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

20231221 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1集:神經營養受體酪胺酸激酶(NTRK)融合性基因突變 極為罕見但很重要的癌症精準治療靶點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1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神經營養受體酪胺酸激酶(NTRK)融合性基因突變 極為罕見但很重要的癌症精準治療靶點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i40BdLAWiqI   2023年12月21日晚上12:00 開始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1集:神經營養受體酪胺酸激酶(NTRK)融合性基因突變 極為罕見但很重要的癌症精準治療靶點 閱讀全文 »

20231207 2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9集:當肺癌EGFR藥物標靶治療失敗時 Amivatamab(肺倍恩)治療的角色為何?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0集 首播公告: 題目: 聽聽世界肺癌大會2023年年會說 KRAS G12C突變肺癌治療有何新進展?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rCzwXwc20I   2023年12月14日晚上12:00 開始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9集:當肺癌EGFR藥物標靶治療失敗時 Amivatamab(肺倍恩)治療的角色為何? 閱讀全文 »

20231214 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0集:聽聽世界肺癌大會2023年年會說 KRAS G12C突變肺癌治療有何新進展?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0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聽聽世界肺癌大會2023年年會說 KRAS G12C突變肺癌治療有何新進展?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rCzwXwc20I   2023年12月14日晚上12:00 開始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10集:聽聽世界肺癌大會2023年年會說 KRAS G12C突變肺癌治療有何新進展? 閱讀全文 »

20231130 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8集:當osimertinib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出現MET基因擴增的抗藥性 該怎麼辦?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8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當osimertinib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出現MET基因擴增的抗藥性 該怎麼辦?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JEDaMQ5aytk   2023年11月30日晚上12:00 開始 MET標靶藥物Tepotinib(德邁特/替泊替尼/TEPMETKO) 合併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Tagrisso /泰格莎/奧希替尼)可能為非小細胞肺癌於第一線使用 Osimertinib 治療失敗後,提供免除化療的後續治療方案的新選擇。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8集:當osimertinib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出現MET基因擴增的抗藥性 該怎麼辦? 閱讀全文 »

20231109 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7集: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化療加標靶會是更好的一線治療的選項嗎?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7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化療加標靶會是更好的一線治療的選項嗎?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zfMcfhWZXAs 2023年11月09日晚上12:00 開始 臨床試驗FLAURA的研究結果證實,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osimertinib(泰格莎/Tagrisso/奧希替尼)已經成為了EGFR敏感性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的首選。而2023年公布的臨床試驗FLAURA2,該研究是首個探討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加上化療用於第一線治療EGFR敏感性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FLAURA2是全球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目的在評估osimertinib加上化療(pemetrexed/鉑類)用於第一線治療EGFR敏感性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   臨床試驗FLAURA2收錄了初次治療的EGFR敏感性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關鍵入組的標準包括年齡滿18歲、組織學類型為病理學確認的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體能狀態良好、允許有出現穩定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癌轉移。   入組患者按照1:1比例隨機分配接受osimertinib(80mg/日)搭配化療pemetrexed/鉑類的4個療程,後續再給予osimertinib(80mg/日)搭配化療pemetrexed的維持治療,或是osimertinib單藥治療的維持治療,直至疾病惡化或出現不可耐受的毒性。該研究主要終點為研究者評估的疾病控制時間(PFS),次要終點包括總體生存期(OS)、客觀緩解率(ORR)、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疾病控制率(DCR)。   該研究共收錄了557例既往未經治療的EGFR(Ex19del/L858R)敏感性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別有279例和278例患者被分配至osimertinib搭配化療組和osimertinib單藥組。資料分析截至2023年4月3日,兩組患者於入組前的特徵是均衡可比。主要研究終點分析結果,由研究者評估的osimertinib搭配化療組和osimertinib單藥組的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為25.5個月和16.7個月(風險比為0.62,P<0.0001)。由獨立評審委員會(BICR)評估的兩組的疾病控制時間分別為2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7集: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化療加標靶會是更好的一線治療的選項嗎? 閱讀全文 »

