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Breast Carcinoma,IMPC)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类型,具有淋巴血管扩散的偏向性,导致许多这类患者出现临床腋下淋巴结阳性扩散的疾病。 微乳头状癌的肿瘤常常比较大、细胞恶性度的组织学分级较高和明显较高百分比的腋下淋巴结阳性扩散存在。 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IMPC常见为荷尔蒙的受体和 HER-2 受体会呈现阳性。IMPC 可以纯粹微乳头状癌的形式出现,或者更经常微乳头状癌混合非特异性类型 (NST) 癌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 最新数据表明,微乳头状癌与其他组织学亚型乳腺癌具有一致的生存率,但有效的手术治疗通常需要扩大手术的切缘和术前腋窝淋巴结的精确分期,因为微乳头状癌之淋巴结侵袭和局部复发率比较高。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独特的乳腺癌组织学亚型。 Fisher 等人在 1980 年首次描述了这类的乳腺癌,直到 1993 年 Siriaunkgul 等人才降其归类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虽然乳微乳头组织学结构在所有乳腺癌的发生率为 2-8%,但多是纯粹的微乳头癌不常见,约占乳腺癌的 0.9-2%。该病的平均诊断年龄为 50-60 岁,主要见于女性,仅少数男性被报告。它具有明显的病理形态,由具有颗粒状或嗜酸性细胞质的中空细胞簇组成,呈现假乳头状的排列,没有纤维血管核心,呈现“由内向外”的排列,管腔细胞表面为最外层。 由于构成这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组织学模式的众多特征,临床上既难以捉摸又具有侵略性。与目前诊断最多的乳腺癌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IDC) 相比,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倾向于呈现为可触摸的到的肿块,通常肿瘤更大和恶性度更高;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另一个特别麻烦的方面是具有淋巴血管侵犯的发生率相对增加,常出现癌性栓子和临床阳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这些特征自然让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会改变手术和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案。 Lewis 等人进行的一项有 865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例的研究,报告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有75.3% 的病例中表现为 Luminal A,14.8% 为 Luminal B,4.7% 为HER2丰富型,5.2% 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为三阴性。然而,大多数研究发现,当使用基因组测序,而不是单独病理染色时,微乳头状癌往往属于 Lum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