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神經病變

—Pngtree—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ing silver needle 5930185 1

化療引起手腳痲 針灸治療有幫忙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 是乳癌患者於化療療程完成後最虛弱的長期副作用之一。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傷害運動神經造成的肌肉無力;傷害感覺神經造成的麻木、異常感覺或異常疼痛;若傷害到自主神經,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周邊神經病變所導致的麻木或肌肉無力。 大約有30%至 85.9 %癌症病人會發生化學治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症狀會影響日常活動功能,產生情緒壓力,進而降低生活品質。接受神經毒性化療藥物如:紫杉醇類(taxanes)、鉑類(platinum)、長春花鹼類(vinca alkaloids)患者常見周邊神經病變副作用。  

化療引起手腳痲 針灸治療有幫忙 閱讀全文 »

—Pngtre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5944792 1

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如何中西醫聯手防治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療藥物沉積周邊神經後而直接損傷周圍神經系統所導致的一種神經毒性副作用。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但卻帶給患者許多生活上與工作上、醫療上的不利影響。 首先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問題可能會減少化療藥物劑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癒或是控制腫瘤的化療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變治療方案。 對大多數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來說,剛開始的治療就是停用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之後神經病變大多可能會改善或緩解。 但是,有時候化療很可能是一種延長該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因此在治療療程中停用化療藥物常常顯得異常困難。而且,臨床上患者可能會因為擔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療腫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醫生陳述或報告其所發生的神經毒性症狀,甚至選擇默默地忍受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天真地以為待抗癌成功後不久必能消失。 然而,實際上的困境,無論是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預防性治療,還是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發生後的症狀治療,均未顯示出目前的醫療處置有明確的療效。因為目前尚無具有充分支持證據的醫療方法或藥物來治療患者的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因此,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仍然是針對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處置。 因此,了解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高危險因子,避免應用或減少可能會導致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試圖幫助病患找出無害且實用的預防和治療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之有效方法和藥物。 另外,在確保化療一定療效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減少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不良反應,進而提高癌友的生活品質,已然成為亟待關注的化療相關副作用。 如何中西醫聯手防治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 呢? 請看影片的介紹。 #周邊神經病變症狀#周邊 神經病變 護理#紫杉醇神經病變#化學治療引起的 周邊 神經病變#癌症周邊神經炎#周邊神經病變藥物         更多陳駿逸醫師的癌症衛教影片請連接 https://mycancerfree.com/videos/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 與你癌歸於好” https://my

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如何中西醫聯手防治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閱讀全文 »

—Pngtree—flat chair doctor 4726575 1

陳駿逸醫師帶你認識化療藥物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療藥物沉積周邊神經後而直接損傷周圍神經系統所導致的一種神經毒性副作用。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但卻帶給患者許多生活上與工作上、醫療上的不利影響。 首先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問題可能會減少化療藥物劑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癒或是控制腫瘤的化療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變治療方案。 對大多數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來說,剛開始的治療就是停用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之後神經病變大多可能會改善或緩解。

陳駿逸醫師帶你認識化療藥物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閱讀全文 »

—Pngtree—branches covered with new green 4650454 1

鈣錳福地吡(calmangafodipir /PledOx)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新希望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療藥物沉積周邊神經後而直接損傷周圍神經系統所導致的一種神經毒性副作用。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但卻帶給患者許多生活上與工作上、醫療上的不利影響。   首先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問題可能會減少化療藥物劑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癒或是控制腫瘤的化療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變治療方案。   對大多數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來說,剛開始的治療就是停用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之後神經病變大多可能會改善或緩解。   但是,有時候化療很可能是一種延長該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因此在治療療程中停用化療藥物常常顯得異常困難。而且,臨床上患者可能會因為擔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療腫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醫生陳述或報告其所發生的神經毒性症狀,甚至選擇默默地忍受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天真地以為待抗癌成功後不久必能消失。  

鈣錳福地吡(calmangafodipir /PledOx)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新希望 閱讀全文 »

—Pngtre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acupuncture 5930335 1

中醫針灸 治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 是乳癌患者於化療療程完成後最虛弱的長期副作用之一。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傷害運動神經造成的肌肉無力;傷害感覺神經造成的麻木、異常感覺或異常疼痛;若傷害到自主神經,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周邊神經病變所導致的麻木或肌肉無力。 大約有30%至 85.9 %癌症病人會發生化學治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症狀會影響日常活動功能,產生情緒壓力,進而降低生活品質。接受神經毒性化療藥物如:紫杉醇類(taxanes)、鉑類(platinum)、長春花鹼類(vinca alkaloids)患者常見周邊神經病變副作用 韓國大邱天主教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針灸治療隊乳癌化療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 收錄了1-3期乳癌女性接受過含紫杉醇類輔助化療後,出現 1 級或更嚴重的周邊神經病變,按 1:1 隨機分配至即刻針灸 (IA) 的實驗組或等候名單的對照組 (CG)。實驗組的參與者在 8 週內接受了 18 次針灸治療,然後沒有接受額外的針灸治療。 對照組組的患者在 8 週內接受了常規護理,隨後在 8 週內接受了 9 次針灸治療。在試驗前和入組後 4、8 和 16 週收集了包括患者神經毒性的問卷 (PNQ)、癌症治療功能評估 – 神經毒性分量表 (FACT-NTX) 和簡短疼痛量表 (BPI-SF) 在內的測量數據.

