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相關

202508110701 1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應用發展

全球益生菌市場吸引了食品業的關注,促使人們生產含有益生菌的新產品,研究人員也開始研究益生菌的具體特性及其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據估計,到2023年,益生菌市場規模將達到693億美元。   益生菌可以營養保健品的形式食用,也可以作為發酵過程的一部分添加到食品中,或作為補充劑。益生菌通常作為膳食補充劑販售,其中的微生物可以乾燥並包裝成藥丸、膠囊、片劑或液體。幾十年來,目前益生菌食品市場主要集中在乳製品(優格和其他發酵產品),然而,乳糖不耐症和/或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增加要求改變這種現狀。越來越多的非乳製品食品基質(例如水果、蔬菜、穀物、肉製品和大豆)被認為是潛在的高活菌含量之益生菌載體,是一種無需乳蛋白和乳糖即可提供益處的有前景的替代品。蔬菜富含植物化學物質和植物營養素,而且由於不含乳糖,這些益生菌產品非常適合乳糖不耐症患者。捲心菜、胡蘿蔔、番茄、甜菜、洋蔥、生薑和花生等蔬菜已被用於配製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應用發展 閱讀全文 »

202508110701 1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應用發展

全球益生菌市場吸引了食品業的關注,促使人們生產含有益生菌的新產品,研究人員也開始研究益生菌的具體特性及其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據估計,到2023年,益生菌市場規模將達到693億美元。   益生菌可以營養保健品的形式食用,也可以作為發酵過程的一部分添加到食品中,或作為補充劑。益生菌通常作為膳食補充劑販售,其中的微生物可以乾燥並包裝成藥丸、膠囊、片劑或液體。幾十年來,目前益生菌食品市場主要集中在乳製品(優格和其他發酵產品),然而,乳糖不耐症和/或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增加要求改變這種現狀。越來越多的非乳製品食品基質(例如水果、蔬菜、穀物、肉製品和大豆)被認為是潛在的高活菌含量之益生菌載體,是一種無需乳蛋白和乳糖即可提供益處的有前景的替代品。蔬菜富含植物化學物質和植物營養素,而且由於不含乳糖,這些益生菌產品非常適合乳糖不耐症患者。捲心菜、胡蘿蔔、番茄、甜菜、洋蔥、生薑和花生等蔬菜已被用於配製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應用發展 閱讀全文 »

2025081105 1

用作益生菌的微生物及其衍生產品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傳統上,乳酸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和酵母菌屬(例如:釀酒酵母屬/Saccharomyces)是最著名的益生菌。   乳酸桿菌屬包含了 100 多個不同的菌種,屬於產乳酸菌 (lact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簡稱LAB) 群,該菌屬在動物和人類的胃腸道和消化系統中占了主導地位,在維持和恢復健康方面已被證實其功效,並且是公認的菌種。乳酸桿菌也已經應用於多種工業生產過程,例如:用於生產防腐劑、酸化劑、藥物和化妝品,這些細菌是最早發現的益生菌,由於其悠久的安全使用歷史,它們被認定為是安全標準的。其他已被證實具有益生菌功能的乳酸菌屬,包括:鏈球菌、乳球菌、腸球菌、片球菌和明串珠菌。   截至 2020 年,乳酸菌屬共有 261 種,這些種在基因型、表現型和生態學方面的差異很大。因此,為了使分組的種群之間保持更高的親緣關係,Zheng 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乳酸菌種群分類方法。提議將乳桿菌屬重新分類為25個屬,包括修訂後的乳桿菌屬(包含已被稱為德氏乳桿菌組/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副乳桿菌/Paralactobacillus的宿主適應性微生物),以及23個新屬,並提議將其命名為乳酸桿菌屬(Lacticaseibacillus)、乳酸桿菌屬(Latilactobacillus)、糠秕乳桿菌屬(Fururan furilactobacillus)、檸檬酸乳桿菌屬(Limosilactobacillus)、果糖乳桿菌屬(Fructilactobacillus)、醋酸乳桿菌屬(Acetilactobacillus)、扁豆乳桿菌屬(Lentilactobacillus)和其他。他們也提議修改乳酸桿菌科(Lactobacillaceae)的描述,以涵蓋先前乳桿菌科和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中包含的所有屬。到 2020 年,通用術語「乳酸桿菌」仍將用於指稱所有被歸類為乳酸桿菌科的生物。   芽孢桿菌屬(例如:克勞氏芽孢桿菌/B. clausii s和枯草芽孢桿菌/B. subtili)因其能夠產生芽孢的能力,是在食品和製藥行業中被廣泛用作為益生菌。其熱穩定性和在胃屏障低pH值下的存活力,優於其他益生菌微生物。這種革蘭氏陽性需氧菌的主要特徵是能夠形成內生芽孢,從而能夠長期維持活力

