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癌症關懷協會

20230520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5集 首播公告:如何應對癌症病患的血脂異常?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5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如何應對癌症病患的血脂肪異常?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QowWc9VDm4 2023年05月20日晚上20:00  開始   不少人誤以為高脂血症一定會有頭昏、胸悶、手腳麻木、血壓升高或頸部僵硬的症狀,而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代表沒有血脂肪異常,其實這個觀念是要改正的。其實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其中一個或兩個皆過高時。血脂肪濃度過高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令人訝異的是,癌症患者經常合併有血脂肪的異常。   而血脂異常會與癌症的發生與發展,其實是關係密切。血脂異常會促進部分癌症的發生與發展,例如: 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肝癌。此外過多的脂肪攝取會促進癌細胞增殖與遷移。此外血脂的異常也會影響癌症的治療,讓療效變差、病患預後變壞。   癌症病患更需要注意心血管功能。根據研究,癌症病患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絲毫不遜色於癌症相關的死亡風險。而許多癌症治療,例如化療、標靶、免疫治療,都會使得癌有心血管風險增加、血脂異常的出現。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會影響脂蛋白的類型與血脂肪的數值,雌激素對於心血管系統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停經後乳癌患者由於受到乳癌抗荷爾蒙藥物的治療以及卵巢功能因乳癌治療而減退的雙重影響,導致了體內雌激素含量的明顯下降,體內的雌激素數值下降後會引起血脂肪的異常,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進而增加。   而血脂異常經常會影響癌症病患的心血管功能,因此如果能夠妥善處理癌症患者的血脂肪異常,就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長期生品質。   如何面對癌症病患的血脂異常,首先必須要密切監控血脂肪的監控,建議高危險心血管疾病患者每6個月空腹檢測1次血脂肪(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數值),普通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則是每6-12個月檢測1次血脂肪。此外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飲食結構與運動,更是重要手段。若是需要用藥物降低血脂,應該注意副作用與治療目標。     #高脂血症  #乳癌 #大腸直腸癌 #攝護腺癌 #卵巢癌 #肝癌 #鉑類化療#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 #總膽固醇 #三酸甘油脂 #低密度脂蛋白 #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5集 首播公告:如何應對癌症病患的血脂異常? 閱讀全文 »

20230513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4集 首播公告:鉑類化療抗藥卵巢癌治療的新選項-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ELAHERE,愛拉赫 )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4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鉑類化療抗藥卵巢癌治療的新選項-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ELAHERE,愛拉赫  )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VMPapRNwp6A 2023年05月13日晚上20:00  開始   卵巢癌是美國婦科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約有2萬名新增確診患者,導致每年1萬3千名患者死亡。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通常會接受手術,然後進行鉑類藥物的化學治療;然而,大多數患者都會面臨癌症復發,而且需要歷經化療、手術、標靶治療癌思停(bevacizumab)與PARP抑制劑的藥物治療,最後會進展成鉑類抗藥之復發性卵巢癌而難以治療。台灣在癌症登記資料來看,每年有1500位左右的新增卵巢癌案例。   2022年11月14日,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核准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商品名Elahere)用於葉酸受體-α(FR-α)陽性、鉑類抗藥之復發性的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患者,或原發性腹膜癌且已接受過一至三種全身治療方案的成年患者。而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是繼自2014年以來FDA就核准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癌思停(bevacizumab)後,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用於鉑類抗藥之復發性卵巢癌的抗體化療複合體(ADC) 藥物,可說是卵巢癌治療方式的重大突破。所以鉑類化療抗藥之卵巢癌治療選項新增有:葉酸受體-α(FR-α)高度表達者:可用單一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或是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搭配Bevacizumab。   抗體化療複合體(ADC) 藥物 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gynx進入體內後,會發現葉酸受體-α且結合在葉酸受體-α,葉酸受體-α有助於葉酸進入細胞。就在這個過程中,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會在癌細胞內釋放DM4這種微血管蛋白抑制劑的化療藥物分子,破壞癌細胞內微血管的形成,迫使癌細胞更難生長和存活,同時能夠啟動旁觀者效益,讓周遭的葉酸受體-α陰性表達的復發性卵巢癌細胞遭受到池魚之殃,進而達治療無論是葉酸受體-α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4集 首播公告:鉑類化療抗藥卵巢癌治療的新選項-抗體化療複合體藥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ELAHERE,愛拉赫 ) 閱讀全文 »