中醫針灸 治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閱讀全文 »

2022120701 1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 亟待關注的副作用問題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由化療藥物沉積周邊神經後而直接損傷周圍神經系統所導致的一種神經毒性副作用。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治療,但卻帶給患者許多生活上與工作上、醫療上的不利影響。 首先在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往往由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問題可能會減少化療藥物劑量,因此中止了可能治癒或是控制腫瘤的化療方案,甚至因而被迫改變治療方案。 對大多數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患者來說,剛開始的治療就是停用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之後神經病變大多可能會改善或緩解。 但是,有時候化療很可能是一種延長該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療手段,因此在治療療程中停用化療藥物常常顯得異常困難。而且,臨床上患者可能會因為擔心因此失去了原有治療腫瘤的有效方法,而不向醫生陳述或報告其所發生的神經毒性症狀,甚至選擇默默地忍受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天真地以為待抗癌成功後不久必能消失。 然而,實際上的困境,無論是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預防性治療,還是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發生後的症狀治療,均未顯示出目前的醫療處置有明確的療效。因為目前尚無具有充分支持證據的醫療方法或藥物來治療患者的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因此,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仍然是針對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處置。 因此,了解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高危險因子,避免應用或減少可能會導致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試圖幫助病患找出無害且實用的預防和治療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之有效方法和藥物。 另外,在確保化療一定療效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減少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不良反應,進而提高癌友的生活品質,已然成為亟待關注的化療相關副作用。 首先是運動對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有何作用呢? 根據統計,超過50%患者接受鉑類、長春花鹼類和紫杉醇類藥物化療的癌症患者會發生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其症狀表現為手足麻木、刺痛、疼痛和運動障礙。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會降低生活品質,屬於增加死亡率的劑量限制性的副作用。現在並還沒有官方核准之任何可以治療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的藥物,而關於運動等行為療法對於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效果的研究很少。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發表了一項第3期隨機性、對照性研究的二次分析,主要在探

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 亟待關注的副作用問題 閱讀全文 »

—Pngtree—hand drawn human organs large 4554878 1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針對第二期大腸癌治療的最新建議

先說結論: 對於非復發高風險的第二期大腸癌患者,不應該常規建議手術後一定要輔助性化療。 腫瘤侵犯鄰近臟器器官(例如:腫瘤吃穿腸壁,侵犯到膀胱組織)。也就是T4期大腸癌患者的復發風險較高,應該常規建議手術後一定要輔助性化療。 具有其他復發高風險因素的患者,包括:手術標本中的淋巴結取樣≤12 個、腫瘤侵犯周圍神經或淋巴血管、腫瘤分級屬於低度/未分化、腸阻塞、腫瘤穿孔或是屬於3級的腫瘤芽孢形成,可以常規建議手術後一定要輔助性化療。(附註:腫瘤芽孢被定義為單個腫瘤細胞或多達 4 個腫瘤細胞的細胞簇。腫瘤芽孢形成是第二期大腸癌生存的獨立預測因子。3級的腫瘤芽孢指的是≥10個腫瘤細胞的細胞簇)手術後的輔助性化療不應該常規推薦在氟尿嘧啶類(5-Fu)藥物爲基礎上一定要添加歐力普)的化療,但綜合臨床的考量下是可以考慮添加。 第二期大腸癌如果是屬於錯配修復缺陷/微衛星不穩定性(dMMR/MSI)的患者不應該常規建議手術後一定要輔助性化療;如果雖然是dMMR/MSI,但有其他高風險因素叠加在一起,促使建議手術後一定要輔助性化療,則輔助性化療方案會建議要添加歐力普)的化療。 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還討論了含有歐力普)的術後輔助性化療需要治療使用多久,術後輔助性化療推薦使用截瘤達)方案,或是氟尿嘧啶類+亞葉酸+oxaliplatin(FOLFOX方案)治療3或6個月,同時應該根據每個治療方案之5年無病生存的關鍵數據以及副作用的發生率做出决策。 俄烏開戰之際 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關於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針對第二期大腸癌治療的最新建議 但復發高風險的第二期大腸癌患者的復發率爲 40%-50%,與建議需要術後輔助治療的第3期大腸癌患者的復發率相似。因此,參酌第3期大腸癌的間接證據,過去會建議針對特定的具有較高復發風險的第二期大腸癌患者接受以含有氟尿嘧啶(5-Fu)化療藥物爲基礎的術後輔助性化療,條件包括少于13個手術取樣淋巴結、T4 腫瘤分期、確診時合併有臨床腸阻塞、腫瘤部位結腸穿孔、癌細胞組織學分級差和具有淋巴血管侵犯 (LVI)。 大約有20%的第二期大腸癌患者,無論是否存在高風險特徵,都會接受手術切除的輔助性化療。許多復發風險相對較低的患者,可能因輔助性化療而面臨到治療後的副作用和生活上的不便,最重要的是,如此作法並無法讓患者從治療中獲益。 2022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演釋了術後輔助性化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針對第二期大腸癌治療的最新建議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