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02 1

認識鼠李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鼠李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尤其是Lactobacillus rhamnosus的 GG 菌株 (LGG),因為可以具有抑制腫瘤生長和調節免疫系統的潛力,誘導癌細胞凋亡,降低腫瘤生長速度,並可以增強癌症治療的有效性。

 

抗癌作用機轉:

抑制腫瘤生長:

LGG 可以透過標靶參與癌症發展的多種路徑(例如: Wnt/β-catenin 訊號通路)來抑制腫瘤生長。

誘導凋亡:

LGG 可以誘導癌細胞凋亡,有效清除癌細胞。

調節免疫反應:

LGG 可以調節免疫系統,進而增強人體對抗癌症的能力。它可以活化 CD8 T 細胞等免疫細胞,並增加其向腫瘤部位的募集。

抗發炎作用:

LGG 具有抗發炎作用,這非常重要,因為慢性發炎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子。

與抗癌藥物的協同作用:

LGG 已被證實具有作為癌症輔助治療的潛力,可增強化療和其他療法的療效。

LGG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方面。它可以抑制腫瘤生長、調節腸道菌群,並增強腸癌患者的免疫反應。如果將LGG 膀胱內給藥,亦即直接注射膀胱,可以誘導膀胱癌腫瘤消退。

 

口服活性的鼠李糖乳酸桿菌可以增加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抗腫瘤活性,主要是透過增加樹突細胞和T細胞對腫瘤的浸潤。此外,合併鼠李糖乳酸桿菌與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治療,可以使腸道菌叢向鼠李糖乳酸桿菌和單形擬桿菌 (Bacteroides uniformis)富集的方向轉變,而這些菌種可以增加樹突狀細胞的活化和募集CD8+T細胞到腫瘤細胞的位置。從機制上講,單獨活性的鼠李糖乳酸桿菌的治療或活性的鼠李糖乳酸桿菌與抗PD-1免疫療法之聯合治療,均可觸發樹突細胞製造第一型干擾素,從而增強抗腫瘤CD8+ T細胞的交叉啟動。在樹突狀細胞中,在活性的鼠李糖乳酸桿菌刺激下,環磷酸鳥苷-腺苷酸合成酶 (cGAS)/幹擾素基因刺激因子 (STING) 是誘導干擾素-β產生的必要條件,這可以透過鼠李糖乳酸桿菌使用後,cGAS或STING缺陷的樹突狀細胞中的干擾素-β水平顯著下降來證實。再次證實鼠李糖乳酸桿菌透過樹突狀細胞中的cGAS/STING/TANK結合激酶 1/干擾素調節因子7之調控軸來誘導干擾素-β 的產生。

 

發表於2023年的J Transl Med. 的一篇研究指出,LGG的無細胞上清液能對腸癌和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具有抗增殖的活性,並且鼠李糖乳酸桿菌可能含有一種或多種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活性分子,可增強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可以減少化療相關副作用、克服抗藥性或復發問題,進而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效果。此外發表於2021年Cell Mol Gastroenterol Hepatol期刊上的研究,使用 LGG 可以增強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抗腫瘤免疫反應,進而提高免疫藥物治療的廣度和療效。其機制主要是Toll 樣受體 2 所介導的樹突狀細胞活化,進而增強腸道內 CD8 T+的免疫細胞之反應。

 

口服鼠李糖乳桿菌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患者因為接受FOLFOX化療而誘發的腸道黏膜發炎。主要機制是調節腸道菌叢和減緩促發炎反應,並抑制腸道中的內在細胞損傷凋亡。

 

