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攜手抗癌

—Pngtree—hand painted colorful ingredients tangerine peel 4622713 1

中西醫結合 中草藥助攻胃癌Oxaliplatin化療

 目前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不佳,大約是低於10%。目前,化療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目前Oxaliplatin( 歐力普,奧沙利鉑)是晚期胃癌常用化療方案的重要組成。 已經有許多隨機性臨床試驗證實中草藥搭配晚期胃癌的 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可以提高治療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也可以減少化療的毒副作用。 但目前缺乏對實證的系統評估,以解釋中草藥搭配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在晚期胃癌的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發表於2022年醫學期刊上的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研究,學者對於醫學文獻資料庫之研究進行全面檢索,針對中草藥成分進行了敏感性的分析,以探索中藥單藥和複方的其潛在的抗胃癌之功效。 該研究於醫學文獻資料庫收錄了40項試驗,共計3,029例患者。薈萃分析證實,與僅使用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相比,中草藥搭配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在晚期胃癌,可以將治療客觀緩解率提高35%,疾病控制率可以因此提高12%。分組分析表明,與僅使用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方案-SOX、FOLFOX和XELOX相比,中草藥搭配Oxaliplatin為基礎的化療方案-SOX、、FOLFOX、XELOX,都可以顯著增加化療療效。

中西醫結合 中草藥助攻胃癌Oxaliplatin化療 閱讀全文 »

—Pngtre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5406732 1

中藥方劑是否可以協助腸胃道癌症病患抗癌?從腸道菌群調節的角度來審視

人體內外有很多細菌存在,這些細菌數目超過我們的細胞數,有數萬億的微生物細胞在人體表面,腸胃道內也有。 而腸道菌群在免疫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健康的腸道菌群是癌症諸多治療所需要的神隊有,因為其可以提高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近半年來,醫學界開始思考與嘗試,是否可以利用腸道菌群的移植,來增加免疫治療的療效,或是逆轉癌症治療的抗藥性。 發表於2022年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的一篇研究,彙總了53個關於中藥方劑使用於腸胃道癌症治療 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共計4478位患者的研究數據,分析發現七種中醫的方劑(參苓白朮散、大建中湯、當歸補血湯、葛根芩連湯、六君子湯、祛邪膠囊、四君子湯),可以調節腸胃道癌症病患的腸道菌群中之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乳桿菌(Lactobacillus)、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擬桿菌(Bacteroides)和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腸道菌群。並發現這些方劑在癌症治療的不同階段,藉由調整腸道菌群的機制,來協助腸胃道癌症病患對抗癌魔。 在癌症手術期間,具有腸道菌群調節功能的上述中醫方劑,與常規癌症手術治療相結合,可以協助胃癌癌友縮短腸道蠕動的恢復時間約1.63小時,以及首次排氣的時間縮短9.69小時,住院時間縮短了2.91天。而在大腸直腸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和併發症的改善方面,具有腸道菌群調節功能的上述中醫方劑,則沒有顯著的功效。 對於術後需要輔助性化療降地復發風險的胃癌患者,具有腸道菌群調節功能的上述中醫方劑,可以降低胃癌癌友患者因化療所引起的腹瀉、噁心、嘔吐、厭食和周邊神經毒性副作用的發生率,提高體能能狀態;並且可以降低腸癌癌友患者因化療所引起的白血球減少、噁心和嘔吐的發生率。 對於晚期癌症的患者,具有腸道菌群調節功能的上述中醫方劑,可以顯著提高胃癌癌友患者抗癌治療藥物的客觀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並且可以提高體能能狀態,且可以降低因化療所引起的白血球減少、貧血、噁心嘔吐,腹瀉和疲勞等副作用的發生率。具有腸道菌群調節功能的上述中醫方劑,可以顯著降低腸癌癌友患者因化療所引起的骨髓抑制、噁心、嘔吐、腹瀉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的發生率。 根據這項彙總分析的研究證實,具備有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成分和比例的中醫方劑,在腸

中藥方劑是否可以協助腸胃道癌症病患抗癌?從腸道菌群調節的角度來審視 閱讀全文 »

—Pngtre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6710656 1

從腫瘤微環境的觀點 看中醫藥可否於癌症治療上一展長才?