用作益生菌的微生物及其衍生產品 閱讀全文 »

2025081103 1

陳駿逸醫師談益生菌的歷史與概念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在過去的一百年,關於益生菌概念的定義、認知、科學上的理解和實務上,都發生了變化。   古文明,例如:希臘和羅馬,開發了發酵乳的配方,聖經中也多次提到了優格。在此期間,幾乎所有文明都有定期攝取發酵乳製品的記載因為它們的口味和健康益處。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一切疾病始於腸道”,他認為發酵乳既是食品,也是藥物,具有治療腸道疾病的潛力。羅馬歷史學家普林尼(Plinius)指出,發酵乳可用於治療各種胃腸道的感染。   科學家西奧多·埃舍里希(Theodor Escherich)於1885年的發現,標誌著人類對腸道菌叢理解的轉捩點。他首次提出檢測健康個體糞便和腸道中細菌的重要性,並因此了解消化生理學以及微生物引起的腸道疾病的病理學和治療的重要性。他於1885年首次提出了健康嬰兒的糞便中存在大量的共生大腸桿菌(後來被命名為大腸桿菌);他也詳細描述了嬰兒腸道的細菌組成及其從出生起的菌群的轉變、這些細菌在食物分解中的作用,以及腸道菌群的臨床意義。   繼埃舍里希的發現之後,1900年,兩位微生物學家-蒂西耶(Tissier)和莫羅(Moro),在埃舍里希對嬰兒糞便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即「厭氧培養物」。蒂西耶發現,健康兒童的腸道菌叢大多並非由先前描述的大腸桿菌所組成。蒂西耶於1899年發現腹瀉兒童的糞便中含有少量具有特殊Y形形態的細菌,稱之為雙歧桿菌,該菌現已被確認為雙歧桿菌屬,是最廣泛使用的益生菌之一。同樣, 莫羅於1900年推測,一種分離菌因其異常的耐酸性,而被命名為嗜酸芽孢桿菌 (Bacillus acidophilus),此菌來自母乳,通常存在於新生兒的口腔和腸道內容物中。1907年蒂西耶發現,母乳哺育的嬰兒於出生三天後的糞便中,主要微生物是雙歧芽孢桿菌,而配方奶餵養的嬰兒之糞便中,則是以嗜酸芽孢桿菌為主要的腸道微生物。   儘管早在《聖經》中就有關於優格或發酵菌的記載,但梅契尼科夫( Elie Metchnikoff)被認為是現代益生菌的鼻祖。 Metchnikoff 提出,長期腸道的失調是導致老化和壽命縮短的主要原因。他宣稱,保加利亞農民經常食用含有乳酸菌的發酵乳製品(例如克菲爾),與保加利亞農民的健康和長壽有關聯。Metchnikoff 於 1907 年首次提出,每日飲用優格可以透過細菌(例如:保加利亞芽孢

陳駿逸醫師談益生菌的歷史與概念 閱讀全文 »

