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

2025091612 1

非小細胞肺癌EGFR標靶藥物lazertinib+amivantamab之眼睛相關副作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Lazertinib(Lazcluze/力安莎)膜衣錠含有lazertinib成分,這是一種口服用的激酶抑制劑。Lazertinib係以mesylate hydrate的形式存在,其分子量為668.77,分子式為C30H34N8O3·CH4O3S∙H2O。其化學名為N-[5-[[4-[4-[(Dimethylamino)methyl]-3-phenyl-1H-pyrazol-1-yl]pyrimidin-2-yl]amino]-4-methoxy-2-(morpholin-4-yl)phenyl]acrylamide methanesulfonate hydrate (1:1:1)。Lazertinib mesylate hydrate可溶或幾不溶於水性介質,微溶至易溶於有機溶劑,pH值範圍極廣。   Amivantamab(商品名肺倍恩/Rybrevant)是一種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雙特異性單株抗體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帶有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患者。 它通過同時結合EGFR和MET受體來阻斷腫瘤生長,並增強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此藥物經靜脈輸注給藥。   LAZCLUZE合併amivantamab可能會引發眼睛毒性,包括角膜炎。 在MARIPOSA試驗中有16%使用LAZCLUZE合併amivantamab治療的病人發生眼睛毒性,其中有0.7%的病人發生第3或4級眼睛毒性。對出現新發生或更加惡化之眼睛症狀的病人,應立即轉介給眼科醫師。應視嚴重程度暫時停用、降低劑量或永久停用amivantamab,並繼續使用LAZCLUZE。    

非小細胞肺癌EGFR標靶藥物lazertinib+amivantamab之眼睛相關副作用 閱讀全文 »

202509161001

非小細胞肺癌EGFR標靶藥物lazertinib+amivantamab之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副作用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Lazertinib(Lazcluze/力安莎)膜衣錠含有lazertinib成分,這是一種口服用的激酶抑制劑。Lazertinib係以mesylate hydrate的形式存在,其分子量為668.77,分子式為C30H34N8O3·CH4O3S∙H2O。其化學名為N-[5-[[4-[4-[(Dimethylamino)methyl]-3-phenyl-1H-pyrazol-1-yl]pyrimidin-2-yl]amino]-4-methoxy-2-(morpholin-4-yl)phenyl]acrylamide methanesulfonate hydrate (1:1:1)。Lazertinib mesylate hydrate可溶或幾不溶於水性介質,微溶至易溶於有機溶劑,pH值範圍極廣。   Amivantamab(商品名肺倍恩/Rybrevant)是一種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雙特異性單株抗體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帶有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患者。 它通過同時結合EGFR和MET受體來阻斷腫瘤生長,並增強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此藥物經靜脈輸注給藥。   LAZCLUZE合併amivantamab可能會引發嚴重和致命的靜脈血栓栓塞事件(VTE),包括深部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這些事件大部份都是發生於最初4個月治療期間。   在MARIPOSA試驗中,有36%接受LAZCLUZE合併amivantamab治療的病人發生VTE,其中有10%的病人為第3級,有0.5%的病人為第4級。有1.2%的病人(n=5)在接受抗凝血治療的情況下發生試驗中VTEs。有2個VTE死亡病例(0.5%),有7%的病人因發生VTE而中斷投予LAZCLUZE,有0.5%的病人因發生VTE而降低LAZCLUZE的劑量,並有1.9%的病人因發生VTE而永久停用LAZCLUZE。開始發生VTEs的中位時間為84天(範圍:6至777天)。   應於最初4個月治療期間施行預防性抗凝血治療[參見用法及用量(3.1.3)]。不建議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應監視病人是否出現VTE的徵兆和症狀,並採取適當的處置措施。

非小細胞肺癌EGFR標靶藥物lazertinib+amivantamab之靜脈血栓栓塞症(VTE)副作用 閱讀全文 »

