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新知

—Pngtree—breast cancer awareness png 6854511

新型口服SERD類藥物giredestrant 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嶄露頭角

文: 陳駿逸醫師 抗荷爾蒙治療是荷爾蒙受體陽性但HER-2陰性的早期乳癌的主要治療方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degrader, SERD)是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乳癌的荷爾蒙治療重要要角之一,因為SERD可以穩健地去佔據荷爾蒙受體,並且進行荷爾蒙受體的分解破壞。目前唯一核准的SERD是肌肉注射型的法洛德(Fulvestrant,Faslodex),目前有許多新型的SERD類藥物正在研發。     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的早期乳癌口頭報告專場上,新型SERD類藥物giredestrant揭露了它的最新研究成果。Giredestrant本身是一種口服的高效選擇性SERD,   Giredestrant+palbocilcib(CDK4/6抑制劑的一種)用于停經後、荷爾蒙受體陽性但HER-2陰性的早期乳癌之術前新輔助治療的療效,並且與芳香環酶抑制劑的letrozole+palbocilcib進行比較。這項第二期名為coopERA BC的臨床試驗,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所展示的研究中期分析數據表明,giredestrant的抗增殖活性優于對照組-芳香環酶抑制劑的letrozole,安全性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  

新型口服SERD類藥物giredestrant 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嶄露頭角 閱讀全文 »

—Pngtree—approve icon isolated on abstract 5086122 1

abemaciclib獲美國FDA核准 成為全球第一個早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標靶治療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雖然99.9%的乳癌發生在女性,而肺癌則相對”性別平等”許多。但是根據2020 Global cancer的研究數據顯示,自2021年起,罹患乳癌人數已經超過了肺癌,成爲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然而,拜生物科技及醫藥的進步,乳癌也跟肺癌的診治進展一樣,已經把乳癌患者細分化,根據生物標記可以區分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HER-2受體陽性乳癌以及三陰性乳癌。就藥物學角度而言,根據不同型態的乳癌,會有不同的配套治療模式,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就需要荷爾蒙治療,HER-2受體陽性乳癌則是要給予HER-2標靶治療,至於三陰性乳癌則會受惠於化療或是加上免疫治療。 以最大宗的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而言,這幾年來最大的突破口就是也有了標靶治療。乳癌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過去傳統的治療模式就是荷爾蒙治療,用荷爾蒙治療的藥物不同程度及面向去抑制女性荷爾蒙去刺激乳癌細胞的生長,然而荷爾蒙治療有它先天上的罩門,荷爾蒙治療的最終仍然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抗藥性。而就其抗藥性機轉之一就是乳癌細胞的週期信號通路出現了啟動和改變。這時候有一個名為”細胞週期素激酶(簡稱CDK)”的物質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因為CDK是調節乳癌細胞分裂周期的重要蛋白質。 而CDK是由一群的兄弟蛋白所組成,其中CDK4與CDK6是扮演調節乳癌細胞分裂周期的重要調控的舵手級的角色。 而如果對CDK4與CDK6給予專一性的阻斷藥物,也就是醫界所稱的”CDK4/6抑制”劑,即可以通過抑制細胞的分裂週期來抑制乳癌細胞的分裂複製˴進而延緩荷爾蒙治療抗藥性的出現,從而與傳統荷爾蒙治療共同發揮”1+1>2”的樞紐地位。目前美國FDA與台灣衛福部已經核准了三款CDK4/6抑制劑, 分別是Palbocilcib(愛乳適,ibrance)、Ribociclib(擊癌利,kisqali)、abemacilcib(捷癌寧,verzenio),可以使用於荷爾蒙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

abemaciclib獲美國FDA核准 成為全球第一個早期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的標靶治療 閱讀全文 »

