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健康

202309200701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隨著對腫瘤分子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分子遺傳學特徵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精準醫療理念逐漸在癌症領域發光發熱。 BRAF基因突變已經被確定為各種實體癌症生長的驅動因素,其中BRAF通過小G蛋白和N末端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啟動,這導致MEK和下游ERK的磷酸化,最終導致癌細胞的過度增殖。 BRAF V600E基因突變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基因突變,惡性黑色素瘤中約為40%-60%、甲狀腺乳頭狀癌為30%-80%、晚期大腸直腸癌為5%-15%、肺癌中為2%-4%、惡性腦膠質瘤中佔比3%,並且BRAF V600E基因突變在漿液性卵巢癌、膽管癌、胰臟癌中均有一定表達。在血液腫瘤中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多發性骨髓瘤也存在BRAF突變。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閱讀全文 »

20230928 1

惡性肋膜間皮瘤的精準治療

惡性間皮瘤是一種高侵襲性、預後不良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約1.5/1, 000, 000人,常見於男性。此前因發達國家工業化程度較高,惡性間皮瘤的發生率高於發展中國家。惡性肋膜間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是間皮瘤中的主要類型,約占所有間皮瘤的90%。由於MPM發病隱匿、潛伏週期可長達數十年,患者診斷時通常已是疾病晚期,難以手術切除。因此,MPM致死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僅9個月-12個月[4]。此類疾病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和影響。   惡性肋膜間皮瘤通常預後不良,患者生存期短,且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治療選擇。化療對晚期患者臨床轉歸的改善有限,患者生存期不足1年,標靶治療也難以覓得合適靶點。  

惡性肋膜間皮瘤的精準治療 閱讀全文 »

202309200301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三陰性乳癌術前輔助治療的療效?

臨床研究發現,未治療過的三陰性型乳癌其實對手術前化學治療的效果(指腫瘤縮小的反應率)會比其他類型的乳癌要好,特別是能達到病理完全反應(指在手術前化療後,腫瘤在手術後的病理標本完全消失不見)的病患比例更高;但在預後上,能在術前輔助性化療後反應最好,也就是能夠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的病患預後也是最好;但未能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反應的病患,則預後相對較差,而且預後比其他接受相同治療的其他類型的乳癌病患更差。   至於什麼是術前輔助性化療最好的化療藥物及處方,目前認為包含小紅莓類藥物(doxorubicin、epirubicin 等)及合併紫杉醇類藥物(taxanes,即 docetacel 及 paclitaxel)的處方(可合併或接續使用),然而鉑金類的化療(cisplatin/carboplatin)藥物的加入,現在認為可以因協助達到更高的病理完全反應的機會,進一步改善病患的預後,特別是小於50歲的三陰性型乳癌患者。   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Keytruda)目前更被認為可以提高術前輔助性化療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的機會,更能夠達到無疾病復發時間的延長,更顯著降低疾病的復發。   針對特殊的三陰性型乳癌具備有BRCA遺傳基因突變者,術後添加PARP抑制劑olaparib,對於術前輔助性化療沒有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的患者,也能夠協助其有更長的無疾病復發時間,更低的疾病復發或轉移的風險。   其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三陰性乳癌的術前輔助治療療效的方法呢?也將一一提出。     #術前輔助性化療 #三陰性型乳癌  #病理完全緩解 #pCR   #pembrolizumab #Keytruda #PARP抑制劑 #olaparib #乳癌BRCA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鉑金類化療 #陳駿逸醫師與你 #癌歸於好 #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更多腫瘤治療相關資訊 請連接”陳駿逸醫師與你 癌歸於好” https://mycancerfree.com 更多癌症病友需知 請連接”台中市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https://www.cancerinfotw.org/index.php 歡迎參與臉書社團:陳駿逸醫師的用心話聊俱樂部 www.facebook.com/groups/45628199296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三陰性乳癌術前輔助治療的療效? 閱讀全文 »

202309200101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在具有抗癌免疫系統的患者中,補充維他命D能使消化道癌(包括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5倍以上,但這一作用在有抗癌基因p53突變患者才會看到。因此,在這群對的人身上,透過補充維他命D改善本身的維他命D狀態,可能是提高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癌包括結直腸癌存活率的有效策略。     Urashima 等人於2019 年發表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性的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探討了每天補充維他命D3 2000 IU 長達 8 年的時間,是否可以改善消化道癌症患者無復發存活率;但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作者得出以下的結論,補充補充維他命D3並不會提高消化道癌症患者的 5 年無復發生存率。   而在2023年的 JAMA Network Open 期刊上,Kanno 等學者報告了該項臨床試驗的事後亞組分析。 他們評估具備有抗癌基因p53突變的亞組患者,該亞組定義為病患血清中抗p53 抗體呈陽性,並且透過免疫組織化學在超過99% 的癌細胞上有p53 的核積聚,這被認為是p53 錯義突變的生物標誌物。 與安慰劑組相比,具有可檢測到的血清抗 p53 抗體患者如果每天接受維他命D3 2000 IU 治療的患者,其癌症復發或死亡率可以顯著改善2.5 倍以上,並且可以因此降低 27% 的癌症復發或死亡率絕對風險。對於那些沒有 抗癌基因p53突變的的患者,每天服用維他命D3 2000 IU 對 5 年的無復發存活率上則沒有任何顯著的幫忙。     第一項研究,發表於1916 年,首度發現陽光照射(維他命D狀態改善的替代指標)與癌症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關聯性。之後大量的其他研究也發現,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較短),反而與癌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在20 世紀90 年代,在美國也觀察到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與平均每日太陽照射量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隨後,一項為期 8 年的前瞻性的病例對照研究也觀察到,血清 25-羥基維他命D 或 25(OH)D 的水平高於 20 ng/mL 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會降低 3 倍。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和其他臨床研究也觀察到,維他命D 缺乏與大腸直腸癌發生風險增加有相關。關於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最佳維他命D 狀態的定量薈萃研究分析顯示,當血清25(OH)D 濃度為34 ng/mL 時,大腸直腸癌發的風險降低50%。維他命D受體(簡稱VDR) 的基因多態性也與大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閱讀全文 »

