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癌症

—Pngtree—vector expand icon 4102325 1

協同PIK3CA標靶藥物或可擴大PARP標靶藥物適用於三陰性乳癌的族群

健保署於民國109年9月8日公告口服PARP抑制劑Olaparib治療BRCA1/2基因遺傳性突變的三陰性乳癌的標靶藥物,將納入健保給付,預計於109年11月1日生效。 這是一個早期臨床試驗的報告,主要是來自哈佛大學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四個中心的17例三陰性乳癌患者使用Alpelisib(乳癌首款PIK3CA標靶藥物,商品名:piqray,愛克利) 搭配PARP抑制劑olaparib(乳癌首款PARP標靶藥物,商品名:lynpaza,令癌莎)的治療結果。 之前曾在一項 1b 期試驗 (NCT01623349) 中報告了PARP抑制劑olaparib與 PI3Kα 特異性標靶藥物 alpelisib 聯合使用於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推薦的 2 期劑量 (RP2D)。在這裡,哈佛大學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報告了該治療方案的三陰性乳癌療效。 實驗設計為符合條件的患者患有復發性三陰性乳癌或具備有遺傳性 BRCA 基因突變的任何亞型復發性乳癌。

協同PIK3CA標靶藥物或可擴大PARP標靶藥物適用於三陰性乳癌的族群 閱讀全文 »

—Pngtree—yellow modern level up game 6049009 1

三陰性乳癌精準再分型 有機會讓治療成績再升級

過去我們將乳癌給他分了5型,其中之三陰性乳癌的定義為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呈現陰性,占乳癌整體病例的10-20%。而此分型對乳癌荷爾蒙治療和HER2標靶治療並無效果。 三陰性乳癌的特色是具有高復發的風險、較短的無病生存期和較差的預後。近年來,免疫治療已經成爲三陰性乳癌的突破性治療方法,顯示出中等療效,尤其是與化療療法聯合使用在第一線的治療。著名的3期臨床試驗Impassion 130的研究結果證實,在程序性死亡配體1(醫學上稱為PD-L1)屬於陽性的三陰性乳癌,第一線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藥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可以較傳統化療更能夠延長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時間(分別是7.5個月 與5.0個月)以及總體生存期((分別是25.4個月 與17.9個月)。在另一項著名的3期臨床試驗KEYNOTE-355研究中也有異曲同工之妙,PD-L1的水平屬於陽性 (定義為CPS評分≥10)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第一線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合併化療藥物,與單純化療組相比,更能夠延長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時間(分別是9.7個月 與5.6個月)。 乍聽起來,似乎轉移性三陰性乳癌出現了重大的突破,然而並不是所有的PD-L1的水平屬於陽性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都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而且還是一大部分患者的預後仍然是不佳的。所以如何找出會從免疫治療獲益的相關特徵,是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精准免疫治療的重要工作,因此需要除了PD-L1的水平分析之外,更精確的方法去區分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亞群,並且根據各亞型的特徵開發出相對應且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由於三陰性乳癌的高度異質性,所以三陰性乳癌需要進一步分型後,才能給予分層治療的對策。有學者將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根據mRNA的表型分爲4種亞型,它們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徵,進一步分爲:免疫調節型、管腔雄激素受體型、基底樣免疫抑制型、間質樣型。 學者在4種亞型的基礎上進行了FUTURE研究,這是一項很早期的傘形臨床試驗,收錄了69例入組,在進一步分型後,給予分層治療的對策。患者在此模式下的治療有效率爲29.0%。當中有16例是可評估的免疫調節型轉移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中,有10例(占比為62.5%)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藥物-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的聯合治療後是有效的。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4種

三陰性乳癌精準再分型 有機會讓治療成績再升級 閱讀全文 »