2025080603 1

認識嗜酸乳酸桿菌 (L. acidophilus)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嗜酸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是一種益生菌,已經被證明具有抑制某些癌細胞生長的潛力,尤其是在大腸直腸癌中。研究發現某些嗜酸乳酸桿菌菌株可以抑制癌細胞增殖並誘導細胞凋亡。   嗜酸乳酸桿菌 (L. acidophilus)於癌症治療的潛在機制: 抑制癌細胞增殖: 一些嗜酸乳酸桿菌菌株,例如 KLDS1.0901,已經證明能夠以劑量依賴性方式減緩大腸癌細胞(HT-29 和 Caco-2)細胞株的生長。嗜酸乳酸桿菌菌株KLDS1.0901降低了HT-29腸癌細胞的粒線體膜電位,透過轉錄組學研究篩選出1133個差異表達基因,包括531個上調基因和602個下調基因,這些基因參與了與HT-29細胞凋亡相關的核因子κB和PI3K-AKT訊號路徑。   誘導癌細胞凋亡: 研究表明,嗜酸乳酸桿菌可能透過產生活性氧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胺酸蛋白酶來誘導癌細胞凋亡。嗜酸乳酸桿菌透過分泌戊酸,可以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引起的肝細胞癌。   調節抗癌免疫反應: 嗜酸乳酸桿菌可以影響腸道菌群,潛在地增強宿主的免疫反應,並創造一個不利於癌症發展的微環境。   改變腸道菌叢:

認識嗜酸乳酸桿菌 (L. acidophilus)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閱讀全文 »

202508060101 1

認識植物乳酸桿菌 (L. plantarum)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乳酸桿菌屬是一種不會形成芽孢的微生物,是一種厭氧和兼性無氧的革蘭氏陽性菌。這種細菌不僅在自然界中廣泛分佈,也存在於人體口腔和消化器官中;是一種有益微生物,被廣泛用作各種發酵乳製品的發酵劑。   植物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一種腸道益生菌,目前研究發現其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在大腸直腸癌方面。研究表明,某些植物乳桿菌的菌株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調節免疫系統並減少會促進腫瘤發展相關的發炎。其抗癌作用通常是由細菌產生的特定代謝物(例如吲哚-3-乳酸)所誘導。     韓國泡菜富含植物乳酸桿菌 而負盛名的韓國泡菜,泡菜是韓國料理中不可或缺的發酵高麗菜,曾被認為是導致胃癌的危險因子。然而,除非食用含鹽量過高的泡菜,否則泡菜總體上是一種健康食品,因其富含魏斯氏菌和植物乳桿菌,而泡菜在抗氧化、抗肥胖、預防癌症和其他有益健康功效而受到認可。泡菜的防癌/抗致癌活性與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成分和產物類型有關。在泡菜發酵後期,植物乳酸桿菌會快速生長而產生大量的有機酸,而有機酸正是使泡菜酸化的主要物質。植物乳酸桿菌的耐酸性使其可以用做為天然抗菌和抗真菌產品。   泡菜的主要成分大白菜已被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具有預防胃癌的功效,並且由於其富含膳食纖維,被認為能夠抑制結直腸癌的發生。泡菜的主要成分之一-辣椒粉,含有辣椒素(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醯胺)。儘管辣椒素在致癌過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辣椒素能夠透過產生過量的活性氧來誘導癌細胞凋亡。 Thoennissen等人證明,辣椒素透過調節EGFR/HER-2通路,導致乳癌細胞的細胞週期停滯和凋亡,並可以顯著地抑制乳癌前病變的發展且無毒性。 植物乳酸桿菌的抗癌潛力已透過 Ames 突變試驗和 SOS 顯色試驗確認。   將高麗菜用 3% 的鹽醃製,並在 5°C 下發酵製作泡菜 3 週,泡菜的萃取物會對黃麴毒素 B1 表現出抗誘變作用。從泡菜中分離出的乳植物酸桿菌對 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4-硝基喹啉-1-氧化物(一種腸胃道癌症的致癌物質),也表現出強烈的抗誘變作用。此外,與源自發酵乳的乳酸菌相比,從泡菜中分離出的植物乳酸桿菌具有更強的抗誘變作用。   從泡菜中分離出的植物乳酸桿菌或活化人體的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作用

