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e學苑

038 1

具免疫調節功能的中藥: 冬蟲夏草

文: 陳駿逸醫師 冬蟲夏草是特有珍貴藥材,不是植物也非動物,而是與靈芝同為有益身體的珍貴菌類。這種肉食性麥角菌於冬季時寄生於鱗翅目的幼蟲體中,吸取其養分,到次年夏季自僵死蟲體生出有柄之子實體,形成蟲菌合成之體,因此得名。主產於中國西南方,目前全世界公認生長在西藏高原,海拔三千五百公尺以上,寄生於綠蝙蝠蛾幼蟲的蟲草效用最佳。 《冬蟲夏草有效成分》 成分 功用 動物及植物性蛋白質兼具、十八種人體必需胺基酸 蛋白質及胺基酸是構成細胞的原料,是人類成長發育和營養的必需品。能調節生理機能、抵抗疾病、維持健康,也可以供應身體的熱能。

具免疫調節功能的中藥: 冬蟲夏草 閱讀全文 »

036 1

超氧醫學好幫手 紅景天增加血氧量

文: 陳駿逸醫師 紅景天是景天科紅景天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一千七百公尺以上的低溫乾寒地區,享有【高原人參】、【關東之寶】稱譽,並深受國內外醫藥界重視,盛讚它是【黃金植物】、【東方神草】。主產於中國東北長白山區、西藏高原及蘇俄的西伯利亞高原。由於紅景天生長在高原的岩石上,高寒、缺氧、強輻射的惡劣生長環境,使它自然具有特殊活性物質。同其他藥食同源性的植物相比,不僅有保健作用還有獨特的治療功效。被全世界公認功效最佳的是產於西藏高原的紅景天。 紅景天有效成分 成分 功用 紅景天苷 苷元酪醇(對酪醇)

超氧醫學好幫手 紅景天增加血氧量 閱讀全文 »

24 1

目前標靶藥物對肝細胞癌竟然有免疫調節作用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特性的多靶點標靶藥物是目前用於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標準療法。 最近,幾種抗血管生成藥物(sorafenib, lenvatinib,cabozantinib和ramucirumab)在隨機對照試驗中顯示出對晚期肝細胞癌的抗腫瘤活性。然而,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尤其是抗程序性細胞死亡-1(抗PD1)藥物的出現,肝癌藥物開發的前景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 此外,抗PD-1和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聯合治療的早期臨床試驗顯示,在晚期肝癌患者是非常有希望的抗腫瘤活性。因此,目前的關鍵研究問題是這種組合策略是否是下一代標準療法以及哪種抗血管生成藥物將是該組合的最佳夥伴呢?

目前標靶藥物對肝細胞癌竟然有免疫調節作用 閱讀全文 »

