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攜手抗癌

—Pngtree—wheat 20966

回春水

材料:小麥種子一杯 製作方法:小麥挑選後洗乾淨(放入水中,用手攪拌,將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撈郎起丟棄),泡水6-8小時濾乾,置放於陰暗處催芽。 1-2天以後,長出0.2公分的小白芽,用冷開水洗乾淨。再倒入三倍的乾淨的冷水浸泡18-24小時,即可以倒出飲用。 小麥在浸泡的過程中會產生豐富的酵素和酵母菌,能幫助腸胃道消化。維生素A與E,可以改善體質、消除疲勞、增強抵抗力。 #擊退癌疲憊 #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 #陳駿逸醫師 #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與你癌歸於好 #防癌飲食 #藥膳 相關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癌症營養資訊 請至:https://mycancerfree.com/e-school-7/

回春水 閱讀全文 »

—Pngtree—tcm nerve acupuncture and physiotherapy 5907127

2022年ASCO:針灸有助使用抗荷爾蒙治療乳癌患者 減少潮熱

我在診視乳癌患者時經常有以下場景。一進入候診間,裡面的是滿頭大汗,臉紅紅的病人,她們一邊擦汗,一邊搖曳著扇子的尷尬地對我說:   「陳醫師,不好意思,我好熱。」尤其是夏天,這些症狀更為明顯。   對於正在服用藥物 tamoxifen、芳香環酶抑制劑例如復乳那,或是施打打經針,例如諾雷德、柳普林的乳癌病人來說,要經常面對突如其來的潮熱、盜汗的副作用,實在是不好受的,更重要的是聽說tamoxifen、芳香環酶抑制劑這類藥物可能要長期服用,想到要好幾年的潮熱、盜汗,連歷經過更年期的老媽都捨不得女兒受苦。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潮熱(英語:hot flash),一般好發於女性更年期時,此時因為體內的雌激素因生理因素減少,而引起皮膚發紅、血管陣發性的擴張之生理症狀。   然而導致潮熱的因素不只是這一個原因,然而最常見的因素是:於更年期時,體內的荷爾蒙下降而引起。 乳癌患者因為病情控制需要服用藥物 tamoxifen、芳香環酶抑制劑,這些藥物會導致體內的雌激素急速地減少、甚至耗盡,所以治療期間經常會有潮熱、盜汗的副作用。     遇到潮熱的人,大多會感受到燥熱、多汗和心跳快速等,而且每次潮熱大概會持續2~30分鐘不等,其實是很困擾的。而因為潮熱是乳癌患者服用藥物 tamoxifen、芳香環酶抑制劑例如復乳納,或是施打停經針,例如諾雷德、柳普林等抗荷爾蒙治療的常見副作用。韓國綜合綜合醫學研究所於是舉行了這一項跨國性的研究,希望藉此評估中醫療法的針灸,對於在美國、中國和韓國,接受輔助抗荷爾蒙治療的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是否可以因此減少藥物所引的潮熱及相關症狀。   而這項研究結果,將於2022年ASCO(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的年會報告。   今天讓熱血乳醫陳駿逸搶先告訴你這個針灸治療乳癌患者,是否可以因此減少潮熱及相關症狀的結果。 韓國綜合綜合醫學研究所及相關研究人員分別在美國的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中國江蘇的中醫藥醫院和韓國大邱的天主教大學醫學中心三處,進行平行隨機的臨床試驗,採用相同的收錄標準、隨機化方法和治療措施。將接受輔助抗荷爾蒙治療的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且每週潮熱發生的頻率≥14次的乳癌患者,隨機分配為針刺組(簡稱A)或一般治療組(簡稱UC),並按每天的

2022年ASCO:針灸有助使用抗荷爾蒙治療乳癌患者 減少潮熱 閱讀全文 »

