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癌症大小事

2025052201 1

關於韓國使用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胃癌的成效分析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目前建議使用Ramucirumab(Cyramza/欣銳擇/雷莫蘆單抗)的單一療法或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可以用於局部晚期且手術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腺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選擇。然而,針對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胃癌的的大型的真實世界研究數據是相當有限的。以下是韓國全國範圍內的真實世界結果研究(代碼為KCSG-ST19-16)的分析,使用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作為第二線治療晚期胃腺癌或是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的成效:   研究收錄了於 2018 年 5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在韓國接受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的晚期胃腺癌或是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納入了晚期胃癌或胃食道連接處腺癌患者,以及先前已經接受過第一線含有鉑類和氟尿嘧啶的聯合化療方案後,病情仍然惡化的患者。   研究結果: 總共有 1063 名患者參與了該研究。腫瘤客觀緩解率為15.1%,疾病控制率為57.7%。中位無惡化存活期為 4.03 個月,中位總體存活期為 10.03 個月。   發生率⩾5%的第3等級或更高級別治療相關副作用,包括: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占比35.1%)和貧血(占比10.5%)。  

關於韓國使用Ramucirumab合併太平洋紫杉醇治療胃癌的成效分析 閱讀全文 »

2025051608 1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樂得美」乳膏含有一種療效的成份,稱為imiquimod,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鐸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目前建議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使用說明及建議用量: 一般的使用次數為每週三天,每天於臨睡前使用一次,每逢星期一、三、五或二、四、六或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   應持續使用乳膏,直至疣患完全消失為止,但不應連續使用超過十六週。   疣患一般在用後八至十星期消失,也可早至四星期便痊癒。   使用說明及抗癌的作用機制如下: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閱讀全文 »

2025051605 1

imiquimod治療子宮頸原位癌和陰道原位癌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樂得美」乳膏含有一種療效的成份,稱為imiquimod,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鐸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目前建議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又稱為子宮頸上皮贅生瘤,或子宮頸上皮細胞嚴重性病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子宮頸原位癌,以下簡稱為CIN)。發表在Obstet Gynecol . 2023 Aug 1;142(2):307-318一篇綜合性研究,探討「樂得美」乳膏對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及陰道上皮內贅瘤變(VAIN)的治療效果及副作用風險,並與安慰劑或無干預之作法進行比較。   「樂得美」乳膏使用後常見副作用為:發燒,關節痛或肌肉痛,腹痛,陰道陰道異常或生殖器出血,陰道外陰部疼痛,陰道潰瘍  

imiquimod治療子宮頸原位癌和陰道原位癌 閱讀全文 »

20250516

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每錠膜衣錠含bempedoic acid 180 mg。Bempedoic acid的化學名為8-hydroxy-2,2,14,14-tetramethyl-pentadecanedioic acid。分子式為C19H36O5,分子量為344.5公克/莫耳(g/mole)。   適應症 適用於患有異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之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的成人病人,作為飲食的輔助治療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與statin類藥品併用、或併用於statin合併其他降血脂療法,治療已接受最大耐受劑量statin仍無法達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的病人,或, 單獨或與其他降血脂療法併用,治療無法耐受statin或禁用statin的病人。   劑量 Nilemdo的建議劑量為每日口服一次180 mg膜衣錠,每次一錠。 與simvastatin療法併用 Nilemdo與simvastatin併用時,simvastatin的劑量應限制在每日20 mg (對於患有嚴重高膽固醇血症和心血管併發症高風險的病人,其使用較低劑量而未能達到治療目標,且預期效益大於潛在風險時,simvastatin的劑量應限制為每天40 mg)   施用方式 隨餐或空腹口服使用膜衣錠。應吞服整顆錠劑。  

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閱讀全文 »

2025051203 1

打左臂還是打右臂?為新研究揭露疫苗接種的部位對免疫保護力的重要性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免疫接種將一種無害的病原體(稱為疫苗抗原)引入人體,然後透過淋巴結(或者稱之為免疫「訓練營」)進行過濾,訓練人體內抵抗真正病原體的ADC。研究人員先前發現,記憶 B 細胞會在最靠近注射部位的淋巴結中停留,而記憶 B 細胞對於感染復發時產生抗體反應至關重要。   研究小組對於30 名接種了輝瑞-BioNTech COVID-19 mRNA 疫苗的志願者進行了臨床研究。 20 名參與者在注射第一劑疫苗的同一隻手臂上,再注射了COVID-19 mRNA 疫苗的加強針,而另10 名參與者則是在另一隻手臂上注射了第二針的COVID-19 mRNA 疫苗。   在注射第一劑疫苗的同一隻手臂上,再注射了COVID-19 mRNA 疫苗的加強針,使得接受兩劑疫苗的人在第二劑疫苗接種後的第一周內,就可以產生了針對 SARS-CoV-2 的中和保護抗體力,速度明顯更快。

