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e學苑

202412230101

降糖減重藥物tirzepatide 也可以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變費力,更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造成吸不到空氣及窒息。大多數人是因為肥胖造成呼吸道的狹窄。   到底睡眠呼吸中止症有甚麼對人體的危險性呢? 會造成白天嗜睡,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因而工作效率低弱,並且可能會在開車時打瞌睡而造成車禍意外,甚至死亡 會於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甚至可能發生睡覺中猝死的風險增加。 造成其年紀輕輕就發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造成其突然或加速的記憶力減退,也可能與提早發生的失智症有關。 造成其人格特質的改變(如焦慮、失眠、脾氣暴躁、躁動不安等)。甚至罹患憂鬱症或失眠症。 造成其性慾降低,因而產生性功能障礙。 造成其夜間頻尿。造成其夜間有不正常之肢體活動,如夢遊、夢囈及夢魘。 造成其罹癌風險增加。澳洲最新研究顯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死於癌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40%,而且他們罹患癌症的可能性也比常人高2.5 倍。 研究人員相信,這是因為人在睡眠時若呼吸暫時停止,會導致其身體某些組織缺氧,從而激勵其體內的腫瘤增長   透過SURMOUNT-OSA 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tirzepatide (替西帕肽)可以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並且對肥胖症患者有心血管保護的好處。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2024年12月核准原本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之藥物tirzepatide,是一種新型GIP/GLP-1 受體共激動劑,目前以商品名Mounjaro用於減重的治療;也可以以商品名 Zepbound同時作為在中度至重度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藥物。2種藥物使用方式皆為皮下注射。   目前醫界大多採用「持續性陽壓(正壓」呼吸器來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美國約有12%成人飽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困,且其中8成未被診斷出來。   臨床試驗SURMOUNT-OSA 的目的在提供有關tirzepatide對缺氧負擔的影響的觀點, 探討tirzepatide是否可以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並提供降低tirzepatide肥胖後心血管風險的間接證據。它還討論了tirzepatide 治療後所導致的體重減輕,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在3 期的SURM

降糖減重藥物tirzepatide 也可以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 閱讀全文 »

2024121903 1

糖尿病藥物與癌症風險的關係 是敵是友?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糖尿病藥物對癌症的風險和結果的影響,是需要仔細考慮的複雜及全面的層次。例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在降低癌症風險和提高各種癌症的生存率方面,雖然有許多正面的結果,但陸續還是有些不支持的臨床數據。一項針對 3649 名接受治療五年的女性進行的大型 3 期隨機性臨床試驗發現,二甲雙胍作為乳癌的輔助治療在無疾病存活率或總存活率方面沒有顯著獲益。   糖尿病藥物對癌症的風險和結果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呈現出不一致的研究結果,這可能受到劑量、治療持續時間和個別患者特徵等因素所影響,所以對這些結果的解釋需要深思熟慮的分析,因為觀察性研究和薈萃分析通常表現出很高的變異性,並且容易受到偏差所影響,這可能會扭曲結果。   雖然有證據顯示高胰島素血症是癌症的發生與發展的潛在危險因素,但研究結果至今仍然是互相矛盾。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源自於外源性胰島素的治療,與胰島素阻抗中觀察到的內源性過度產生之間,是存在有差異的。外源性胰島素治療的目的是維持血糖正常,從而減輕高血糖的有害影響,例如發炎、免疫功能障礙和腫瘤促進。此外,口服胰島素的促分泌劑(例如硫醯基尿素類藥物)等治療方法對某些癌症的治療上,卻顯示出有益的影響,凸顯出胰島素在癌症動力學中複雜且高度依賴環境的作用。   此外,Pioglitazone與癌症之間的關聯性,目前仍然有所爭議,其中膀胱癌是關注最多的議題。最近的研究對這種關聯提出了澄清,但仍然建議要謹慎使用Pioglitazone,特別是對於有血尿或膀胱癌病史的患者。

