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肝細胞癌 (簡稱肝癌) 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也是台灣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目前,甲胎蛋白 (或稱為胎兒甲種蛋白,AFP) 是肝癌檢測和治療上的監測最廣泛使用的腫瘤指數,AFP 對於肝癌接受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的患者,具有判斷預後的價值 。
然而,大約有3-4成的肝癌並不會分泌 AFP ,臨床上也稱為非 AFP 分泌型 肝癌。這些非 AFP 分泌型肝癌病例的診斷、監測和預後的判斷,目前錢主要取決於影像評估的方式,包括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 (CT) 和磁振造影 (MRI)。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II(維生素 K 缺乏誘導蛋白-II /PIVKA-II),也稱為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一種異常凝血酶原。在維生素 K缺乏的情況下,PIVKA-II 無法進行谷氨酸殘基的正常羧化轉化為凝血酶原的步驟,導致PIVKA-II積的聚並隨後釋放到血漿中。
大多數肝癌患者的 PIVKA-II 水平均升高,對肝癌的診斷具有很高的特異性(高達81%–98%)。PIVKA-II 在日本被廣泛用作監測早期肝癌的腫瘤指數。
然而,PIVKA-II與AFP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目前尚不清楚。兩種腫瘤指數互相配合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肝癌診斷的敏感性。然而,PIVKA-II 在不可手術切除的肝癌,當其接受全身性治療時PIVKA-II的作用仍不清楚。PIVKA-II 能成為肝癌治療反應的關鍵評量的指標嗎?
在一項發表於2025年的BMC Cancer期刊上的研究,其目的在確定非 AFP 分泌之肝癌患者接受全身性治療後的PIVKA-II 的反應,影像學上的腫瘤治療反應之間的相關性。也就是另一個肝癌腫瘤指標PIVKA-II ,能夠填補AFR這個缺口嗎?也能夠成為肝癌治療反應的關鍵評量的指標嗎?
研究分析了非 AFP 分泌型之肝癌患者的臨床數據,發現 PIVKA-II 數值上的變化與影像學上的腫瘤治療反應,呈現高度的相關!
- PIVKA-II 數值降低 ≥ 50%: 治療是有效的 🎉
- PIVKA-II 數值變化在 -50% 和 50% 之間 :疾病呈現穩定(Stable)
- PIVKA-II 數值增加 ≥ 50%:屬於疾病惡化(Progression)的可能性極高
研究數據證實 PIVKA-II 數值的變動,能夠成為肝癌治療反應的關鍵評量的指標。在PIVKA-II 數值上改善的患者中,高達71.0% 在影像學上會顯示腫瘤縮小;PIVKA-II 數值上穩定的患者中,高達80.6% 的患者在影像學上顯示疾病穩定;PIVKA-II 數值上惡化組,高達83.7% 的患者在影像學上顯示疾病惡化。尤其,這個PIVKA-II 數值的關聯性不僅限於特定的肝癌療法,無論是標靶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是化療,PIVKA-II 反應都能與影像學上的腫瘤治療反應,呈現高度的相關一致性。
同時,PIVKA-II 數值上屬於有效的肝癌患者,其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和總體生存期是最長的。反觀,PIVKA-II 數值上惡化的肝癌患者,其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和總體生存期是最短的。
該項研究的臨床意義,在於確立了PIVKA-II 可以作為非 AFP 分泌型肝癌 患者的替代性腫瘤指數。顯示出PIVKA-II 數值上的變化,與影像學上的腫瘤治療反應,呈現高度的相關一致性,從而腫瘤指數PIVKA-II為這些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有價值的指導。可以藉此幫助臨床醫師更快、更頻繁地去監測治療反應,而不必完全依賴影像檢查作為肝癌治療反應的關鍵評量的指標;並且可以及早滾動式調整治療策略。
#肝細胞癌
#肝癌
#甲胎蛋白
#胎兒甲種蛋白
#AFP
#PIVKA-II
#癌症免疫療法
#腫瘤溫熱治療
#細胞療法陳駿逸醫師
#腫瘤溫熱治療陳駿逸醫師
#癌症細胞治療
#高禾醫院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陳駿逸醫師
#癌症中西醫整合治療
#cik細胞治療優點
#自動化微流體生物晶片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