打左臂還是打右臂?為新研究揭露疫苗接種的部位對免疫保護力的重要性 閱讀全文 »

2025051201 1

PARP標靶藥物合併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新方向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一項探討sacituzumab govitecan 合併talazoparib的序貫性方案,是否為有效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癌,以下是2期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 該研究的背景: 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Trodelvy,簡稱SG) 於乳癌治療的應用,日益廣泛,它是一個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ADC) ,且已經證明SG的使用可以提高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儘管醫界對如何合併其他抗癌療法,來增強 ADC藥物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療效,著實令人感到很有興趣,但目前尚無核准的方案。 基礎實驗的研究數據發現,SG 與聚 ADP 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簡稱PARP標靶藥物)合併使用,就可以發揮協同的抗癌作用,導致 DNA 的損傷和癌細胞死亡。但早期研究顯示同時給SG與PARP標靶藥物這兩種藥物,會導致無法耐受的骨髓抑制,但如果改為依照順序地先給藥藥 SG ,之後再給予PARP抑制劑-talazoparib 後,病患的耐受性顯著得到改善。但兩者合併治療的臨床效果又是如何。 在一項單臂的第二期臨床研究中,收錄了符合資格且可以測量的轉移性病灶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成年患者。於每個療程的第 1 天和第 8 天給予起始劑量10mg/kg的注射SG藥物,於每個療程的第 15-21 天,搭配每日口服talazoparib (Talenza/達勝癌) 1 mg,療程中需要白血球生長素(G-CSF)來預防白血球減少。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根據 RECIST 第一版標準去評估確認的腫瘤客觀緩解率,次要研究的終點包括無惡化存活期和總體存活期;也評估了 6 個月的臨床受益率。 研究的結果:從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共收錄了26名患者。平均年齡為 54 歲(範圍: 35 至 81 歲)。患者先前已經接受中位數為 2 種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方案(範圍為 0 至 7)。截至數據截止時,26 名患者中仍有 6 名仍然在接受SG與PARP標靶藥物這兩種藥物的治療。中位的無惡化存活期為 6.2 個月,中位總體存活期為 18.0 個月,確認的腫瘤客觀緩解率為 30.1%,6 個月的臨床受益率為 53.8%。 大約有38.5%的患者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26.9%發生與治療有關嚴重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治療相關副作用是貧血(占比為92.3%)

PARP標靶藥物合併Sacituzumab govitecan(拓達維)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新方向 閱讀全文 »

2025050602 1

Claudin 18.2標靶治療新藥 Zolbetuximab(Vylov/威絡益) 開啟胃癌精準醫療新時代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面對胃癌的高致死率,除了需要更多新進的手術方式外,更需要尋找更有效的手術前之藥物治療方案 。晚期胃癌精準醫療的開啟之路其實頗為曲折,除了FOLFOX 和 XELOX 等氟尿嘧啶類和鉑類藥物的化療方案雖然具有較好抗腫瘤療效,但由於消化道症狀和骨髓抑制等藥物的副作用,患者的治療品質與效果往往不好 。 隨後免疫檢查點的發現,免疫治療為胃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臨床試驗已證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對於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患者和免疫指標較高(亦即聯合陽性分數CPS )患者,較容易具有顯著的療效 。 另一方面,基於胃癌的標靶藥物治療中,以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 HER‑2 )在胃癌的臨床治療中最得到廣泛應用,但胃癌患者的 HER2 陽性率大約1成,表示著仍然有大多數患者無法得到有效的標靶治療。 Claudin 18.2 在人類正常的組織細胞中幾乎不會表達,而Claudin 18.2 主要具有 2 個生理功能: ( 1 )通過調節細胞屏障,以免氫離子會經細胞旁的途徑滲漏,進而能夠維護胃黏膜的完整性。 ( 2 )維持上皮細胞的極性,以確保其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功能。 在會多種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會有Claudin 18.2 蛋白的過度表達的現象。除原發的腫瘤病灶外, Claudin 18.2 蛋白也會在轉移的病灶中有高度的表達,且Claudin 18.2 蛋白的過度表達會與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這些都提示 Claudin 18.2 可能是潛在的胃癌之全身性治療的新靶點。除此之外,再正常狀態下, Claudin 18.2 與細胞間緊密連接超分子複合體結合,難以與血液中的抗體相結合,但當胃上皮細胞發生惡變時,由於細胞的極性發生變化,導致 Claudin 18.2 在癌細胞的表面高度且穩定地表達,這也為胃癌細胞之靶向治療提供了新的生物標誌物治療選擇。 Claudin 18.2 在正常胃黏膜組織中低表達,在未分化的胃之幹細胞中完全不表達,但在胃癌細胞中誒有表現為過表達現象。 1 項收錄了 105 例胃印戒細胞癌標本的研究,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發現: 95.2% 的胃癌標本之 Claudin 18.2 表達為陽性,其中更有’64.8% 的標本表現為中、強陽性染色。

