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个人化肠道益生菌 可否促进CIK细胞疗法的抗癌效果?
血液肿瘤科 陈骏逸医师 肠道益生菌能够转化人体无法直接利用的植物纤维素和多醣,进而影响消化、吸收、代谢和免疫等生理功能,且肠道益生菌与代谢疾病(例如肥胖、第2型糖尿病、脂肪肝)、消化系统疾病、过敏与自体免疫疾病、癌症、神经退化性疾病与忧郁症等息息相关。于是,使用个人化肠道益生菌,可以正确且积极地调整肠道微生物相的多样性,以及调整各菌种间的比例,来促进抗癌免疫力。 CIK(细胞激素诱导杀手)细胞是透过扩增外围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产生,进而让其具有天然的T 细胞受体(TCR)和自然杀手细胞的受体 (NKR),可以进行癌症识别功能的 T 细胞混合物。 CIK细胞疗法已用于实体瘤和血液癌症。然而搭配个人化益生菌的使用,可否促进CIK细胞疗法的抗癌效果? 例如: 肠道益生菌中的丁酸梭菌,许多人可能都搞不清楚这是甚么;但如果改称其为”妙利散”,相信有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支早在 1933 年由日本研发出的益生菌,其菌株命名为 CBM588。这支益生菌除了平时可用作维护肠道菌相健康以外,由于其对于抗生素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预防或缓解因为抗生素治疗所引发的腹泻问题。 另外,近来脑肠轴的观念大行其道,临床研究也发现丁酸梭菌与抗忧郁药物一同服用时,能够有效缓解忧郁症状。更令人惊奇的是,同时使用丁酸梭菌可以大幅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率。在 Nature Medicine 发表的临床一期报告显示,在肾脏癌4期的病人中,如果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治疗的反应率大约为 20%,符合一般的预期。但如果同时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加上口服肠道益生菌中的丁酸梭菌,能够大幅地增加治疗反应率至大约 6成以上。 发表在2024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益生菌搭配CIK细胞治疗,能否强化CIK细胞之抑制大肠直肠癌细胞发生腹膜癌转移和肝转移的抗癌能力。该研究使用裸鼠之肠癌转移腹膜癌变和肠癌肝转移的平台,证明益生菌搭配CIK细胞治疗,可以相较于单纯只用一种CIK细胞或肠道益生菌疗法,更为减少大肠直肠癌细胞发生腹膜转移和肝转移的出现。 也就是倘若CIK细胞疗法,可以搭配个人化肠道益生菌(经过自动化微流体生物芯片之严谨平台分析后,所客制化出的益生菌),可否更显著地抑制大肠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