糖尿病藥物與癌症風險的關係 是敵是友? 閱讀全文 »

2024121901 1

降糖保心的GLP-1受體促效劑(GLP-1RA) 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在我們體內,小腸會分泌一些激素協助我們控制血糖,我們通常稱之為腸泌素(incretins),其中和血糖最有相關的兩個為GLP-1 (glucagon-like-peptide-1,類生糖素胜肽-1)及GIP (glucose-dependent-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刺激多肽)。正常情況下,進餐後腸泌素會促進胰島素(insulin)大量分泌,同時又可降低胃排空的速度、抑制升糖素(glucagon)分泌。然而DPP-4(dipeptidyl peptidase 4,二肽基肽酶4)會水解這兩種腸泌素,使GLP-1 及 GIP 迅速被水解成無活性產物。糖尿病用藥之GLP-1受體促效劑(GLP-1RA),則會幫助病人控制血糖還可以降低體重,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身上GLP-1的量比較少,因此可利用增加GLP-1來治療糖尿病。GLP-1受體促進劑(GLP-1RA),除了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也有降低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發生率及減輕體重的效果。   目前台灣核准上市GLP-1注射劑共有四種主要成分,分別為: Exenatide(Byetta 降爾糖和Bydureon 穩爾糖) Liraglutide(胰妥善) Lixisenatide(俐速美) Dulaglutide(易週糖) Semaglutide(Ozempic/ Rybelsus/胰妥讚/善纖達)   過去幾年,人們開始擔心 GLP-1RA 與甲狀腺癌(尤其是髓性甲狀腺癌)發展之間的潛在關聯。儘管有這些憂慮,但一些隨機性的對照試驗病未能證實,接受 GLP-1RA 治療的患者降其鈣素水平會顯著升高,或是髓性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   然而,回顧性的觀察研究和藥物警戒的報告則顯示 GLP-1RA 的使用與甲狀腺惡性腫瘤之間可能存在關聯,這使得GLP-1RA之臨床安全性數據的解釋變得複雜。如前所述,臨床前研究證實,GLP-1受體在甲狀腺的C細胞中有表達,並且GLP-1RA的使用,是會促進囓齒動物模型中C細胞的增生和惡性腫瘤發生,但這些影響在人類中似乎不太明顯。  

降糖保心的GLP-1受體促效劑(GLP-1RA) 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閱讀全文 »

2024121807 1

降糖保心的SGLT-2 抑制劑 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正常人體的腎臟每日可藉由腎小管回收大約160-180公克的葡萄糖。糖尿病病友代謝葡萄糖失衡,使體內血糖超過腎臟回收葡萄糖的能力,因此多餘的葡萄糖就會出現在尿液中。而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通道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簡稱SGLT2抑制劑)」這一大類的糖尿病藥品,則是藉由抑制腎小管回收葡萄糖的作用,幫助糖尿病病友把更多的糖排出體外,達到「排糖」效果。除此之外,該類藥品不僅沒有增加潛在的心血管風險,反而提供心血管與腎臟不同程度的好處;目前部分的SGLT2抑制劑也逐步納入治療心衰竭的準則中   屬於SGLT2抑制劑藥物,有:Dapagliflozin(其中文名稱:安達唐(大陸地區)、福適佳(台灣地區), 英文品牌名: Forxiga )、 Empagliflozin、Canagliflozin。   SGLT-2 抑制劑雖有充分證據可以參考的保護心臟和腎臟作用相反,但逐漸有人開始擔心GLT-2 抑制劑潛在的癌症風險,特別是乳癌和膀胱癌。   導因於Dapagliflozin早期的臨床前研究,引發了人們的擔憂,觀察到女性乳癌的發病率和男性膀胱癌的發病率有增加,儘管統計學上並沒有達到顯著差異。且這些考慮因素推遲達了dapagliflozin在 2012 年獲得美國 FDA 的批准,強調需要進一步調查這些風險是否會轉化為臨床結果。   一項追蹤平均 2.2 年,收錄了2154 例乳癌病例的大規模研究發現,無論患者年齡或用藥時間長短,SGLT-2 抑制劑與乳癌風險之間並沒有顯著的關聯。研究包括與 DPP-4 抑制劑的比較,在乳癌方面有類似的中性發現。   此外,對60,112 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的研究分析, Dapagliflozin的使用,反而讓乳癌風險會顯著降低,這只是早期追蹤的發現,可能是由於檢測的偏差,而不是實際發病率增加所致。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Dapagliflozin對於癌症,是具有中性、甚至有保護的作用,但長期研究數據則充分確認Dapagliflozin不存在有致癌的風險。

