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首播公告: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1r0S95q0ko 2024年02月03日晚上20:00 開始 傳統針灸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有歷史以來,針灸的針具從來沒有改變過,都是使用尺寸0.3毫米的「毫針」,直到1996年才有了新的發展。 1996年,中國的中醫學博士符仲華汲取傳統針灸醫學的基礎和精華後,改良了針灸針具,並發明浮針療法。由於浮針療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與軟組織的長期疼痛及關節部位的術後復健,且效果顯著,在全球中醫界和疼痛醫療界引起關注。 浮針和傳統針灸到底有何不同? 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別有1~9公分不等的長度。針灸針在下針時,是以90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刺入穴位,再透過「提插」和「捻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 浮針療法則需要使用一次性的針具,這包含了針套、軟針管、及針芯。當中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會以小於30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據統計75%以上的癌症患者會經歷中重度以上的癌症疼痛,癌症疼痛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根據癌症疼痛的強度,會給予嗎啡類藥物或非嗎啡類藥物,然而,嗎啡類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會影響嗎啡類藥物治療癌症疼痛的使用。而且藥物治療方案可能不足以治療與癌症疼痛相關的症狀。因此,有人提出了包括針灸及其他相關療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浮針針刺療法近日也被用於癌症疼痛治療,且看起來具有確切的止痛療效,且可以減輕與癌症相關的症狀,並且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 浮針療法為何能夠止痛呢? 浮針療法止痛的作用機理,目前有以下幾種浮針療法的止痛假說: 疏鬆結締組織液晶態學說: 皮下疏鬆結締組織是通過一個具有壓電效應和反壓電效應的液晶態系統,可以建立細胞內外環境的聯繫。而浮針療法的進針角度會與皮膚呈現15-25度,恰好會作用于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當浮針直接擠壓、牽拉結締組織時,可以因此導致液晶狀態的疏鬆結締組織的空間結構的改變,由於壓電的效應,進而釋放出生物電,當生物電到達病變組織,產生反壓電的效應,因此改變細胞的離子通道,使得原本痙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首播公告: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