2025091608 1

非小細胞肺癌EGFR標靶藥物 lazertinib(Lazcluze/力安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Lazertinib(Lazcluze/力安莎)膜衣錠含有lazertinib成分,這是一種口服用的激酶抑制劑。Lazertinib係以mesylate hydrate的形式存在,其分子量為668.77,分子式為C30H34N8O3·CH4O3S∙H2O。其化學名為N-[5-[[4-[4-[(Dimethylamino)methyl]-3-phenyl-1H-pyrazol-1-yl]pyrimidin-2-yl]amino]-4-methoxy-2-(morpholin-4-yl)phenyl]acrylamide methanesulfonate hydrate (1:1:1)。Lazertinib mesylate hydrate可溶或幾不溶於水性介質,微溶至易溶於有機溶劑,pH值範圍極廣。   適應症如下: 與Amivantamab(商品名肺倍恩/Rybrevant)併用,適用於罹患具備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exon 19缺失或exon 21 L858R取代突變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之成人病人,作為第一線的治療。   應根據是否在腫瘤或血漿樣本中出現EGFR exon 19缺失或exon 21 L858R取代突變來選擇適合使用LAZCLUZE合併amivantamab進行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的病人。如果在血漿樣本中未檢出這些突變,應檢測腫瘤組織。   藥物的建議用法與用量 LAZCLUZE的建議劑量為每日一次隨食物或不隨食物口服240毫克,並與amivantamab併用。LAZCLUZE錠劑應整顆吞服。切勿壓碎、剝開或咀嚼。應持續治療至疾病惡化或出現無法耐受的毒性反應為止。   如果是在同一天給藥,應於投予amivantamab之前的任何時間投予LAZCLUZE。   遺漏劑量時候 該怎麼辦? 如果病人漏服一劑LAZCLUZE,但未超過12小時,應指示病人服用漏服的劑量。如果從應該服藥的時間算起已經超過12小時,應指示病人按照原定的時間服用下一劑藥物。如果在服用LAZCLUZE後的任何時間發生嘔吐,應指示病人於下一個原定的時間服用下一劑藥物。   併用藥物時候注意事項 開始使用LAZCLUZE合併amivantamab治療時,應於最初4個月治療期間施行預防性抗凝血藥物的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EGFR標靶藥物 lazertinib(Lazcluze/力安莎) 閱讀全文 »

2025091504 1

EGFR基因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 雙特異性單株抗體Amivantamab(Rybrevant/肺倍恩)有角色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Amivantamab(Rybrevant/肺倍恩注射劑/埃萬妥單抗)是一種EGFR-MET雙特異性單株抗體,具有多種呈現抗腫瘤活性的作用機轉。   由台大癌醫醫院長楊志新教授領導了第三期臨床試驗 MARIPOSA 的研究中最新總體生存期的數據結果,該項數據於2025年9月7日在一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顯示雙標靶藥物合併療法-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Lazcluze/拉澤替尼,屬於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治療方案,確實比目前台灣健保已經給付的第一線治療藥物-第三代 EGFR標靶藥物 osimertinib,中位追蹤時間了37.8 個月,可以更為顯著延長具備有常見之EGFR基因突變(ex19del 或 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整體存活時間!   台灣健保自2024年10月01日開始給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 (如:Tagrisso/泰格莎)於具備有EGFR基因常見的突變 (EGFR Exon 19 Del 或 Exon 21 L858R 基因突變)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即為 IIIB、IIIC 期或第Ⅳ期)肺腺癌病患之第一線治療。參考資料: https://mycancerfree.com/tw-3/osimertinib-tagrisso-t-2024-0918/     針對具備有EGFR基因常見的突變 (EGFR Exon 19 Del 或 Exon 21 L858R 基因突變)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即為 IIIB、IIIC 期或第Ⅳ期)肺腺癌病患,第一線治療使用雙標靶藥物合併療法-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的治療,相較於osimertinib的治療,其整體死亡風險會因此再降低 25%(風險比為0.75)。目前預測顯示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的治療可能可以將中位整體存活時間延長至少12個月以上!第一線治療使用Amivantamab合併 lazertinib的治療組的中位整體存活時間得到了臨床意義和統計學意義的雙重改善,改善患者的中位整體存活時間預計至少有12個月以上,並且生存曲線呈現“長尾效應”,

