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

2025081903 2 1

罕見的肺腸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肺腸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PAED) 是一種罕見的肺腺癌亞型,其病理特徵與結直腸腺癌相似,腸型分化的成分超過50%。這種類型的肺癌在顯微鏡下看起來更像腸道中的癌症,而不是通常的肺癌。該類腫瘤於 1991 年由 Tsao 首次描述,此後病例報告甚少。   伴隨腸分化的肺腺癌被描述為散發性,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肺癌變體。此腫瘤異質性極高,與肺腺癌和大腸直腸腺癌具有多種共同的形態學特徵。超過一半的肺腸型腺癌病例呈現「類大腸樣」病理形態,並表達至少一種典型的腸分化免疫組化標記物,即 CDX2、CK20 或 MUC2。因此,大多數PEAC患者幾乎沒有特殊臨床表現,這種惡性腫瘤通常難以與大腸直腸癌轉移病灶區分,這使得其與大腸直腸癌肺轉移鑑別診斷十分困難。且常難以與轉移性大腸直腸腺癌鑑別。所以更需要使用大腸鏡檢查、電腦斷層和正子攝影排除大腸直腸病變,這對於區分肺腸型腺癌和轉移性大腸直腸腺癌是很重要。   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肺腺癌,肺腸型腺癌還具有獨特的突變表達和免疫特性,其突變譜顯示KRAS、HER2和MMR基因突變率較高,而EGFR基因突變率較低,因此標靶治療未來或將成為肺腸型腺癌治療的新亮點。所以要對肺腸型腺癌與原發性肺腺癌的鑑別相對簡單;但肺腸型腺癌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鑑別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病理學、免疫組化和突變分析。   過去的研究尚未看到關於肺腸型腺癌的治療具體陳述。目前的治療策略與非小細胞肺癌的策略相似,應該根據不同的臨床分期,並採取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的綜合治療方案。儘管許多病例報告和研究提及肺腸型腺癌患者檢測到不同的基因突變,但都未提到肺腸型腺癌患者是否可以接受標靶治療。   手術切除是早期肺腸型腺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包括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和肺段切除術。一向總結了28位患者的研究,患者均接受系統性縱膈淋巴結清除術,其預後結果如下:24例患者接受肺葉切除術,其中5例患者在術後1~20個月內死亡,其餘患者均存活,最長存活期為30個月;3例患者接受肺段切除術,個月存活為1929個月存活期。 1例患者接受單側肺葉切除手術,存活30個月。然而,由於數據有限,肺腸型腺癌的預後仍不明確。   鑑於肺腸型腺癌與大腸直腸腺癌的相似性,化療方案可分為兩

罕見的肺腸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閱讀全文 »

2025081101 1

Amivantamab (Rybrevant/肺倍恩)副作用處置的建議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mivantamab (商品名為Rybrevant/肺倍恩) 是一種針對EGFR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和MET (間質上皮轉化因子) 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 它主要用於治療具有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且疾病在鉑類化療後有進展的患者。且Amivantamab通過增強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從而減緩或阻止其生長。   Amivantamab 這個雙特異性抗體,能同時與EGFR和MET受體結合,這兩個受體在腫瘤生長和擴散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為首個針對 EGFR exon 20 插入突變獲准之雙特異性單株抗體,亦可合併 lazertinib 應用於帶有 EGFR 常見突變(exon 19 缺失或 exon 21 L858R)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試驗顯示,無論單獨或合併使用,皆能帶來顯著的疾病控制與無惡化存活期延長。   Amivantamab 的使用方式: 靜脈輸注: Amivantamab 以注射劑形式通過靜脈輸注給藥。 劑量: 劑量取決於患者的體重,具體劑量和給藥方案請參考藥物說明書或諮詢 在給藥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並根據需要調整劑量。   皮膚毒性為 amivantamab 治療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尤其在治療初 期(前 4 至 8 週)發生率最高。常見表現包括膿疱疹、痤瘡樣皮炎、 乾燥與搔癢、甲溝炎、頭皮或臉部壞死,以及皺褶處潰瘍等。部分患 者因毒性嚴重須延遲或中斷治療,對治療完整性與生活品質造成實質 影響。合併 lazertinib 時,亦需同步關注靜脈血栓事件與輸注相關反 應等全身性不良反應。   Amivantamab 皮膚副作用透過皮膚科與胸腔科的緊密協作與整合式照護流程,醫療團隊得以更有效地掌握毒性管理時機,減少不必要的治療中斷,並提升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與依從性。   Amivantamab 為雙特異性 EGFR-MET 單株抗體 Amivantamab 目前核准的核准適應症: 第一線治療具備有EGFR exon 20 (20外顯子)插入突變: 可與 carboplatin 與 pemetrexed 合併使用,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 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 第二線或以上治療 EGFR exon 20(20外顯子) 插入突變: 可作為單一療法,適用於曾接受含鉑類化學治療失敗