029 1

天然的植物化合物防止癌症復發機轉

癌細胞進行上皮間質轉化(EMT)發展,其過程涉及許多機轉,而且會造成癌細胞轉化,獲得侵襲、局部與遠端轉移、對於抗癌藥物的抗藥性。 簡而言之,BMP7和肝細胞生長因子(HGF)負責維持細胞上皮表現型。這兩種分子可以維持E-鈣粘蛋白和Smads 1,5,7和8表達,並阻斷Smads 2和3表達。另一方面,外源性或內源性的因子所引發的炎症反應會導致Th17 / Treg平衡失調,而合成IL-6後刺激NFκB並誘導上皮間質轉化(EMT)發展過程。上皮間質轉化(EMT)發展過程晚期會產生糖基化終產物(AGEs)誘導蛋白質結構交聯,刺激單核細胞為主的炎症反應及氧化反應和最終Snail蛋白的上調,導致上皮間質轉化(EMT)發展出來。這些效果都是通過稱為RAGES的特定接收器來調節的。 而反應性氧化物(ROS)產生氧化反應,並刺激TGF-β,αSMA,RAS / RAF / MEK / ERK級聯反應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上調,導致癌細胞的遷移,啟動侵襲性能力。 TGF-β啟動過表達Snail,Slug,N-鈣黏著蛋白,Smads 2、3,這些都與EMT誘導的經典途徑有關,並下調E-鈣粘著蛋白和Smads 1、5、7和8、TGF-β,也刺激RhoA / ROCK,最後刺激了NFκB。生長因子還刺激RAS / RAF / MEK / ERK級聯和MMPs的上調,再次誘導癌細胞進行遷移和侵襲。同樣,它們刺激P13k /整聯蛋白連接的激酶(ILK)/蛋白激酶B(Akt)級聯,並且GSK3β被阻斷。發炎性細胞激素如IL-6,還刺激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MMP,也會誘導癌細胞遷移、侵襲和誘導血管生成。最後,Notch-1C直接誘導間質基因,如N-鈣黏著蛋白。 而癌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EMT)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事件,天然的植物化合物佔有重要的預防癌症進展的角色。會對EMT過程進行干擾,針對機轉中的諸多訊號傳遞路徑作為干擾目標。舉例如下: 白花丹素透過增加ZO-1表達,黃芩苷藉由降低IL-1β作用;芍藥甙、Eupatolide、沒食子酸、Cairicoside E通過阻斷Smad 2/3磷酸化,或是α-茄鹼,蛇床子素透過E-鈣粘蛋白的表達上調,香豆素導致上皮間質轉化(EMT)發展過程受到阻斷。 而Betanin、肉桂提取物、Genisteín

天然的植物化合物防止癌症復發機轉 閱讀全文 »

011 1

癌症是一種基因突變、免疫監察失靈所造成的疾病

文: 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首先讓我們定義,甚麼叫癌症(Cancer)。 癌症又稱為惡性腫瘤,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癌症是一種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細胞除了分裂失控以外,還會局部侵入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血液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

癌症是一種基因突變、免疫監察失靈所造成的疾病 閱讀全文 »

009 1 1

深黯癌性 知癌而後防癌 事半功倍

如果你有機會問那些再做化療、放療、免疫、標靶藥物治療的癌症患者。他們許多人都會告訴你,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如果他們可以時光倒轉,可以知道如何預防癌症,他們絕對會選擇要預防,因為治療癌症問題多多。   談如何預防癌症之前? 讓我們先了解癌症形成的必要元素之一,就是基因突變。當然人有失手 馬有失蹄,連”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踏錯誰人無”,基因在執行任務時候,難免會出錯,但是身體自己有一套調控機制可以盡量來修正這一類的失誤。   但是如果有有些外來的事件,也就是致癌物質不斷入侵體內,反覆造成體內的慢性發炎,不斷地挑戰細胞的保護調控機制,終有一天,會有可能讓基因的序列失去原本正常排列,產生致癌性的突變。   大家都聽過“病從口入”,與普痛疾病的預防一樣,所以預防癌症的第一步,預防致癌物質入侵體內,絕對是防癌最重要的起手勢。   在醫學上,我們會將致癌物質,根據性質分成生物性致癌物質、化學性致癌物質、物理性致癌物質這3大類。   而生物性致癌物質又可以歸類為細菌、病毒、寄生蟲、黴菌感染4個部分。   幽門桿菌或稱為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細菌,一旦感染進駐人體後,就會「陪伴」宿主一生一世。它們經常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至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更可怕的是,他們更是胃癌的元凶,所以有慢性胃發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時候,如果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定要積極治療,免得日後留下禍患造成胃癌。   而病毒性致癌物質,像是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慢性肝炎,這樣會引起肝癌風險增加。   像是淡水魚生魚片上有時候會有中華肝吸蟲的寄生蟲,不慎吃下了,會造成膽囊慢性發炎,就有可能造成膽囊癌風險增加。中華肝吸蟲介紹(學名:Clonorchis sinensis),又稱華支睪吸蟲,是一種可寄生在人類膽管和膽囊的吸蟲,以膽汁為食,主要分布在亞洲淡水水域,全世界估計有3000多萬人受到感染,且多為東亞和東南亞的河川地區居民,患者可能有黃疸、腹瀉、或其他肝膽病變。   慢性感染會增加得到膽管上皮細胞癌的機率。因而使病患體重下降、胃痛、腹部出現腫塊、黃疸和腹水。目前,沒有人知道慢性病患為何會患上膽管上皮細胞癌。香港的一個臨床研究顯示,那些患上膽管上皮細胞癌的人,67%的人都同時患上中華肝吸蟲的病。這些人的存活率也不高,保守估計為6.5個月。   生魚片向來是亞洲飲食文化的重要一景。依照魚種,生魚片可簡單分為

深黯癌性 知癌而後防癌 事半功倍 閱讀全文 »

007 1 1

聞癌色變 我們該怎麼面對呢?

