,分别比较在第一线治疗晚期HER2表达为阴性的胃癌或胃食道交接处癌的成效,这是一个全球随机性、开放标签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证实免疫治疗nivolumab加上传统胃癌的化疗确实要比起单纯传统胃癌的化疗,更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总体存活时间。

免疫加化疗 首度挤身晚期胃癌的首选治疗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