 腫瘤微環境(醫學簡稱微TME)是指癌細胞存在的周圍微環境,包括周圍的血管、免疫細胞、成纖維細胞、骨髓源性炎性細胞、各種信號分子和細胞外基質。 腫瘤和周圍環境密切相關,不斷進行交互作用,癌細胞可以透過釋放細胞信號分子影響腫瘤微環境,促進腫瘤的血管生成和誘導免疫耐受,而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也可以影響癌細胞增長和發育。所以,腫瘤微環境的形成和動態變化經常會涉及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和多種信號通路。而這些變化頗為類似於中藥對免疫系統中的多靶點調控和雙向的調節。 而探討中醫藥可否於癌症治療上一展長才,似乎應該從中醫藥與抗癌治療對於腫瘤微環境的關係和如何影響腫瘤微環境著眼。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於2021年發表的一篇研究,便是從腫瘤微環境的調控角度,去探討中醫藥如何與西醫抗癌結合應用,於癌症治療上一展長才。就讓我們來一窺究竟。 當前癌症的治療已經進入多專科整合的診治,舉凡診斷、手術、放療、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局部介入治療等多種癌症治療方法,依照患者的病況予以適當地組合和安排。 多專科整合治療不是將多種癌症治療方法的簡單疊加而已,而是綜合考量患者病況和腫瘤生物學的特點,採用實證與精準醫療兼具,進行有計劃、合理性的選擇與安排。讓病患可以最佳程度上地去延長存活期的同時,還提高患者的生活與生命品質。 多專科整合治療中,要如何適切地將中醫藥治療匯入其中,充分發揮1+1大於2的境界?研究數據證實,中藥可以顯著增強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減少抗藥性,增強機體對抗腫瘤的作用,更可以顯著改善癌因性疲憊、骨髓抑制等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中醫藥結合當前癌症的治療,許多資料分析發現確實可以取得更為顯著的抗腫瘤效果,降低抗藥性。而近年來相當夯的CTLA-4、PD-1和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在多種癌種的治療得到重大突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種通過恢復機體的免疫能力來對抗癌症的機制,與中醫“扶正方能祛邪”或“補氣治癌”的觀念是如出一轍。然而,中醫藥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證實。

從腫瘤微環境的觀點 看中醫藥可否於癌症治療上一展長才? 閱讀全文 »

