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逸 醫師

20250060103 01 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 癌症大航海時代於焉開始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近年來,免疫治療成為腫瘤治療領域中的一大突破,而免疫檢查點阻斷(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療法被認為是當前胃癌治療中的一項重要里程碑。   該療法的出現為傳統的胃癌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尤其是在某些免疫逃逸機制較強的胃癌亞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患者帶來了新的生存希望。   免疫檢查點是甚麼?作用機制? 何謂免疫逃逸? 免疫系統是人體防禦外界病原體入侵及體內癌症發生的第一道防線。   通常,T細胞是體內免疫反應的核心,可以藉由識別、爾後攻擊癌細胞,進而可以來發揮免疫的監視作用。然而,當癌細胞透過多種機制去躲開了免疫系統的監視,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就是癌細胞透過表達免疫檢查點的分子,進而來抑制T細胞的免疫撲殺之功能,之後促進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免疫檢查點指的是一類藉由與T細胞表面受相體結合,抑制免疫反應的分子。最為臨床使用的是免疫檢查點是程式性細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體PD-L1。當癌細胞透過表達PD-L1的蛋白,進而與T細胞表面的PD-1受體結合,造成T細胞的功能會受到抑制,進而導致免疫的逃逸。免疫檢查點的作用會讓癌細胞縱使在免疫的監視下還得以生長,並且常常會促進癌細胞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 癌症大航海時代於焉開始 閱讀全文 »

20250060102 01

Belzutifan可否治療VHL相關的癌症?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Von Hippel-Lindau (逢希伯-林道症候群,簡稱VHL)症候群的相關癌症:腎細胞癌,以及腦部和脊髓的血管母細胞瘤(CNS hemangioblastomas)和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 [pNET])。   逢希伯-林道症候群為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3p25.3位置上的VHL基因發生變異。VHL基因為腫瘤抑制基因,若此基因突變失去功能,將無法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生而形成癌症。該症候群首先在1904年由德國眼科Eugen von Hippel醫師,發現了眼睛當中變異的血管瘤,而1926年瑞典病理學家Arvid Lindau則描述了腦部和脊椎的血管瘤。   此症發病時間並無特定年齡,臨床表現多樣,除造成血管異常增生外,亦伴隨全身多個器官產生腫瘤,腫瘤多半在青年期會出現,這些腫瘤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惡性。目前國內發生率不明,研究指出國外的發生率約1/36,000,至65歲時的外顯率超過90%。任何年齡均有可能罹患此症後群,而臨床多是在成年之後確認診斷。   臨床症狀: 逢希伯-林道症候群常於視網膜發現病灶,嚴重程度有可能會導致失明;且因為血管瘤的不斷增生,各系統皆有機會侵犯,例如神經、腦部、視網膜、腎上腺、腎臟、胰臟等處,無法根治及預測其範圍。病程間隔時間不一,可同時或先後出現,甚至長達幾年或數十年。因器官及各系統的特殊性,逢希伯-林道症候群侵犯的情形會呈現不同病程及變化,並造成不同的症狀及影響: 腎腫瘤及腎細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1) VHL會合併器官病變的問題,包括:胰腺囊腫、腎囊腫或腎細胞癌,逢希伯-林道症候群患者主要死因為腎細胞癌(約佔35~75%),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人。且根據文獻指出,約40%的逢希伯-林道症候群患者會因腎臟癌而過世。逢希伯-林道症候群的男性患者更容易罹患腎癌,腫瘤發展速度更快,且易出現術後併發症。   視網膜血管母細胞瘤(Retinal Hemangioblastomas) 大約70%的逢希伯-林道症候群患者會出現視網膜血管瘤,平均確診年齡為25歲,初始無症狀,慢慢出現斑點及神經腫脹、麻木和青光眼,腫瘤擴大之後,逐漸蔓延至中央;雖非惡性腫瘤,卻會造成不可逆之視力損害。  

Belzutifan可否治療VHL相關的癌症? 閱讀全文 »

