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

癌症治疗要”扶正才能祛邪”

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對於乳癌的幫忙

2005年的EBCTCG200的綜合性的分析中發現,不論荷爾蒙接受器屬於陽性還是陰性的乳癌患者,多種藥物的化學治療處方可以減少復發的風險以及死亡的比率。而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無論在降低復發或者死亡率來說,都比傳統的CMF化學治療更有效。 手術之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已經成為治療早期乳癌的標準療法,而且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會比上過去不含有Anthracycline的化學治療效果更好,而且這種好處可以出現在各個類型的乳癌患者,包括停經前或是停經後的患者,荷爾蒙接受器屬於陽性還是陰性的乳癌患者,淋巴結呈現陽性還是陰性的狀態。 自從九0年代開始,Epirubicin已經成為第二代的Anthracycline化學治療的治療藥物,甚至發現在針對淋巴結呈現陽性的乳癌患者,FEC六個療程的治療會比上傳統的CMF化學治療,不論在整體存活或無復發存活的表現上,都來得要好。 紫杉醇的加入更進一步提升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對於乳癌的治療上的幫忙。近年來有許多的研究數據顯示,Her-2呈現陽性狀態的乳癌患者,使用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會有比較大的幫忙。最近的乳癌的標準治療方式,專家們建議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做為與trastuzumab合併的首選輔助療法。而且淋巴結呈現陽性或是中等程度至高等程度復發風險的乳癌患者(腫瘤超過一公分或者腫瘤介於零點六到一公分但是分化呈現不良者),都是輔助化學治療適用的對象,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搭配紫杉醇的加入,更是標準的治療方法。 #Anthracycline #乳癌的化學治療 #蒽環類 #紫杉類 #小紅莓 相關Anthracycline化療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Anthracycline化療藥物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e-school-3/

Anthracycline為基礎的化學治療對於乳癌的幫忙 閱讀全文 »

转移性胆道癌症的新治疗选择-HER2靶向药物Enhertu

膽道癌手術切除後輔助使用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 有助提高存活率

根據2022年發表在《臨床腫瘤學期刊》上的 BILCAP 臨床試驗的長期研究分析,在手術切除後輔助使用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可以協助膽道癌患者提高總生存期。 根據第3 期 臨床試驗BILCAP ,該試驗在英國的 44 個中心進行,臨床試驗目的是去比較膽道癌手術切除後,使用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或是只有觀察的差異性。 在 2006 年 3 月 15 日至 2014 年 12 月 4 日期間進行BILCAP 臨床試驗 ,該研究招募了 447 名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的膽道癌患者;術後按 1:1 隨機分配,223 例患者接受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1250 mg/m,每天 2 次,第 1-14 天,每 21 天為一個療程,共 8 個療程),其餘 224 例患者僅接受觀察。 根據長期分析(數據截止日期,2021 年 1 月 21 日),中位追蹤時間為 106 個月時,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有 65% 的患者和觀察組 有71% 的患者已經死亡。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 49.6 個月,觀察組的總生存期為 36.1 個月(調整後的風險比,0.84;95% CI,0.67-1.06)。在調整切除狀態、體能狀態和疾病部位後,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的中位無復發生存期為 24.3 個月,觀察組為 17.4 個月(調整後的風險比, 0.77;95% CI,0.61-0.97)。 在方案指定的敏感性分析中,在調整了幾個預後因素(包括淋巴結狀態、疾病等級、性別和最小化因素)的影響後,接受口服化療藥物可以降低26%的死亡風險。研究人員觀察到,不完全手術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顯低於完全手術切除者。 而對於淋巴結有擴散者,與淋巴結陰性相比,存活率較低。而低分化腫瘤與高分化相比,存活率較高。研究數據還顯示,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於男。 在觀察組中,與接受完全手術切除的患者相比,不完全手術切除患者僅發生局部復發的可能性更大。然而,在術後接受口服化療藥物組中,無論有無完全手術切除,其對局部癌症復發率沒有影響。該試驗結果證實了術後接受口服化療藥物可以作為膽道癌手術切除後輔助治療,而且確實對患者是有益處。 術後接受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治療的膽道癌患者,比只接受監測的患者,會更晚發生復發,存活率更高。且“無論次族群分類如何,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

膽道癌手術切除後輔助使用口服化療藥物Capecitabine 有助提高存活率 閱讀全文 »

—Pngtree—covid19 test kit guide coronavirus 7767996

新冠確診,吃抗病毒藥物前,小心這些癌症用藥會有交互作用!

