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2025051608 1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樂得美」乳膏含有一種療效的成份,稱為imiquimod,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鐸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目前建議用來治療 18 歲以上成人生殖器外部的疣,肛門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   使用說明及建議用量: 一般的使用次數為每週三天,每天於臨睡前使用一次,每逢星期一、三、五或二、四、六或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   應持續使用乳膏,直至疣患完全消失為止,但不應連續使用超過十六週。   疣患一般在用後八至十星期消失,也可早至四星期便痊癒。   使用說明及抗癌的作用機制如下:

如何使用imiquimod「樂得美」乳膏? 閱讀全文 »

2025050512 1

外用治療扁平疣藥物imiquimod 治療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Sezary 症候群(Sezary syndrome)是一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但卻是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其早期斑期病灶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常很難和一些類似的發炎性皮膚病症作區分,即使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早期仍不易診斷,需長期追蹤病程,必要時必須重覆切片驗証,以避免誤診。   蕈樣肉芽腫好發於55~60 歲的男性。病人常表現為無症狀或搔癢性的微紅或紅褐色,大片的平或微凸起或白色的斑塊,出現於軀幹或四肢近端、陽光曝曬不到臀部、大腿之部位為主。這些病灶在常被診斷為慢性濕疹、乾癬、過敏反應或白斑,但在反覆治療(包括類固醇在內的各種外用藥)之後仍長年不癒。蕈狀肉芽腫之病情進展相當緩慢,過程中可觀察到病灶變大、新發的病灶、擴散或增厚成腫塊或腫瘤型態。   晚期的蕈樣肉芽腫則可能侵犯淋巴結、血液、及內臟器官。若患者表現紅皮症、伴隨大量異常淋巴細胞在血液中,則稱 Sézary 症候群。   皮膚的表皮細胞受到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在型態上除了產生扁平疣,也可能發生「尋常疣」(verruca vulgaris)。在少數幸運的案例中,這類的病毒疣雖然有可能在人體免疫力的運作下,將病毒消滅而自行消退,但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病毒利用某些方式逃避免疫力的監控 (這點和癌細胞會逃脫免疫力的監控是很像的),而讓疣狀組織得以長期存在,甚至逐漸擴散蔓延,或是傳染給周圍其它的人。而治療扁平疣與尋常疣有一種不錯的選擇,就是塗抹外用藥imiquimod(咪喹莫特/Aldara Cream/樂得美乳膏),這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刺激第七型類Toll受體(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屬於類Toll受體致效劑(TLR agonist),進而可以調節刺激皮膚的免疫反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受到病毒感染的表皮細胞。   在早期階段的蕈樣肉芽腫,病變皮膚中的大多數免疫細胞是良性的,惡性T細胞僅佔了一小部分。相當一部分良性免疫細胞是反應性T輔助細胞1(Th1)細胞和表達干擾素γ(IFNγ)和細胞毒殺性CD8的T細胞,這些細胞具有在體外殺死自體惡性 T 細胞的能力,並且病變中有大量CD8 T 細胞者預後相對良好關,這表明早期疾病中的細胞

外用治療扁平疣藥物imiquimod 治療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 閱讀全文 »

2025050506 1

認識配製個人化抗癌益生菌 為何可以幫助皮膚 T 細胞淋巴瘤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皮膚 T 細胞淋巴瘤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包括一組淋巴增生性疾病,其特徵是惡性 T 細胞在慢性發炎的皮膚病變中積聚。在早期階段,該疾病表現為在有限皮膚區域的有皮膚斑塊,並且通常病程緩慢。然而,在一部分患者中,皮膚病變會發展成腫瘤,惡性 T 細胞可能會擴散至淋巴系統、血液和內臟器官,造成致命的後果。   儘管進行了深入研究,皮膚 T 細胞淋巴瘤之驅動疾病進展的機制仍未完全了解。雖然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癌細胞內在的致癌作用上,例如驅動惡性轉化和疾病進展的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皮膚 T 細胞淋巴瘤,惡性 T 細胞和非惡性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Sezary 症候群(Sezary syndrome)是一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但卻是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其早期斑期病灶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常很難和一些類似的發炎性皮膚病症作區分,即使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早期仍不易診斷,需長期追蹤病程,必要時必須重覆切片驗証,以避免誤診。   蕈樣肉芽腫好發於55~60 歲的男性。病人常表現為無症狀或搔癢性的微紅或紅褐色,大片的平或微凸起或白色的斑塊,出現於軀幹或四肢近端、陽光曝曬不到臀部、大腿之部位為主。這些病灶在常被診斷為慢性濕疹、乾癬、過敏反應或白斑,但在反覆治療(包括類固醇在內的各種外用藥)之後仍長年不癒。蕈狀肉芽腫之病情進展相當緩慢,過程中可觀察到病灶變大、新發的病灶、擴散或增厚成腫塊或腫瘤型態。   晚期的蕈樣肉芽腫則可能侵犯淋巴結、血液、及內臟器官。若患者表現紅皮症、伴隨大量異常淋巴細胞在血液中,則稱 Sézary 症候群。   蕈狀肉芽腫的分期主要是依據皮膚病灶的型態與淋巴結、內臟器官與血液之侵犯程度。第一期表現為病灶侷限於體表皮膚的斑或斑塊。若有異常淋巴結腫大時,則屬於第二A 期。第二B 期則意味著長出皮膚長出腫瘤的病灶。當患者表現紅皮症時,則歸類為第三期。若發生癌細胞浸潤於血液,或病理下的淋巴結與內臟器官侵犯時,則分期進展至第四期。  