Amivantamab (Rybrevant/肺倍恩)副作用處置的建議 閱讀全文 »

2025060512 2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免疫治療與化療 CheckMate 816最終成績出爐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CheckMate 816是一項隨機性、開放標籤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共收錄了358位手術可以切除(第1B-3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術前聯合治療組(合併Nivolumab與化療)和對照組(術前單純化療),兩組隨後進行手術切除腫瘤。   該研究之主要研究終點為:病理學上腫瘤完全緩解率(pCR)和無事件存活時間(E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主要的病理學緩解(MPR)率、總體生存期(OS)、安全性等。   2022年,CheckMate 816研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期中的分析資料。結果顯示,術前聯合Nivolumab與化療治療為手術可以切除(第1B-3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相較於術前單純化療,更能改善EFS(風險比為 0.63)和pCR(分別是24%與 2.2%)。術前聯合Nivolumab與化療治療確實有顯著的獲益,研究達到主要終點。   中位追蹤 68.4 個月,術前聯合Nivolumab與化療治療組5年的存活率達65%,顯著高於單純化療組的55.0%(風險比為0.72;P=0.0479)。第1B -2期與3A期患者均具有存活率提升的幫助,且不論PD-L1蛋白水平之表達情況。術前聯合Nivolumab與化療治療組與單純化療組5年EFS率分別為49%和34%(風險比為0.68)。   風險比為組若能達pCR患者之5年存活率率高達95%,未達pCR者存活率僅56%;pCR患者5年EFS率為88%,未達pCR者35%;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免疫治療與化療 CheckMate 816最終成績出爐 閱讀全文 »

2025060504 1

新型HER2標靶藥物Severtinib(BAY-2729088)在HER2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療效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於2025年5月30日-6月3日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芝加哥舉行。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年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學術水準最高、最具權威的臨床癌症治療的會議。   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報告了這項研究評估了新型HER2標靶藥物Severtinib(BAY-2729088)在HER2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   SOHO-01是一項1~2期的臨床試驗,該研究在評估Severtinib在HER2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而Severtinib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簡稱TKI),對HER2及EGFR均有活性。本次試驗報告分成: D 族群:收錄了已知HER2基因突變、過去已經接受過全身性治療、但未曾使用過HER2標靶藥物的81位患者。使用新型HER2標靶藥物Severtinib治療之腫瘤客觀緩解率達到60.5%,疾病控制率高達81.5%。  

新型HER2標靶藥物Severtinib(BAY-2729088)在HER2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療效 閱讀全文 »

2025052609 1

健保給付非小細胞肺癌免疫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用藥: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病人,非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ROS-1腫瘤基因原生型、鱗狀癌者需為EGFR/ALK腫瘤基因原生型。  轉移性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用藥:限pembrolizumab 與carboplatin及paclitaxel 併用至多使用4個療程,接續單用pembrolizumab 治療。  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限pembrolizumab 與pemetrexed(限使用Pexeda/派癌休或Apeta/伏肺瘤)及含鉑類化學療法併用,或 限atezolizumab 與bevacizumab( 限使用Alymsys/艾麥思 或Avastin/癌思停 )及carboplatin、paclitaxel 併用 做為轉移性, 不具有EGFR/ALK/ROS-1腫瘤基因異常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二線用藥: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 類化學治療失敗後, 又有疾病惡化, 且EGFR/ALK 腫瘤基因為原生型之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成人病人。 肺腺癌第三線用藥: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 類及docetaxel/paclitaxel 類二線(含)以上化學治療均失敗,又有疾病惡化,且EGFR/ALK/ROS-1腫瘤基因為原生型之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成人病人。

健保給付非小細胞肺癌免疫藥物 自2025年06月01日生效的規定 閱讀全文 »