—Pngtre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5406733 1

中藥可否助益癌症化療的療效?從抗藥機制方面著眼

目前雖然有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藥物相繼投入癌症治療領域,但我們不得不說,化療仍然是目前大多數癌症可用的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臨床療法之一,例如:乳癌、大腸癌、卵巢癌、胃癌等等。而抗藥性是現今癌症化療失敗的機制中最具有挑戰之一。2022年一篇刊載於國際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Oncology上的研究,從中藥可否助益癌症化療療效?從逆轉多重抗藥機制方面著眼中藥在癌症化療的作用。 癌症化療後為何會產生多重抗藥性(以下簡稱MDR)?其機制有哪些?中藥如何克服?   1.細胞膜轉運蛋白的異常 細胞膜轉運蛋白異常是癌症化療產生MDR最重要的機制之一。目前已知癌細胞的細胞膜上之三磷酸腺苷結合盒膜轉運蛋白(簡稱ABC轉運蛋白)的過度表達,會導致化療藥物在癌細胞中被排出,阻止化療藥物與其作用點的結合,從而誘導癌細胞出現MDR。目前已知P-糖蛋白(P-gp)、ABCB1、ABCG2和ABCC1是ABC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分。這些轉運蛋白目前被認為是可以用作為逆轉癌症MDR的藥物靶點。   而中藥中具有調節ABC轉運蛋白機制,可能課以克服逆轉MDR的中藥有: 牛蒡子:可以抑制P-gp蛋白的表達,促進癌細胞對化療藥物doxorubicin的敏感性。 β-欖香烯: β-欖香烯是從薑黃中所萃取的,體外實驗發現其對肺癌和肝癌細胞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β-欖香烯注射液可以逆轉對於化療藥物”順鉑”有抗藥性的肺癌A549/DDP細胞,使其恢復對化療藥物順鉑的敏感性,與β-欖香烯可以降低、逆轉該肺癌細胞中P-gp蛋白的表達有關。 吳茱萸鹼:是從一種中草藥吳茱萸中所萃取的,吳茱萸鹼可以透過抑制ABC轉運蛋白中的ABCG2蛋白表達,來逆轉人類大腸癌HCT-116/L-OHP細胞對於化療藥物”oxaliplatin”的抗藥性。 片仔癀:也可以抑制ABC轉運蛋白中的ABCG2蛋白表達,來逆轉人類大腸癌HCT-8/5-FU細胞對於化療藥物”5-Fu”的抗藥性。 鉤藤生物鹼:是鉤藤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使過度表達ABCB1的人類肝癌細胞HepG2/ADM和人類乳癌細胞MCF-7/ADR對化療藥物於vincrinstrine、doxorubicin和太平洋紫杉醇重新敏感化。 熊果酸:是一種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三萜類化合物,熊果酸是ABCC1蛋白的抑制劑,可以增加化療藥物在”順鉑”有抗藥性癌細

中藥可否助益癌症化療的療效?從抗藥機制方面著眼 閱讀全文 »

—Pngtree—oral health teeth 5918542 1

中西醫結合全方位照護癌症放射線治療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

現今抗癌治療中的放射線治療,因為文化的差異,我們有時俗稱為”電療”。上班開會時可能會被老闆”電”,這時我們也常用電這一個字,所以電療在許多民眾心目中,早已對它百般恐懼。 林先生是一個第3期鼻咽癌患者,因為鼻咽癌這一類腫瘤對於放射線治療有相當高的敏感性,更因為解剖位置不易手術,所以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希望達到最佳效果。剛開始病情確實有所進步,經過2週的治療,林先生開始出現了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感;皮膚上最先出現紅斑,局部瘙癢或燒灼感。逐漸出現色素沈著、皮膚乾燥、有糠皮樣脫屑:而後開始有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的情形。頓時林先生再次陷入低潮,而最後逃避了治療,不久因病情延宕而長辭餘人世。 像林先生的故事,或許正是你我週遭親友的境遇。癌症的可怕,有一部分是因為針對癌症所給予的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例如乳癌手術切除所帶來了影響體態美觀,化學治療所造成的掉髮等。而放射線治療的源起是居禮夫婦于20世紀初期,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後不久,就把鐳應用於子宮頸癌等的腫瘤治療。後來因為鐳的產量有限,來源困難,防護處理複雜,易污染。近年來已趨淘汰,代之以放射性核素。現今的放射線治療拜科技之賜,結合了直線加速器、電腦三度空間立體定位,已經遠較過去的治療模式準確了許多。縱使如此,因為腫瘤的周遭常包圍著正常的組織,以及放射線射入病灶的過程中會歷經一些組織,再加上放射線之所以能治療惡性腫瘤,主要在於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對射線有不同的敏感性和不同的修復能力。人體組織對放射線的敏感性與構成該組織細胞的繁殖能力成正比;與其分化程度成反比,即繁殖能力越強,分化程度越低的組織對放射線越敏感。口腔腸胃道的粘摩上皮細胞、造血組織的游離幹細胞、原始生精上皮中的精原細胞`發育中卵巢的顆粒細胞等繁殖能力強,對放射線的反應是極為敏感。