2022.06.08 文 / 台中醫院腫瘤內科醫師陳駿逸 採訪整理:李佳欣、洪郁雯 新冠確診,吃抗病毒藥物前,小心這些癌症用藥會有交互作用!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https://cancer.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2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數持續上萬例,正在治療的癌友是重症的高危險群,醫師建議染疫後,即便輕症仍應服用抗新冠抗病毒藥物。但這些藥可能會跟癌症用藥產生交互作用,癌友應特別注意。腫瘤科醫師陳駿逸為病友彙整七大提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重點 1:癌友若是輕症,也需要吃抗病毒藥物? 重點 2:抗病毒藥物有何不同?該怎麼選? 提醒 3 :新冠抗病毒藥物 Paxlovid 臨床表現較佳,但四類癌友不適合 重點 4:哪些常見抗癌藥物可能有交互作用? 重點 5:兩種西藥都不適用該怎麼辦? 重點 6:忘記吃藥時,該怎麼做? 重點 7:確診染疫後,怎麼樣避免變重症? 新冠肺炎 Omicron 疫情持續擴大,多數確診者屬輕症,只要吃退燒藥、多休息,幾乎幾天後就能逐漸痊癒。但正在治療階段的癌友們則大不同,若確診,是容易演變成中重症的高危險群。因此,癌症被列為口服抗病毒藥的 13 項適應症之一。(註:其他包括慢性腎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能、先天性免疫不全等) 提醒 1:正處治療階段的癌友,染疫即便輕症,也應服用抗病毒藥物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腫瘤內科醫師陳駿逸解釋,癌症是 Covid-19 的重症危險因子之一,癌友染疫後很有可能會變成中重症患者。因此,癌友在輕症時就服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減少未來變成中重症的風險。 尤其,若癌友曾做過骨髓移植,或年齡超過 65 歲、BMI 超過 30 以上、有其他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等狀況,輕症轉重症風險會更高,更需注意。 提醒 2:兩種抗病毒口服藥都能有效減少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目前有兩種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個是輝瑞藥廠的「倍拉維」(Paxlovid),另一種為默沙東藥廠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 其中,輝瑞的倍拉維(Paxlovid)在臨床試驗中對癌症病人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研究顯示,在症狀開始的 3 天內服用 Paxlovid,可降低 89 % 因新冠肺炎而住院與死亡的風險;如果在症狀開始 5 天內開始吃 Paxlovid,也能降低 88 % 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至於莫納皮拉韋(M

新冠確診,吃抗病毒藥物前,小心這些癌症用藥會有交互作用! 閱讀全文 »

JOBs

新藥lurbinectedin在已接受二或三線治療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之初步療效

藥物lurbinectedin是一種選擇性致癌轉錄的抑制劑,可以透過抑制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中的活化轉錄,進而影響腫瘤微環境,lurbinectedin已經在美國、加拿大獲准可以使用於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後出現疾病惡化的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 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是一種罕見腫瘤,過去幾年其發病率一直在增加。目前,手術是治癒神經內分泌腫瘤唯一的方法,但並不是所有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均有機會接受手術,因為50-6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確診時已存在轉移。 一項第二期的臨床試驗在比利時、法國等17家研究中心進行,收錄了32位已經接受二或三線治療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給予lurbinectedin(3.2 mg/m2)靜注1h,每3週一次的治療,評估該藥物的效果。 本項研究收錄32例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6成患者為胃腸胰腺腫瘤,31例患者可以分析寮要,其中2例確認腫瘤有部分緩解。治療反應率為6.5%。這2例確認腫瘤有部分緩解的患者Ki-67>10%,在接受卡鉑/etoposide化療後接受lurbinectedin作為二線治療。而lurbinectedin作為二線或三線治療的中位治療控制時間為1.4個月,中位存活時間為7.4個月。在已經接受二或三線治療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中,lurbinectedin副作用為可預測和可管理,主要為可逆性骨髓抑制的副作用。 該項研究顯示lurbinectedin單一藥藥治療對於在已經接受二或三線治療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臨床獲益。 #神經內分泌腫瘤 #NET #lurbinectedin #賈伯斯 相關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請至: https://www.cancerinfotw.org/ 更多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 請至: https://mycancerfree.com/cancer-5/

新藥lurbinectedin在已接受二或三線治療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之初步療效 閱讀全文 »

