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

2023082901 1

MSS/pMMR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迄今重要的進展整理

中文所稱的微衛星穩定者(MSS)與錯配修復功能完整(pMMR)之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過去認為是癌症免疫治療的禁區。   人類錯配修復基因(MMR基因)經過轉錄翻譯後,可以製造出相應的錯配修復蛋白,如果任一MMR蛋白表達缺失,會進而造成細胞的錯配修復功能缺陷,則對DNA複製過程中的鹼基錯配喪失修復功能,而造成堆積,終究導致微衛星狀態不穩定(MSI)的發生,約15% 的大腸直腸癌是經由MSI途徑引發的。   MSI分為高度不穩定(MSI-H)、低度不穩定(MSI-L)和穩定(MS-S);而MMR分為錯配修復功能缺陷(dMMR)和錯配修復功能完整(pMMR)。dMMR等同于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pMMR則等同于微衛星低度不穩定(MSI-L)或微衛星穩定(MSS)。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逐漸成為治療許多轉移性癌症患者的重要選擇,並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尤其是在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錯配修復缺陷(dMMR)特殊癌症患者,可以作為治療MSI-H/dMMR的實體癌症的第二線或第二線以後的治療。而美國FDA已經核准癌症免疫治療中的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的 pembrolizumab可以作為治療MSI-H/dMMR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一線以及第二線或第二線以後的治療。   然而,MSI-H/dMMR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的占比,大約只有5%;而大多數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都屬於微衛星穩定型(MSS)或是pMMR,其對於單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之治療反應很不好。這主要是歸因於這一類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先天上就有原發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抗藥機制,包括有其體內CD8+ T細胞對免疫原性的識別性較低、抗原呈遞機制有缺陷、固有免疫抑制致癌的通路本來就是過度表達,以及腫瘤微環境中有明顯的免疫抑制作用等。   MSS或是pMMR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通常被歸類為對免疫治療反應冷淡的“冷腫瘤”,目前針對這一類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主要會採用“聯合治療的策略”,來提高現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在這一類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患者中的療效。希望能夠藉由“聯合治療的策略”將“冷腫瘤”轉化為對免疫治療反應熱烈的“熱腫瘤”,或是透過過鑑別出這一類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的”天選之人”,具備有對於免疫療法獲益的潛在分子生物標記物,而能夠藉此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

MSS/pMMR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迄今重要的進展整理 閱讀全文 »

20231203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13集首播公告:MSS/pMMR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迄今最重要的研究進展之整理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13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MSS/pMMR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迄今最重要的研究進展之整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wEvaPoIcPc     2023年12月03日晚上12:00 開始 中文所稱的微衛星穩定者(MSS)與錯配修復功能完整(pMMR)之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過去認為是癌症免疫治療的禁區。   人類錯配修復基因(MMR基因)經過轉錄翻譯後,可以製造出相應的錯配修復蛋白,如果任一MMR蛋白表達缺失,會進而造成細胞的錯配修復功能缺陷,則對DNA複製過程中的鹼基錯配喪失修復功能,而造成堆積,終究導致微衛星狀態不穩定(MSI)的發生,約15% 的大腸直腸癌是經由MSI途徑引發的。   MSI分為高度不穩定(MSI-H)、低度不穩定(MSI-L)和穩定(MS-S);而MMR分為錯配修復功能缺陷(dMMR)和錯配修復功能完整(pMMR)。dMMR等同于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pMMR則等同于微衛星低度不穩定(MSI-L)或微衛星穩定(MSS)。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逐漸成為治療許多轉移性癌症患者的重要選擇,並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尤其是在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錯配修復缺陷(dMMR)特殊癌症患者,可以作為治療MSI-H/dMMR的實體癌症的第二線或第二線以後的治療。而美國FDA已經核准癌症免疫治療中的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的 pembrolizumab可以作為治療MSI-H/dMMR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一線以及第二線或第二線以後的治療。   然而,MSI-H/dMMR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的占比,大約只有5%;而大多數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都屬於微衛星穩定型(MSS)或是pMMR,其對於單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之治療反應很不好。這主要是歸因於這一類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先天上就有原發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抗藥機制,包括有其體內CD8+ T細胞對免疫原性的識別性較低、抗原呈遞機制有缺陷、固有免疫抑制致癌的通路本來就是過度表達,以及腫瘤微環境中有明顯的免疫抑制作用等。   MSS或是pMMR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通常被歸類為對免疫治療反應冷淡的冷腫瘤,目前針對這一類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主要會採用聯合治療的策略,來提高現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在這一類型的轉移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13集首播公告:MSS/pMMR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免疫治療 迄今最重要的研究進展之整理 閱讀全文 »