EGFR基因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 雙特異性單株抗體Amivantamab(Rybrevant/肺倍恩)有角色嗎? 閱讀全文 »

2025091502 1

EGFR基因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 正式進入Tagrisso+化療的新時代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台灣健保自2024年10月01日開始給付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 (如:Tagrisso/泰格莎)於具備有EGFR基因常見的突變 (EGFR Exon 19 Del 或 Exon 21 L858R 基因突變)之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即為 IIIB、IIIC 期或第Ⅳ期)肺腺癌病患之第一線治療。參考資料: https://mycancerfree.com/tw-3/osimertinib-tagrisso-t-2024-0918/   然而這些年來,Tagrisso+化療一直被拿來跟第一線治療只單獨使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做比較,似乎有許多研究數據支持在特定族群,例如:合併腦轉移的患者,Tagrisso+化療的療效,要來得比起單獨使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要來得好。   這樣論述主要來自臨床試驗FLAURA2的數據,該研究是首個探索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合併化療,對比只單獨使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於第一線治療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FLAURA2是全球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臨床試驗FLAURA2收錄了初次治療之EGFR突變晚期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入組之患者按照1:1比例隨機分配成標靶化療組:接受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合併化療(先給4個療程的誘導治療:每日口服Osimertinib 80mg合併每3週靜脈注射pemetrexed+順鉑或卡鉑;標靶化療組之後給予維持治療:每日口服Osimertinib 80mg合併每3週靜脈注射pemetrexed,或標靶組:使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Osimertinib單一藥物治療(每日口服80mg)。兩組接治療直至疾病惡化或達到停藥標準。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研究者評估的疾病控制時間(PFS),整體存活時間是關鍵之研究的次要終點之一。   關於整體存活時間數據的最新之分析結果如下: 全球有557例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標靶化療組(共279位)或Osimertinib單一藥物治療(共278位)。整體存活時間數據的最新之分析結果時,資料截至2025年6月12日,整體存活時間數據成熟度為57%。相比較於Osimertinib單一藥物治療,Osim

EGFR基因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治療 正式進入Tagrisso+化療的新時代 閱讀全文 »

2025090115 1

MSI-H或dMMR轉移性大腸癌 不是說免疫治療超有效 為何後來卻是沒效果呢?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著名臨床試驗KEYNOTE-177和CheckMate 8HW的研究結果,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無論是抗單一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還是PD-與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治療方案,均已成為微衛星高度不穩定狀態(簡稱MSI-H)或錯配修復蛋白缺陷(簡稱dMMR)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線標準治療。與化療相比,免疫治療在總體療效上呈現顯著優越的成績,但臨床中總是有10%~30%的患者免疫治療會沒效果,在治療早期即出現疾病進展,即所謂原發抗藥性。如何找出並應對這一群體,正成為研究實務的困難點。   原發與繼發性抗藥的區分: 在免疫治療的語境中,原發性抗藥指患者在治療早期(通常為前幾個月)的腫瘤未能獲得客觀緩解或疾病穩定;而繼發性抗藥則表現為經過一段時間疾病控制後(通常為超過6個月),腫瘤再次出現廣泛性的惡化。目前,這兩類性抗藥發生的潛在機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區分原發與繼發性抗藥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排除判斷錯誤與腫瘤假性進展   當患者早期就出現疾病病情惡化時,首要任務是排除MSI-H/dMMR判斷的錯誤以及腫瘤假性進展。在CheckMate 8HW研究中,大約有11.5%最初被認定為MSI-H或dMMR的腸癌患者,經中心實驗室覆審最後被確認其實是微衛星穩定狀態(MSS)及MMR功能正常。因此,當懷疑原發性抗藥時,有必要再行確認MSI-H或dMMR,有必要使用兩種檢測互補的方法,即免疫組織化學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或次世代基因定序,以避免誤診MSI-H/dMMR。如果結果不一致,可以轉診至專家判斷。   此外,大約10%的患者在治療早期出現腫瘤假性進展,特別是接受抗PD-1/PD-L1單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時。如果影像學檢查發現腫瘤有所惡化,但臨床病情卻是改善、並且抽血之腫瘤標記(尤其是癌胚抗原/CEA)數值穩定甚至下降,應該慎重考慮腫瘤假性進展的可能。