2025052204 1

口服 HER2 標靶藥物 Zongertinib 治療晚期 HER2 突變肺癌患者呈現佳績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Zongertinib(也稱為 BI 1810631)是一個口服 HER2 特異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可能為 HER2 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潛力之標靶治療方法。   而Zongertinib在Beamion LUNG-1的臨床試驗中,用於先前接受過治療的HER2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新數據和更新數據。這些數據在2025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的官方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並同時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大約有 2% 至 4% 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具有 HER2 基因的突變。迄今為止,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的唯一一種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 HER2 標靶療法是T-DXd(優赫得/Enhertu/德曲妥珠單抗),這是一種抗體-化療藥物複合體(ADC),該要物可以將細胞毒殺藥直接遞送至表達有HER2基因突變的細胞。然而, T-DXd 也必須在醫院進行靜脈注射,而且並非所有非小細胞肺癌具備有HER2 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該藥物,都是有效的,並且優赫得會伴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包括間質性肺病。   對於 HER2 突變型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顯然仍需要一種有效、易於耐受、且方便的標靶治療方法。   最新分析的數據顯示,zongertinib在先前已經接受過治療的HER2突變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具有持久的治療反應和臨床上有意義的結果。在先前接受過治療的患者中,腫瘤客觀反應率為71%,其中7%的患者之腫瘤達到完全反應,64%為腫瘤部分緩解,疾病控制率高達96%。在2025年AACR年會上首次展示了14.1個月的中位反應持續的時間,以及12.4個月的中位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此外,Zongertinib在先前接受過治療的腦轉移患者中,同樣也具有顱內的抗癌活性,其中有41%的患者達到治療上的反應,疾病控制率為81%。   在先前接受過鉑類化療的HER2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後續給予HER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治療中,初步結果顯示腫瘤客觀反應率為48%的患者達到疾病控制。於HER2突變、非TKD的先前接受過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探索性試驗族群,結果顯示,研究者評估的腫瘤客觀反應率為30%,疾病控制率高達65%。這些數據集均在AACR 2025年會上展示,並發表在《新

口服 HER2 標靶藥物 Zongertinib 治療晚期 HER2 突變肺癌患者呈現佳績 閱讀全文 »

2025042103 1

針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Osimertinib治療後 出現MET基因擴增的抗藥 該怎麼辦?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針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Osimertinib治療後,出現MET基因過度表現或擴增的抗藥性,根據SAVANNAH 臨床試驗的研究數據顯示,此時可以 Osimertinib (商品名為 Tagrisso)合併Savolitinib(商品名為Orpathys)可以產生較高的腫瘤緩解率與持久性的療效。奧希替尼沃利替尼在中。且SAVANNAH 臨床試驗的研究數據也證實了Osimertinib 合併Savolitinib組合方案的安全性,和每種單獨藥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並沒有報告新的安全訊號。   根據第二期 SAVANNAH 臨床試驗的最新數據,Osimertinib 合併Savolitinib組合方案對於在Osimertinib治療期間病情出現惡化或是失控的 EGFR 突變、MET基因過度表達和/或擴增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Osimertinib 合併Savolitinib組合方案可獲得有效且持久的總體腫瘤緩解率。   第三代的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的問世,為 EGFR 突變肺癌患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期,並改變了治療EGFR 突變肺癌患者的格局,但患者使用Osimertinib治療後,可能會因 MET 過度表達和/或擴增等基因(一種常見的抗藥性基因的突變)而產生抗藥性。   第二期 SAVANNAH 臨床試驗的最新結果發現,當出現MET過度表達和/或基因擴增的抗藥時候,可以再繼續Osimertinib的治療基礎上,再加價上MET標靶藥物療Savolitinib,有助於在產生抗藥且病情惡化的患者中產生有意義的反應,為一線Osimertinib的治療失敗後,提供另外一種潛在、有效的新治療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FDA 於 2023 年授予Osimertinib 合併Savolitinib組合方案用於針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Osimertinib治療後 出現MET基因擴增的抗藥性之適應症的快速通道資格。  

針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Osimertinib治療後 出現MET基因擴增的抗藥 該怎麼辦? 閱讀全文 »

2025040701 1

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王者不保? 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有望再增加至少1年以上的存活期

細胞治療中心/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歐洲肺癌大會(ELCC)會議由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與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聯合組織。 ELCC由代表胸部腫瘤專家的最重要的多學科學會聯合協作舉辦,共同致力於促進科學發展、傳播教育和提高全世界肺癌專家的實踐。   2025年ELCC於2025年3月26-29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台大癌醫醫院長楊志新報告了第三期臨床試驗 MARIPOSA 的研究中最終總體生存期的結果。該研究針對具備有EGFR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別給予Amivantamab (Rybrevant/肺倍恩注射劑/埃萬妥單抗,屬於EGFR-MET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合併 lazertinib(Lazcluze/拉澤替尼,屬於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治療與osimertinib(泰格莎/Tagrisso/奧希替尼,屬於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第一線治療,其成效的差異?   肺癌仍是台灣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具備有EGFR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在台灣肺癌患者中尤其常見,比例高達50%。目前這類病患在過去主要依賴第一~三代 EGFR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其中臺灣因為健保給付之關係,大多會使用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 osimertinib做為具備有EGFR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之第一線的治療,雖然成效不錯,但面對抗藥性與腫瘤異質性的挑戰,仍然有改善空間。   根據台大癌醫醫院長楊志新報告了第三期臨床試驗 MARIPOSA 的研究中最終總體生存期的數據結果。顯示雙標靶藥物合併療法-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的治療,確實比目前台灣常用的第一線治療藥物-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 osimertinib,中位追蹤時間了37.8 個月,可以更為顯著延長具備有常見之EGFR基因突變(ex19del 或 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   雙標靶藥物合併療法-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的治療,相較於osimertinib的治療,其整體死亡風險會因此再降低 25%(HR=0.75)。目前預測顯示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的治療可能可以將中位整體存活時間延長至少12個月以上!   而中位整體存活時間的分析,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