中西醫結合全方位照護癌症放射線治療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 閱讀全文 »

—Pngtree—anemia amount of red blood 5369771 1

中西醫合併治療缺鐵性貧血

一般社會上普遍認為貧血是女人的專利,其實男性亦有貧血的問題,只是他們忽略了。貧血的種類繁多病因各不相同,據統計,台灣地區19至44歲的育齡婦女中,患有缺鐵性貧血者比例高達60%,是台灣最常見的貧血問題。 何謂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就是因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 有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稱之。 造成缺鐵性貧血原因 血液的流失:血液可以從胃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地方流失,如血便、黑便、血尿等。 鐵質吸收的減少:長期吃素者或因胃切除、乳糜瀉或胃酸缺乏等病人,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症。 懷孕授乳時、發育中的小孩,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若無適當的補充鐵質亦會造成缺鐵性貧血症。

中西醫合併治療缺鐵性貧血 閱讀全文 »

—Pngtree—cartoon beauty egg red beauty 3903833 1

中醫針灸治療乳癌手術後的相關淋巴水腫

針灸是中醫學特有的治療方法,透過刺激經穴、經絡來激發人體經絡系統的自我調整作用,可調節體內氣血盛衰與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針灸則是針法(針刺)和灸法(艾灸)的合稱。中醫採用針刺或艾灸人體穴位治療疾病,通過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經絡的氣的流向。 針灸自古即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如現存最早的針灸專書《針灸甲乙經》就有針灸治療腫塊的記載。《甲乙經.卷八》:「腹中痛,積聚,默然嗜臥,怠惰不欲動,身常濕濕,心痛無可搖者,脾俞主之。…息賁時唾血,巨闕主之。…疝積胸中痛,不得窮屈,天容主之。…腹中積聚時切痛,商曲主之。臍下積疝瘕,胞中有血,四滿主之。…少腹積聚,勞宮主之。」 1997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召開聽證會討論針灸的療效,並肯定針灸治療術後與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風濕疼痛等療效。現代醫學研究已證明針灸療法具有鎮痛、增強機體免疫和調節系統功能的作用,目前有近500篇關於中醫針灸治療癌症的論文發表。針灸輔助抗癌主要表現於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放療、化療副作用,緩解癌性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大約20%的乳癌患者會出現乳癌手術後的相關淋巴水腫,但是其發生應該不是機率問題,而是完全取決個人所接受的手術治療對於腋下淋巴循環的破壞之嚴重性來決定。目前的治療方法除了淋巴按摩循環儀器複健治療為主,搭配低彈性繃帶治療等,其實效果相當依賴操作者的經驗與專業。2013年紐約的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於cancer雜誌上發表一份共有37例單組的非隨機性、對照研究的相關初步報告,該研究發現針灸療法前後,患有淋巴水腫的上肢臂圍平均減少0.90公分。 2018年3月8日於《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乳癌研究與治療》醫學雜誌上,紐約的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又發表了一份討論同樣主題的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報告,探討中醫針刺療法與傳統復健療法治療持續性乳癌相關淋巴水腫的療效比較。 該隨機對照研究於2013年1月~2016年6月進行,收錄了中等程度的乳癌相關淋巴水腫,且持續6個月以上的女性患者82例,將其隨機分配接受針刺療法或傳統複健療法。針刺療法每週2次,療程至少6周,操作者由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合格且針灸經驗至少5年的針灸師擔任,用細金屬針刺激特定穴位(肩髎TE14、肩髃LI15、尺澤LU5、中脘CV12、氣海CV3、合穀 LI4、足三裡ST36、三陰交SP-6)。 對於患

中醫針灸治療乳癌手術後的相關淋巴水腫 閱讀全文 »

—Pngtree—medical needle 4637252 1

有哪些中醫的方法有助於緩和化療期間的噁心嘔吐?