認識植物乳酸桿菌 (L. plantarum)於癌症治療的應用 閱讀全文 »

202508010101 1

抗癌關鍵被發現 幕後大白手益生菌YB328遠程指揮免疫作戰部隊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腸道益生菌可以通過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來調節腸道菌群,進而改善腸道功能和增強免疫力。日本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有一種特定腸道益生菌-穆氏人類腸微菌(Hominenteromicrobium mulieris,,代號為YB328),更是抗癌“作戰司令官”的長官! 可以啟動在腸道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司令官」角色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簡稱DC細胞),發號派遣樹突細胞遠程奔赴腫瘤所在部位並帶領免疫作戰的T細胞部隊,藉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提升癌症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獨使用的治療有效率。   樹突細胞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司令官」的角色,尤其在啟動適應性免疫反應中是至關重要的。 樹突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分解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癌細胞等) ,並將其抗原片段呈現在細胞表面。這些呈遞的抗原片段,能被其他免疫細胞,尤其是T細胞所識別,從而啟動免疫反應。且樹突細胞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抗原呈遞細胞,在啟動和調節免疫反應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更是先天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之間的橋樑,它們能夠識別和處理病原體,並將相關訊息傳遞給適應性免疫系統,引導其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至於穆氏人類腸微菌(Hominenteromicrobium mulieris)是近期在人體腸道中發現的一種厭氧菌,是從健康個體糞便中分離出來的。它屬於顫螺菌科(Oscillospiraceae)。該菌名“mulieris”源自拉丁語,意為“女性的”,反映了其最初從女性受試者中分離出來。最近的研究發現,它可以激活腸道中的特定免疫細胞方面發揮作用,這可能會影響癌症的免疫療法。   過去研究,Akk菌(全名為Akkermansia muciniphila/艾克曼嗜黏蛋白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嚴格厭氧的腸道益生菌。 它以腸道黏液層為食,分解黏蛋白並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同時維持腸道屏障功能),雖然也能促進樹突細胞朝著效應表型分化,再去啟動T細胞,但它的啟動路徑非常單一,只能誘導IRF8表達,相比之下穆氏人類腸微菌強化抗癌免疫力的手段就豐富多了。   雖然已經證實腸道益生菌確實會影響到抗癌藥物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腫瘤功效,但其作用機轉尚未完全清楚。2025年一篇發表於《Nature》的研究,由日本國家癌症中心團隊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從對於PD

抗癌關鍵被發現 幕後大白手益生菌YB328遠程指揮免疫作戰部隊 閱讀全文 »

2025073001 2 1

腸道益生菌Alistipes finegoldii 助攻實體癌症免疫治療 並克服抗藥性的困境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癌症醫學權威期刊Cancer Cell於2025年發表了Alistipes finegoldii augments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against solid tumors的研究論文 ,目的在探討菲氏阿利斯特菌(Alistipes finegoldii)是否可以促進實癌症所使用之免疫治療的療效?   該研究團隊發現一種腸道共生菌-菲氏阿利斯特菌,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預測癌症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並深入探討了菲氏阿利斯特菌可以增強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的具體機制,為突破實體癌症的免疫治療抗藥性的臨床困境,提供了新的免疫治療策略-腸道共生菌聯合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免疫治療的問世讓腫瘤治療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突破。目前癌症的免疫治療,包括PD-1及其配體PD-L1在內、與CTLA-4的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被陸續獲准可以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然而,許多實體癌症的免疫治療若使用單一藥物,往往治療有效率偏低,像是大腸直腸癌患者中,有超過95%屬於微衛星狀態穩定型,也就是MSS腸癌,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獨使用的治療有效率僅為1-2%。所以要如何提升實體癌症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單獨使用的治療有效率,以及如何免疫治療抗藥,儼然是為當前臨床治療上需要突破的重困境,目前已經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放療或化療療的策略。   腸道共生菌在癌症治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們可以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調節腸道菌群和增強治療效果來輔助癌症治療。 腸道菌群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 增強免疫力: 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和數量,增強身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