鼠李糖乳桿菌GG(LGG)是乳酸桿菌屬中第一個於1989年獲得專利的菌株,是一種益生菌,這意味著它是一種有益細菌,可以添加到飲食中或作為補充劑服用。因為它能夠在胃酸pH值和含膽汁的培養基中存活和增殖,並黏附於腸細胞中。此外,LGG能夠產生能夠產生機械性保護的生物黏膜,且能夠透過增強腸隱窩的存活率、減少腸上皮細胞凋亡和維護細胞骨架完整性,來產生對腸道有益的各種可溶性因子。此外,LGG由於其凝集素樣蛋白1和2,可以抑制某些病原體,例如沙門氏菌。LGG能夠透過降低單核細胞中幾種活化和發炎標記物的表達,以及透過增加巨噬細胞中白血球介素-10、白血球介素-12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產生來促進第一型的免疫反應。所以其在胃腸道感染和腹瀉、抗生素和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腸躁症、發炎性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過敏、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囊性纖維化、癌症以及老年人運動方面,有一定的角色可以發揮,但LGG 的有效性可能因個體和特定癌症類型而異。

 

 

迄今為止,關鼠李糖乳桿菌GG(LGG)在癌症醫療中的應用,尚無研究表明該益生菌會導致併發症,僅通報了兩例在服用益生菌後出現菌血症的病例。這兩名患者均患有血液性癌症,且菌血症的發生並非由益生菌引起,而是由患者接受的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療法所致(Majcher-Peszynska等人,1999年;Robin等人,2010年)。這些數據表明,儘管菌血症的發生率極低,但使用LGG輔助癌症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另外有學者分析了17項研究,其中有1530人(756人服用益生菌,774人未服用益生菌)。安全性評估考慮了不同的益生菌,例如:布拉氏酵母菌、包括LGG在內的多種乳酸桿菌、雙歧桿菌以及嗜熱鏈球菌和VLS#3(一種多菌種配方)。僅報告了與益生菌使用相關的罕見不良事件,但即使在化療引起的中性白血球減少期間,且這些不良事件也與LGG的使用無關

 

陳駿逸醫師建議的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係使用專業的糞便採集盒,可以即時固定採集當下糞便中的腸道微生物,降低時間與外在環境因子的干擾,進而提升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分析結果的準確度檢測。該平台採用美國基因定序龍頭企業Illumina的專利儀器設備,該設備獲得美國FDA核可認證,不只能夠定序分析腸道菌叢的種類,更可以定量細菌的數量與分佈,幫助了解腸道菌群的生理意義。

 

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的檢測技術,這是目前最新且高通量的一種基因定序的方法,採用一邊合成一邊定序,以雷射激發的偵測訊號方式,相比於傳統的基因進去速度快了將近100萬倍,一次可以分析2000多種的菌種,僅僅只需要4到6個禮拜就可以完成腸道菌叢的基因解嗎,相較於過去使用細菌培養的方法來分析腸道菌叢,往往會因為保存、運送、培養過程等等的因素,使腸道菌叢死亡,而導致檢驗的誤差。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方法,於採集當下即可以將基因固定,真正的即時反應腸道菌叢的真實狀況。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可以替腸胃道的健康做全方位的剖析,了解腸道菌叢相對的豐富度、多樣性以及平衡的狀況,以及益生質的含量、好壞菌的比例、致病菌與罹患疾病的風險評估等等的健康資訊,讓癌友個人飲食和生活管理有更明確的方向,達到預防疾病、調整癌症體質和精準癌症醫療的目的。

 

除了癌症患者以外,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還可適用於經常腸胃道不舒服、便秘、腹瀉、腹脹,喜歡吃甜食、油炸或者常需要應酬飲酒以及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群,還有生活忙碌、飲食不正常、沒有運動習慣與代謝功能失常,例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脂肪肝、脂肪胰等,以及心血管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另外對於體質虛弱、容易疲倦以及關心自己健康注重生活品質的民眾。

 

#鼠李糖乳酸桿菌

#干擾素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

#腸道菌群

#腸道共生菌

#癌症治療

#癌症熱治療

#癌症免疫細胞治療

#陳駿逸醫師

#衛福部台中醫院

#高禾醫院

#癌症中西醫整合

#外泌體陳駿逸醫師

#cik細胞治療優點

#癌症個人化益生菌

#個人化腸道益生菌NGS檢測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醫療門診服務時段

https://mycancerfree.com/contact/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https://www.youtube.com/@mycancerfree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訂閱電子報

 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