Claudin 18.2標靶治療新藥 Zolbetuximab(Vylov/威絡益) 開啟胃癌精準醫療新時代 閱讀全文 »

202505060101

標靶藥物新靶點Claudin 18.2 開啟胃癌精準醫療新時代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Claudin 18.2 是 Claudin 蛋白質家族成員之一,它是胃癌中特異性高表達的跨膜蛋白質,已成為最新的治療靶點。Claudin 蛋白質家族是一類跨膜蛋白質,共有 27 種的亞型,主要是在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中表達,組成了細胞間緊密的連接,並調控細胞內外物質選擇性地通過及維持細胞極性的作用。人類的CLDN18 基因位於染色體 3q22 上,全長約 35kb ,由 6 個外顯子和 5 個內含子所組成。此外, Claudin 蛋白質家族還參與癌細胞的訊號轉導、增殖、分化、遷移等功能的調控。 先前已經有研究發現:多種 Claudin 蛋白質家族成員在人體消化道細胞中均有表達,參與多種腸道疾病的調控,且與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發展有密切關係。   Claudin 18.2 是 Claudin18 蛋白質的第二種亞型,具有 4 個跨膜螺旋區的結構,其氨基端和羧基端均位於細胞質中,而 4 個跨膜螺旋區結構形成 2 個細胞外環,發揮細胞間緊密連接穩定性和選擇性屏障的功能。此外,有研究發現 Claudin 18.2 可以透過調節 EGFR‑ERK的訊號通路以及蛋白激酶 C的訊號通路等調節腫瘤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所以會與腫瘤的不良預後密切有關。在分子機制方面,cyclic AMP-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 )可以結合 Claudin 18.2 基因的啟動子位點,而被磷酸化啟動的 CREB 可以啟動 Claudin 18.2 蛋白的作用。而Claudin 18.2 主要具有 2 個生理功能: ( 1 )通過調節細胞屏障,以免氫離子會經細胞旁的途徑滲漏,進而能夠維護胃黏膜的完整性。 ( 2 )維持上皮細胞的極性,以確保其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功能。     Claudin 18.2 在人類正常的組織細胞中幾乎不會表達,而在會多種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會有Claudin 18.2 蛋白的過度表達的現象。除原發的腫瘤病灶外, Claudin 18.2 蛋白也會在轉移的病灶中有高度的表達,且Claudin 18.2 蛋白的過度表達會與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這些都提示 Claudin 18.2 可能是潛在的胃癌之全身性抗癌治療的新靶點。   目前,探討是否具備有PD‑L1 、 HER2

標靶藥物新靶點Claudin 18.2 開啟胃癌精準醫療新時代 閱讀全文 »