腸道益生菌Alistipes finegoldii 助攻實體癌症免疫治療 並克服抗藥性的困境 閱讀全文 »

2025052303 1

Retifanlimab(商品名Zynyz)晚期肛門癌治療新利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Retifanlimab(又稱MGA012,商品名Zynyz)是一種用於治療特定癌症的PD-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Retifanlimab 阻斷PD-1/PD-L1 相互作用,從而解除T 細胞的免疫抑制,使T細胞能夠更有效地識別和攻擊癌細胞。   於臨床上,Retifanlimab 可以單獨使用,或是與其他化療或免疫療法聯合使用。   2023 年3 月,Retifanlimab 在美國核准使用於治療Merkel 細胞癌。2024 年4 月,Retifanlimab 在歐洲聯盟核准使用於治療Merkel 細胞癌。   近日,2025年5月1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核准使用retifanlimab-dlwr(Zynyz)合併化療藥物卡鉑和太平洋紫杉醇,用於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復發性或轉移性的肛門鱗狀細胞癌成人患者的第一線治療。同時,FDA也核准單獨使用retifanlimab,可以用於治療經過含鉑化療治療後,疾病仍然進展,或是對含鉑化療治療不能耐受的局部復發性或轉移性肛門鱗狀細胞癌成人患者,此兩項適應症主要根據兩項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分別是第三期臨床試驗POD1UM-303/InterAACT2(NCT04472429)與第二期臨床試驗POD1UM-202試驗(NCT03597295)。   臨床試驗POD1UM-303/InterAACT2是為了評估retifanlimab合併化療藥物卡鉑和太平洋紫杉醇,在過去從未接受過全身性化療的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局部復發性肛門鱗狀細胞癌成人患者中的療效。而臨床試驗POD1UM-202是為了評估單獨使用retifanlimab在經過含鉑化療治療後,疾病仍然進展,或是對含鉑化療治療不能耐受的局部復發性或轉移性肛門鱗狀細胞癌成人患者的療效。   於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所公佈的POD1UM-303研究資料顯示, retifanlimab合併化療藥物卡鉑和太平洋紫杉醇組在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方面上,確實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組相比,展現了具有臨床意義和統計學顯著性的降低。接受Retifanlimab合併化療藥物卡鉑和太平洋紫杉醇治療患者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為9.3個月,而接受化療藥物卡鉑和太平洋紫杉醇治療組為7.4個月(風險比=0.63)。此外,兩組的中位整體生存期分別

Retifanlimab(商品名Zynyz)晚期肛門癌治療新利器 閱讀全文 »

20240105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8集首播公告: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置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8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置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iQIxk0SXSw 2024年01月05日晚上12:00 開始     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許多不同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s) 現在已成為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過阻斷檢查點的蛋白(例如 CTLA-4、PD-1)或是其配體-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破壞癌細胞的免疫抑制訊號傳導,使 T 細胞重新活化而能夠識別和攻擊腫瘤。 目前的治療共識在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各種情況下將 PD-1/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或是與化療聯用、或與 VEGF 標靶藥物聯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誘導的整體免疫活化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 irAE),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本質上是自體免疫反應,可以影響體內任何組織,且嚴重程度各異。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最常影響到皮膚、胃腸系統、肝臟和內分泌系統。 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在臨床表現和治療方面與細胞毒殺性化療引起的毒性有很大不同。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8集首播公告:晚期子宮內膜癌的免疫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置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