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Pngtree—focus look up cartoon character 3796532 1

关于壶腹癌(壶腹周围癌)预防的2、3事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什么是壶腹癌? 壶腹癌是一种罕见的癌症。这个癌症发生于称为壶腹(Vater)的身体部位时。 壶腹是一个小开口,位于胆管和胰管会合之处,像是三叉路口,同时也是血液循环和淋巴组织相当绵密丰富的位置。壶腹汇集了胰管和来自肝脏的胆管后,连接到小肠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十二指肠,会将胰管和胆管的分泌物释放到肠道中。由于壶腹的解剖位置就像是「墙壁上的图饰」一样,挂在十二指肠的「墙壁」上,所以即便进行内视镜检查,如果没有经验,经常很难看清楚壶腹。因此初期的壶腹的病变如果做内视镜检查不用心看,很可能会miss掉。近年来由于健康检查质量提升,部分专家医师在内视镜检查时,会把内视镜伸入到十二指肠内,检视壶腹部为是否有异状。所以过去并不常见的壶腹肿瘤,近十几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健检的年龄层日益年轻,所以早期发现壶腹肿瘤的情况有年轻化趋势,这都要拜健康检查普及化之赐。 壶腹癌也有人称为法特氏壶腹癌。 为什么会导致了壶腹癌? 目前专家不确定是什么导致了壶腹癌。当壶腹部位的细胞发生变化并失去控制时,这些异常细胞可能会持续生长形成肿瘤。当发现这个部位罹病的时候,多已经转为癌症。如果壶腹肿瘤在体内的时间够长,也就是未能早期发现,它们可以侵入附近的区域,并扩散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壶腹癌有哪些症状? 这种癌症最常见的症状是黄疸,经常表现皮肤和眼睛变黄。这是由于壶腹中的肿瘤阻塞了胆管,当胆汁引流被阻止而无法顺利进入肠道,便会进入血液并导致皮肤与眼睛变黄。

关于壶腹癌(壶腹周围癌)预防的2、3事 Read More »

2022120619 1

该另外看待黏液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吗?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个体化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遗传特征对癌症新进行亚型的分类,在对亚型给予最适合的治疗。 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独特的结癌 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理学亚型是腺癌,其中粘液腺癌是一种独特的亚型,其特征是含有丰富的粘液成分,至少占了肿瘤体积的 50%。约10%–20% 的 结直肠癌患者属于结直肠癌粘液亚型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但据观察,这一比例在亚洲应该比较低,在西方国家较高。 在临床病理方面,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发生在近端结,比在直肠或远程结肠中更常见。与非粘液性结直肠腺癌相比,女性和年轻患者罹患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的比例均较高。此外,黏液性结直肠癌腺癌经常是已处于晚期阶段时才被诊断出来,并且与非粘液性结腺癌相比,它们对结癌化疗的反应通常比较差                黏液性结直肠癌有别于其他类型结癌的治疗目标 分子基因的评估,显示粘液性和非黏液性结直肠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肿瘤发生的机制不同。 MUC2 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区分粘液性结直肠腺癌与其非粘液性对应物的最明显的分子基因突变之一。黏液性结直肠癌还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H) 相关,这与 Lynch 症候群,一种遗传性结癌症候群有关联。此外,黏液性结直肠癌 也与Ras-Raf-MEK-ERK 讯号通路(RAS/MAPK 通路)的突变有关。 有关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总体生存期的研究有些相互矛盾的结果。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目前是参照其他类型结癌的标治疗准指南。然而,考虑到他们对目前的结癌化疗的反应差,所以迫切需要个体化、专门因应的治疗法,专门针对黏液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黏液性和非黏液性结直肠癌目前治疗方法和预后的比较

该另外看待黏液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吗? Read More »

—Pngtree—pregnant woman 5403424 1

有怀孕否、怀孕年龄、生育次数、以及是否哺乳 深深地影响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女性面对“生育及哺乳”的关卡,经常是有时欢喜有时忧啊! 女性在是否选择生孩子的问题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无论如何选择,生育与健康的关系是女性都应该了解的。 常听到“生孩子较晚和不生孩子的人容易得乳腺癌”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依据呢? 2021年发表于《Breast Cancer Research》医学期刊上的一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个问题的解答。

有怀孕否、怀孕年龄、生育次数、以及是否哺乳 深深地影响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Read More »

雙免疫療法 或可以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失敗之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双免疫疗法 或可以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失败之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当今晚期肝细胞癌 (简称肝癌) 的标准治疗疗法。   但目前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也就是要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药性的策略目前还没有具体且经过验证的做法。   知名国际肝癌权威–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内科Thomas Yau教授试图使用双免疫抑制剂疗法,也就是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nivolumab 或 pembrolizumab合并CTLA-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pilimumab的联合治疗模式,对于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患者中的成效。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21年份的J Immunother Cancer 医学期刊上。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内科Thomas Yau教授的这项研究共收录了25例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患者。中位年龄为 62 岁(范围:51-83岁)。当中有约 68% 为 Child-Pugh A 级,48% 的患者对既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原发的抗药性。   所有患者每 3 周接受一次 ipilimumab(剂量是 1 mg/kg) 和 nivolumab(剂量是 3 mg/kg) 或是 pembrolizumab (剂量是2 mg/kg)。一般而言,安排了四个疗程诱导剂量的双免疫治疗,然后接续 1 年的nivolumab或是 pembrolizumab的维持治疗。在特定的个案中,治疗临床医生可自行决定在四个疗程后继续使用易双免疫治疗。  