2025050512 1

外用治療扁平疣藥物imiquimod 治療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Sezary 症候群(Sezary syndrome)是一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但卻是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其早期斑期病灶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常很難和一些類似的發炎性皮膚病症作區分,即使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早期仍不易診斷,需長期追蹤病程,必要時必須重覆切片驗証,以避免誤診。   蕈樣肉芽腫好發於55~60 歲的男性。病人常表現為無症狀或搔癢性的微紅或紅褐色,大片的平或微凸起或白色的斑塊,出現於軀幹或四肢近端、陽光曝曬不到臀部、大腿之部位為主。這些病灶在常被診斷為慢性濕疹、乾癬、過敏反應或白斑,但在反覆治療(包括類固醇在內的各種外用藥)之後仍長年不癒。蕈狀肉芽腫之病情進展相當緩慢,過程中可觀察到病灶變大、新發的病灶、擴散或增厚成腫塊或腫瘤型態。   晚期的蕈樣肉芽腫則可能侵犯淋巴結、血液、及內臟器官。若患者表現紅皮症、伴隨大量異常淋巴細胞在血液中,則稱 Sézary 症候群。   皮膚的表皮細胞受到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在型態上除了產生扁平疣,也可能發生「尋常疣」(verruca vulgaris)。在少數幸運的案例中,這類的病毒疣雖然有可能在人體免疫力的運作下,將病毒消滅而自行消退,但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病毒利用某些方式逃避免疫力的監控 (這點和癌細胞會逃脫免疫力的監控是很像的),而讓疣狀組織得以長期存在,甚至逐漸擴散蔓延,或是傳染給周圍其它的人。而治療扁平疣與尋常疣有一種不錯的選擇,就是塗抹外用藥imiquimod(咪喹莫特/Aldara Cream/樂得美乳膏),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Toll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Toll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可以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   在早期階段的蕈樣肉芽腫,病變皮膚中的大多數免疫細胞是良性的,惡性T細胞僅佔了一小部分。相當一部分良性免疫細胞是反應性T輔助細胞1(Th1)細胞和表達干擾素γ(IFNγ)和細胞毒殺性CD8的T細胞,這些細胞具有在體外殺死自體惡性 T 細胞的能力,並且病變中有大量CD8 T 細胞者預後相對良好關,這表明早期疾病中的細胞

外用治療扁平疣藥物imiquimod 治療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 閱讀全文 »

2025050506 1

認識配製個人化抗癌益生菌 為何可以幫助皮膚 T 細胞淋巴瘤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皮膚 T 細胞淋巴瘤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包括一組淋巴增生性疾病,其特徵是惡性 T 細胞在慢性發炎的皮膚病變中積聚。在早期階段,該疾病表現為在有限皮膚區域的有皮膚斑塊,並且通常病程緩慢。然而,在一部分患者中,皮膚病變會發展成腫瘤,惡性 T 細胞可能會擴散至淋巴系統、血液和內臟器官,造成致命的後果。   儘管進行了深入研究,皮膚 T 細胞淋巴瘤之驅動疾病進展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雖然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癌細胞內在的致癌作用上,例如驅動惡性轉化和疾病進展的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皮膚 T 細胞淋巴瘤,惡性 T 細胞和非惡性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Sezary 症候群(Sezary syndrome)是一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但卻是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其早期斑期病灶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常很難和一些類似的發炎性皮膚病症作區分,即使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早期仍不易診斷,需長期追蹤病程,必要時必須重覆切片驗証,以避免誤診。   蕈樣肉芽腫好發於55~60 歲的男性。病人常表現為無症狀或搔癢性的微紅或紅褐色,大片的平或微凸起或白色的斑塊,出現於軀幹或四肢近端、陽光曝曬不到臀部、大腿之部位為主。這些病灶在常被診斷為慢性濕疹、乾癬、過敏反應或白斑,但在反覆治療(包括類固醇在內的各種外用藥)之後仍長年不癒。蕈狀肉芽腫之病情進展相當緩慢,過程中可觀察到病灶變大、新發的病灶、擴散或增厚成腫塊或腫瘤型態。   晚期的蕈樣肉芽腫則可能侵犯淋巴結、血液、及內臟器官。若患者表現紅皮症、伴隨大量異常淋巴細胞在血液中,則稱 Sézary 症候群。   蕈狀肉芽腫的分期主要是依據皮膚病灶的型態與淋巴結、內臟器官與血液之侵犯程度。第一期表現為病灶侷限於體表皮膚的斑或斑塊。若有異常淋巴結腫大時,則屬於第二A 期。第二B 期則意味著長出皮膚長出腫瘤的病灶。當患者表現紅皮症時,則歸類為第三期。若發生癌細胞浸潤於血液,或病理下的淋巴結與內臟器官侵犯時,則分期進展至第四期。  

認識配製個人化抗癌益生菌 為何可以幫助皮膚 T 細胞淋巴瘤的治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