降糖保心的SGLT-2 抑制劑 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閱讀全文 »

2024121805 1

胰島素、Pioglitazone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胰島素、口服腸泌素的促分泌劑和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性,一直是研究的重要焦點。高胰島素血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生,目前有大量臨床研究在探討了提高胰島素水平的療法,反而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癌症發生增加。   研究發現,與非糖尿病個體相比,糖尿病個體之癌症發生率明顯增加了 20%,特別是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以肝癌、胰臟癌和膀胱癌的發生率增加尤其明顯。值得注意的是,一型糖尿病患者也表現出了較高的膀胱癌風險,這表明胰島素治療的致癌潛力可能超出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族群。   進一步的研究檢視了不同胰島素促分泌劑所誘發之相關的癌症風險。台灣國家健康保險資料庫中分析了 8000 多例的的二型糖尿病的癌症患者,而胰島素的使用與總體癌症風險的降低是有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第一代和第二代胰島素的使用與癌症風險會適度增加,但第三代胰島素藥物並未發現其與癌症的顯著相關性。   Pioglitazone(Actos/順醣錠)屬於thiazolidinedione類(TZDs)之第二型糖尿病治療藥物,其作用機轉是活化細胞核上的PPAR-γ,來增加肌肉、脂肪和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可減少體內胰島素阻抗性,增強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身體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胰島素,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而除了降血糖的功能外,Pioglitazone 也有助於增加HDL-C並且減少油質脂肪酸,對於心血管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Pioglitazone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而這種風險似乎與Pioglitazone的劑量和使用時間有關係。而PROactive 試驗引起了期關注,這是一項關於Pioglitazone的關鍵研究,該試驗報告稱,與安慰劑組相比,Pioglitazone組的膀胱癌發病率較高,儘管惡性腫瘤的總體發病率沒有觀察到顯著差異。然而,新興研究對這種關聯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一些研究報告稱,即使在不同種族的人群中,Pioglitazone的使用與膀胱癌發生之間也沒有顯著聯繫。例如,最近一項涉及 6,440 名亞裔印度之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Pioglitazone使用者的膀胱癌發生率並未增加。儘管有這些發現,研究的作者建議謹慎還是要行事,尤其是有血尿史的患者,並確定 58 歲以上是膀胱癌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鑑於這些爭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繼續建議有血尿或膀

胰島素、Pioglitazone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閱讀全文 »

2024120903 1

降糖減重藥物Mounjaro (tirzepatide/替澤帕肽) 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目前關於Tirzepatide在癌症發生與發展中的作用,證據仍然有限且尚無定論。   最近一項針對 2 期和 3 期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的統合性分析發現,使用Tirzepatide治療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並未有顯著增加罹癌的風險。這項統合分析包括九個隨機對照試驗,無論是主要結果或次要結果,都沒有發現任何類型癌症的發生率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增加。然而,本研究有局限性,包括樣本量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36 至 72 週)以及報告的癌症事件數量有限。這些限制讓我們需要對研究結果進行謹慎的解釋,因為相對較短的追蹤期可能無法捕捉許多癌症的完整潛伏期。   此外,來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之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FAERS) 的數據,引發了有關Tirzepatide與罹患髓性甲狀腺癌風險增加之間,是否有潛在關聯的問題。具體而言,與其他糖尿病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Tirzepatide治療的患者發生髓性甲狀腺癌病例的可能性,確實高出 了13.67 倍。   雖然這項訊號值得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良事件報告資料庫會受到各種偏見和混雜因素給影響,並且無法建立因的果關係。   Tirzepatide的整體安全性似乎與其他 GLP-1RA 相似,除了潛在的甲狀腺癌風險可能增加之外,Tirzepatide與癌症風險之關係,似乎與現有的同類療法應該是一致的。  