文: 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電影都說”罹癌後,鐵定要死” 因為不論是2018年臺灣愛情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還是快20年前的韓劇”藍色生死戀“,這些一生必追劇的劇情中,故事的主角都罹患了血癌,而且最後鐵定會死、罹癌後無論愛情怎麼賺人熱淚,主角都是鐵定要死。 其實正解是目前血癌存活率高達7成以上。 打化療 會吐到要死? 許多韓劇、日劇、陸劇,一再上演的劇情都描述了主角罹癌後,打化療一定會嘔吐,而且吐到要死。

聞癌色變 我們該怎麼面對呢? 閱讀全文 »

005 1 1

重量訓練由運動防治癌症大戲的跑龍套 漸漸成為男主角

文: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定期進行重訓可以改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並且可以直接預防許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根據證據,定期進行重訓對於慢性疾病風險的獲益與耗氧性運動相當,甚至更好。但是,目前國際運動指南都強調要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或是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可以降低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但是重訓在總體健康方面的作用,目前還未被重視。   鑑於肌肉質量越少、肌肉力量越差的癌症患者,存活率越差;所以強化肌肉質量,不只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減少癌症的復發。也就是肌肉質量和強度與癌症死亡率成反比。   雖然定期進行體能鍛煉,也就是規律性且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減少死於癌症的風險以及改善癌症預後。Stamatakis等人使用來自英格蘭和蘇格蘭健康調查的數據,研究包括80,000名30歲以上的成年人,發現每周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果再加上每周至少兩次重量訓練,更可以降低癌症死亡風險高達34%;而只做有氧運動方面則沒有任何明確的好處,重訓確實對癌症特異性死亡率,癌症復發率和全因死亡率,都具有保護作用。

重量訓練由運動防治癌症大戲的跑龍套 漸漸成為男主角 閱讀全文 »

003 1 1

慢性肝炎患者每日服用低劑量阿斯匹林aspirin預防肝癌新證據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醫學期刊爭相刊載相關研究,常常閱讀後覺得越悲觀。然而2020年03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有一份振奮人心的報告,那就是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aspirin預防肝癌有了更新的證據,如此作法會讓肝癌風險降低31%,而肝臟相關死亡風險可以降低27%。 肝(細胞)癌發生與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近30年來,除了台灣外,全球肝癌發病率呈現急劇上升態勢,死亡率也明顯高於其他癌種,迫切需要可以進行之有效的策略來預防肝癌發生,並因此降低肝臟相關死亡風險,這點在台灣的B型肝炎疫苗之公衛政策得到證實。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可以透過多種作用機制可以降低肝癌發生率。近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瑞典進行的一項研究,評估了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與肝癌發病率、肝臟相關死亡率和腸胃道出血的關係,該研究結果發現,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帶原者中,相較於無阿司匹林使用者,低劑量阿司匹林使用者的肝癌和肝臟相關死亡事件的發生風險可以因此顯著降低,並且沒有明顯增加胃腸道出血風險。

慢性肝炎患者每日服用低劑量阿斯匹林aspirin預防肝癌新證據 閱讀全文 »

—Pngtree—one hundred thousand why creative 3277789

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癌症形成的原因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癌症成因一直是科學家多年來研究的問題,依研究所知,除了家族性的遺傳外,環境污染、不當飲食習慣及生活中過度壓力等,都和癌症發生有著密切關係,在了解癌症的可能成因後,我們應該適度調整良好生活習慣、避免暴露污染環境,以遠離癌症對我們的威脅。 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癌症形成的原因

讓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癌症形成的原因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