認識配製個人化抗癌益生菌 為何可以幫助皮膚 T 細胞淋巴瘤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5050503 1

個人化益生菌可以用來治療皮膚淋巴瘤之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蕈狀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Sezary 症候群(Sezary syndrome)是一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但卻是最常見的皮膚T細胞淋巴癌(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其早期斑期病灶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常很難和一些類似的發炎性皮膚病症作區分,即使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早期仍不易診斷,需長期追蹤病程,必要時必須重覆切片驗証,以避免誤診。   蕈樣肉芽腫好發於55~60 歲的男性。病人常表現為無症狀或搔癢性的微紅或紅褐色,大片的平或微凸起或白色的斑塊,出現於軀幹或四肢近端、陽光曝曬不到臀部、大腿之部位為主。這些病灶在常被診斷為慢性濕疹、乾癬、過敏反應或白斑,但在反覆治療(包括類固醇在內的各種外用藥)之後仍長年不癒。蕈狀肉芽腫之病情進展相當緩慢,過程中可觀察到病灶變大、新發的病灶、擴散或增厚成腫塊或腫瘤型態。   晚期的蕈樣肉芽腫則可能侵犯淋巴結、血液、及內臟器官。若患者表現紅皮症、伴隨大量異常淋巴細胞在血液中,則稱 Sézary 症候群。   蕈狀肉芽腫的分期主要是依據皮膚病灶的型態與淋巴結、內臟器官與血液之侵犯程度。第一期表現為病灶侷限於體表皮膚的斑或斑塊。若有異常淋巴結腫大時,則屬於第二A 期。第二B 期則意味著長出皮膚長出腫瘤的病灶。當患者表現紅皮症時,則歸類為第三期。若發生癌細胞浸潤於血液,或病理下的淋巴結與內臟器官侵犯時,則分期進展至第四期。   屬於第一至第二期侷限在皮膚的蕈狀肉芽腫,早期的斑或斑塊之治療會以全身性紫外線 B 的光照射 為主。若是較厚的腫塊或腫瘤狀病灶,則可以考慮局部或之口服感光劑配合紫外線 A 光或電子束放射線治療。一般照光治療以一週二至三次的頻率開始為期 2~4 月的誘導期治療與鞏固期治療,再根據疾病對治療的反應逐步調低頻率至維持期治療,整個療程可能會持續數年之久。第三至第四期之疾病因血液、淋巴與內臟器官侵犯,可能需要加上全身性的用藥,如干擾素、 化療藥物等。     早期蕈狀肉芽腫的斑或斑塊病灶,於接受照光治療之下,多數患者能夠在數個月內達到完全緩解之後,可以使用維持性治療來減少復發。倘若停止了治療,則可能在半年至一兩年復發,以至於有需要反覆接受照光的療程。屬於第一期的蕈狀肉芽腫,若侵犯體表面積小於 10%,其平均壽命與健康民眾並無差別。即便是第

個人化益生菌可以用來治療皮膚淋巴瘤之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嗎? 閱讀全文 »

