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健康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2022年會報告讓BRAF V600E突變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明確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2022年會報告 讓BRAF V600E突變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明確

癌症治療領域極負盛名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2022年年會中,Scott Kopetz教授,口頭報告了其研究團隊,根據名為BEACON臨床試驗結果, 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晚期大腸直腸癌因為藥物治療產生的獲得性抗藥基因組機制的研究探索成果,該項研究之結果有望可以協助這部分患者,更好地指導其後續的治療。 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晚期大腸直腸癌在晚期腸癌中的發生率大約是8%,是預後不良的代表,與高年齡患者、女性、腫瘤原發於右半大腸、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等因素有相關性。且BRAF V600E基因突變的晚期大腸直腸癌疾病進展快、對化療反應不佳,所以一直是臨床治療上的難點和研究的熱點之一。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2022年會報告 讓BRAF V600E突變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更明確 閱讀全文 »

—Pngtree—kettle for hot water 7391139

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研究證實: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HIPEC)有助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 預防腹膜轉移

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屬於T4期(指的是腫瘤已經侵犯鄰近臟器器官,例如:腫瘤吃穿腸壁,侵犯到膀胱組織),這群患者手術切除後3年發生腹膜的轉移機率大約為25%,是一個預後比較差的期數。 在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屬於T4期的這類患者中,是否可以使用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HIPEC)來預防的腹膜的轉移,目前諸多研究結果並不一致,讓使用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的做法存在爭議。早在2019年,荷蘭學者Charlotte E L Klaver主持的COLOPEC研究,就嘗試在T4期或有腫瘤穿孔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使用術後輔助的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化療使用的oxaliplatin歐力普),該項研究結果顯示此舉並沒有提高於術後18個月時的無腹膜轉移的存活率,基於此研究者,臨床醫師多不建議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屬於T4期的患者,於術後常規輔助性地使用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 但近幾年來,仍有許多學者探索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屬於T4期的患者,於術後常規輔助性地使用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是否真的無治療意義。 腫瘤領域極負盛名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於2022年年會上所公布之名為HIPECT的研究,發現在在T4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術後輔助性使用的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化療使用的mitomycin,絲裂黴素C),腫瘤局部控制率會提高,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 這項在西班牙的17家醫院所進行HIPECT的研究,是一個開放標籤、隨機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收錄患者條件為年齡18-75歲,術前診斷為局部晚期原發性大腸直腸癌 (cT4NxM0)。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隨機分配成只接受手術或手術後加做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mitomycin, 30 mg/m2,持續60分鐘),然後兩組皆依需要進行全身性的術後輔助化療。使用網路的系統進行隨機化分配,並按治療中心和性別進行研究的分層。 該臨床試驗主要的研究終點是3年的腫瘤局部控制率,腫瘤局部控制率的定義為從治療到腹膜疾病復發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 該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 在2015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間,收錄了了184名患者(隨機分配89名為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組與對照組95名)。中位追蹤時間為36個月。兩組的人口統計學、腫瘤學特徵、手術治療和最終病理報告是相似的。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組與對照組的局部控制良好時間分別是35.5與 33.2 個月,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組與對照組的3

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研究證實: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HIPEC)有助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 預防腹膜轉移 閱讀全文 »

Temozolomide(如 Temodal):台湾健保给付规定

Temozolomide(如 Temodal):健保给付规定自2022年9月1日生效

限用於 1.經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復發之下列病人: (1)退行性星狀細胞瘤(AA-anaplastic astrocytoma) (2)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GBM-Glioblastoma multiforme) (3)退行性寡樹突膠質細胞瘤 (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2.新診斷的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與放射線治療同步進行,然後作為輔助性 治療。 3.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日最大劑量 200mg/m2。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 療程以三個月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 #抗癌瘤藥物 # Temozolomide #Temodal #退行性星狀細胞瘤 #帝盟多 #惡性腦瘤 #多形神經膠母細胞瘤 #退行性寡樹突膠質細胞瘤 資料來源: https://www.nhi.gov.tw/ 更多癌症用藥健保給付規定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e-school-3/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https://mycancerfree.com

