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做化療YouTube第2集首播公告:
“癌歸於好“醫學教育頻道 新單元
題目: 詳述化療引起的手足症候群的防治-Part1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NNo4bTFhO10
2023年07月07日晚上20:00 開始
全身性的癌症治療的進步,讓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夠藉助治療達到更長時間的存活。 這使得與癌症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等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
手足症候群 (HFS) 是化學治療的常見皮膚副作用,例如:微脂體小紅莓(聚乙二醇化脂質體阿黴素)、歐洲紫杉醇和氟尿嘧啶等化療治療都會引起手足症候群。
接下來我們會討論了手足症候群 (HFS) 的表現、發病率、發病機制和防治上的最新知識。 儘管手足症候群很少會危及生命,但不謹慎處理卻會引起明顯的身體不適和生活功能的損傷,尤其是老年患者,並可能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手足症候群的發生率取決於所使用的化療藥物、治療方案和治療的持續時間。而預防和治療手足症候群的有效措施應該包括全身和局部的介入、適當地減少藥物劑量以及改用其他較低發生率的同類藥物,這些方法會讓患者能夠繼續癌症治療,同時減少其對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
而認識和早期辨識手足症候群,提供有用的建議來指導手足症候群的管理,對於及時治療手足症候群,並且可以藉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癌藥物劑量降低或治療中斷。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抗癌治療有了長足的進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全身性治療方案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在癌症治療下獲得長期的存活,導致與抗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防治變得越來越重要。
手足症候群(HFS),也稱為掌蹠紅斑感覺綜合徵、肢端紅斑症、布格多夫(Burgdorf’s) 症候群,是一種相對常見的化療皮膚副作用。
手足症候群最初表現的特點是掌蹠麻木、刺痛或燒灼痛。 這些症狀通常伴有界限分明的紅斑,伴隨或不伴有皮膚水腫、開裂或脫屑。
手足症候群繼續惡化,可能會出現水皰和潰瘍。而手掌心的外側部分和遠端脂肪墊部分往往會先於腳底受到手足症候群的影響。手足症候群可能會相對無痛到嚴重疼痛不等。此外,手足症候群可能導致的指紋質量下降,可能會給出國旅行的患者過海關檢查時帶來了重大困擾。
最常與手足症候群相關的藥物是liposomal doxorubicin(聚乙二醇化脂質體阿黴素,PLD,微脂體小紅莓)、docetaxel(歐洲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和氟嘧啶類藥物(例如靜脈注射 5-氟尿嘧啶 (5-FU)、capecitabine/截瘤達/卡培他濱和 TS-1(愛斯萬)。 手足症候群臨床症狀隨反復使用藥物而復發,並在停用抗癌藥後會減輕。 與抗癌藥靜脈推注相比,維持高血清水平的連續給藥的方案給藥(例如連續輸注 5-FU)或是連續口服藥物(例如卡截瘤達),反而更會增加手足症候群發生的風險。
微脂體小紅莓用於治療卡波西肉瘤,也用於治療乳癌和卵巢癌。在轉移性乳癌中,任何級別的手足症候群發生率高達 48%。在復發性卵巢癌中,與卡鉑聯合使用時手足症候群的發生率為 39%。多項研究表明,通過以較低劑量開始微脂體小紅莓的治療,可以降低手足症候群的發病率,且不會影響療效。
歐洲紫杉醇用於治療乳癌、胃癌、前列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和頭頸癌。其任何級別的手足症候群發生率在 40% 至 53% 之間。
手足症候群的鑑別診斷
當懷疑手足症候群時,應該考慮多種鑑別診斷。
包括過敏性藥疹、接觸性皮炎和濕疹、血管炎、多形紅斑、紅斑性肢痛和肢端博萊黴素毒性。骨髓移植時應該還要考慮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患者必須排除感染原因。而PATEO 綜合徵是以關節周圍紅斑伴甲剝離為特徵,在使用歐洲紫杉醇治療時應該要與手足症候群相鑑別。當聯合使用一種或多種化療藥物(例如氟嘧啶和oxaliplatin)時,手足症候群和感覺周圍神經病變的症狀可能會重疊,從而使病情複雜化。
區分手足症候群和手足皮膚反應是很重要,後者是標靶治療所引起的,接受多激酶標靶藥物(例如sorafenib, sunitinib, axitinib, pazopanib, 與 regorafenib , vemurafenib 和 dabrafenib)的患者發生的皮膚反應,約 30% 的患者會發生這種手足皮膚反應。
手足皮膚反應的特點是在高受壓或高摩擦區域(例如腳跟、指尖、關節上方區域和指間蹼空間)出現疼痛、淡黃色、角化過度的斑塊。通常伴有麻木、刺痛和燒灼感。
與手足症候群不同,手足皮膚反應會先出現在腳部,然後出現在手掌上。 此外,手足症候群和手足皮膚反應的皮膚反應具有不同的組織學特徵。
準確分級手足症候群的嚴重程度是非常重要,如此可以指導化療藥物的給藥延遲、劑量減少和其他形式的治療管理方面的臨床決策。
手足症候群的嚴重程度分級
嚴重程度分級 |
|
輕度 | 輕微的皮膚變化或皮炎(發紅、腫脹、角化過度),無疼痛。 |
中度 | 皮膚變化(脫皮、水泡、出血、裂痕、腫脹、角化過度)並伴有疼痛,限制日常生活的基礎性活動。 |
重度 | 嚴重的皮膚變化(脫皮、水泡、出血、裂痕、腫脹、角化過度)並伴有疼痛。 限制日常生活的自我照護活動。 |
手足症候群的發生與劑量相關,累積劑量越高,發生手足症候群的可能性越高。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數據支持使用capecitabine進行維持治療,而不是停藥,因此,患者可能會長時間接觸capecitabine,從而更容易產生手足症候群副作用。 其次,聯合性化療可能會加重 手足症候群相關症狀。 例如,加用鉑類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可能會加重手足症候群引起的感覺不適。
#微脂體小紅莓 #手足症候群 #手足皮膚反應 #手足綜合症 #化療 #微脂體小紅莓 #docetaxel #歐洲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5FU #capecitabine #截瘤達 #卡培他濱 #TS1 #愛斯萬 #好好做化療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