2025042902 1

認識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第一章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濾泡性淋巴瘤是惰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亞型,約佔所有新診斷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 22%。   大約 90% 的濾泡性淋巴瘤具備有 t(14;18) 染色體的轉位,這使得 BCL2 與免疫球蛋白重鏈 IGH 基因座並列,導致 BCL2 表達的失調。   在 2022 年 WHO 血液淋巴腫瘤分類 (WHO5) 中,絕大多數濾泡性淋巴瘤具有 t(14;18) 染色體轉位的被稱為經典型濾泡性淋巴瘤 (cFL),並且添加了另一個類別,稱為具有不常見特徵的濾泡性淋巴瘤(uFL),以包括一些 t(14;18) 染色體轉位陰性的濾泡性淋巴瘤的亞型。   根據每個高倍視野 (HPF) 顯微鏡下的中心母細胞(centroblasts)數量所進行的病理分級,被認為是濾泡性淋巴瘤的預後結果的臨床預測指標。   在 2017 年 WHO 分類中,濾泡性淋巴瘤的根據中心母細胞的數量,可以分為三個等級:FL1-2、FL3A 和 FL3B。由於 FL1 和 FL2 的臨床結果沒有差異,因此 FL1 和 FL2 被歸類為同一個等級(FL1-2),而 FL3 被分為 3A(中心母細胞仍然存在)或 3B(中心母細胞片,sheets of centroblasts)。   國際共識分類 (ICC) 保留了 2017 年 WHO 分類中所描述的濾泡性淋巴瘤之分級。然而,在2022 年 WHO 血液淋巴腫瘤分類中,不再需要病理分級,FL3B 已更名為濾泡性大 B 細胞淋巴瘤 (簡稱FLBL)。在 FL3 中,如果有 BCL2 重排 (BCL2-R) 和 CD10 陽性,則歸類為 FL3A ,而非 FL3B。   因此,在一項研究中,BCL2 重排的 FL3B 具有與 FL1-3A 相類似的臨床病程,而具有BCL6 重排的 FL3B 則具有更侵襲性的病程,類似於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  

認識濾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第一章 閱讀全文 »

2025020411 1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β2-microglobulin (β2-M/β2-微球蛋白)

癌細胞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異質性,而這正是目前造成癌症標準治療出現內在或後天性抗藥性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癌症患者治療後最後是以失敗收場,或是出現抗藥性或症症復發。與其他癌症免疫療法一樣,CIK細胞療法的完全成功地克復上述的困難。因為針對異質性的癌細胞群而言,CIK 細胞具有靶向和殺死異質性癌細胞的能力。

最後,總結CIK細胞療法的結論:
CIK細胞療法在快速發展的癌症領域確實具有巨大治療的潛力。因此,如何優化CIK治療與其他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結合,才能讓CIK細胞治療的優點發會的更為淋漓盡致。而CIK細胞療法在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主要以Add-on的方式加入,與現今癌症的治療模式互相搭配與互補,而不是完全去取代癌症標準的中西醫治療,如此將讓CIK細胞療法成為臨床實務中對於減少副作用和提升癌症患者存活率,提供更重要的關鍵神隊友的角色。

腫瘤科醫師另類觀點看 血液腫瘤標記(或稱為腫瘤指數)之β2-microglobulin (β2-M/β2-微球蛋白) 閱讀全文 »

20241117 1

實體癌中的TIL,TCR-T與CAR-T細胞治療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實體瘤的細胞療法其中一種就是用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TIL是從切除的腫瘤中離體培養出的天然 T 細胞。TIL的細胞療法中的 lifileucel 已經獲得 美國FDA 加速核准,用於治療過去接受過至少1種以上的全身治療,且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黑色素瘤患者。該產品的治療總體緩解率為31.5%和。   也有研究探討TIL治療的人乳突瘤病毒(HPV)相關癌症的療效,18例子宮頸癌患者中有5例(緩解率為28%)緩解,11例其他HPV相關腫瘤(例如口咽癌)的患者中則有2例(緩解率為18%)腫瘤縮小。其中有2例子宮頸癌患者在單次輸注 TIL 細胞治療後,腫瘤竟然完全消失且超過了5年。於是美國FDA已經給予 TIL 治療子宮頸癌的突破性療法資格(所謂突破性療法是一種可提供實質性改善的治療狀態,可以加快 FDA 審查)。   實體瘤的細胞療法還有令一種T 細胞受體(TCR)的細胞療法,T 細胞受體(TCR)的細胞療法包括: 體外基因工程改造的 T 細胞,該T細胞可以表達靶向腫瘤相關抗原的T 細胞受體。它們與 TIL 不同,因為它們是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具有靶向已知、已經表徵腫瘤相關抗原的T 細胞受體(TCR),而 TIL 則是未經過基因工程改造,可以靶向未知抗原且未表徵的天然T 細胞受體(TCR)。   T 細胞受體(TCR)的細胞療法中的 afamitresgene autoleucel 已經獲得 美國FDA 核准可以用於治療過去化療已經失敗的滑膜細胞肉瘤,其靶向的抗原是黑色素瘤相關抗原A4(MAGE-A4),這是一種來自癌症生殖系抗原類別的分子,MAGE-A4在某些癌症、胚胎發育期間和生殖細胞中會有表達,但健康細胞則不會表達。美國FDA 核准是根據一項單臂研究,afamitresgene autoleucel 治療的總體緩解率為39%,中位緩解持續的時間為11.6個月。其他T 細胞受體(TCR)的細胞療法也在滑膜細胞肉瘤、黑色素瘤和 HPV相關癌症的早期臨床試驗中表現出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黑色素瘤和滑膜細胞肉瘤的治療則是靶向胚系抗原,例如: MAGE 家族成員和紐約食管鱗狀細胞癌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治療的緩解率為39%-61%。  