Temozolomide(如 Temodal):健保给付规定自2022年9月1日生效 閱讀全文 »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性化疗

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研究證實:想要避免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無法達標 實證證明中醫藥調理有助益

術後輔助性化療能夠顯著減少第三期以及部份第二期大腸直腸癌術後患者的復發率,改善存活率,但輔助性化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導致患者在輔助性化療期間、甚至於結束化療後生活的品質因此下降,甚至有人因為嚴重的或是不可耐受的副作用,而無法完成化學治療。 中醫藥治療在第三期以及部份第二期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中,是否有地位。 目前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證實,中醫藥治療能夠改善第三期以及部份第二期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患者的臨床症狀,提高患者對於化療的耐受性和完成率,減輕副作用。 在真實世界中,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完成率大約只有50%~60%,較低的治療強度會導致比較差的預後。目前臨床上採用中醫藥當中的健脾補腎方(JPBS),用於幫助大腸直腸癌患者減輕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和改善化療完成率,臨床實證證據並不充足。 一年一度全球備受矚目的腫瘤學界盛會-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已於9月9日正式拉開帷幕。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有一篇研究,透過對照性的臨床試驗,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口服使用中藥複方-健脾補腎方(JPBS),配合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觀察此一健脾補腎方在大腸直腸癌術後患者輔助化學治療中的功效,評估該方是否可以改善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的完成率、是否可以改善臨床症狀、是否可以提高其生活品質、減少化療副作用。 該對照性的臨床試驗於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國大陸的12個臨床中心,進行了隨機安慰劑的對照性臨床試驗。臨床試驗收錄標準為有接受根治性大腸直腸癌手術,並計畫於術後6周內接受輔助化療方案CAPOX。400例屬於第三期以及第二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按照1:1比例,於輔助化療期間,隨機分為使用健脾補腎方組和安慰劑組。主要研究終點為計畫性輔助化療全療程的完成率(由治療療程由醫師決定)。次要研究終點是化療相關副作用的發生率,例如化療引起之噁心和嘔吐(CINV)。 該研究結果如下: 最終符合研究分析者有376例患者(包括使用健脾補腎方組有189例,安慰劑組187例)。完成了所有計劃的化療比例: 使用健脾補腎方組和安慰劑組分別為63.0%與47.6%,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亞組分析顯示,65歲以下患者的完成率(使用健脾補腎方組與安慰劑分別為66.9% 與48.8%,明顯較65歲以上患者的差異更顯著。 與安慰

202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研究證實:想要避免大腸直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無法達標 實證證明中醫藥調理有助益 閱讀全文 »

預防性腹腔熱灌注化療(HIPEC)有助局部晚期大腸直腸癌 預防腹膜轉移

當KRAS基因突變碰上大腸直腸癌 該怎麼辦?