—Pngtre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5635241

胃癌術後 如何用中醫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的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是胃黏膜出現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主要發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而由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是胃癌常見的發病模式。 如果能在胃癌的癌前病變尚在腸化生、上皮內瘤變階段,就阻止其繼續進展,甚至逆轉其病理改變,就能夠抑制腸型胃癌的發生,降低胃癌的發病率。目前認為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是有可能被中醫藥所逆轉。對於胃癌術後,中醫藥對於預防復發和轉移有其角色。 胃癌術後屬於脾胃虛弱證,脾胃虛弱證型多表現胃部隱痛,餐後飽脹,胃納不佳,大便溏薄,舌體淡胖,邊有齒印,脈細弱。可以以香砂六君子湯健脾理氣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胃陰虧虛證型,多表現為胃部隱痛或脹滿,同時伴有口乾咽幹,舌質偏紅,舌有裂紋,少苔或者無苔,脈細。治療多以滋陰養胃湯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肝鬱脾虛證,肝鬱脾虛證多表現為胃部脹滿疼痛,脹痛可以牽及兩側脅肋部,消化道症狀常由情緒所誘發或加重,苔薄白舌淡紅,脈細弦。治療多以六君子湯合四逆散以健脾疏肝理氣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瘀血氣滯證,瘀血氣滯證多表現為胃部脹痛,痛有定處,而且病程較長,舌質暗紅或者舌有瘀斑瘀點,脈弦或澀。治療多以膈下逐瘀湯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基本方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毒瘀互阻證型,毒瘀互阻證多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或灼熱疼痛,口苦,舌暗紅苔黃,脈弦滑。治療多在益氣健脾藥的基礎上加用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的中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胃癌術後屬於濕毒內蘊證型,濁毒內蘊證多表現為胃部痞滿疼痛,納呆,口膩,苔黃白膩或者濁膩,脈滑。治療多在益氣健脾藥的基礎上加用清化濕濁和清熱解毒的中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中醫胃癌 #中醫癌症專科 #中醫癌症權威 #中醫癌症權威 #中醫癌症成因 #中醫縮小腫瘤 #癌症中醫台中 #中醫輔助癌症 相關胃癌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胃癌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胃癌術後 如何用中醫藥來預防胃癌的復發和轉移? 閱讀全文 »

—Pngtree—hand painted colorfu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4641087

科學實證看中藥對大腸癌治療的功效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發現,中藥協助治療大腸直腸癌具有巨大潛力。但中藥抗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和潛在作用位置點仍然不是很清楚。而在醫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於2018年,研究者使用臨床資料和網路藥理學研究,找到中藥能夠有效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作用的分子靶點。 中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可以減少放射治療、化療的副作用,提高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癌細胞的轉移和復發,緩解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相關的症狀。然而,中藥中與患者生存直接相關的中藥活性成分,以及如何抑制大腸癌的分子靶點仍不清楚。 網路藥理學通過網路分析闡明了多組分和多靶點藥物的協同作用和潛在機制,是衡量多靶點藥物療效和揭示其功能機制的有效方法,為中醫藥從經驗醫學轉變為證據醫學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或將加速中藥抗腫瘤藥物的發現,並改善當前的藥物研發策略。 醫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於2018年的研究,進行回顧性地分析了222位大腸直腸癌患者。其中,使用中藥組的患者有78例,無中藥組患者為144例。研究分析表明,患者的吸煙史、原發性腫瘤大小、漿膜癌細胞浸潤、原發性腫瘤分化程度、病理類型、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和癌胚抗原(CEA)>5ng/mL中位存活時間的減少呈現有明顯的相關性。而有接受全身性化療、放療、轉移後完全切除和接受中藥治療是有益於延長中位生存時間的重要因子。該研究分析,與無使用中藥組(12個月)相比,大腸直腸癌使用中藥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40個月)明顯更長。此外,使用中藥組的1年、2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別為96.1%、84.3%、56.3%和29.2%,而未使用中藥組組存活率分別為46.3%、24.5%、13.8%和7.3%。 該研究試圖從治療靶點資料庫獲取了大腸直腸癌62個重要的作用靶點。這些中藥作用的分子靶點主要設籍於癌細胞增殖,癌症轉移和免疫,包括RAS、磷PI3K/AK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介白素訊號傳遞通路,以及參與局部病灶性粘附的訊號傳遞通路。這些中藥參與的作用點與癌症的免疫反應,如自然殺手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殺性、B細胞受體信號通路和Toll樣受體的信號通路。 該研究也統計這78例接受中藥治療的大腸癌患者的中藥處方,共計有295種中藥。其中92種中藥的使用頻率/總頻率>8%,被研究定義為大腸癌療常用的中藥,其餘203種使用頻率<8%

科學實證看中藥對大腸癌治療的功效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