—Pngtree—fda letter logo 3988801

美國FDA核准belzutifan 用於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

2021 年 8 月,美國FDA 核准 belzutifan 用於治療需要治療、但不需要立即手術的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患者。 根據2期臨床試驗Study-004,這是一項開放標籤的研究,招募了 61 名患有 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的患者。 受試者有97% 之前接受過腫瘤縮小手術。該研究主要療效終點是 腫瘤反應率,在中位追蹤 21.8 個月(其中 30 名患者確認為腫瘤呈現部分緩解)後,腫瘤反應率為 49%。 另外 30 名患者 (49%) 對治療的最好反應是腫瘤穩定。 中位有效時間為 8.2 個月。 未達到中位緩解持續時間。 NCCN專家組將Pazopanib列為推薦的實證等級 2A 類,在某些情況下可用於 VHL 疾病相關但非轉移性病變患者的選擇。 在一項2期試驗中,31 名 VHL 疾病患者使用Pazopanib治療。腫瘤反應率有 42% ,且有 52% 的腎腫瘤特異性反應率。 VHL疾病,其實就是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逢希伯-林道症候群  ( Von Hippel-Lindau Disease )。 疾病簡介: 在1904年首先由德國眼科Eugen von Hippel醫師,發現了眼睛當中變異的血管瘤,而1926年瑞典病理學家Arvid Lindau描述了腦部和脊椎的血管瘤。這些文獻闡述是同種疾病的不同變異。此症發病時間並無特定年齡,臨床表現多樣,除造成血管異常增生外,亦伴隨全身多個器官產生腫瘤,腫瘤多半在青年期會出現,這些腫瘤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惡性。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為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3p25.3位置上的VHL基因發生變異。VHL基因為腫瘤抑制基因,若此基因突變失去功能,將無法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生而形成腫瘤。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的發生率/年齡: 目前國內發生率不明,研究指出國外的發生率約1/36,000。從孩童到七十歲皆有可能發生,任何年齡均有可能罹患此症,而臨床多是在成年之後確認診斷。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的種族/性別比: 各種族皆會發生,無明顯差別,男、女性患病率相同,通常腫瘤會同時發生,但统計數據指出腫瘤在不同人種會有差異產生,例:法國人易患神經系统腫瘤,德國人易患嗜鉻細胞瘤,日本人則易患腎腫瘤。 Von Hippel-Lindau症候群的遺

美國FDA核准belzutifan 用於VHL 疾病相關腎細胞癌 閱讀全文 »

—Pngtree—futuristic blue planet light effect 5958872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

三陰性乳癌占所有乳癌的15%~20%,侵襲性强,很容易早期復發和轉移。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全身治療主要是化療,但通常持續緩解的時間不長,中位總體生存時間為12~18個月,迫切需要改進目前的治療模式。 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免疫治療可以延長部分患者的存活時間,其中最成功的免疫治療藥物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其他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在三陰性乳癌中的研究概況是如何,此外免疫治療在三陰性乳癌的展望又是如何。 因為三陰性乳癌的關鍵特點,讓三陰性乳癌較其他乳癌亞型更可能對免疫治療産生治療反應。首先,三陰性乳癌有更多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在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更多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會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更好的反應,而且高水平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與早期三陰性乳癌的預後更好;且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都表達出更高水平的PD-L1,爲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提供更好的作用點,而且其他腫瘤的研究已經證實腫瘤中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PD-L1表達也與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反應有關;最後,三陰性乳癌一般具有更多的非同義突變,因而可以産生更多的腫瘤特異性新抗原,進而可以因此激活更多的新抗原特異性的T細胞,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更可增强這一過程的反應。 儘管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三陰性乳癌的有效反應率,顯著比其他乳癌亞型要高出許多,但療效仍不適很理想,未經特別挑選患者的患者之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療反應率只有5%;初次治療且PD-L1陽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PD-1與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療反應率約爲23%。 早期Ib期KEYNOTE-012研究中顯示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用於既往已經接受過治療且PD-L1為陽性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治療反應率有18.5%,但隨後的II期KEYNOTE-086研究(NCT02447003)中,170位既往接受過治療、但PD-L1未經特別挑選患者的的治療反應率有爲5.3%。而第三期臨床試驗KEYNOTE-119的研究結果顯示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給予pembrolizumab單藥或pembrolizumab加上化療,治療效果都與單獨化療無差異,但腫瘤細胞的PD-L1表達水平高的患者,卻是受益於pembrolizumab單藥或

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的現在與未來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