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

202402030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首播公告: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A1r0S95q0ko 2024年02月03日晚上20:00  開始 傳統針灸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有歷史以來,針灸的針具從來沒有改變過,都是使用尺寸0.3毫米的「毫針」,直到1996年才有了新的發展。   1996年,中國的中醫學博士符仲華汲取傳統針灸醫學的基礎和精華後,改良了針灸針具,並發明浮針療法。由於浮針療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與軟組織的長期疼痛及關節部位的術後復健,且效果顯著,在全球中醫界和疼痛醫療界引起關注。   浮針和傳統針灸到底有何不同?   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別有1~9公分不等的長度。針灸針在下針時,是以90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刺入穴位,再透過「提插」和「捻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   浮針療法則需要使用一次性的針具,這包含了針套、軟針管、及針芯。當中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會以小於30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據統計75%以上的癌症患者會經歷中重度以上的癌症疼痛,癌症疼痛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根據癌症疼痛的強度,會給予嗎啡類藥物或非嗎啡類藥物,然而,嗎啡類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會影響嗎啡類藥物治療癌症疼痛的使用。而且藥物治療方案可能不足以治療與癌症疼痛相關的症狀。因此,有人提出了包括針灸及其他相關療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浮針針刺療法近日也被用於癌症疼痛治療,且看起來具有確切的止痛療效,且可以減輕與癌症相關的症狀,並且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     浮針療法為何能夠止痛呢? 浮針療法止痛的作用機理,目前有以下幾種浮針療法的止痛假說: 疏鬆結締組織液晶態學說: 皮下疏鬆結締組織是通過一個具有壓電效應和反壓電效應的液晶態系統,可以建立細胞內外環境的聯繫。而浮針療法的進針角度會與皮膚呈現15-25度,恰好會作用于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當浮針直接擠壓、牽拉結締組織時,可以因此導致液晶狀態的疏鬆結締組織的空間結構的改變,由於壓電的效應,進而釋放出生物電,當生物電到達病變組織,產生反壓電的效應,因此改變細胞的離子通道,使得原本痙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82集首播公告:中醫針灸2.0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閱讀全文 »

202309260301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傳統針灸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有歷史以來,針灸的針具從來沒有改變過,都是使用尺寸0.3毫米的「毫針」,直到1996年才有了新的發展。 1996年,中國的中醫學博士符仲華汲取傳統針灸醫學的基礎和精華後,改良了針灸針具,並發明浮針療法。由於浮針療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與軟組織的長期疼痛及關節部位的術後復健,且效果顯著,在全球中醫界和疼痛醫療界引起關注。 浮針和傳統針灸到底有何不同? 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別有1~9公分不等的長度。針灸針在下針時,是以90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刺入穴位,再透過「提插」和「捻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 浮針療法則需要使用一次性的針具,這包含了針套、軟針管、及針芯。當中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會以小於30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

浮針療法治療癌因性疼痛的探究 閱讀全文 »

202300603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7集 首播公告:當乳癌標靶CDK4/6治療出現抗藥性時 新型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商品名Trodelvy) 如何接續?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7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當乳癌標靶CDK4/6治療出現抗藥性時 新型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商品名Trodelvy) 如何接續?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hFrnXuJ_Xjo 2023年06月03日晚上20:00  開始   賀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ER2-)的轉移性乳癌約佔所有同期數乳癌的三分之二, 賀爾蒙治療是目前過去的標準治療。然而,多數賀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最終仍然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藥性。抗藥性機轉之一就是腫瘤的細胞週期信號通路的啟動和改變。而細胞週期素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4與CDK6是調節細胞分裂周期的重要蛋白質; 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乃是通過抑制細胞的分裂週期,達到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複製˴ 延緩賀爾蒙治療抗藥性的出現。目前賀爾蒙治療搭配CDK4/6抑制劑為賀爾蒙受體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陰性(HER2-)的轉移性乳癌之第一線標準療法。台灣FDA已經核准三個CDK4/6抑制劑, 分別是愛乳適(ibrance)、擊癌利(kisqali)、捷癌寧(verzenio)。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7集 首播公告:當乳癌標靶CDK4/6治療出現抗藥性時 新型ADC藥物sacituzumab govitecan(商品名Trodelvy) 如何接續? 閱讀全文 »

20230527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6集 首播公告:凡夫俗“女”觀點 看palbociclib在停經後轉移性乳癌治療的現實臨床數據?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6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凡夫俗“女”觀點 看palbociclib在停經後轉移性乳癌治療的現實臨床數據?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gFdOZcdzm08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6集 首播公告:凡夫俗“女”觀點 看palbociclib在停經後轉移性乳癌治療的現實臨床數據? 閱讀全文 »