大腸直腸癌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位點是KRAS基因突變。 研究顯示,晚期大腸直腸癌中有KRAS 基因突變的比例大約有 30%。 近幾年來,針對微衛星狀態高度不穩定(MSI-H)、HER-2 基因擴增、BRAF 基因突變等,特殊突變位點的標靶或免疫藥物的研發,以及相關臨床試驗都有重大突破,而且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已經用於臨床實務。 其中對於 KRAS 突變的晚期大腸直腸癌,目前仍然無標靶藥物,臨床上的需求極大。 在晚期大腸直腸癌的KRAS基因突變中,有97%的KRAS基因突變發生在12號或13號氨基酸的殘基,包括G12C、G12D、G13D等,其中KRAS G12C 突變雖然僅僅是 KRAS 基因突變的 8-9%,屬於小眾比例,但攜帶有這種KRAS G12C突變的患者,預後比較差,而且對於晚期大腸直腸癌的標準療法,很容易產生抗藥性,一旦歷經了化療或免疫治療的失敗,其後的治療選擇空間相當狹隘。 因此針對晚期大腸直腸癌的KRAS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成功研發和應用,將會為臨床實務面上,帶來十足的進步和改變。 2022年 ESMO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上,所報告的 KRYSTAL-1臨床試驗, 研究結果證實KRAS G12C 的抑制劑- Adagrasib作為實KRAS G12C 的標靶藥物之有效性。 從作用機制角度去分析,根據 BRAF 突變型之晚期大腸直腸癌的標靶治療發展過程中,透過“EGFR訊號通路的全阻斷”,使用上游之EGFR阻斷,搭配下游之BRAF的標靶藥物。 KRAS G12C突變是晚期大腸直腸癌的驅動性突變,發生率為3-4%的晚期大腸直腸癌,且是EGFR標靶藥物cetuxiamb治療大腸直腸癌的重要之不良預後的標誌。 Adagrasib是一種高度選擇性的KRAS G12C的標靶藥物,有共價抑制劑的作用,可以用不可逆的方式,去選擇性結合KRAS G12C,將其鎖定在”非活性”的狀態,使KRAS G12C致癌功能關閉。 通過優化可以維持Adagrasib 其抑制的功能,Adagrasib且具有較長的半衰期(23小時)、劑量依賴性的藥物代謝與動力學,以及Adagrasib具備有比較好的中樞神經系統滲透性,對腦轉移有助益。 KRAS G12C的持久抑制,在晚期大腸直腸癌的中是非常重要,因為訊號通路對KRAS的回饋,會再啟動其對產生了cetuxiamb治療大腸直腸癌的易

當KRAS基因突變碰上大腸直腸癌 該怎麼辦? 閱讀全文 »

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有助局部晚期结直肠癌 预防腹膜转移

關於大腸直腸癌肝臟轉移的轉化治療 你1定要知道的事

過去的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臟轉移時,大約只有20%~25%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在一開始發現時候,就可以接受肝轉移病灶的手術治療,剩下的75%~80%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在那個時間點無法行手術治療,其中原因包括大腸直腸癌轉移至肝臟的病灶體積過大、數目過多、侵犯多個肝葉等等導致無法進行肝臟腫瘤手術,當然同時兼具肝臟以外的轉移病灶,也是其中之一。 這些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臟轉移時,一開始發現時候無法行手術切除肝轉移的腫瘤患者,當轉移病灶只有肝臟或肝臟和肺部時候,都應該視為潛在的肝臟腫瘤可以切除之患者。 然而目前並無明確的標準,來區分這些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臟轉移的患者,哪些病患可能只適合給予全身性治療,哪些病患可能可以先接受轉化治療,待轉化治療後再評估是否可以獲得手術切除肝轉移的腫瘤機會。 對於這群潛在可能可以手術切除肝轉移腫瘤的患者,建議可以透過全身性化療搭配標靶治療的轉化治療數個療程後,再行評估是否可以獲得手術切除肝轉移的腫瘤之手術切除機會,如此是可以有效改善存活率,其術後5年的累積存活率,與一開始發現肝轉移時候立即可以肝臟病灶手術切除的患者是相類似的。 所以,對於大腸直腸癌中、這群潛在可能可以手術切除肝轉移腫瘤的患者,轉化治療是有效改善5年的累積存活率的重要臨床策略。 大腸直腸癌相關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大腸直腸癌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關於大腸直腸癌肝臟轉移的轉化治療 你1定要知道的事 閱讀全文 »

类黄酮类西药达夫隆 Daflon 治疗痔疮、静脉曲张和淋巴水肿的新希望

乳癌藥物palbociclib愛乳適自民國110 年 10 月起健保給付不再限於第一線治療

以下乳癌CDk4/6抑制劑藥物palbociclib愛乳適健保給付新規定 自 110 年 10 月 1 日生效 做為停經後乳癌婦女發生遠端轉移後之全身性藥物治療,須完全符合以下條件: (註:民國110 年 9 月30日前給付規定是限用於與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併用,做為停經後乳癌婦女發生遠端轉移後之第 1 線全身性藥物治療) 須完全符合以下條件: (1)荷爾蒙接受體為強陽性: ER 或 PR >30%。 (2)HER-2 檢測為陰性。 (3) 經完整疾病評估後未出現器官轉移危急症狀 (visceral crisis)且無中樞神經系統(CNS)轉移。 (4) 骨轉移不可為唯一轉移部位。 (話聊俱樂部註:民國110 年 9 月30日前給付規定是病況若是有單純骨頭轉移,或是合併腦轉移,並無明文規定不給付)