—Pngtree—2 5d connected life technology 4112363 1

認識輔助抗癌老將 雲芝多醣體的前世今生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數據 ,癌症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死亡原因,2018 年估計有 960 萬人因癌症而死亡。常見的癌症死因分別來自常見癌症,例如:肺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肝癌和乳癌,而其他常見癌症包括攝護腺癌和皮膚癌。   值得關注的,大約 70%的癌症死亡是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或其他地區。這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民眾不能廣泛獲得現代新穎的抗癌藥物。還有傳統的中醫藥抗癌藥物相對親民且可近性高,但是否於現代新穎的抗癌治療體系,例如免疫治療下,仍然有一席之地呢?讓我們來認識中醫抗癌藥物”一哥”-雲芝。     中醫抗癌藥物”一哥”:雲芝 雲芝(Trametes versicolor,前稱Coriolus versicolor或Polyporus versicolor),又稱彩雲革蓋菌或瓦菌,是多孔菌科植物雲芝的子實體或菌絲體。雲芝源自中國的原始森林,中國大陸的東南西北都有分佈,寄生於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闊葉樹和朽木上。 雲芝常見於溫帶亞洲、北美和歐洲,包括英國,所有地區均有記錄 。   雲芝在西方世界最常被稱作為Turkey Tail火雞尾,其獨特的形態特徵是菌蓋上側的同心彩色區域和下側帶有孢子的多孔,外貌像極了火雞的尾巴。   雲芝是一種大型珍貴的藥用真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醣體、多醣肽及所有葡聚醣、三萜類、木質素、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多醣肽中還另有五類單糖,包括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木糖。   雲芝作為中藥的一部分,其藥用價值至少可以追溯到 2000 年前,。中醫學認為雲芝,味甘平淡,性微寒,歸肝、脾、肺經。傳統用法為健脾利濕、止咳平喘及刺激免疫。民間常用雲芝於包括健康促進作用,增加體力和長壽及抗癌的治療,值得一堤的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兩種雲芝多醣體的商業產品,分別是 PSP 和 PSK,可作為癌症的輔助治療。與其他食用真菌一樣,雲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多醣肽 (PSP),它是從菌絲體和發酵液中分離出來的PSP 的主要來源是中國PSP和日本PSK的商業產品,分別是從“COV-1”和“CM-101”的菌株中生產。這兩種產品都已被批准作為藥物,主要作為癌症治療的輔助劑。甚至於20幾年前台灣健保就開始給付胃癌術後可以使用藥物krestin(PSK,克速鎮),日本的健保也給付物krestin(PSK,雲芝多醣體)用於胃

認識輔助抗癌老將 雲芝多醣體的前世今生 閱讀全文 »

—Pngtree—fitness sport roller skating boy 4719333 1

结肠癌第3期(淋巴结阳性)患者 你应该知道的术后辅助治疗

文:癌归于好/中西医肿瘤专科 陈骏逸医师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104,270 例新发的结肠癌病例被诊断出来。外科手术切除是局部性结肠癌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治疗方法,治疗成绩与就诊时的结肠癌疾病程度有着最密切的相关。   对于已经接受潜在治愈性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第3期患者,日后癌病疾病复发的风险被认为是由手术时存在的临床隐匿性微转移的多寡所引起的。而于术后给予辅助治疗的目标是根除这些癌症微转移,从而提高结肠癌第3期患者的治愈率。   结肠癌第3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益处已经在结肠癌第3期(淋巴结阳性)中得到最明确的证明,其中给予以5-Fu(氟尿嘧啶)为主的辅助化疗可以将疾病复发风险降低大约 30%,并降低了 22% 至 32%死亡率 ;若术后辅助治疗再加上化疗oxaliplatin奥沙利铂后,也就是FOLFOX(奥沙利铂搭配亚叶酸和短期输注氟尿嘧啶)的基础的额外益处则会更显着。   从定义上看,术后辅助治疗的是否让病人获益之金标准就是要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然而,三年的无病生存期(DFS;定义为从随机分组到无论原因如何出现任何结肠癌事件的时间,似乎是五年总体生存期的可接受的替代指标,尤其是对于结肠癌第3期疾病。因此,术后三年的 DFS 率是术后辅助治疗是否被推荐之一个广泛可以被接受的指标点,用来定义结肠癌第3期(淋巴结阳性)的术后辅助治疗的益处。

结肠癌第3期(淋巴结阳性)患者 你应该知道的术后辅助治疗 閱讀全文 »