降糖減重藥物Mounjaro (tirzepatide/替澤帕肽) 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嗎? 閱讀全文 »

2024120902 1

搞定血糖 可以讓癌症的控制更理想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你可能不知道,糖尿病竟然也是多種癌症的重要危險因子,而且糖尿病的治療藥物對部分癌症的發聲與發展,竟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糖尿病是一場嚴重的全球健康危機,目前約有 5.37 億成年人罹患糖尿病,預估到 2030 年人數將增加到 6.43 億。而糖尿病其與惡性腫瘤之間有著複雜的雙向關係,會影響癌症的預後和結果。   在這些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中,二甲雙胍(metformin)很早就發現到其擁有潛在的抗癌作用,而備受關注。metformin主要是透過調節 AMP 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點 (AMPK/mTOR) 的訊號傳遞路徑,以及誘導自噬的作用,來達到抗癌效果。除了二甲雙胍之外,其他傳統的降血糖藥物,例如胰島素、硫醯基尿素類藥物(Sulfonylurea/簡稱SU)、Pioglitazone (商品名:Actos)和二肽基肽酶4 (dipeptidyl peptidase-4,簡稱DPP-4) 抑制劑與,也有相關研究其在癌症生物學中的作用。   甚至新型降血糖藥物,例如:胰高血糖素樣肽1 (簡稱GLP-1) 受體激動劑、雙GLP-1/ GIP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激動劑,以及鈉-葡萄糖共同轉運器-2抑制劑簡稱(SGLT- 2)抑制劑(目前這一類藥物在市面上主要有三種:empagliflozin、dapagliflozin、canagliflozin),不僅能夠改善血糖的控制,還帶來了顯著的心血管和腎臟益處,徹底改變了目前糖尿病的處置,也有相關研究其在癌症生物學中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證據支持,癌症是導致第 1 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將近 20% 的癌症患者同時被診斷有糖尿病。這種關係被認為是因為兩種似乎沒關聯的疾病,竟然擁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包括高胰島素血症、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高血糖會促使有利於癌症發生的細胞環境形成。另外,高胰島素血症與癌症風險增加是有關的。   此外,Pioglitazone是一種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 (簡稱PPAR-γ) 的激動劑,Pioglitazone過去被發現有增加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增加之文獻報告,但Pioglitazone在乳癌、肺癌和大腸癌中卻表現出良好的抗癌效果。   DPP-4具有調節腸泌素活性的持續時間,進而影響其代謝作用。而腸泌素的發展更改變了 2 型糖尿

搞定血糖 可以讓癌症的控制更理想嗎? 閱讀全文 »