20250060101 1

Casdatifan合併Cabozantinib(癌必定/Cabometyx/卡博替尼)治透明細胞腎細胞癌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Casdatifan合併Cabozantinib(癌必定/Cabometyx/卡博替尼)治療過去曾經接受過治療的透明細胞腎細胞癌患者。HIF-2小分子抑制劑。Casdatifan通過選擇性抑制HIF-2,   關於Cabozantinib,是一種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目前研究發現Cabozantinib的作用靶點包括MET、VEGFR1/2/3、ROS1、RET、AXL、NTRK、KIT等至少9個。先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核准許多種適應證,包括:單藥用於晚期腎細胞癌;與Nivolumab合併使用於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治療;單用sorafenib藥物治療失敗的肝細胞癌;單藥用於過去VEGF標靶治療失敗後且為放射性碘難治或不適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且是≥12歲的兒童和成人患者。   缺氧誘導因子2-α(HIF-2α)在透明細胞腎細胞癌中呈現高度的失調,導致了腫瘤血管生成、增殖和癌細胞存活相關的蛋白質表達。   而Casdatifan是一種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HIF-2α抑制劑。在第一期開放標籤ARC-20(NCT05536141)臨床試驗的擴展分組-casdatifan與Cabozantinib,casdatifan合併抗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簡稱VEGFR-TKI),在過去既往接受過治療的透明細胞腎細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療效。

Casdatifan合併Cabozantinib(癌必定/Cabometyx/卡博替尼)治透明細胞腎細胞癌 閱讀全文 »

2024 1

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前與術後使用標靶藥物Alectinib輔助治療之成效如何?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LK標靶藥物目前已經出現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Alectinib(商品名Alecensa/安立適膠囊)是第二代ALK標靶藥物。   在2023年歐洲腫瘤內科醫學會(ESMO)的研討會上,發佈了ALINA試驗,該試驗室在完全切除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ALK抑制劑-alectinib輔助治療的研究結果, Alectinib是第一個在第三期試驗中顯著表現出可以改善疾病分期1A~3期的患者的無疾病復發生存期(DFS)的ALK抑制劑,也就是可以確實地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治療。   根據ALINA試驗的中期分析,與術後輔助鉑類化療的模式相比, 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是會帶給患者顯著的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治療,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在II-IIIA期患者和IB-IIIA期的意向治療人群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結果。在II-IIIA期人群中,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和化療組的中位DFS分別為未達到可以分析的階段和44.4個月(風險比為0.24);在IB-IIIA期人群中,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和化療組的中位DFS分別為未達到可以分析的階段和41.3個月(風險比為0.24)。   手術後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帶來的DFS獲益在各亞組中一致。在II-IIIA期人群中,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和化療組的兩年DFS率分別為93.8%和63.0%,在IB-IIIA期的意向治療人群中的2年DFS率分別為93.6%和63.7%。 與標準方案化療相比,手術後輔助alectinib標靶治療導致了DFS出現統計學上顯著且具有臨床意義的改善,可以確實地減少肺癌復發的有效治療。在IB-IIIA期的意向治療人群中,與化療相比,可以確實地減少肺癌於中樞神經系統復發的有效治療(風險比為0.22)。  

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術前與術後使用標靶藥物Alectinib輔助治療之成效如何? 閱讀全文 »

2023 2

局部晚期泌尿上皮癌病人之維持療法 百穩益與拓達維或成為新選項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velumab(商品名Bavencio,百穩益)是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藉由與癌細胞上的PD-L1結合,阻斷其受體與PD-1和B7.1受體的交互作用,消除PD-L1對於CD8+ T細胞的免疫反應抑制,恢復抗腫瘤T細胞的免疫反應,此外avelumab也可經由抗體依賴型細胞媒介細胞毒性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 ADCC),誘導自然殺手細胞直接造成腫瘤細胞溶解。   衛生福利部核准avelumab用於接受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4至6個療程後,疾病未惡化,且達部分緩解(PR)或疾病呈穩定狀態者(SD)之無法手術切除局部晚期(stage Ⅲ)或轉移性泌尿上皮癌(stage Ⅳ)成人患者之維持療法。也就是用於接受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後,疾病未惡化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泌尿上皮癌病人之維持療法。   此項適應症主要是根據一項多中心、開放式、隨機分派之第三期臨床試驗JAVELIN Bladder 100,納入700位已接受過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4-6個療程後無疾病惡化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轉移性的泌尿上皮癌病人,以1:1比例隨機分派至每2週靜脈輸注Avelumab 10 mg/kg並給予最佳支持療法的實驗組或僅給予最佳支持療法的對照組,直到疾病惡化或出現無法接受的毒性為止。   研究結果顯示,合併使用avelumab之維持療法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較,更能延長病患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7.1個月,從14.3個月延長到21.4個月,在具有PD-L1陽性次族群也有此正向顯著之結果。至於中位疾病控制時間方面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無論是整體族群 (2.0個月延長到3.7個月, HR:0.62) 或PD-L1陽性次族群 (2.1個月延長到5.7個月, HR :0.56)。   Avelumab每兩週靜脈注射一次 (輸注60分鐘,不可以靜脈推注),劑量10 mg/kg,療程直到疾病惡化或出現無法接受之毒性為止。最初四次輸注前須給予抗組織胺及acetaminophen以預防輸注相關反應發生,若皆未發生,可由醫師評估後續是否需再給予。  