20231123 1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5集首播公告: FLAURA2研究證實 Osimertinib合併化療有望成為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新選擇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5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FLAURA2研究證實 Osimertinib合併化療有望成為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新選擇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WvX572nf9GA 2023年11月23日晚上20:00  開始 EGFR-標靶藥物是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標準治療,主要是因為FLAURA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證實,相較於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 第3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 (Tagrisso,泰格莎,奧希替尼)更可以顯著改善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後,確立了Osimertinib為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首選地位。但是過去的研究提示,合併化療可以增強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療效,而一項第二期OPAL臨床試驗的單臂研究也證實化療或可以增強第3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的療效。然而第3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合併化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未在隨機對照性的大規模試驗中進行研究驗證。為此,研究者設計了三期臨床試驗FLAURA2的研究評估Osimertinib合併化療對比於Osimertinib單藥用於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並在2023年9月11日世界肺癌大會(WCLC)會議上公佈了最新分析結果。FLAURA2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在2023年WCLC大會上,由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Pasi A.Jänne教授公佈了FLAURA2的研究最新結果。     FLAURA2是一項隨機對照、開放標籤、全球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試驗,收錄587位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按照1:1比例、隨機入組接受Osimertinib合併化療(含鉑雙藥化療)或Osimertinib單藥治療。主要終點為研究者評估的中位疾病控制時間(PFS),次要終點包括整體存活時間(OS)、治療有效率(ORR)、腫瘤緩解持續時間(DoR) 等。   FLAURA2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研究者評估的Osimertinib合併化療組中位PFS比起單藥治療組,可以顯著延長8.8個月(從16.7月增加至 25.5月; 風險比為0.62),兩組間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達到了FLAURA2的主要研究終點。獨立評審委員會評估的PFS觀察到相似程度的改善(延

癌症治療新知戰情室 第25集首播公告: FLAURA2研究證實 Osimertinib合併化療有望成為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新選擇 閱讀全文 »

2023092601

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ADAURA是一項全球性的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納入了接受完整手術切除的IB期、II期、IIIA期之常見EGFR基因突變(19del/L858R)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82例,患者接受或不接受輔助化療。患者入組後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泰格莎Tagrisso® (osimertinib)(80mg/天)治療,為期3年;另一組給予安慰劑治療,直到疾病復發或治療滿3年(或其他停藥標準)。 主要研究終點為研究者評估II-IIIA期患者的DFS(無疾病生存期)。而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是指病人診斷癌症接受完整治癒性療法後開始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後,其復發或死亡的病人比率。(換個概念就是活著且無復發轉移的病人還剩多少)   次要研究終點為總人群的DFS,2年、3年、4年和5年的DFS,OS(總體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品質。研究結果如下:  

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閱讀全文 »

2023110901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6集: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6集YouTube首播公告: 題目: 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FjyO36Uqszg 2023年11月09日晚上12:00 開始 ADAURA是一項全球性的隨機雙盲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納入了接受完整手術切除的IB期、II期、IIIA期之常見EGFR基因突變(19del/L858R)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82例,患者接受或不接受輔助化療。患者入組後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泰格莎Tagrisso® (osimertinib)(80mg/天)治療,為期3年;另一組給予安慰劑治療,直到疾病復發或治療滿3年(或其他停藥標準)。 主要研究終點為研究者評估II-IIIA期患者的DFS(無疾病生存期)。而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是指病人診斷癌症接受完整治癒性療法後開始觀察,經過一段時間後,其復發或死亡的病人比率。(換個概念就是活著且無復發轉移的病人還剩多少)   次要研究終點為總人群的DFS,2年、3年、4年和5年的DFS,OS(總體生存期),安全性和生活品質。研究結果如下:   相較於術後安慰劑治療,也就是只有追蹤觀察的醫療模式,反而是使用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治療, 可以降低了79%的肺癌疾病復發或死亡的風險。而osimertinib與安慰劑的醫療模式下,2年無病生存期率分別爲89%與53%。重要的是,不管病人是否有接受術後的輔助化療,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治療都能增加無病生存時間的好處。   安全性方面與以往EGFR標靶治療的副作用相吻合,Osimertinib的不良反應可說是相當可以令人接受。Osimertinib的中位暴露時間爲22個月。且如果以治療後是否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分析來看,結果顯示,osimertinib與安慰劑的醫療模式下,兩組之間病沒有臨床意義的差異,也就是Osimertinib的治療應該很適合這一類患者的心理層次上的要求。   這個研究的結論就是當1B 、2與3A 期具備有EGFR 基因突變,且接受肺癌手術後腫瘤完全切除之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管病人有無接受術後的輔助化療,術後輔助性EGFR標靶治療Osimertinib爲患者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安全性高且足以改變目前臨床實務的革命性治療方法。   當研究數