202411270401

外泌體於治療眼科疾病的新進展

陳駿逸醫師 外泌體是直徑 30 至 150 nm 的奈米級囊泡,由脂質雙層、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所組成。外泌體幾乎由人體內所有類型的細胞都會分泌。它們負責細胞間通訊、免疫調節、發炎反應和血管新生的形成當中,都具有關鍵的功能。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外泌體在多種疾病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腦部疾病。   近年來,各種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在多種眼科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最近,外泌體在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葡萄膜黑色素瘤、視神經擠壓、青光眼、視網膜缺血、視網膜損傷、自體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療上之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外泌體參與各種病理過程及其在幾種主要眼部疾病中的作用,包括:眼睛自體免疫疾病、大面積角膜損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老年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青光眼的作用,   而包括失明在內的視力障礙一直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組織報告稱,中度或重度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等眼科疾患,而使用外泌體去治療這些眼科疾患,目前仍然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限制。   目前的證據發現,外泌體含有多種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有助於其廣泛的生物學功能,包括訊息傳遞、免疫調節、修復和再生。而許多研究提供了外泌體在眼部疾病之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證據,包括發炎、神經元變性、氧化壓力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此外,外泌體具有跨越生物物種的屏障能力。使用外泌體作為生物標記物或是治療載體,都可能會為有眼部疾病患者帶來更好、且更個人化的治療。   然而,有鑑於外泌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外泌體在眼部疾病的功能和機制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外泌體在眼部疾病的診斷和臨床治療的作用,以及作為生物標記物或擔任藥物治療載體的部分,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而且,目前還沒有既定的分離純化外泌體的標準,開發大規模生產外泌體的方法,亟待更多的努力。   由於外泌體含有蛋白質、miRNA、lncRNA和脂質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來自不同細胞的外泌體會發揮不同的生物學功能。目前所知,外泌體將會作為載體來參與神經損傷與修復、血管的再生、免疫的反應、纖維化形成等多種病理過程。外泌體在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角膜炎等眼科疾病的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外

外泌體於治療眼科疾病的新進展 閱讀全文 »

2024112502 1

中藥與腸道益生菌 會是標準癌症防治中的好幫手嗎?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青春雙歧桿菌是一種來自副擬桿菌屬的革蘭氏陰性,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1、治療腹瀉 青春雙歧桿菌可以治療慢性腹瀉。許多醫生已將雙歧桿菌製劑作為治療慢性腹瀉的首選藥物。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實際上是抗生素的使用,使一些如腸桿菌成為優勢種群,它們大量增殖或分泌相關毒素與腸粘膜上皮細胞受體結合後使CAMP酶活性升高,而造成腹瀉症狀,大量水分電解質流失。雙歧桿菌可以治療因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導致的偽膜性腸炎   2、治療便秘 青春雙歧桿菌可以治療便秘。便秘是指排便次數減少或糞便乾燥難解(一般兩天以上無排便)而言,根據病因其大致上可分為器質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兩大類。雙歧桿菌主要用於功能性便秘。引起功能性便秘一般來說與腸道菌失調密切相關,多半互為因果。尤其是腸道腐敗菌增加,其產生相應有毒代謝產物如胺、酚、吲哚類等物質。通過調整腸道菌群,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敗菌數量大大減少,而其有毒代謝產物吸收會減少,從而使得便秘症狀得以緩解。尤其補充雙歧桿菌等 ,其產生乙酸會讓腸道呈酸性,其結果能減少有害菌引起的異常發酵,並且刺激腸子蠕動,從而減少水分的過度吸收,而緩解便秘症狀,還可以恢復機體免疫功能,有利於調整內分泌功能。   3、抗衰老

中藥與腸道益生菌 會是標準癌症防治中的好幫手嗎? 閱讀全文 »

2024112102 1

合理的pemetrexed合併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與免疫藥物治療的 給藥順序 將有效提升CIK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療法的抗腫瘤活性 CIK群體的抗腫瘤活性是透過其內部三種不同細胞的活性獲得的。 CIK 群體的所有亞群(CD3+CD56-、CD3+CD56+ 和 CD3-CD56+)透過各種機製表現出抗腫瘤活性。   CIK群體的抗腫瘤活性是由其內部三種不同細胞(CD3+CD56-、CD3+CD56+和CD3-CD56+)的活性所獲得的。 ( A ) CD3 + CD56 + 細胞群透過表面標記物與腫瘤細胞相互作用後,釋放革蘭酶 B/穿孔素,從而殺死腫瘤細胞。 ( B ) CD3 – CD56 + 細胞群表現出與 NK 細胞相似的抗腫瘤活性,而 (C) CD3 + CD56 – 細胞群表現出與 T 細胞毒性細胞相似的抗腫瘤活性。    

合理的pemetrexed合併搭配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與免疫藥物治療的 給藥順序 將有效提升CIK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