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治療

—Pngtree—thermometer 4361473 1

辨別腫瘤間的冷暖 好讓免疫治療有1個施力點

雖然PD-L1表達是目前使用上最廣泛的預測癌症免疫治療反應的標誌物,但許多專家都嫌”靠它辦事” 不太牢靠。 這項發表在J Thorac Oncol. 的研究結果,發現免疫表型為“冷” 腫瘤,其實是與PD-L1的拷貝數缺失是有關聯性,而干擾素gamma(IFNγ)的mRNA表達則是與免疫細胞中的PD-L1表達水平有關聯性,因此PD-L1的拷貝數缺失與IFNγ)的mRNA表達水平,二者都有可能作為現有免疫治療標誌物PD-L1的補充或替代性的標誌物,可以協助指導臨床辨別腫瘤間的冷暖,好讓免疫治療有施力點。 以肺癌為例,大約有20-30%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對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有反應,只要事前篩出屬於PD-L1水平為高表達的”熱”腫瘤,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反應率會大幅提升,因此PD-L1表達水平是目前預測免疫治療反應有無的重要指標物。然而臨床辨別PD-L1表達的檢測平台及方式,有些瑕疵,因為以有限的腫瘤檢體標本限制了全面評估PD-L1的檢測,而且PD-L1的時空異質性更影響臨床辨別腫瘤間的冷暖,而且縱使PD-L1的表達呈現動態方式的呈現,但臨床上多次切片化驗並非常規模式。 PD-L1表達水平是目前預測免疫治療反應有無的重要指標物,但由於非”完美的聖人,所以目前臨床上極需尋找可替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標記物,從腫瘤微環境中調節PD-L1表達的分子機制出發是絕對可行的,干擾素gamma(IFNγ)可以透過JAK-STAT通路去調節PD-L1水平的表達,對固有免疫和主動免疫的機制上是至關重要。所以IFNγ可以影響腫瘤的”冷熱”免疫表型,腫瘤中如果是“熱腫瘤”基因表達,則會有更好的免疫治療反應;相反地,“冷”腫瘤的免疫治療反應率會比較低。 除此之外,PD-L1的基因拷貝數也被認為與PD-L1表達水平呈現一致性,是免疫治療反應的重要決定因素。有研究發現,PD-L1基因擴增和拷貝數的增加,是可以用來預測轉移性乳癌對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反應;接受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腫瘤如果PD-L1拷貝數有改變,PD-L1拷貝數增加的腫瘤一般會有更高的PD-L1表達水平;PD-L1基因拷貝數增加也可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對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反應的預測標記物。

辨別腫瘤間的冷暖 好讓免疫治療有1個施力點 閱讀全文 »

精准医疗为罕见肿瘤患者指出正确治疗方向

BRAF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治療 2022年新進展

許多人都熟知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在治療之前,需要搞清楚 是否存在有KRAS或是 NRAS、 或是全部的RAS基因是否有存在突變的情形, 因為 這類型的基因突變大概佔了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40%左右。 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基因突變,約莫佔了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8-12%左右, 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突變基因, 那就是BRAF 。 具備有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其臨床表現為出現不典型的轉移, 包括腹膜轉移、 腹膜后的淋巴結轉移、縱隔腔淋巴結轉移、 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以及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少見的骨頭與腦部的轉移。 根據基因的 功能 以及RAF 二具體作用,BRAF 的基因突變可以分為 第一、 第二 與第三類, 其中以第一類的,BRAF V600 基因位點突變是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當中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大概佔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當中的 2/3。 目前對於 BRAF V600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模式, 包括第一線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的標靶治療,以及疾病進展之後使用 BRAF與EGFR的雙標靶藥物,目前正在發展的是使用 免疫治療藥物搭配 BRAF與EGFR的雙標靶藥物, 初步得到令人驚豔的成績。 接下來我們會一一的 為你們介紹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的治療。 在過去幾10年來, 化療一直是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所使用的化療藥物處方為FLOLFOX、FOLFIRI、CAPOX 等等, 如果是對於前述的化療處方沒有反應的時候,則可以改用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 。 一直到了2015年, 有一項重要的第3期臨床試驗, 醫學界稱為TRIBE 的研究結果顯示: 使用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 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 (癌思停),相較三種化學藥物的聯合治療處方FOLFOXIRI而言, 對於 BRAF 基因突變的晚期或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病患的第一線治療 ,會是更好的治療方法, 可以讓 存活時間延長將近一倍。 也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 目前國際間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共識都推薦化療FOLFOXIRI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Bevacizumab ,目前作為

BRAF突變的大腸直腸癌治療 2022年新進展 閱讀全文 »

—Pngtree—realistic vector of fresh orange 3718210

高劑量維他命C 可以治療癌嗎? 1位專業醫師告訴你精準出擊很重要

維他命 C(抗壞血酸)是否可以作為癌症治療方法,目前受到許多癌友的關注。 各種實驗研究表明,單獨使用藥理學劑量的維他命 C或與臨床使用的抗癌藥物聯合使用,好像可以在各種人類癌症模型中發揮抗癌作用。 高劑量維他命 C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殺性,似乎與過量的活性氧產生,以及維他命 C通過糖酵解抑制能量產生,以及免疫調節有關。癌細胞有一個標徵就是有氧的糖酵解會出現強烈上調的現象,有氧糖酵解會通過葡萄糖攝取的增加來維持,這現象是通過轉運蛋白(如 GLUT-1、GLUT-3 和 GLUT-4)的上調其表達而實現的。這些蛋白質還可以運輸氧化形式的維他命 C,脫氫抗壞血酸,使維他命 C與其代謝物優先被癌細胞吸收,隨後由於抗壞血酸的形成會消耗掉癌細胞內關鍵的細胞還原物質。維他命 C也有可能影響癌細胞代謝的其他方面,因為它能夠促進許多細胞中金屬酶的3價鐵還原為2價鐵。維他命 C在癌症中會針對缺氧誘導因子 HIF-1/HIF-2 的脯氨酰羥化酶以及組蛋白和 DNA 去甲基化酶發生抑制作用。 維他命 C必須藉由食物補充。缺乏維他命 C 會導致多種疾病,包括中性白血球功能部分的喪失、發育過程中的氧化刺激反應增加 、神經保護功能失效和神經傳遞障礙,最終會導致死亡。 健康受試者血漿中維他命 C的濃度大約為 50-100 M。 人體血液細胞含有維他命 C,它會通過不同轉運蛋白的活性傳遞還原或氧化形式的維他命 C。 維他命 C的膳食補充後的血漿維他命 C水平顯著低於靜脈注射的濃度,但血液中過量的維他命 C是短暫的,因為它會在尿液中的有效排泄。 體內維他命 C濃度在組織之間表現出顯著差異。 維他命 C在基因組轉錄中有作用,可以上調一系列關於有助於能量代謝、免疫反應和細胞骨架形成的基因的表達。 而維他命 C用於癌症治療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高劑量維他命C 可以治療癌嗎? 1位專業醫師告訴你精準出擊很重要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