20230506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3集 首播公告:談Naldemedine 是如何緩解嗎啡類止痛藥物引起的便秘?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1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談Naldemedine 是如何緩解嗎啡類止痛藥物引起的便秘?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N6-F8mRHNF4 2023年05月06日晚上20:00  開始   鴉片類藥物(opioid),例如嗎啡。已經使用了超過一世紀,主要被應用在病人的止痛。在癌症(cancer)末期病患的使用上更是常見,鴉片類藥物可以緩解體表疼痛、內臟疼痛、甚至是神經痛等。   鴉片類藥物使用者 佔台灣整體癌症族群的 25% 左右。而根據臨床觀察,晚期或癌症末期病人使用鴉片類藥物的比例 超過 50%。   此外,嗎啡也可以治療癌症癌症末期病人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透過抑制呼吸中樞感受體內二氧化碳上升的呼吸驅動力(respiratory drive)、以及減低病人的焦慮,來達到治療呼吸困難。給予口服或皮下注射嗎啡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困難的症狀,甚至運動耐受性也大為增加;吸入型的嗎啡對於呼吸困難的治療則沒有顯著效果。   常見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 包含鎮靜、便秘、尿液滯留、噁心嘔吐、針狀瞳孔、搔癢、成癮、藥物耐受性、以及呼吸抑制等。其中以鎮靜、嗜睡和胃腸道副作用最為常見。   鴉片類藥物所致腸道功能異常(OIBD)的副作用,泛指由鴉片類藥物引起之胃腸道症狀的統稱。而OIBD 定義為:在接受鴉片類藥物治療期間新出現或惡化,且持續至少 2 週的胃腸道徵象與症狀。OIBD 的症狀可能有胃酸逆流、吞嚥困難、噁心、嘔吐、脹氣和便秘等。原因是當鴉片類藥物(或類鴉片藥物)與 μ 和 δ 型 的G 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結合後,突觸前神經末梢的鈣離子通道會被關閉,抑制環腺苷酸單磷酸( cAMP)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釋出,另一方面,會開啟突觸後鉀離子通道,導致神經元過極化,進而抑制突觸後神經元。總結來說,鴉片類藥物會透過多種方式降低神經興奮性,進而影響胃腸的正常功能。   OIBD中以便秘最為常見,也被稱為鴉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也稱為OIC (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泛指因服用鴉片類藥物而引起的便秘;或是開始使用鴉片類藥物治療而引起的排便習慣改變,特徵包含排便頻率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3集 首播公告:談Naldemedine 是如何緩解嗎啡類止痛藥物引起的便秘? 閱讀全文 »

20230429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2集 首播公告:癌症免疫治療的時機 是否也要選個良辰吉日?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2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癌症免疫治療的時機 是否也要選個良辰吉日?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NXm4y10ojA         2023年04月29日晚上20:00  開始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2集 首播公告:癌症免疫治療的時機 是否也要選個良辰吉日? 閱讀全文 »

20230422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1集 首播公告:抗癌期間 如何組建抗發炎的飲食大軍?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1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抗癌期間 如何組建抗發炎的飲食大軍?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gO1qx-yPT0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1集 首播公告:抗癌期間 如何組建抗發炎的飲食大軍? 閱讀全文 »

20230415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0集 首播公告:”乳癌癌友 要如何顧好骨頭 讓健康不打折?(早期乳癌篇)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0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乳癌癌友 要如何顧好骨頭 讓健康不打折?(早期乳癌篇)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SpdCSjXj4cI 2023年04月15日晚上20:00 開始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0集 首播公告:”乳癌癌友 要如何顧好骨頭 讓健康不打折?(早期乳癌篇) 閱讀全文 »

20230408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9集 首播公告:該怎麼吃 才可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39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該怎麼吃 才可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hy5HP6J_Js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9集 首播公告:該怎麼吃 才可以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閱讀全文 »

