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孩癌症

027 1

毛小孩犬隻乳癌的治療簡介

文:癌症新觀點https://www.youtube.com/user/omegapeng 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文:癌症新觀點https://www.youtube.com/user/omegapeng 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犬隻乳癌是完整雌性犬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歐洲的幾項研究表明,犬隻乳癌的年發病率大約是每100,000隻狗有200隻犬罹患乳癌。 通常,雌性狗中有超過40%的惡性腫瘤是犬隻乳癌。 在某些地區,例如美國和西歐的某些國家,犬隻乳癌的發生率正在下降,這是因為普遍做法在犬隻早期,8周至7-12個月大的就進行卵巢切除術。 相反,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西班牙等地區,由於不定期進行預防性結紮,犬隻乳癌的發生率要高得多。   犬的乳腺惡性腫瘤多發於中年和老齡的母犬,發生年齡中位數為8至10歲  

毛小孩犬隻乳癌的治療簡介 閱讀全文 »

025 1

師法犬隻乳癌 有望帶動難治性乳癌的治療提升

文:癌症新觀點https://www.youtube.com/user/omegapeng 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基於犬隻和人類乳癌之間的臨床病理有相似性,而且醫學界已經提出將狗作為人類自發性乳癌的動物模型。所以更詳細地了解犬隻罹患侵襲性乳癌的自然病史和預後因素,將有利於設計以狗為人類乳癌模型的臨床前試驗,對於人類乳癌的發展與研究會有更多的協助。 法國的南特大西洋獸醫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的比較腫瘤學研究動物癌症模型(AMaROC)曾經研究了350頭自發性浸潤性乳癌的雌性犬隻的2年結局。 犬隻罹患類乳癌後進行乳房切除術後的總體生存期為11個月。乳房切除術後1年內,有41.5%的犬隻最後死於乳癌。通過多重因素分析,總體生存的重要預後因素包括腫瘤病理性直徑大於20 mm的 [HR 1.47],淋巴結擴散[HR 1.89],癌細胞高度惡性 [HR 1.32],雌激素受體(ERα)陰性[HR 1.39],高增殖指數(Ki-67) [HR 1.32]和EGFR缺失[HR 1.33]。 儘管該犬隻罹患乳癌族群的流行病學特徵與先前的一些研究報導大多一致,但該犬隻罹患乳癌族群特徵是診斷乳癌時年齡較大,對雌激素與黃體素受體的陽性率偏低,且Ki-67指數高於先前的研究報導所描述的。這些差異性可以歸因於排除了原位性乳癌,因為這類乳癌通常診斷出來的年紀較年幼,而且與浸潤性乳癌相比,原位性乳癌的雌激素與黃體素受體的陽性率更常見,這點很像人類乳癌。而且該研究的犬隻罹患乳癌族群的另一個特殊性,是該乳癌族群不存在任何HER2陽性。但是,先前研究犬隻罹患乳癌中,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描述了HER2陽性(使用多克隆A0485抗體或CB11克隆),而且此研究還透過外部陽性對照方式確保HER2表達不會被低估或高估,這是獸醫腫瘤學中很少採取的預防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在犬隻罹患乳癌中尚未發現HER2基因擴增,因此犬隻是否有HER2陽性乳癌的存在,目前仍不確定。 與人類乳腺相比,狗罹患侵襲性乳癌的自然病史要明顯短得多(本研究診斷後2年之乳癌相關死亡率高達54%),這可能與狗的預期壽命較短以及缺乏有效癌症治療有關,這種情況有利於在犬隻乳癌中開展臨床前試驗。預期給予特定藥物對犬隻乳癌會有重大意義的生存影響(包括第一線治療),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延緩犬隻乳癌病情的進展。 到目前為止,法國的研究是犬隻罹患乳癌中最大的回顧性

師法犬隻乳癌 有望帶動難治性乳癌的治療提升 閱讀全文 »