局部晚期泌尿上皮癌病人之維持療法 百穩益與拓達維或成為新選項 閱讀全文 »

2022 1

Pluvicto (Lu-177-PSMA/鎦必妥)可以用於治療荷爾蒙治療敏感的攝護腺癌之寡轉移復發患者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是表現在攝護腺癌細胞上的一種特異抗原,尤其會表現在惡性度較高的攝護腺癌細胞上。Lu-177-PSMA(鎦-177-PSMA)治療可以有效延長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mCRPC)病人的整體存活時間、延後癌症的復發時間、減少骨骼轉移之相關併發症。在這群屬於晚期的mCRPC病人中,研究中發現約一半的去勢療法抗性病人在經過Lu-177-PSMA治療後,PSA可下降超過50%。在鎦-177-PSMA治療後有一半的病人可以存活超過15.3個月,而沒有接受鎦-177-PSMA治療病人,則有一半僅存活11.3個月,以統計學的角度分析,鎦-177-PSMA治療為這群病人爭取了增加4個月的存活時間,降低了38%的死亡風險。 所以177Lu-PSMA-617(商品名:Pluvicto/鎦必妥/特昔維匹肽)是一種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簡稱mCRPC)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已經於2022年3月底獲得美國FDA核准使用。目前台灣於2025年2月上市,,若是病情符合治療的條件,台灣的病人也已經可以接受鎦-177-PSMA治療的治療!目前標準的鎦-177-PSMA治療方式與療程為靜脈注射,每6周一次,共4~6次治療。鎦-177-PSMA治療的副作用基本上都很輕微,比例最高的副作用是輕微程度的全身倦怠感、口乾、眼睛乾澀、噁心感或食慾不振,再來就是輕微程度的血球下降,這些副作用幾乎都會在休息後自行恢復,不會造成明顯的健康威脅或影響生活品質。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於2025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舉行。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準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癌症治療的會議。 在2021年發布之早期的劑量學研究結果,證實Pluvicto可以治療表達PSMA的復發之寡轉移性荷爾蒙治療敏感的攝護腺癌(簡稱HSPC)患者,結果令人鼓舞。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有一篇研究,其目的在探討其用於隨機2期試驗,關於Pluvicto可以治療表達PSMA的復發之寡轉移性荷爾蒙治療敏感的攝護腺癌(簡稱HSPC)患者的結果。 這是一項研究者發起的、國際性的、多中心的、開放標籤的、隨機的第2期試驗(NCT0

Pluvicto (Lu-177-PSMA/鎦必妥)可以用於治療荷爾蒙治療敏感的攝護腺癌之寡轉移復發患者 閱讀全文 »