20230610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8集 首播公告:有哪一些“指標” 可以協助 預測癌症免疫治療的療效?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8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有哪一些“指標” 可以協助 預測癌症免疫治療的療效?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5Mnq6QX3K8 2023年06月10日晚上20:00  開始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藥物作用於名為CTLA-4檢查點蛋白、或是PD-1檢查點蛋白質或其夥伴蛋白PD-L1。   腫瘤免疫編輯包括免疫監視、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三個階段,其中免疫逃逸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反應是最為主要的,只有初始T細胞活化後才能起到抗腫瘤效應。因此免疫治療最為重要的是解除T細胞活化的抑制信號通路。這種抑制信號通路被稱為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s),   免疫檢查點是免疫系統的正常組成部分,它們的作用是防止免疫反應過於強烈而破壞體內的健康細胞。   免疫檢查點以細胞毒殺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和PD-1及其配體PD-L1為代表。另外IDO、TIM-3、OX40、LAG-3、CD47也是後來被發現檢查點。   針對腫瘤細胞的免疫識別及免疫應答相關逃逸機制,科學家們研發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抗腫瘤之免疫治療藥物,包括抗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pilimumab、Tremelimumab),主要是透過解除T細胞活化抑制信號,從而恢復T細胞的活化及識別能力; 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則是通過阻斷PD-1或是檢查點蛋白與其夥伴PD-L1蛋白的結合而發揮作用,如此可以阻止發送 “關閉 “信號,從而使T細胞殺死癌細胞。促進活化T細胞的增殖,啟動腫瘤抗原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的殺傷功能來增強免疫反應,從而起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   然而不是所有病患、所有病況都會受惠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以必需要可以依靠、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記物,其主要有3種來源: 來自於腫瘤組織 來自於癌症相關體液 來自於癌細胞本身   我們可以檢測腫瘤組織的PD-L1表現量,也就是將腫瘤組織切片染色後,分析腫瘤上或是免疫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8集 首播公告:有哪一些“指標” 可以協助 預測癌症免疫治療的療效? 閱讀全文 »

023 1 1

Pembrolizumab治療高TMB癌症 異癌同治又一篇章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根據默克公司宣稱,美國FDA于2020年4月核准了對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新的補充生物藥品之許可申請(supplemental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NDA)的優先審查。 目前已經加速核准pembrolizumab單一藥物治療高TMB(Tumor mutational burden-high,TMB-H,高腫瘤突變負荷量)癌症的優先審查,該藥物可以用于治療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成年和小兒之實體癌症患者,這些實體癌症具有高腫瘤突變負荷量(TMB≥10突變/兆碱基),用于先前治療後病情仍然惡化且沒有令人滿意的替代治療方案的患者。關于TMB-H之測定方式是需要透過美國FDA核准的基因檢試確定的。 該申請部分基于第二期臨床試驗KEYNOTE-158的研究結果,該試驗評估了pembrolizumab在實體癌症患者中的作用。該試驗還支持了2017年美國FDA核准pembrolizumab作爲第一種基于生物標志物的癌症治療方法,無論其癌症類型爲何,只要癌症屬￿微衛星高度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實體癌症患者均可適用。 來自KEYNOTE-158試驗中,關于TMB-H的患者人群的研究數據已在2019年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大會上發表了結果果。該研究中,TMB-H之測定方式是透過使用FoundationOne CDx的基因分析,評估了腫瘤組織的突變負荷量(TMB)。而TMB-H的狀態定義爲每1兆碱基中至少有10個突變,符合TMB-H所有的實體癌症患者,接受每3周200 mg靜脉注射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 該試驗中可評估腫瘤組織TMB狀態的患者中,其中有99名(比例爲13.2%)患者屬￿高TMB癌症。然後,對這些患者進行中位追踪期間11.7個月(範圍0.5-33.0),幷將其結果與652例的不屬￿高TMB患者也進行中位追踪期間13.1個月(範圍0.4-34.3),進行比較。 在高TMB癌症組,PD-L1表達陽性的患者占65.7%,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腫瘤的患者占有14.1%。此外,除了1名患者外,所有患者均已在復發或轉移性情况時已經接受過治療,而有12名患者已經先前接受了至少4種的治療方案。 在屬於高TMB組中,最常見

Pembrolizumab治療高TMB癌症 異癌同治又一篇章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