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飲食

20230520 1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5集 首播公告:如何應對癌症病患的血脂異常?

”知癌抗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 第45集 陳駿逸醫師YouTube首播公告: 如何應對癌症病患的血脂肪異常?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QowWc9VDm4 2023年05月20日晚上20:00  開始   不少人誤以為高脂血症一定會有頭昏、胸悶、手腳麻木、血壓升高或頸部僵硬的症狀,而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代表沒有血脂肪異常,其實這個觀念是要改正的。其實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其中一個或兩個皆過高時。血脂肪濃度過高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令人訝異的是,癌症患者經常合併有血脂肪的異常。   而血脂異常會與癌症的發生與發展,其實是關係密切。血脂異常會促進部分癌症的發生與發展,例如: 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肝癌。此外過多的脂肪攝取會促進癌細胞增殖與遷移。此外血脂的異常也會影響癌症的治療,讓療效變差、病患預後變壞。   癌症病患更需要注意心血管功能。根據研究,癌症病患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絲毫不遜色於癌症相關的死亡風險。而許多癌症治療,例如化療、標靶、免疫治療,都會使得癌有心血管風險增加、血脂異常的出現。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會影響脂蛋白的類型與血脂肪的數值,雌激素對於心血管系統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停經後乳癌患者由於受到乳癌抗荷爾蒙藥物的治療以及卵巢功能因乳癌治療而減退的雙重影響,導致了體內雌激素含量的明顯下降,體內的雌激素數值下降後會引起血脂肪的異常,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進而增加。   而血脂異常經常會影響癌症病患的心血管功能,因此如果能夠妥善處理癌症患者的血脂肪異常,就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長期生品質。   如何面對癌症病患的血脂異常,首先必須要密切監控血脂肪的監控,建議高危險心血管疾病患者每6個月空腹檢測1次血脂肪(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數值),普通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則是每6-12個月檢測1次血脂肪。此外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飲食結構與運動,更是重要手段。若是需要用藥物降低血脂,應該注意副作用與治療目標。     #高脂血症  #乳癌 #大腸直腸癌 #攝護腺癌 #卵巢癌 #肝癌 #鉑類化療#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 #總膽固醇 #三酸甘油脂 #低密度脂蛋白 #

知癌防癌 翻轉人生小學堂第45集 首播公告:如何應對癌症病患的血脂異常? 閱讀全文 »

005 1 1

重量訓練由運動防治癌症大戲的跑龍套 漸漸成為男主角

文:癌歸於好 陳駿逸醫師 定期進行重訓可以改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並且可以直接預防許多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根據證據,定期進行重訓對於慢性疾病風險的獲益與耗氧性運動相當,甚至更好。但是,目前國際運動指南都強調要每週進行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或是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可以降低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但是重訓在總體健康方面的作用,目前還未被重視。   鑑於肌肉質量越少、肌肉力量越差的癌症患者,存活率越差;所以強化肌肉質量,不只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減少癌症的復發。也就是肌肉質量和強度與癌症死亡率成反比。   雖然定期進行體能鍛煉,也就是規律性且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減少死於癌症的風險以及改善癌症預後。Stamatakis等人使用來自英格蘭和蘇格蘭健康調查的數據,研究包括80,000名30歲以上的成年人,發現每周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果再加上每周至少兩次重量訓練,更可以降低癌症死亡風險高達34%;而只做有氧運動方面則沒有任何明確的好處,重訓確實對癌症特異性死亡率,癌症復發率和全因死亡率,都具有保護作用。

重量訓練由運動防治癌症大戲的跑龍套 漸漸成為男主角 閱讀全文 »