乳癌藥物palbociclib愛乳適自民國110 年 10 月起健保給付不再限於第一線治療 閱讀全文 »

—Pngtree—doctor s 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5362335

癌症醫療界的”類”周董 優赫得Enhertu的斜槓人生 Part 2

「斜槓(Slash)」一詞興起於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源自於美國紐約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著作中提出的一種工作形式。意指一個人不再只從事單一職業,而是根據自身的其他專業或興趣,發展出2份或以上的工作模式,因而享有多重職業與身份的生活。舉例來說,許多演藝人員,除了擔任演員、主持人或編導,也會經營手搖飲、乾拌麵品牌等副業,使自己同時具備演員/編劇/老闆等身分,而如此身兼數職的工作型態,就是一種斜槓生活。 多重職業,亦稱斜槓族、斜棟族、斜槓青年、Slash族、彈性就業人士,其實斜槓是一種工作態度,具體意指人可以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事實上,斜槓原本目的,不是為了擁有兩種以上的收入,而是透過工作以外的身分體現你是誰、重視什麼、有哪些興趣專長,過更豐富、立體的人生。像演藝圈中、我個人非常推寵景仰的周杰倫,就是這種台灣斜槓青年的典範。 周董在2000年,周杰倫發行了他的首張專輯《Jay》,從屬於唱片公司阿爾發音樂。從此以後,他的音樂獲得了遍及亞洲的榮譽,尤其在臺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日本和西方國家—例如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亞裔社群中。周杰倫是華語流行音樂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其在臺灣本土共有247萬張專輯的銷量並獲得了許多針對他的音樂工作的獎項,包括15座臺灣金曲獎,2座MTV亞洲大獎。周杰倫也為其他藝術家寫歌。在2003年,他是《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故事。他其後開展了六個世界巡演。 周杰倫在電影《頭文字D》(2005)中開始了他的電影事業;他從此涉足許多其他的電影企劃。周杰倫也管理他自己的唱片和經紀公司杰威爾音樂。2011年首度進入好萊塢,飾演《青蜂俠》之助理Kato;而後在2016年,他再次進入了好萊塢,在電影《出神入化2》中扮演小李。 歌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2007年,周杰倫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上映,電影裡大部分的音樂也由周杰倫創作。2008年1月10日在韓國上映。2013年7月11日在臺灣、中國大陸、新加坡同步上映的《天台》,是周杰倫繼2007年《不能說的·秘密》後,構思整整六年後的第二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

癌症醫療界的”類”周董 優赫得Enhertu的斜槓人生 Part 2 閱讀全文 »

—Pngtree—hand painted illustrations of taiwanese cuisine 4141424

讓台灣新國病肺癌遠離台灣以及翻轉肺癌5年存活率吧!