實體癌中的TIL,TCR-T與CAR-T細胞治療 閱讀全文 »

2024111501

CAR-T細胞療法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CAR-T,全名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同時兼具備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的三種特性,CAR-T目前可以用於難治與復發型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與「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療。   免疫細胞療法中的CAR-T細胞療法仰賴高技術的基因工程,先從病人體內分離出T細胞,並透過基因工程,在T細胞上安裝可以鎖定癌細胞的導航系統,再透過大量複製,籌措一支龐大且可精準、持續消滅癌細胞的免疫大軍,一次性注射即有望為癌末病人帶來治癒希望。   根據臨床研究結果,透過細胞免疫療法-CAR-T,能讓超過5成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病人,與有逾8成的「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能夠藉由CAR-T細胞療法來有效殲滅癌細胞,其中有6成以上病人能穩定控制疾病超過2年。與過往的治療困境相比,CAR-T細胞療法的病人治癒與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會大大提升。   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是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的 T 淋巴細胞,可以識別癌細胞表面抗原的接受體,並且導致了 T 細胞活化去殺死腫瘤細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已經核准6種 CAR-T的細胞產品可用於治療6種血液系統癌: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大 B 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   與標準化療後的幹細胞移植相比,CAR-T細胞改善了大 B 細胞淋巴瘤患者的4年總體存活率(46.0%改善至54.6%)。而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經過 CAR-T 細胞治療後,可以獲得腫瘤的持久性緩解,3年追蹤時後仍然還有48%的患者存活著,且沒有白血病復發。   在過去已經接受過1~4線的非 CAR-T 細胞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與標準治療相比,CAR-T細胞治療會延長疾病控制的時間。但CAR-T細胞療法可能會引起可逆性的急性毒性反應,例如:大約40%~95%的患者出現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大約有15%~65%的患者出現神經系統疾病。   目前正在開發新型的 CAR-T 細胞療法,目的在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和治療其他類型的癌症。但美國FDA尚未核准 CAR-T 細胞療法用於實體癌症的治療,但近期有2種T淋巴細胞的療法獲得核准用於黑色素瘤與滑膜細胞肉瘤。   免疫細胞治療,指的是用

CAR-T細胞療法 閱讀全文 »

—Pngtree—young female character puts hand 6636218 1

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淋巴結腫大 可能是甚麼毛病?

淋巴結腫大的鑒別診斷 淋巴結發炎:當罹患咽喉炎、扁桃體炎或牙周炎時,可能會引起頸部或頜下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性質柔軟或中等硬度,局部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使用抗生素治療後,腫大的淋巴結會消退。 淋巴結結核:常發生在頸部淋巴結,尤其是頸部三角淋巴結,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淋巴結炎,發病緩慢,局部無急性炎症表現,腫大的淋巴結呈現中等硬度,常成串排列或互相融合。患者常有低熱、消瘦、盜汗等結核中毒症狀,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後,可使淋巴結縮小或消退。穿刺可見乾酪樣壞死等結核特徵性表現。 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有些兒童接種腦炎、麻疹等病毒疫苗1~2周後,可出現局部淺表淋巴結腫大和疼痛,好發于接種側鎖骨上淋巴結,有的還伴有低熱。 惡性淋巴瘤:是指原發於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男性多於女性,以青壯年爲多見。它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局部表現爲淋巴結腫大,通常先後或同時累及幾組淋巴結,而最初多表現爲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淺表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較硬,且有橡皮樣彈性,患者可有不規則發熱、貧血、肝、脾大等表現。 腫瘤轉移: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後,可使淋巴結發生腫大。癌細胞首先轉移到引流區域的淋巴結,也能通過血液向全身其他臟器轉移。癌淋巴結轉移常有一定的規律性,如左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常來源于胃癌等腹腔臟器,右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常來自于肺癌等胸腔臟器。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硬,一般無壓痛,開始尚可移動,當淋巴結迅速增大後,即固定無法移動。經過仔細檢查,能在身體其他部位找到原發癌病灶。 #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發炎 #淋巴結結核 #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淋巴結疼痛 #惡性淋巴瘤 #腫瘤轉移 淋巴結腫大相關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淋巴結腫大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total/

陳駿逸醫師告訴你 淋巴結腫大 可能是甚麼毛病?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