20230330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8集 首播公告:反向思考與創新製藥 讓HER-2陰性乳癌揮別陰霾?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38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反向思考與創新製藥 讓HER-2陰性乳癌揮別陰霾?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r0s3cj94i6E       2023年3月30日(周四)中午12:00 開始     1998年美國FDA核准trastuzumab(賀癌平,曲妥珠單抗)上市,那個當下乳癌正式走進標靶治療的時代,抗HER2標靶治療到目前已經走了二十多年的歷程。一直以來,抗HER2標靶治療都能夠用在基於“陽或陰”的二分法定義下的HER-2陽性乳癌。   時至今日,乳癌“陽或陰”的HER-2二分法已然出現變化,因為二分法定義下的HER-2陰性乳癌,實際上期乳癌細胞上面並不是完全沒有HER-2受體的表達,大致上應該也還有5~200萬個左右的HER-2受體蛋白,而正常乳房細胞的細胞上面也有大約2萬個HER-2受體蛋白/細胞。所以,過去定義的HER-2陰性乳癌實際不是真正的HER-2 陰性的乳癌,其乳癌細胞上面HER-2受體蛋白也有過多的表達,只是過量程度沒有達到HER-2陽性乳癌之HER-2受體蛋白的過度表達(超過200萬個的HER-2受體蛋白/每個乳癌細胞)。   目前興起的三分法,明確區隔出HER-2陽性乳癌(IHC 3+或IHC 2+且免疫螢光染色FISH+)與HER-2陰性(三分法定義為IHC 0分)之間,有一個“HER2低表達”乳癌的概念,也就是IHC 1+或IHC 2+且FISH-。     IHC分數 免疫螢光染色FISH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8集 首播公告:反向思考與創新製藥 讓HER-2陰性乳癌揮別陰霾? 閱讀全文 »

20230325 2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7集 首播公告:中西醫合併 真的能預防肝癌嗎?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37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中西醫合併 真的能預防肝癌嗎?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WeHiUVLawg8     2023年3月25日(周六)20:00 開始     中醫藥用于輔助癌症的標準治療,在台灣是大多數臨床醫生爭論的議題,但對於緩解抗癌藥物的副作用方面,中醫藥屢屢有成功的突破。但對於中醫藥直接用於晚期癌症的一線治療或預防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目前還缺少更多實證醫學的證據。中西醫結合防治癌症,真的能發揮1+1大於2的功效?   本集內容將會為各位舉出一個中西醫結合預防肝癌的實例。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7集 首播公告:中西醫合併 真的能預防肝癌嗎? 閱讀全文 »

20230318 1 2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6集 首播公告:侵襲性小葉性乳癌 是另外一種乳癌嗎?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36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 是另外一種乳癌嗎?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l-lzZ87RVs 2023年3月16日(周六)20:00 開始   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指的是由乳頭、乳暈、乳腺泡所構成的半球狀體;可分為兩大構造,一是乳葉,二是乳暈。 乳房基本構造是由12~20個乳葉所構成,內部除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乳管表皮細胞等所形成的乳腺外,還有支撐乳房的脂肪組織和由纖維組織所組成的懸韌帶、神經、血管、淋巴組織等。 乳癌主要分為乳管癌或乳小葉癌;若乳癌細胞只存在於乳管內或乳小葉內就屬於非侵襲性乳癌(Non-Invasive Breast Cancer),依其發生部位可稱為乳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或乳小葉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LCIS),原位癌的十年存活率將近 100%,但病友必須依醫師指示,定期返院追蹤檢查。 若乳癌細胞已跑出乳管或乳小葉至乳房其他組織時就屬於侵襲性乳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依發生部位可分為侵襲性乳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或侵襲性小葉性乳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侵襲性乳癌的癌細胞,有可能透過血流或淋巴系統散播至身體其他部位而發生轉移。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又稱為浸潤性小葉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是第二大常見浸潤性乳癌組織學亞型(大約占15%)。侵襲性小葉性乳癌在臨床、組織學和分子水準上不同於侵襲性乳管癌,但目前臨床實務中,在進行全身治療時幾乎不考慮對兩者不同的組織學類型進行區分。 本集內容主要探討侵襲性小葉性乳癌和襲性乳管癌之間病理學、臨床和生物學的差異,以及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治療面臨的挑戰和機會。 總體而言,目前關於侵襲性小葉性乳癌研究和如何更精確的治療面臨許多困難。侵襲性小葉性乳癌族群通常只是臨床試驗中的一個小亞組,研究者很少對侵襲性小葉性乳癌單獨進行分析。 侵襲性小葉性乳癌的手術前評估目前有許多挑戰,除了標準房攝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36集 首播公告:侵襲性小葉性乳癌 是另外一種乳癌嗎?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