根據2018年醫學期刊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的研究指出,接受化療期間有助於緩和噁心嘔吐的中醫方劑有: 半夏瀉心湯 香砂六君子湯 旋覆代赭石湯 四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 參苓白術散 枳實消痞丸 附子理中湯 加味半夏厚朴湯 小半夏湯 人參及其加工藥材紅參,經典的健脾益氣中草藥,具有補元氣的功效。最近,Kim 等人進行了一項比較性研究去測試人參的止吐作用。在這項研究中,以建立順鉑治療雪貂之噁心和嘔吐模型;用紅參提取物預處理,發現紅參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可以顯著減少雪貂的嘔吐和噁心,表明人參可用止吐劑的可能潛力。其他研究證實了人參在順鉑誘導的大鼠異食癖模型中的止吐作用,幷確定人參皂甙和人參的非皂甙部分均具有顯著的止吐功效。 西洋參,是北美和亞洲地區的傳統草藥。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已發表的多項研究證實西洋參對於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有止吐作用。Mehendale 等人證明西洋參漿果提取物和人參皂甙,即西洋參的抗氧化成分,可能是西洋參潛在的止吐有效部位。體外實驗進一步闡明了人參皂苷的止吐作用,包括總皂苷、人參二醇皂苷部分、人參三醇皂苷部分、人參皂苷Rb1和人參皂苷。西洋參的止吐作用已在大鼠異食癖模型和雪貂嘔吐模型中得到證實。但還需要在更多的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中進行進一步研究。 黃芩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常用於清熱利濕。最近,一些研究證明了黃芩對化療期間有助於緩和噁心嘔吐的作用。雖然黃芩的止吐作用已在大鼠異食癖模型中得到證實,但其潛在的止吐機制仍不清楚。 靈芝是一種常見的滋補中草藥,具有增強免疫力和抗腫瘤功效。 最近在順鉑誘導的大鼠異食癖模型中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靈芝對於化療誘發之噁心嘔吐具有良好的止吐作用。 此外,靈芝多醣對順鉑誘導的小鼠異食癖行為有顯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優於西醫的止吐藥。 儘管進行了動物研究,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止吐機制和臨床止吐功效。 葡萄籽 曾經是葡萄加工業的廢物,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對預防化療誘發之噁心嘔吐具有潛在的止吐作用。在順鉑誘導的大鼠異食癖模型中,證實了葡萄籽提取物(一種廣泛使用的抗氧化膳食補充劑)的止吐作用。在這項研究中,測試了三種葡萄籽提取物,其五種主要抗氧化成分的百分比組成不同,即沒食子酸、兒茶素、表兒茶素、原花青素 B2 和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與順鉑處理相比,所有三種葡萄籽提取物的給藥均在不同程度可以減輕順鉑誘導的

有哪些中醫的方法有助於緩和化療期間的噁心嘔吐? 閱讀全文 »