—Pngtree—doctor medical field hospital care 6687617

節拍式化療在晚期乳癌中的應用 最近令人驚豔

目前轉移性乳癌治療的目標主要是透過控制疾病來緩解症狀,並且因人制宜的改變有效治療模式,以求生活品質與壽命延長的雙贏。  傳統化療的思維乃是採用最大耐受藥物劑量(MTD),毒性不大,作用也不持久,容易產生抗藥性,限制了臨床上的應用。 以抗血管新生與免疫調節改良式的節拍式化療是近十幾年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模式,透過相對低的藥物劑量、高頻率且持續應用細胞毒殺性藥物,使藥物能夠長時間維持在相對較低、有效的血中藥要濃度,以達到延長疾病控制時間,同時也大大降低治療副作用。日前在2018年Lancet Oncology的一篇研究,HER2雙靶向搭配節拍式口服化療-持续口服小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在老年、或體弱的族群展露頭角,擁有不錯的疾病控制率及副作用反應,如果於失效後接續ado-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治療,就可以大大免除需要靜脈注射化療的可能性。 節拍式化療的作用機制 相較于傳統化療,節拍式化療有其獨特的作用機理。節拍式化療的作用機轉分成3個層面: 第一,節拍式化療主要藉由縮短治療間歇,降低癌細胞在治療間歇期的修復,達到有效直接抑制癌細胞的作用。 第二,節拍式化療可以透過直接和間接作用抑制腫瘤血管生成。一方面,低劑量持續應用細胞毒殺性化療藥物可以直接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系統中,屬於增殖狀態的內皮細胞的生長或使之凋亡,持續阻止”循環內皮前驅細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s,CEPs)的分化。另一方面,節拍式化療可以促進抗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反應蛋白-1(thrombospondin 1,TSP-1 )的表達。TSP-1是細胞外基質的成分之一,為內生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與表達在內皮細胞上的分化抗原受體結合,抑制內皮細胞的增殖,促進其凋亡。此外,TSP-1還能持續阻止”循環內皮前驅細胞”的分化。 第三,節拍式化療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研究發現,節拍式化療能夠使癌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狀態由免疫抑制的狀態轉換成免疫活化狀態。調節性T 細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達細胞毒性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能夠抑制細胞特異性免疫應答。 Treg也能抑制由 CD8+淋巴細胞、 CD4+ T輔助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應答。Treg的增加與腫瘤進展及對抗

節拍式化療在晚期乳癌中的應用 最近令人驚豔 閱讀全文 »

—Pngtree—realistic vector of fresh orange 3718210

高劑量維他命C 可以治療癌嗎? 1位專業醫師告訴你精準出擊很重要

維他命 C(抗壞血酸)是否可以作為癌症治療方法,目前受到許多癌友的關注。 各種實驗研究表明,單獨使用藥理學劑量的維他命 C或與臨床使用的抗癌藥物聯合使用,好像可以在各種人類癌症模型中發揮抗癌作用。 高劑量維他命 C對癌細胞的細胞毒殺性,似乎與過量的活性氧產生,以及維他命 C通過糖酵解抑制能量產生,以及免疫調節有關。癌細胞有一個標徵就是有氧的糖酵解會出現強烈上調的現象,有氧糖酵解會通過葡萄糖攝取的增加來維持,這現象是通過轉運蛋白(如 GLUT-1、GLUT-3 和 GLUT-4)的上調其表達而實現的。這些蛋白質還可以運輸氧化形式的維他命 C,脫氫抗壞血酸,使維他命 C與其代謝物優先被癌細胞吸收,隨後由於抗壞血酸的形成會消耗掉癌細胞內關鍵的細胞還原物質。維他命 C也有可能影響癌細胞代謝的其他方面,因為它能夠促進許多細胞中金屬酶的3價鐵還原為2價鐵。維他命 C在癌症中會針對缺氧誘導因子 HIF-1/HIF-2 的脯氨酰羥化酶以及組蛋白和 DNA 去甲基化酶發生抑制作用。 維他命 C必須藉由食物補充。缺乏維他命 C 會導致多種疾病,包括中性白血球功能部分的喪失、發育過程中的氧化刺激反應增加 、神經保護功能失效和神經傳遞障礙,最終會導致死亡。 健康受試者血漿中維他命 C的濃度大約為 50-100 M。 人體血液細胞含有維他命 C,它會通過不同轉運蛋白的活性傳遞還原或氧化形式的維他命 C。 維他命 C的膳食補充後的血漿維他命 C水平顯著低於靜脈注射的濃度,但血液中過量的維他命 C是短暫的,因為它會在尿液中的有效排泄。 體內維他命 C濃度在組織之間表現出顯著差異。 維他命 C在基因組轉錄中有作用,可以上調一系列關於有助於能量代謝、免疫反應和細胞骨架形成的基因的表達。 而維他命 C用於癌症治療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高劑量維他命C 可以治療癌嗎? 1位專業醫師告訴你精準出擊很重要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