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01

腸道微生物群如何影響癌症化療的反應?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透過許多關鍵機制,例如: 調節免疫、代謝、酵素的分解等,來調節化療藥物的反應與副作用。讓其宿主(也就是癌友)對化療藥物的反應影響可以分為三類:

  1. 促進藥物療效
  2. 損害藥物的抗癌作用
  3. 減少或增加化療的毒性

 

 

易位(Translocation)現象是細菌穿過腸道的屏障進入體循環的過程,會讓腸道微生物群具備有增加化療副作用發生率,或是提高其療效的潛力。在小鼠模型中,化療藥物doxorubicin 和cyclophosphamide均已被證明可以誘導特定的革蘭氏陽性菌易位到次級淋巴器官;一旦發生易位,人體就會產生特定的輔助性第17型的 T 細胞和輔助性記憶T 細胞,有助於化療藥物的上述療效。相反,有證據支持,經過抗生素治療後會減少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進而對化療效果產生抗藥性。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小鼠中,因為細胞激素產生骨髓來源細胞浸潤於腫瘤組織間,進而對鉑類化療反應較差。

 

腸道微生物群不僅影響化療的治療效果,也被認為對化療的毒性作用有影響。黏膜炎通常表現為腹瀉,是化療的常見不良反應,導致一定的死亡率。由於接受了全身性化療,腸道微生物群會表現出多樣性和生態變異模式的減少,以及腸道絨毛長度的減少]。接受化療的血液惡性腫瘤患者,胃腸道內雙歧桿菌、梭狀芽胞桿菌簇 XIV5、普氏糞桿菌的水會降低,而腸桿菌科和擬桿菌的含量會升高,這些物種的增加會讓化療藥物導致黏膜發炎、體重減輕和菌血症的發生風險提升。然而,補充是當的益生菌可以預防癌症治療所引起的黏膜發炎方以及會讓腹瀉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不只如此,人參以及魷魚墨汁中的多醣類已經被證明可以增加腸道內雙歧桿菌的水平、並且可以降低擬桿菌的水平,進而有效減少化療的副作用。

 

而腸道微生物群與癌症的防治之間存有大量潛在性的關聯。歲然對特定交互作用的研究仍然處於起步的階段,腸道微生物群對全身性化學治療的影響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但腸道微生物群確實可以影響化療藥物的作用及其副作用的反應,並且調節免疫系統對於癌症免疫治療的反應。

 

而腸道菌群會對癌症的化學治療有著很多元的影響。而積極建立優質的個人化腸道益生菌,目前研究證實可以幫助癌症化學治療療效的提升,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進一步提高病患治療的治療品質。而透過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分析癌友的血液,智能化分析哪些益生菌的組成是能夠有效提升抗癌免疫指標,進而配對出的個人化益生菌,開始定期服用,使其定植於腸胃道系統,更能提升癌症的化學治療以及免疫療法的治療反應。當人體免疫力越好,免疫細胞與癌細胞的作戰就越強烈,而癌症療法的治療效果也就會越好。

 

 

#陳駿逸醫師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

#高禾醫院

#化學治療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訂閱電子報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