華佗精準醫療論壇 第006集:精準使用標靶藥物osimertinib 預防肺癌術後的復發與轉移 閱讀全文 »

202309200701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隨著對腫瘤分子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分子遺傳學特徵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預後評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精準醫療理念逐漸在癌症領域發光發熱。 BRAF基因突變已經被確定為各種實體癌症生長的驅動因素,其中BRAF通過小G蛋白和N末端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啟動,這導致MEK和下游ERK的磷酸化,最終導致癌細胞的過度增殖。 BRAF V600E基因突變是一種廣泛存在的基因突變,惡性黑色素瘤中約為40%-60%、甲狀腺乳頭狀癌為30%-80%、晚期大腸直腸癌為5%-15%、肺癌中為2%-4%、惡性腦膠質瘤中佔比3%,並且BRAF V600E基因突變在漿液性卵巢癌、膽管癌、胰臟癌中均有一定表達。在血液腫瘤中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多發性骨髓瘤也存在BRAF突變。

精準BRAF標靶藥物Dabrafenib(泰伏樂)合併trametinib(麥欣霓) 抗癌適應症持續擴展中 閱讀全文 »

202309200101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在具有抗癌免疫系統的患者中,補充維他命D能使消化道癌(包括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5倍以上,但這一作用在有抗癌基因p53突變患者才會看到。因此,在這群對的人身上,透過補充維他命D改善本身的維他命D狀態,可能是提高癌症尤其是消化道癌包括結直腸癌存活率的有效策略。     Urashima 等人於2019 年發表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性的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探討了每天補充維他命D3 2000 IU 長達 8 年的時間,是否可以改善消化道癌症患者無復發存活率;但根據這項臨床試驗的結果,作者得出以下的結論,補充補充維他命D3並不會提高消化道癌症患者的 5 年無復發生存率。   而在2023年的 JAMA Network Open 期刊上,Kanno 等學者報告了該項臨床試驗的事後亞組分析。 他們評估具備有抗癌基因p53突變的亞組患者,該亞組定義為病患血清中抗p53 抗體呈陽性,並且透過免疫組織化學在超過99% 的癌細胞上有p53 的核積聚,這被認為是p53 錯義突變的生物標誌物。 與安慰劑組相比,具有可檢測到的血清抗 p53 抗體患者如果每天接受維他命D3 2000 IU 治療的患者,其癌症復發或死亡率可以顯著改善2.5 倍以上,並且可以因此降低 27% 的癌症復發或死亡率絕對風險。對於那些沒有 抗癌基因p53突變的的患者,每天服用維他命D3 2000 IU 對 5 年的無復發存活率上則沒有任何顯著的幫忙。     第一項研究,發表於1916 年,首度發現陽光照射(維他命D狀態改善的替代指標)與癌症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關聯性。之後大量的其他研究也發現,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日照時間較短),反而與癌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在20 世紀90 年代,在美國也觀察到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與平均每日太陽照射量呈現顯著的負相關。 隨後,一項為期 8 年的前瞻性的病例對照研究也觀察到,血清 25-羥基維他命D 或 25(OH)D 的水平高於 20 ng/mL 的人,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會降低 3 倍。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和其他臨床研究也觀察到,維他命D 缺乏與大腸直腸癌發生風險增加有相關。關於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最佳維他命D 狀態的定量薈萃研究分析顯示,當血清25(OH)D 濃度為34 ng/mL 時,大腸直腸癌發的風險降低50%。維他命D受體(簡稱VDR) 的基因多態性也與大

補充維他命D在對的人 有望提高大腸直腸癌存活率1.5倍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