—Pngtree—colon cancer cancer cell 6757808 1 1

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患者 你應該知道的術後輔助治療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 104,270 例新發的結腸癌病例被診斷出來。外科手術切除是局部性大腸癌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治療方法,治療成績與就診時的大腸癌疾病程度有著最密切的相關。 對於已經接受潛在治愈性手術切除的大腸癌第3期患者,日後癌病疾病復發的風險被認為是由手術時存在的臨床隱匿性微轉移的多寡所引起的。而於術後給予輔助治療的目標是根除這些癌症微轉移,從而提高大腸癌第3期患者的治愈率。 大腸癌第3期患者接受術後輔助化療的益處已經在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中得到最明確的證明,其中給予以5-Fu(氟尿嘧啶)為主的輔助化療可以將疾病復發風險降低大約 30%,並降低了 22% 至 32%死亡率 ;若術後輔助治療再加上化療oxaliplatin奧沙利鉑後,也就是FOLFOX(奧沙利鉑搭配亞葉酸和短期輸注氟尿嘧啶)的基礎的額外益處則會更顯著。 從定義上看,術後輔助治療的是否讓病人獲益之金標準就是要提高患者的總體生存率。然而,三年的無病生存期(DFS;定義為從隨機分組到無論原因如何出現任何大腸癌事件的時間,似乎是五年總體生存期的可接受的替代指標,尤其是對於大腸癌第3期疾病。因此,術後三年的 DFS 率是術後輔助治療是否被推薦之一個廣泛可以被接受的指標點,用來定義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的益處。 至於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的術後輔助治療的時機又是何時呢? 輔助化療通常會在手術恢復後開始。關於何時是開始輔助化療的最佳時間,目前沒有一致意見。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ASCO) 和國家綜合癌症網絡 (NCCN) 的指南則沒有明確規定開始化療的時機,而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更新的指南則是建議輔助治療應該於手術後儘快開始,最好不要遲於術後 8 週。而過去臨床試驗通常會要求在手術後 6 至 8 週內開始輔助化療,是目前公認的執行時機。 在臨床實踐中,手術和開始輔助化療之間的間隔往往超過八週;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手術傷口及體力上恢復的延遲]。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它能夠較早啟動輔助化療。其他可能延遲啟動輔助治療的因素,包括術後合併症、缺乏社會支持和病患個人意願。 延遲輔助性化療是否會會影響術後輔助治療的結果,目前是有爭議的。因為沒有針對已切除的大腸癌患者進行隨機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有幾項回顧性研究指出,其中大部分

大腸癌第3期(淋巴結陽性)患者 你應該知道的術後輔助治療 閱讀全文 »

—Pngtree—ganoderma lucidum 2126642 1

雲芝多醣體輔助對抗乳癌的實例報告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控制癌症的主要措施之一的化療,是透過使用各種小分子化合物和生物製劑來進行。與往常一樣,天然植物的中草藥作為這些化療藥物的重要來源,例如:紫杉醇 (Taxol®)、鬼臼毒素衍生物(etoposide等)和長春花生物鹼(vincristine,vinorelbine)。另一方面,天然真菌更是化療藥物的重要來源,舉凡doxorubicin, daunomycin, mitomycin C, 及 bleomycin化療藥物,都是來源自真菌,特別是鏈黴菌中所研發的抗癌化療藥物更是的代表性例子。   這些具有醫療價值真菌的蕈菇類,除了它們的營養價值外,近年來真菌中有醫療價值的蕈菇類,不僅作為免疫調節藥物的來源,而且作為癌症常規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的輔助療法,以增強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的效力或減少其副作用。在這方面,近年來研究得最好且最完善的醫療用蕈菇類就是雲芝 。   雲芝是一種大型珍貴的藥用真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醣體、多醣肽及所有葡聚醣、三萜類、木質素、多種胺基酸及微量元素。多醣肽中還另有五類單糖,包括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木糖。   雲芝作為中藥的一部分,其藥用價值至少可以追溯到 2000 年前。中醫學認為雲芝,味甘平淡,性微寒,歸肝、脾、肺經。傳統用法為健脾利濕、止咳平喘及刺激免疫。民間常用雲芝於包括健康促進作用,增加體力和長壽及抗癌的治療,值得一堤的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兩種雲芝多醣體的商業產品,分別是 PSP 和 PSK,可作為癌症的輔助治療。與其他食用真菌一樣,雲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多醣肽 (PSP),它是從菌絲體和發酵液中分離出來的PSP 的主要來源是中國PSP和日本PSK的商業產品,分別是從“COV-1”和“CM-101”的菌株中生產。這兩種產品都已被批准作為藥物,主要作為癌症治療的輔助劑。甚至於20幾年前台灣健保就開始給付胃癌術後可以使用藥物krestin(PSK,克速鎮),日本的健保也給付物krestin(PSK,雲芝多醣體)用於胃癌、大腸癌術後輔助治療,並建議合併術後輔助化療。足以見得雲芝,特別是PSK-雲芝多醣體,在癌症治療的角色。  

雲芝多醣體輔助對抗乳癌的實例報告 閱讀全文 »