2021 1

跨領域的結合 免疫療法攜手Lu-177-PSMA(Pluvicto /鎦必妥)讓轉移性攝護腺癌露曙光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是表現在攝護腺癌細胞上的一種特異抗原,尤其會表現在惡性度較高的攝護腺癌細胞上。Lu-177-PSMA(鎦-177-PSMA)治療可以有效延長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mCRPC)病人的整體存活時間、延後癌症的復發時間、減少骨骼轉移之相關併發症。在這群屬於晚期的mCRPC病人中,研究中發現約一半的去勢療法抗性病人在經過Lu-177-PSMA治療後,PSA可下降超過50%。在鎦-177-PSMA治療後有一半的病人可以存活超過15.3個月,而沒有接受鎦-177-PSMA治療病人,則有一半僅存活11.3個月,以統計學的角度分析,鎦-177-PSMA治療為這群病人爭取了增加4個月的存活時間,降低了38%的死亡風險。   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單一藥藥的治療在mCRPC的效果有限。但放療可能通過誘導免疫原性腫瘤細胞死亡(ICD)和改變腫瘤微環境來增強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癌活性。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於2025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舉行。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準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癌症治療的會議。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有一篇研究,目的在探討Lu-PSMA合併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雙藥物,即ipilimumab(Yervoy/益伏/伊匹木單抗)併用nivolumab(Opdivo/保疾伏/納武利尤單抗)在轉移性去勢療法抗性攝護腺癌的抗癌活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方法收錄了過去曾經接受過雄激素受體通路抑制劑(攝護腺癌新型標靶藥物)治療,PSMA檢查屬於陽性,器官功能正常,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雙藥物的禁忌症,如果過去有接受化療者其線數需要少於1種。患者按1:2比例隨機分組,一組接受Lu-PSMA 單藥治療(每6周7.4GBq,最多6劑),另一組接受Lu-PSMA搭配誘導性ipilimumab(每6周3 mg/kg,4劑)搭配nivolumab(每3周1mg/kg,8劑),隨後接受維持性的nivolumab(每4周480 mg,18劑)(Lu-PSMA+ICI)。  

跨領域的結合 免疫療法攜手Lu-177-PSMA(Pluvicto /鎦必妥)讓轉移性攝護腺癌露曙光 閱讀全文 »

2025052613 1

健保給付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Bevacizumab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 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 (1)Bevacizumab(除Zirabev/力癌停 及Alymsys/艾麥思以外)與carboplatin 及paclitaxel 合併使用,接著單獨使用bevacizumab (除Zirabev/力癌停 及Alymsys/艾麥思以外)治療,作為第四期卵巢上皮細胞、輸卵管或原發性腹膜癌病人接受初次手術切除後之第一線治療之維持治療。   Ⅰ.初次申請為手術後一個月後起與化學治療併用5 個療程。   Ⅱ.第二次申請時為接續單獨使用bevacizumab 維持性治療9 個療程。   Ⅲ.第三次申請時為接續單獨使用bevacizumab 維持性治療8 個療程。 Ⅳ.每人以總共給付22 個療程為上限。若病情惡化或停藥後再復發即 不得再次申請。

健保給付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Bevacizumab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612 1

健保給付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癌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1)Olaparib 適用於曾接受前導性化療或術後輔助性化療,且具遺傳性 BRCA1/2 (germline BRCA1/2)突變併HER2陰性而有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 癌成年病人術後輔助治療,依藥品仿單記載以1年為上限。   (2)病人須完成至少6個週期的前導性化療或術後輔助性化療,且化療處方須含有anthracyclines 類藥物、taxane 類藥物,或兩者的複方;亦允許含鉑化療。   (3)病人須在最後一次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或放療)完成後的12週內使用 olaparib。   (4)須符合下列之高復發風險條件:

健保給付高復發風險之早期乳癌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611 1

健保給付去勢療法無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mCRPC)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1)單獨使用於具germline or somatic BRCA 1/2 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變 且先前接受過新荷爾蒙藥物(novel hormonal agents)治療後惡化之成人病 人。   (2)併用abiraterone 及prednisone 或prednisolone,用於具germline 或 somatic BRCA 1/2 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變且尚未接受化學治療之成人病人: I.需符合下列條件之 一: i.未曾使用新型荷爾蒙藥品 (abiraterone、apalutamide、darolutamide 和enzalutamide)治療前列腺癌。 ii.於mCRPC 階段使用abiraterone 治療未超過4 個月且使用期間未惡化。   II.不論病人處於轉移或非轉移的狀態下,新型荷爾蒙藥品(abiraterone、 apalutamide、darolutamide 和enzalutamide) ,及olaparib 與

健保給付去勢療法無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mCRPC)藥物olaparib(Lynpaza/令癌莎)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