—Pngtree—office development calendar planning 5304244

抗癌養生的《10周健康》計劃(Healthy 10 Challenge)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 陳駿逸醫師 《10周健康》計劃-Healthy 10 Challenge是一個協助你抗癌養生的飲食運動訓練計畫。世界權威癌症防治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爲了降低患癌風險,同時為了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時間,並且提高抗癌生活品質,曾經就飲食、營養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提出了十大建議,堪稱是迄今爲止最全面的防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議。 不過,大家都知道”知易行難!”要想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絕對無法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能否長期堅持貫策執行這種被建議的健康生活習慣,是健康生活方式可否達到防癌、抗癌目的的一個主要關卡。爲了幫助民眾通過這種關卡,協助有需要的癌友可以很順利地建構起健康的生活習慣,癌症研究所於是發起了一項名爲《10周健康》的計劃(Healthy 10 Challenge), 希望透過這項爲期10周的飲食和運動計劃,經由每周設定克服不同挑戰的步驟,幫助人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力量地去對抗癌症。如果您正在爲了如何培養抗癌的飲食運動的健康生活習慣而苦惱,不妨從這份10周健康生活的訓練計劃開始。 以下是抗癌養生的《10周健康》計劃(Healthy 10 Challenge)的內容: 第1周~打造更健康的餐飲內容 在第1周,至少這周要有5頓餐飲上遵守”2/3-1/3餐飲”的原則。也就是那頓餐飲中至少要有1/3的食材是抗癌、健康、能保持健康體重的植物性食物。 第一周健康計劃的原則是:用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和種子等五顔六色的植物性食物,來填滿1/3或更多的餐盤。因為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其他被稱爲植物化學物質的天然物質,有助于人們保持健康,增加抗癌免疫力。而動物性食物,如家禽肉品、海鮮、瘦肉、雞蛋和乳製品,則只佔了每餐餐飲份量的1/3份量,或是更少。 這個“2/3-1/3餐盤”的原則,不是偏好某一種飲食,而是一種可以每天控制肉類的食物份量,並且確保更多的植物性食物進入你的飲食清單,用來預防癌症的方法。 第2周~開啟多走動的生活模式 第2周起,開始增加5-10分鐘的運動時間或多走500-1000步。

抗癌養生的《10周健康》計劃(Healthy 10 Challenge) 閱讀全文 »

2022120704 1

高血壓與癌症患者的親密關係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高血壓與癌症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項研究指出,血壓高于正常值的男性將來罹患癌症風險顯著升高 10%-20%,且有高血壓的男性和女性死於癌症的風險均升高。 隨後的研究也陸續發現,高血壓與癌症的發病風險增加存在著關聯性。此外,還有一些研究顯示,癌症患者有高血壓的話,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總體生存率。 高血壓在癌症患者中較爲常見的原因可能有: 首先,高血壓與癌症患者存在著有一些相似的危險因子,比如年齡、吸烟或二手烟、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血脂異常、超重或肥胖、低運動量及不健康飲食等。 其次,高血壓本身可能就是癌症患者發生的危險因素,並且參與癌症患者發生的過程。血管生成因子是高血壓參與癌症患者發生的可能機制之一;緩激肽會增加組織滲透性和刺激血管生成從而促進癌症患者的生長;同時高血壓也可能通過誘發和加重動脉壁的氧化反應刺激這一途徑參與癌症的發生。 癌症患者患者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基本上與其他族群一樣,癌症患者患者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爲: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况下,收縮壓 / 舒張壓≥140/90mmHg。 24小時動態血壓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爲:平均24h的收縮壓/舒張壓≥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間≥120/70mmHg。 家庭自測血壓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爲:≥135/85mmHg。 自測血壓的溫馨提示 1、家庭血壓監測時,應每日早上、晚上都測量血壓,每次測量應在坐著休息 5分鐘後測量。 2、通常早上血壓的測量應在起床後1 小時內進行,再服用降壓藥物之前,早餐前,且在劇烈活動前。建議晚間血壓測量在晚飯後、上床睡覺前進行。不論早上還是晚上,測量血壓前需要先排空膀胱。 癌症相關性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一般起病緩慢,患者早期常無症狀,或僅有頭暈、頭痛、心悸、耳鳴等症狀,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變的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如果血壓控制不當就會病變成爲較嚴重的腦中風、心肌梗塞和腎功能衰竭等常見的高血壓病發症。 腫瘤患者身體虛弱,如果同時併發高血壓,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和癌症治療的難度,如果血壓控制不佳,很可能會增加化療引起的心肌病變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影響癌症患者的治療療程,增加劇了患者的死亡風險。 癌症患者應該如何防治高血壓? 爲了更好地控制自身血壓,癌症且有高血壓患者應該注意日常生活的方式。採取低鈉低脂的飲食,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不應該超過6克,高

高血壓與癌症患者的親密關係 閱讀全文 »

2022120611 1

扶正氣祛癌邪 酵母來源的葡聚多醣體有法度來抗癌嗎?