—Pngtree—stroke liver gallbladder back liver 6017728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乳癌發生肝臟轉移的成效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肝臟轉移 乳癌患者的噩夢 根據2020 Global cancer的研究數據顯示,自2021年起,罹患乳癌人數已經超過了肺癌,成爲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乳癌更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儘管乳癌全身性的治療取得了十足的進展,拜生物科技及醫藥的進步,乳癌也跟肺癌的診治進展一樣,已經把乳癌患者細分化,根據生物標記可以區分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HER-2受體陽性乳癌以及三陰性乳癌。就藥物學角度而言,根據不同型態的乳癌,會有不同的配套治療模式,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就需要荷爾蒙治療,HER-2受體陽性乳癌則是要給予HER-2標靶治療,至於三陰性乳癌則會受惠於化療或是加上免疫治療。因此目前乳癌的預後更是大為改善。 但乳癌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的預後仍然很差,特別是在全身治療失敗或停止的情况下,儘管缺乏强有力的獲益證據,但乳癌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手術切除仍然被視為治療的選項之一,特別是肝臟以外病灶控制良好的情況。 然而,由于乳癌發生肝臟轉移疾病(BCLM)的範圍和部位和身體狀况,乳癌肝臟轉移患者真的可以適合手術的患者,其實是很有限的,不到 20% 的患者有資格成為手術候選人。所以乳癌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除了改變全身性治療外,對於局部肝臟轉移病灶進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療,包括:經動脉栓塞 (TAE)、經動脈化療栓塞 (TACE) 和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經皮膚的熱消融方法,如:射頻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認爲可以潜在考慮的局部治療選擇。 相對於其他轉移部位,肝轉移被認為是預後不良的不祥徵兆。而且單一性肝臟轉移在乳癌的情況下是相當少見,僅僅是< 5%。更何況手術不可切除且是化療抗藥的乳癌肝臟轉移患者患者,其中位生存期約莫只有 3-10 個月之間。高達 60%的致命性之轉移性乳癌患者是死於肝轉移所引起的肝功能衰竭 談談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乳癌發生肝臟轉移的成效 閱讀全文 »

—Pngtree—human liver 8621432 1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大腸直腸癌發生肝臟轉移的成效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大腸直腸癌發生肝臟轉移疾病的範圍和部位和身體狀况,患者一旦發生肝臟轉移,除了改變全身性治療外,對於局部肝臟轉移病灶進行姑息性的局部治療,包括:經動脉栓塞 (TAE)、經動脈化療栓塞 (TACE) 和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以及經皮膚的熱消融方法,如:射頻消融 (RFA) 和微波消融 (MWA),都是被認爲可以潜在考慮的局部治療選擇。 談談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 SIRT 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體經由肝動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臟的惡性腫瘤。這種微球體通過動脉的血液流通而進入供應肝臟腫瘤的小血管,之後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終微球體會卡在腫瘤內,並且向腫瘤直接釋放出高劑量的放射線能量,如:β-射線。由於從體內輻射直接作用於腫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輻射劑量較體外放射綫治療高出了許多倍,但卻較不會影響肝臟周圍的器官。在台灣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釔90微球體,是由澳洲于1998年所研究出一種新方式, 2002年通過美國FDA核准使用于大腸直腸癌之肝轉移, 並於2003年通過歐盟之核准使用于無法手術切除的肝癌病患。台灣也在2011年通過核准使用,主要使用對象爲第三綫用藥失效後之大腸癌肝轉移病患,有時也用在其他不適合傳統治療方法之惡性肝腫瘤治療,目前健保未給付。 因為釔90微球體是一種帶有放射綫物質的微小球體,可以携帶在玻璃微球或是脂質之中,其輻射範圍僅1.1公分,半衰期時間短(約64小時),經導管將含放射性釔90送達供給腫瘤養分的血管,會隨著血流停駐在腫瘤內的微細動脉中,有相當好的腫瘤覆蓋率。接著局部會進行大約兩個星期的”肝內”放射性治療,藉由近距離、高輻射劑量的β-射線去殺死肝臟的惡性腫瘤。 因為釔90微球體與一般體外放射綫治療有所不同的是,體外放射綫治療顧及周圍正常組織能承受的傷害,故肝臟照射的能量最高只能達到30葛雷,而經肝動脈放射性栓塞的放射治療能量卻可高達150葛雷,同時利用血管攝影技術增加其定位的準確度,不僅能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大腸直腸癌發生肝臟轉移的成效 閱讀全文 »