双免疫疗法 或可以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失败之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Read More »

—Pngtree—yellow star 992437

对抗乳腺癌明日之星:抗体药物复合体(ADC)

曾几何时,HER2阳性乳腺癌是乳腺癌所有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的差,一旦处于转移性疾病状态,过去只有传统化疗的选项,导致其中位总体生存期只有15个月。 Trustuzumab是首款HER2单株抗体的标靶药物,该项药物的问世是实体肿瘤进入标靶治疗的最重要进展之一。抗HER2标靶药物搭配了化疗可以达到最大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HER2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有关,此外HER2过度表达细胞通常也具有较高的增殖率,所以对细胞毒杀性化学治疗有较高反应性。 有鉴于此,开发了抗体药物复合体(ADC),这一类型的药物中结合了标靶药物、化疗这二种治疗的抗肿瘤特性。抗体药物复合体一旦接触到期药品所设计之癌细胞表面的特定作用点之后, 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HER2受体,就会将抗体后面的化疗药物, 直接投放在到癌细胞里面。所以化疗药物就能够定点精准地去攻击癌细胞, 而不会生到正常细胞。其实这一类药物早已经出现在你我身边有好几年, 乳腺癌第一款较为多用的抗体药物复合体(ADC),就是 T-DM1、Kadcyla、贺癌宁,主要是用于HER2型的乳腺癌病人, 疗效非常好. 近来这一年抗体药物复合体(ADC)的发展越来越多. 例如:针对膀胱癌的 Enfortumab vedotin,而Sacituzumab Govitecan更是可以用于三阴性的乳腺癌病人,相信在未来几年抗体药物复合体(ADC)将会爆炸式出现。所以我们应该要花些功夫好好地了解一番。     抗体药物复合体(ADC)的药效动力学 抗体药物复合体(ADC)是由人源化单株的抗体,主要是免疫球蛋白G(IgG),透过连接符与称为”载荷(payload)”的细胞毒杀性化疗药物相互结合。 正常情况下,抗体藉由抗原结合片段(Fab)去辨识以及结合癌细胞表面的靶抗原,透过内吞作用而去内化单株抗体的,经由细胞内的溶酶体进行蛋白质水解或酸化裂解”连接符”,进而在癌细胞内释放出载荷(payload)的细胞毒杀性化疗药物。这种靶点依赖性的活化驱动方式,让其更精准地对癌细胞发挥更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因而可以有效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每款抗体药物复合体的药物属性皆不同,其治疗上的获益也颇为复杂。 抗体药物复合体如果具有穿透膜性的载荷可以在癌细胞内释放后,就可以透过” 旁观者效应”效应,将载荷(payload)上的细胞毒杀性化疗药物扩散到邻近部位和邻近细胞,诱

对抗乳腺癌明日之星:抗体药物复合体(ADC) Read More »

2022120616 2

陈骏逸医师谈益生菌 (基础篇)

文: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就是许多人所说的“友善的细菌”或“好的细菌”。它们生活在人体内并帮助人体生理机能正常工作的细菌。   通常,益生菌有助于保护身体免于受到不友好细菌或其他细菌所引起的身体伤害。   一般益生菌经常会自行从外界进入您的身体,特别是饮食均衡的情况下。因此大多数的时候,您无需采取任何措施或服用任何额外益生菌,即可获得益生菌的益处。但有些人服用含有益生菌的药丸,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号称含有丰富的益生菌药丸有助于保持健康。有些人甚至会服用“益生元”,益生元是一种含有益生菌喜欢的食物的药丸形式。问题是,即使有很好的证据表明益生菌对人的身体有帮助,但仍然没有很好的证据证明服用益生菌的补充物一定有好处。

陈骏逸医师谈益生菌 (基础篇) Read More »

2022120614 1

陈骏逸医师谈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与新世代癌症治疗的关系 (观念篇)

文: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与许多人类的病理性疾病有关,过去 5 年,癌友体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疾病发生、治疗介入的关系中已成为当今肿瘤学研究的重点。 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内的营养代谢、异生物质和药物的代谢、维持肠道粘膜屏障结构的完整性、与免疫调节和抵御病原体各个方面都具有特定功能。

陈骏逸医师谈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与新世代癌症治疗的关系 (观念篇) Read More »

2022120612 1

扶正气祛癌邪 酵母来源的葡聚多醣体有法度来抗癌吗?