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王者不保? 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有望再增加至少1年以上的存活期 閱讀全文 »

2025033105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發生腦轉移之時 抗體藥物複合體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有臨床治療的價值嗎?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ADC是近年國際大藥廠發展抗癌抗體藥物的最新趨勢,其原理是利用抗體藥物的標靶性,連接上藥效強、毒性高的小分子藥物,使其具有標靶傳輸的特性,用於癌症治療可以達到更專一性地去殺死腫瘤細胞的效果,也可以大幅降低小分子藥物的毒性與副作用。而非小细胞肺癌腦轉移的患者一般來說預後差,而ADC在腦轉移患者中展現出重要的臨床價值。   非小细胞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腦部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臨床上腦轉移的治療通常需要多學科團隊的管理,需要在全身性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局部的腦轉移之治療。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之腦轉移的治療模式取決於患者的整體體能狀況、腦轉移病灶的數量和位置,及頭顱外之非小细胞肺癌細胞的活動程度,此外,儘管近20年來,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的出現為肺癌腦轉移的患者帶來了療效上的改善,但還是會面臨當抗藥性出現後如何選擇非常有限治療的難題。   ADC藥物憑藉其優化的結構設計、合適的藥物抗體比(DAR)、強大的細胞毒殺性等優點,更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這讓ADC在肺癌腦轉移治療上出現重要的價值和前景。   在臨床研究中,新一代ADC藥物,如T-DXd(德曲妥珠單抗,商品名: Enhertu/優赫得)、HER3-DXd、I-DXd等已經在肺癌腦轉移患者中均展現出不錯的顱內腫瘤之抗癌活性。   例如:在DESTINY-Lung01的臨床試驗,優赫得治療33位出現腦轉移但無症狀HER2突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腫瘤客觀緩解率高達54.5%,與優赫得治療無腦轉移患者的腫瘤客觀緩解率(55.2%)是相當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發生腦轉移之時 抗體藥物複合體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有臨床治療的價值嗎? 閱讀全文 »

2025033104 1

Brigatinib在早期之ALK陽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術前輔助治療有角色嗎?

高禾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台中醫院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Brigatinib (Alunbrig,中文名:癌能畢),中國稱之為布格替尼(商品名為安伯瑞)是一種口服的ALK標靶藥物,主要用於ALK陽性非小细胞的晚期肺癌。   Brigatinib由於它的特殊結構,增加了水溶性、減少與蛋白質結合,也可與較多種類ALK基因的變異 (尤其是對Crizotinib產生抗藥性者)結合。此藥的強度為Crizotinib的12倍。   在2016年Brigatinib的單臂、第一/二期臨床試驗中,收錄173位來自9個美國和西班牙醫學中心的癌症後期患者。第一期的目標在建立藥物的劑量,測試範圍為每日30-300 mg,發現每日接受300 mg Brigatinib的患者發生第四級呼吸困難的機會顯著上升,每日240 mg則跟肝功能變差(第三級ALT上升)有關;而第二期臨床試驗主要是探討藥物的療效,起先使用每日180 mg的劑量,但七日內早期肺部不良反應,包括間質性肺炎、肺炎、喘、呼吸困難、咳嗽等機率上升,因此改為評估每日90 mg持續七天,七天後改為每日180 mg和維持每日90mg不增加劑量的療效。結果發現罹患ALK非小細胞肺癌,曾使用Crizotinib治療後持續惡化的患者,Brigatinib的治療竟然有62%的腫瘤客觀反應率,中位數的疾病控制時間可以達12.9個月。   綜合考量治療效果和副作用,Brigatinib的治療建議劑量為每日90 mg,於七天後增加至每日180 mg。也因為其在ALTA臨床試驗的優異表現,美國FDA加速此藥核准,在台灣2020年8月通過有條件健保給付。

Brigatinib在早期之ALK陽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術前輔助治療有角色嗎?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