—Pngtree—labrador guide dog clip art 5879451

認識狗的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s)

肥大細胞瘤 (Mast Cell Tumors ,醫學上簡稱MCT) 是由肥大細胞所組成的造血系統之惡性腫瘤。 它在狗隻中非常的常見,也在獸醫腫瘤學領域極為重要。 肥大細胞瘤是狗的第三種最常見的腫瘤亞型,是犬類最常見的惡性皮膚腫瘤,佔皮膚癌病例的 11%。 什麼是肥大細胞? 肥大細胞是一種存在於身體許多組織中的白血球。 肥大細胞是一種在過敏反應中發揮作用的細胞。 當暴露於過敏原(也就是刺激過敏的物質)時,肥大細胞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和化合物,這一過程稱為”脫粒”反映,因而會釋放出的其中一種化合物是組織胺。 組織胺的釋放是引起瘙癢、打噴嚏、流眼淚和流鼻涕最常見的原因,而這些都是過敏的常見症狀。 但是當組織胺(和其他化合物)過量的釋放(也就是進行大量的脫顆粒反映)時,它們會引起全身性的過敏反應,而且是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什麼是肥大細胞瘤?

認識狗的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s) 閱讀全文 »

狗的1种乳腺癌: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概述狗的1種乳癌: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Breast Carcinoma)

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Breast Carcinoma,IMPC) 是一種罕見的乳癌類型,具有淋巴血管擴散的偏向性,導致許多這類患者出現臨床腋下淋巴結陽性擴散的疾病。 微乳頭狀癌的腫瘤常常比較大、細胞惡性度的組織學分級較高和明顯較高百分比的腋下淋巴結陽性擴散存在。 與其他類型的乳癌相比,IMPC常見為荷爾蒙的受體和 HER-2 受體會呈現陽性。IMPC 可以純粹微乳頭狀癌的形式出現,或者更經常微乳頭狀癌混合非特異性類型 (NST) 癌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 最新數據表明,微乳頭狀癌與其他組織學亞型乳癌具有一致的生存率,但有效的手術治療通常需要擴大手術的切緣和術前腋窩淋巴結的精確分期,因為微乳頭狀癌之淋巴結侵襲和局部復發率比較高。 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是一種罕見的、獨特的乳癌組織學亞型。 Fisher 等人在 1980 年首次描述了這類的乳癌,直到 1993 年 Siriaunkgul 等人才降其歸類為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 雖然乳微乳頭組織學結構在所有乳癌的發生率為 2-8%,但多是純粹的微乳頭癌不常見,約佔乳癌的 0.9-2%。該病的平均診斷年齡為 50-60 歲,主要見於女性,僅少數男性被報告。它具有明顯的病理形態,由具有顆粒狀或嗜酸性細胞質的中空細胞簇組成,呈現假乳頭狀的排列,沒有纖維血管核心,呈現“由內向外”的排列,管腔細胞表面為最外層。 由於構成這種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具有組織學模式的眾多特徵,臨床上既難以捉摸又具有侵略性。與目前診斷最多的乳癌類型-浸潤性導管癌 (IDC) 相比,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是傾向於呈現為可觸摸的到的腫塊,通常腫瘤更大和惡性度更高;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另一個特別麻煩的方面是具有淋巴血管侵犯的發生率相對增加,常出現癌性栓子和臨床陽性的腋窩淋巴結轉移,這些特徵自然讓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會改變手術和術前或術後的輔助治療方案。 Lewis 等人進行的一項有 865位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病例的研究,報告稱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有75.3% 的病例中表現為 Luminal A,14.8% 為 Luminal B,4.7% 為HER2豐富型,5.2% 的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為三陰性。然而,大多數研究發現,當使用基因組測序,而不是單獨病理染色時,微乳頭狀癌往往屬於 Luminal B 類。雖然乳腺

概述狗的1種乳癌: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Breast Carcinoma)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