—Pngtree—peanut vector hd photo 1775555

中藥花生衣 為何可以緩解抗癌治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

很多人知道化療會引起白血球、血小板低下;其實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大範圍放射治療或是癌細胞進入骨髓,同樣也可能造成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下。 其實不少中藥可以幫助提升白血球、血小板;例如補氣血的中藥,像北黃芪、黨參、人參、當歸、雞血藤、熟地等,病患可以商請專業的中西醫癌症都精通的專家,按照病情配合抗癌症治療的使用。另一方面,良好飲食也非常重要,不可輕視。 花生衣(Arachis hypogaea Linn.),又稱花生皮,指花生種子外表面的那層紅色(或黑色)種皮。花生是落花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落花生的果實爲莢果,果殼的顏色多爲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爲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生衣的顏色爲淡褐色或淺紅色。 花生衣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並有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臨床上有廣泛的套用。食用方法以煮為佳。 中醫理論認為,“脾統血”,氣虛的人就容易出血,花生紅衣正是因為能夠補脾胃之氣,所以能達到養血止血的作用,這在中醫上講叫“補氣止血”。 花生紅衣能夠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質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機能,促進骨髓造血機能。 花生衣煲水可以提升血小板,是癌症病人之間口耳相傳的食療。但煲花生衣也有一點學問,花生衣不少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性和揮發性,若在煲之前浸洗太多,或煲的時間太久,有效成分會流失。所以,一般建議煲30分鐘已是上限。 而花生衣真能增加骨髓的血小板造血能力嗎? 真的能夠達到補脾胃之氣,養血止血的作用嗎?真的可以減少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嗎? 一項發表於2017年的Th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之研究,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篇研究是由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究生院細胞生理化學系所發表的。 研究者報告了花生皮的萃取物對血小板生成的新生化活性。 花生皮來源於 Arachis hypogaea L.,是一種用於治療慢性出血的中藥。過去研究已經證明口服花生皮的萃取物會增加小鼠的周邊血小板的水平。最近,研究團隊用一種液體培養系統,可用於研究人類 CD34+ 細胞的巨核細胞生成和血小板生成。在該液體培養系統中,花生皮的萃取物可以增強 CD41+/DAPI- 細胞(血小板)的形成,但對 CD41+/DAPI+ 細胞(巨核細胞)的形成或 DNA 含量沒有影響。

中藥花生衣 為何可以緩解抗癌治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 閱讀全文 »

—Pngtree—tibetan elements 1678821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1大福音: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許多晚期肝癌患者往往臨床的狀況很複雜,例如血液功能受損、肝臟或身體狀況不佳。這些晚期肝(細胞)癌患者不適合使用分子標靶藥物sorafenib、免疫與抗血管新生atezolizuamb/bevacizumab合併療法或是全身性化療,也沒有標準或普遍可以接受的治療方法,西醫建議只能給予支援療法。 《日華子本草》:「傳統中草藥淫羊藿治療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其功效為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淫羊藿主要有效成分為淫羊藿總黃酮、淫羊藿甙及多糖。此外,尚含有生物鹼、甾醇、卅一烷及維生素E等。淫羊藿能促進陽虛動物的核酸、蛋白質合成,且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能提高機體兔疫功能,特別是對腎虛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周邊血液迴圈的阻力,增加冠脈流量 淫羊藿甙是一種源自淫羊藿的單分子(純度 > 98%),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抗腫瘤藥劑。 臨床前研究證實,淫羊藿苷通過靶向 IL-6/JAK//STAT3 訊號通路,和調節包括 Th1 細胞因數在內的炎症免疫系統,和下調胎兒甲種蛋白 (AFP) 來進行抗肝癌的活性。 2期臨床試驗證實淫羊藿甙(icaritin),可以良好地改善身體及肝功能條件較差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總體生存時間,並且與血清生物標誌物有相關性。 2021年首度公佈淫羊藿甙之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確認淫羊藿甙在這類患者中上述的臨床益處和安全性。該試驗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採用適應性富集設計,比較淫羊藿苷(中國稱其為”阿可拉定”)與華蟾素(Huachashu,中國常用於治療肝癌的一種中藥配方),兩者作為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療效。主要研究終點是總體生存期,次要終點包括至惡化的時間(TTP)、無疾病惡化的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 試驗的患者被隨機分配(按照1:1比例),分別接受淫羊藿甙600mg或華蟾素。基於先前的研究,AFP(≥400 ng/mL)、TNF-a(<2.5 pg/mL)和 IFN-g(≥7.0 pg/mL)的綜合生物標誌物評分(CBS)用於選擇患者,而分數為2/3 的 CBS 評分是預定義的陽性。將綜合生物標誌物評分(CBS)為陽性患者給予中期分析。 研究結果:自 2017 年 9 月起,共收錄了 283 例晚期肝細胞癌患者,進行隨機

狀況不佳的肝癌患者治療1大福音:中藥淫羊藿甙延長壽命達標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