雖然肺癌的治療這些年年來一直在進步,但仍有大量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目前研究指出,大約有27%的肺癌患者確診時為肺癌1期,但第四期肺癌患者也高達37%比例。 有個概念,大家一定要知道。肺癌的存活率會隨著腫瘤的分期的升高而降低,肺癌1期的5年存活率將近8成,但第四期肺癌則只有6%。 要如何在未來5年翻轉肺癌存活率,來個翻倍呢? 自1990年代起,隨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導入,肺癌篩查的研究因而進入LDCT時代。2011年,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臨床試驗(NLST)的隨機對照性研究結果公布,與胸部X光相比,對肺癌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查,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使肺癌的死亡率降低20%。 歐洲大型的肺癌篩查( NELSON)臨床試驗之研究結果證實,肺癌高危人高危險族群接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的篩檢,可以顯著降低肺癌的病死率,男女均可以從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的篩查中獲益。而多中心的義大利肺部檢測(MILD) 臨床試驗也證實之研究結果證實,使用胸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肺癌檢篩,可降低10年的肺癌死亡率。 所以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肺癌檢篩,是發現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手段,如此可能將原本肺癌從晚期不可治癒的疾病階段,因提早發現轉變為早期可治癒的疾病階段。 在由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肺癌檢篩的確診病例中,大部分患者為1A-1B期肺癌。這些絕大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透過手術等局部治療手段根治疾病。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協會(AJCC)第八版的肺癌分期,肺癌1期的整體預後絕對遠遠優於晚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到68%-92%。在國際 ELCAP 研究中,73% 在診斷後 1 個月內即接受手術切除的肺癌1期患者,其 10 年存活率有 92%。再次證實早期肺癌檢篩,能夠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 最後建議肺癌檢篩應該從即刻做起,因為肺癌檢篩可以早期發現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且需要與專業醫師討論如何量身裁制你的肺癌檢篩方案,以涵蓋被忽略的高風險族群;國家也應該將肺癌檢篩全面納入醫療保健系統。如此,才能讓未來五年內的肺癌存活率翻倍,讓台灣新國病-肺癌,遠離台灣。 相關肺癌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肺癌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讓台灣新國病肺癌遠離台灣以及翻轉肺癌5年存活率吧! 閱讀全文 »

癌症醫療界的”類”周董 Enhertu的斜槓人生 Part 1

癌症醫療界的”類”周董 Enhertu的斜槓人生 Part 1

「斜槓(Slash)」一詞興起於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源自於美國紐約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著作中提出的一種工作形式。意指一個人不再只從事單一職業,而是根據自身的其他專業或興趣,發展出2份或以上的工作模式,因而享有多重職業與身份的生活。舉例來說,許多演藝人員,除了擔任演員、主持人或編導,也會經營手搖飲、乾拌麵品牌等副業,使自己同時具備演員/編劇/老闆等身分,而如此身兼數職的工作型態,就是一種斜槓生活。 多重職業,亦稱斜槓族、斜棟族、斜槓青年、Slash族、彈性就業人士,其實斜槓是一種工作態度,具體意指人可以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事實上,斜槓原本目的,不是為了擁有兩種以上的收入,而是透過工作以外的身分體現你是誰、重視什麼、有哪些興趣專長,過更豐富、立體的人生。像演藝圈中、我個人非常推寵景仰的周杰倫,就是這種台灣斜槓青年的典範。 周董在2000年,周杰倫發行了他的首張專輯《Jay》,從屬於唱片公司阿爾發音樂。從此以後,他的音樂獲得了遍及亞洲的榮譽,尤其在臺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韓國、日本和西方國家—例如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亞裔社群中。周杰倫是華語流行音樂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其在臺灣本土共有247萬張專輯的銷量並獲得了許多針對他的音樂工作的獎項,包括15座臺灣金曲獎,2座MTV亞洲大獎。周杰倫也為其他藝術家寫歌。在2003年,他是《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故事。他其後開展了六個世界巡演。 周杰倫在電影《頭文字D》(2005)中開始了他的電影事業;他從此涉足許多其他的電影企劃。周杰倫也管理他自己的唱片和經紀公司杰威爾音樂。2011年首度進入好萊塢,飾演《青蜂俠》之助理Kato;而後在2016年,他再次進入了好萊塢,在電影《出神入化2》中扮演小李。 歌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2007年,周杰倫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上映,電影裡大部分的音樂也由周杰倫創作。2008年1月10日在韓國上映。2013年7月11日在臺灣、中國大陸、新加坡同步上映的《天台》,是周杰倫繼2007年《不能說的·秘密》後,構思整整六年後的第二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 不只周董有歌手/演員/導演的斜槓人生,癌症用藥中也越來越多的”類”周董出現,Enhertu就是其中一個耀眼的新星,而第一三共製藥所研發的

癌症醫療界的”類”周董 Enhertu的斜槓人生 Part 1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