文:癌症新观点/话聊俱乐部/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时,先天免疫系统担任第一道的防线,快速提供了重要的初始反应,并且透过检测与病原体相关的特定抗原,动员适应性的免疫系统对其展开防御。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成员,例如B细胞、T细胞,除了协助先天免疫系统外,做重要的是会对病原体产生持久性的“免疫记忆”,因此下次遇到同样的病原体,就可以迅速作用,反应速度就更快。   相较于适应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缺乏记忆性的。然而这一观念正在逐渐被改变,怎么说呢?例如:卡介苗,这种疫苗原本用来让适应性免疫系统记住结核杆菌,但现在发现,它也会让先天免疫系统得到“训练”,进而持续增强免疫反应,从而对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有预防作用。这也是为何去年有接种卡介苗的国家,似乎新冠病的疫情比较趋缓的一项说法。   仔细再来认识先天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是甚么? 先天免疫系统又称为固有免疫,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及相关机制,可以以非特异性的方式抵御外来的感染。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会非特异性地去辨识、并且作用于病原体。与适应性免疫不同,先天免疫系统并不会提供持久的保护性免疫,而是作为一种迅速反应的抗感染作用,目前知道先天免疫系统存在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之中。   而人体的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主要组成是白細胞,是游离于特定的组织器官之外的独立的细胞。它们的功能更类似于独立的单细胞生物,白細胞可以自由地移动并捕捉细胞碎片、外源颗粒或入侵微生物。与许多其他体细胞不同,白細胞没有自行分裂来达到增殖的能力,而是由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产生。   先天免疫相关的白細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肥大细胞(mast cells)、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s)、以及包括巨噬细胞(macrophage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在内的吞噬细胞(phagocytic cells)、以及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   这些细胞的主要作用在于识别和消灭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体。   所以训练先天免疫系统可以对抗感染,那么是否也能藉由训练先天

扶正气祛癌邪 酵母来源的葡聚多醣体有法度来抗癌吗? Read More »

2022120610 1

接二连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又拿下早期肾癌辅助治疗适应症

文: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美国默沙东(MSD)大药厂于2021年11月19日宣布,美国FDA已经核准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Keytruda)作为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辅助治疗疗法,而这些患者虽然已经手术切除肿瘤,但病况本身具有中度或高度的疾病复发风险。 这是首款获得美国FDA核准的治疗肾细胞癌术后辅助免疫疗法,这项宣布,非常有希望可以改变早期肾细胞癌、但具有中度或高度的疾病复发风险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据估计,在2020年全球每年有超过43万例的新确诊肾细胞癌,而每年有超过17万人因为肾细胞癌去世。而且多达40%的早期肾细胞癌,虽然历经了局部肾细胞癌的手术切除肿瘤后会出现远程转移。而转移性疾肾细胞癌病患者的预后不好,5年生存率约为13%。 美国FDA的这一核准,主要是根据一项关键性的第3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该试验结果显示,手术治疗之后使用pembrolizumab与安慰剂作为辅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之后使用pembrolizumab可以相较于安慰剂作为辅助治疗,如此可以将患者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32%。

接二连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又拿下早期肾癌辅助治疗适应症 Read More »

2022120608 1

针对不同的PD-1免疫治疗药物 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该怎么选择?

KEYNOTE-181、ATTRACTION-3和ESCORT试验开启了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中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时代。 目前官方核准许可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有pembrolizumab、nivolumab、Camrelizumab,但目前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中,并未真正针对pembrolizumab、nivolumab、Camrelizumab三者进行直接的比较。发表于2021年Front Oncol.的研究,乃是透过间接比较探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如何选择。 这一项研究间接比对三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的疗效。 在pembrolizumab的代表性研究-KEYNOTE-181的研究中有64%的患者为鳞癌。nivolumab 的ATTRACTION-3试验和Camrelizumab的ESCORT试验,收录的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这项研究中间接对比三种PD-1抑制剂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 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都具有相似的治疗获益。但是在亚组分析中,在体能状态评分为1分、也就是尚好的患者,选择使用nivolumab似乎疗效上优于pembrolizumab。在副作用的间接分析中,Camrelizuma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embrolizumab与nivolumab。在无疾病恶化时间(PFS方)面,使用Camrelizumab的疗效优于pembrolizumab与nivolumab。在此项研究的分析中,还发现亚洲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相较于非亚洲患者,在二线治疗上可以从免疫治疗上面受惠更多,这种差异有可能与人种的药物动力学和基因变异有关。此外,pembrolizumab的疗效与PD-L1的表达与否有关连,而其他PD-1抑制剂,Camrelizumab与nivolumab疗效则与PD-L1的状态无关。 最后,这项研究间接对比,结果分析发现对于体能状态评分为1分、也就是尚好的患者而言,nivolumab应该较其他两种药物更可以进一步这类患者的整体存活时间,意味着体能状态尚好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药物上可以优先考虑nivolumab。而若依据肿瘤治疗反应率与疾病控制时间上面,pembrolizumab的表现是优于nivolumab;至于安

针对不同的PD-1免疫治疗药物 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二线治疗该怎么选择?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