 文:癌症新觀點/話聊俱樂部/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  當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時,先天免疫系統擔任第一道的防綫,快速提供了重要的初始反應,並且透過檢測與病原體相關的特定抗原,動員適應性的免疫系統對其展開防禦。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成員,例如B細胞、T細胞,除了協助先天免疫系統外,做重要的是會對病原體産生持久性的“免疫記憶”,因此下次遇到同樣的病原體,就可以迅速作用,反應速度就更快。   相較於適應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統過去一直被認爲是缺乏記憶性的。然而這一觀念正在逐漸被改變,怎麼說呢?例如:卡介苗,這種疫苗原本用來讓適應性免疫系統記住結核桿菌,但現在發現,它也會讓先天免疫系統得到“訓練”,進而持續增强免疫反應,從而對其他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有預防作用。這也是為何去年有接種卡介苗的國家,似乎新冠病的疫情比較趨緩的一項說法。   仔細再來認識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system)是甚麼? 先天免疫系統又稱為固有免疫,包括一系列的細胞及相關機制,可以以非特異性的方式抵禦外來的感染。先天免疫系統的細胞會非特異性地去辨識、並且作用於病原體。與適應性免疫不同,先天免疫系統並不會提供持久的保護性免疫,而是作為一種迅速反應的抗感染作用,目前知道先天免疫系統存在於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之中。   而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的細胞,主要組成是白血球,是游離於特定的組織器官之外的獨立的細胞。它們的功能更類似於獨立的單細胞生物,白血球可以自由地移動並捕捉細胞碎片、外源顆粒或入侵微生物。與許多其他體細胞不同,白血球沒有自行分裂來達到增殖的能力,而是由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幹細胞產生。  

扶正氣祛癌邪 酵母來源的葡聚多醣體有法度來抗癌嗎? 閱讀全文 »

如何正确使用生机饮食

如何正確使用生機飲食?

早餐: 需要包括三大類的主要食物: 新鮮的水果,水果是早餐食物中最理想的選擇,因為他們富含消化酵素,可以活化細胞。 優質的蛋白質,包括奶類(高鈣燕麥奶、乳酸菌、優酪乳、黑豆漿)、蛋類、大豆製品。 主食類:麵包、五穀雜糧、饅頭、包子、糙米以及豆芽菜、堅果類。

如何正確使用生機飲食? 閱讀全文 »

—Pngtree—vitamin d sun shining pill 4825754

5大口訣強化免疫力 改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

鑑於大腸直腸癌在國人的發生率節節高升,有越來越多的結直腸癌治療後的存活者,如何使用方法來改善患者的長期生存結果,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個癌後生活中,除了時時刻刻擔憂癌魔復發之外,最應該高度優先被關心的事項。 最近在特定癌症上取得驚人成功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再次確定免疫調節的新策略,更有效地利用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是可以實現的。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飲食和生活方式對大腸直腸癌存活率有相當大的影響。反過來,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進而塑造腸道微生物群,這與大腸直腸癌發病率和進展息息相關,並在部分癌症上發現可以預測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性。儘管有長期研究證據證實,飲食和生活方式以及腸道微生物組等原因,會影響宿主腸道和全身的免疫系統,但是生活方式改變在增強抗癌免疫反應中的潛在作用,目前有許多患者仍然不清楚。在這裡,陳駿逸醫師回顧了有關如何通過運動和飲食免疫和微生物機制的調整,進而改善大腸直腸癌的最新看法,並提出幾個關鍵事項。 免疫力對大腸直腸癌存活率的影響 上個世紀的50年代,Paul Ehrlich最早提出了癌症免疫監視的概念,以及日後演變成Schreiber在2002年闡明的癌症免疫編輯的概念,在過去的幾年,科學家認識到宿主免疫有雙重作用,作為外在的腫瘤抑制因子與腫瘤生長和進展的促進因子。最近發現某些免疫細胞(例如,Th17細胞4和調節性T細胞[Tregs])功能上的異質性,取決於免疫和微生物背景,以及細胞毒殺性T細胞淋巴細胞和免疫檢查點表達之間的平衡,會深遠地影響中大腸直腸癌的存活率。這些背景資料都突顯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可塑性,可以透過某些方式來改善免疫系統,進而提升活抗腫瘤免疫力,和減少腫瘤造成的免疫力抑制與逃避免疫監視。 茲列舉強化免疫力5大口訣  改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 免疫提升有5寶 運動始終是個寶 優質脂肪不可少 維生素D一起跑 膳食纖維有最好 喝杯咖啡會更好 腸癌人生無限好 1.運動始終是個寶 一些觀察性研究一致地確定了大腸直腸癌診斷前後的體能活動以及較低的復發和死亡風險之間呈現出劑量依賴關係,。 此外,從診斷前到診斷後,任何增加大腸直腸癌患者之體能活動水平與未改變體能活動水平,或在診斷前無體能活動或是體能活動不夠的患者相比,死亡率有明顯地降低。 此外,臨床證據顯示運動確實有益於放療和化療療效的提高,以及減少癌症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包括惡病質、抑鬱、焦慮和認知功能障

5大口訣強化免疫力 改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