—Pngtre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acupuncture 5930335 1

中醫針灸 治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文:癌歸於好/中西醫腫瘤專科 陳駿逸醫師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CIPN) 是乳癌患者於化療療程完成後最虛弱的長期副作用之一。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包括傷害運動神經造成的肌肉無力;傷害感覺神經造成的麻木、異常感覺或異常疼痛;若傷害到自主神經,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周邊神經病變所導致的麻木或肌肉無力。 大約有30%至 85.9 %癌症病人會發生化學治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症狀會影響日常活動功能,產生情緒壓力,進而降低生活品質。接受神經毒性化療藥物如:紫杉醇類(taxanes)、鉑類(platinum)、長春花鹼類(vinca alkaloids)患者常見周邊神經病變副作用 韓國大邱天主教大學醫學院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針灸治療隊乳癌化療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 收錄了1-3期乳癌女性接受過含紫杉醇類輔助化療後,出現 1 級或更嚴重的周邊神經病變,按 1:1 隨機分配至即刻針灸 (IA) 的實驗組或等候名單的對照組 (CG)。實驗組的參與者在 8 週內接受了 18 次針灸治療,然後沒有接受額外的針灸治療。 對照組組的患者在 8 週內接受了常規護理,隨後在 8 週內接受了 9 次針灸治療。在試驗前和入組後 4、8 和 16 週收集了包括患者神經毒性的問卷 (PNQ)、癌症治療功能評估 – 神經毒性分量表 (FACT-NTX) 和簡短疼痛量表 (BPI-SF) 在內的測量數據.

中醫針灸 治療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閱讀全文 »

—Pngtree—melanoma promotion month simple black 5528922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黑色素瘤肝轉移的的治療

黑色素瘤是一種不太常見但特別致命的皮膚癌,佔皮膚癌相關死亡人數的 75%。最常見的黑色素瘤類型是皮膚型(超過 90%)和眼部型(葡萄膜型,約 5%)。與大多數其他癌症類型不同,皮膚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正在上升。儘管眼部和皮膚黑色素瘤均起源於黑色素細胞,但它們具有不同的疾病進展模式。 而眼部黑色素瘤有轉移到肝臟的趨勢(發生在 95% 的轉移性疾病中),而肝轉移僅發生在 15%-20% 的轉移性皮膚黑色素瘤患者中。 對於任何一種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預後都是不好,並且通常是死亡的原因。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中位總體生存期為 2.4 個月,而非內臟轉移者則為 7.2 個月,至於肺轉移者尚有 11.4 個月。 作為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一線治療,標準化療一直是無效的,儘管新的研究表明標靶和新的免疫療法可以提高生存率。但是對於那些化療難治性肝轉移的患者,肝臟定向治療是可以考慮用於黑色素瘤僅有肝轉移的情況,可以大幅減少肝臟腫瘤負荷和延長總體生存期。 況且基於廣泛的肝臟或肝外受累,手術切除對於大多數 (91%)黑色素瘤出現肝轉移的患者來說不是可行的選擇。反而是經動脈輸注化療(TAI)和經動脈化療栓塞的經導管治療對於不可切除之肝轉移患者會有良好的反應率和改善的臨床結果。 體內放射療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SIRT)是一種動脉灌流的癌症治療方法,不過,所灌入的東西是會放出放射線的同位素物質,以治療肝癌爲例,介入放射科的醫生可以透過病人股動脉切口,直接插入導管進行SIRT的治療,將數以百萬計的放射性微球體經由肝動脉分支直接灌流入肝臟的惡性腫瘤。這種微球體通過動脉的血液流通而進入供應肝臟腫瘤的小血管,之後由于其大小限制最終微球體會卡在腫瘤內,並且向腫瘤直接釋放出高劑量的放射線能量,如:β-射線。由於從體內輻射直接作用於腫瘤,所以病人接受到的輻射劑量較體外放射綫治療高出了許多倍,但卻較不會影響肝臟周圍的器官。在台灣目前核准使用的主要是釔90微球體。 目前至少已經對黑色素瘤肝轉移的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進行了四項研究。 Kennedy 等人於 2009 年進行的第一項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之研究,報告了 11 名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驚人有效率,達到 77%,1 年生存率為 80%;且有一名之前 13 次溫和栓塞手術失敗

認識釔90微球體的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以及用於黑色素瘤肝轉移的的治療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