20231102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3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下集)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3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下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hAa0vNSF6Y     針對局部晚期胰臟癌的治療 可以手術切除胰臟癌的治療 手術切除腫瘤是胰臟癌現有的根治性治療手段。經影像學評估後手術切除根治率高且腫瘤切緣為陰性(R0切除)機率高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手術期間建議對胰頸橫斷和膽總管橫斷邊緣進行冰凍切片的分析,且·應針對外科醫生確定的所有手術切緣都檢視其腫瘤清除率。而·位於胰體或胰尾的腫瘤,建議進行標準淋巴結切除術,並應切除超過16個淋巴結,以便對疾病進行充分的病理分期。   病理分析中應報告檢查的淋巴結總數和淋巴結陽性比率(受侵犯淋巴結的數量占檢查淋巴結數量的比例)。除非有禁忌症,接受手術的患者應接受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LMWH) 的圍手術期之血栓預防措施。若膽紅素水準超過2.5,有膽管發炎患者、可以先接受術前輔助治療,或手術延遲超過2周的患者,先進行膽汁的引流,但由於嚴謹的臨床實證,不建議對可以手術切除的胰臟癌都進行術前輔助治療,除了參與臨床試驗以外。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3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下集) 閱讀全文 »

20230929 2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2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上集)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2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上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_kpYRgN-ZO0     2023年09月29日晚上12:00 開始 強烈建議戒煙、限酒、減重至正常水準,藉以降低胰臟癌發病的風險 有胰臟癌家族史的高風險個體應接受遺傳性癌症諮詢,並考慮進行傳性癌症基因檢測; 胰臟癌高風險的個體之癌症篩查應在專業醫療中心進行,通常自50歲(或比親屬最年輕患病個體早10年)開始篩檢,以期早期發現胰臟癌; 胰臟癌首選篩查監測的方式,每年進行腹部超音波內鏡檢查(EUS)/胰臟核磁共振(MRI)檢查。   大約3/4的胰臟癌發生在胰頭,17%-26%發生在胰體和胰尾。胰臟癌的常見症狀包括黃疸(胰頭腫瘤)、腹痛、體重減輕、脂肪瀉以及新發糖尿病或惡化;有時可見十二指腸的阻塞。   影像學檢查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2集首播公告: 解讀歐洲內科腫瘤學會胰臟癌2023年診治最新共識 (上集) 閱讀全文 »

202310050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1集首播公告: 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新利器嗎?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1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新利器嗎?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fKgLVoaVCCg     2023年10月05日晚上12:00 開始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1集首播公告: 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新利器嗎? 閱讀全文 »

20240113 1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79集首播公告:到底目前晚期癌症的治療是第幾線?談談是如何計算的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79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到底目前晚期癌症的治療是第幾線?談談是如何計算的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WVkAUVM9yVc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79集首播公告:到底目前晚期癌症的治療是第幾線?談談是如何計算的 閱讀全文 »

20240121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0集首播公告: 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年輕患者 對停經針的治療會更有效嗎?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0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年輕患者 對停經針的治療會更有效嗎?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CZbiNEhIlvA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0集首播公告: 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年輕患者 對停經針的治療會更有效嗎? 閱讀全文 »

20231019 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5集: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5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GQSlq7SfDwU 2023年10月19日晚上12:00 開始 在具有抗癌免疫系統的患者中,補充維他命D能使消化道癌(包括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5倍以上,但這一作用在有抗癌基因p53突變患者才會看到。因此,在這群對的人身上,透過補充維他命D改善本身的維他命D狀態,可能是提高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癌包括結直腸癌存活率的有效策略。     Urashima 等人於2019 年發表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性的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探討了每天補充維他命D3 2000 IU 長達 8 年的時間,是否可以改善消化道癌症患者無復發存活率;但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作者得出以下的結論,補充補充維他命D3並不會提高消化道癌症患者的 5 年無復發生存率。   而在2023年的 JAMA Network Open 期刊上,Kanno 等學者報告了該項臨床試驗的事後亞組分析。 他們評估具備有抗癌基因p53突變的亞組患者,該亞組定義為病患血清中抗p53 抗體呈陽性,並且透過免疫組織化學在超過99% 的癌細胞上有p53 的核積聚,這被認為是p53 錯義突變的生物標誌物。 與安慰劑組相比,具有可檢測到的血清抗 p53 抗體患者如果每天接受維他命D3 2000 IU 治療的患者,其癌症復發或死亡率可以顯著改善2.5 倍以上,並且可以因此降低 27% 的癌症復發或死亡率絕對風險。對於那些沒有 抗癌基因p53突變的的患者,每天服用維他命D3 2000 IU 對 5 年的無復發存活率上則沒有任何顯著的幫忙。     第一項研究,發表於1916 年,首度發現陽光照射(維他命D狀態改善的替代指標)與癌症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關聯性。之後大量的其他研究也發現,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較短),反而與癌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在20 世紀90 年代,在美國也觀察到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與平均每日太陽照射量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隨後,一項為期 8 年的前瞻性的病例對照研究也觀察到,血清 25-羥基維他命D 或 25(OH)D 的水平高於 20 ng/mL 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會降低 3 倍。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和其他臨床研究也觀察到,維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5集: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