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活性代謝產物及其作用的機制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益生菌能夠在宿主腸道內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物,從而幫助我們創造一個能夠消滅潛在致病微生物的身體環境,並增強宿主對有害細菌入侵的抵抗力,從而促進益生菌的生長。 益生菌誘導的免疫調節複合物,可以透過核因子κB(NFKB)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多重途徑,促進不同細胞的分泌。此外,益生菌還能促進免疫細胞的分化,並將免疫細胞釋放到宿主體內。 腸道益生菌菌株,例如:雙歧乳酸桿菌、長雙歧乳酸桿菌、嗜酸乳酸桿菌、乾酪乳酸桿菌、植物乳酸桿菌、鼠李糖乳酸桿菌和布拉氏酵母菌,能夠產生一系列的生物活性代謝物,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酵素、寡糖、胞外多醣、短鏈脂肪酸、細菌素和免疫調節化合物。因此,腸道菌叢被人類認為是一種新興獨特治療化合物的來源,可以用於對抗肥胖、微生物感染、代謝失調和宿主免疫相關問題。 下圖展示了益生菌菌株產生的各種生物活性代謝產物,我們將在以下內容中詳細介紹。 益生菌菌株釋出的各種生物活性代謝物。 細菌素(Bacteriocins)是由腸道環境中的有益菌所合成的異質性、低分子量的多胜肽(由20-60個胺基酸殘基組成)。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都能夠產生這些抗菌的化合物,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的腸道,進而幫助益生菌建立特定的生態。 每種細菌素在大小、結構、抗菌效力、免疫機制和目標細胞受體方面均具有獨特性。它們無毒性且活性譜較窄。細菌素通常表現有所不同,既可以作為定植肽,也可以作為抗菌(殺死)肽或信號肽。 來自乳酸桿菌的細菌素因為無毒性且安全可靠,引起了食品技術專家的關注,可以用來防止食源性革蘭氏陽性致病菌所造成的食品腐敗。根據所使用的劑量、純化程度、標靶細胞的生理狀態和實驗條件,這些細菌素既可以用來殺菌,也可以抑制細菌。這些作用是因為它們能夠與目標細胞受體結合,從而誘導孔隙的形成、細胞 DNA 的降解,以及抑制肽聚醣(peptidoglycan)的合成。此外,細菌素也可作為抗生素替代品或補充劑。 除了幾種益生菌菌株外,乳酸桿菌、乳球菌、明串珠菌、片球菌和腸球菌都能夠合成大多數不同的細菌素。這些抗菌肽是無色、無臭、無味。這些化合物可以依照其分子量、敏感性、熱穩定性、翻譯後修飾和作用機制分為不同的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