20230513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4集 首播公告:鉑類化療抗藥卵巢癌治療的新選項-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ELAHERE,愛拉赫 )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4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鉑類化療抗藥卵巢癌治療的新選項-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ELAHERE,愛拉赫  )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VMPapRNwp6A 2023年05月13日晚上20:00  開始   卵巢癌是美國婦科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約有2萬名新增確診患者,導致每年1萬3千名患者死亡。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通常會接受手術,然後進行鉑類藥物的化學治療;然而,大多數患者都會面臨癌症復發,而且需要歷經化療、手術、標靶治療癌思停(bevacizumab)與PARP抑制劑的藥物治療,最後會進展成鉑類抗藥之復發性卵巢癌而難以治療。台灣在癌症登記資料來看,每年有1500位左右的新增卵巢癌案例。   2022年11月14日,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核准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商品名Elahere)用於葉酸受體-α(FR-α)陽性、鉑類抗藥之復發性的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患者,或原發性腹膜癌且已接受過一至三種全身治療方案的成年患者。而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是繼自2014年以來FDA就核准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癌思停(bevacizumab)後,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用於鉑類抗藥之復發性卵巢癌的抗體化療複合體(ADC) 藥物,可說是卵巢癌治療方式的重大突破。所以鉑類化療抗藥之卵巢癌治療選項新增有:葉酸受體-α(FR-α)高度表達者:可用單一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或是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搭配Bevacizumab。   抗體化療複合體(ADC) 藥物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gynx進入體內後,會發現葉酸受體-α且結合在葉酸受體-α,葉酸受體-α有助於葉酸進入細胞。就在這個過程中,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會在癌細胞內釋放DM4這種微血管蛋白抑制劑的化療藥物分子,破壞癌細胞內微血管的形成,迫使癌細胞更難生長和存活,同時能夠啟動旁觀者效益,讓周遭的葉酸受體-α陰性表達的復發性卵巢癌細胞遭受到池魚之殃,進而達治療無論是葉酸受體-α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4集 首播公告:鉑類化療抗藥卵巢癌治療的新選項-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ELAHERE,愛拉赫 ) 閱讀全文 »

20230506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3集 首播公告:談Naldemedine 是如何緩解嗎啡類止痛藥物引起的便秘?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1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談Naldemedine 是如何緩解嗎啡類止痛藥物引起的便秘?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N6-F8mRHNF4 2023年05月06日晚上20:00  開始   鴉片類藥物(opioid),例如嗎啡。已經使用了超過一世紀,主要被應用在病人的止痛。在癌症(cancer)末期病患的使用上更是常見,鴉片類藥物可以緩解體表疼痛、內臟疼痛、甚至是神經痛等。   鴉片類藥物使用者 佔台灣整體癌症族群的 25% 左右。而根據臨床觀察,晚期或癌症末期病人使用鴉片類藥物的比例 超過 50%。   此外,嗎啡也可以治療癌症癌症末期病人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透過抑制呼吸中樞感受體內二氧化碳上升的呼吸驅動力(respiratory drive)、以及減低病人的焦慮,來達到治療呼吸困難。給予口服或皮下注射嗎啡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困難的症狀,甚至運動耐受性也大為增加;吸入型的嗎啡對於呼吸困難的治療則沒有顯著效果。   常見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 包含鎮靜、便秘、尿液滯留、噁心嘔吐、針狀瞳孔、搔癢、成癮、藥物耐受性、以及呼吸抑制等。其中以鎮靜、嗜睡和胃腸道副作用最為常見。   鴉片類藥物所致腸道功能異常(OIBD)的副作用,泛指由鴉片類藥物引起之胃腸道症狀的統稱。而OIBD 定義為:在接受鴉片類藥物治療期間新出現或惡化,且持續至少 2 週的胃腸道徵象與症狀。OIBD 的症狀可能有胃酸逆流、吞嚥困難、噁心、嘔吐、脹氣和便秘等。原因是當鴉片類藥物(或類鴉片藥物)與 μ 和 δ 型 的G 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合後,突觸前神經末梢的鈣離子通道會被關閉,抑制環腺苷酸單磷酸( cAMP)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釋出,另一方面,會開啟突觸後鉀離子通道,導致神經元過極化,進而抑制突觸後神經元。總結來說,鴉片類藥物會透過多種方式降低神經興奮性,進而影響胃腸的正常功能。   OIBD中以便秘最為常見,也被稱為鴉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也稱為OIC (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泛指因服用鴉片類藥物而引起的便秘;或是開始使用鴉片類藥物治療而引起的排便習慣改變,特徵包含排便頻率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3集 首播公告:談Naldemedine 是如何緩解嗎啡類止痛藥物引起的便秘? 閱讀全文 »

—Pngtree—dysmenorrhea girl lying on sofa 7209779 1

這2種痛 你一定要了解-放射性痛與牽涉性痛?

放射性痛是指疼痛從肢體的近心端向遠心端放射,由於神經幹,神經根或中樞神經病變受刺激時,疼痛不僅發生在受刺激的部位,且可擴展至受累的感覺神經支配區域。典型的例子,例如病變爲腰椎骨有癌症轉移,臨床表現爲像觸電樣的坐骨神經痛。 牽涉性痛指的是,因為內臟的傳入神經纖維和體表感覺傳入纖維在脊髓同一水準的同一後角神經元匯聚後,才會傳入大腦皮質,而且當內臟的疼痛刺激提高了其神經元的興奮性,進而能夠對體表的傳入纖維産生易化作用,增加體表神經衝動的敏感性,例如膽囊炎有時表現爲右側的肩部疼痛。   關於癌症疼痛 前往 更多資訊或是前往 #癌症 #惡性腫瘤 #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中西醫癌症治療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 #腫瘤治療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逸仙e三陰性乳癌學苑 #癌症新觀點醫學教育頻道 #抗癌營養禦守 #擊退癌疲憊 #中西醫結合 #癌症治療 #精准癌症營養 #中國醫藥大學 #臺北榮民總醫院 #血液腫瘤科 #國家衛生研究院 #個體化治療 #精准醫療 #基因檢測 #化療 #免疫治療 #細胞治療 #標靶治療 #癌症溫熱療法 #第二意見諮詢 #癌症營養治療 #遺傳性癌症基因 #癌症副作用處理 #防癌 #中西整合治療 #安寧療護 #癌症中醫治療

這2種痛 你一定要了解-放射性痛與牽涉性痛?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