MSI-H或dMMR轉移性大腸癌 不是說免疫治療超有效 為何後來卻是沒效果呢? 閱讀全文 »

2025090112 1

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轉移 免疫治療真的是不給力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微衛星高度不穩定狀態(簡稱MSI-H)或錯配修復蛋白缺陷(簡稱dMMR)的大腸直腸癌治療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轉移,免疫治療被證實真的是不給力,出現肝轉移會顯著削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療效,這讓臨床醫師面臨了難題。   醫學上的免疫療法利用人體免疫系統,透過針對腫瘤新抗原,這是一種癌細胞上所表達的獨特標記,可以使細胞毒殺性 T 淋巴細胞,能夠藉由識別與區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的差異,精準地攻擊癌細胞。   當腫瘤新抗原有高水平的表達,則會呈現出腫瘤突變負荷(簡稱TMB)的增加,從而促使腫瘤微環境形成更具免疫原性的狀態。在微衛星高度不穩定狀態(簡稱MSI-H)或錯配修復蛋白缺陷(簡稱dMMR)的大腸直腸癌中,由於腫瘤突變負荷會較微衛星高度穩定狀態(簡稱MSS)或錯配修復蛋白充足(簡稱pMMR)為更高,導致其免疫治的療反應會好了許多。然而,許多臨床研究的數據顯示,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轉移患者,即使MSI-H或dMMR的大腸直腸癌, 免疫治療也還真的是反應不理想。   有一項法國的回顧性研究發現MSI-H或 dMMR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接受免疫做為第一線的治療,有無肝臟的轉移,會導致其療效有顯著的差異。具備有肝轉移者治療後的腫瘤完全消失率僅30%,而無肝轉移者治療後的腫瘤完全消失率則高達70%,而中位疾病控制時間則分別為2個月和超過60個月,療效確實有顯著的差異。   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其他研究結果中。REGONIVO 研究是一項Ⅰb 期的臨床試驗,評估了Regorafenib(如:Stivarga/癌瑞格)合併nivolumab(保疾伏/OPDIVO,一種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治療微衛星高度穩定狀態(簡稱MSS)或錯配修復蛋白充足(簡稱pMMR)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之效果。結果發現,有肝轉移患者的治療客觀緩解率只有8.3%,明顯低於沒有肝臟轉移的患者的63.6%。   同樣,一項評估durvaluamb(一種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合併tremelimumab(一種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治療MSI-H或 dMMR以及微衛星高度穩定狀態(簡稱MSS)或錯配修復蛋白充足(簡稱pMMR)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療效的隨機性的第二期臨床試驗,其二次分析結果也發現有肝轉移患

大腸直腸癌出現肝轉移 免疫治療真的是不給力嗎? 閱讀全文 »

2025090110 1

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首選的治療藥物應該為何?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簡稱ALK)基因融合性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一種重要分子亞型,占非小細胞肺癌的5-7%。   Lorlatinib (Lorviqua/瘤利剋膜衣錠)作為唯一的第三代ALK標靶藥物,具有獨特的大環結構,使得它具備更強的抗腫瘤活性、更好的血腦屏障穿透性和更廣泛的抗ALK基因突變圖譜,顯示出第1、2代ALK標靶藥物未有的全身療效和顱內療效。   Lorlatinib (Lorviqua/瘤利剋膜衣錠/洛拉替尼) 在台灣健保的給付規定自2023年11月1日起生效,適用於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一線或二線治療。 申請給付需經事前審查核准,並且有嚴格的條件,包括需要病理報告和ALK突變檢測報告,以及持續的臨床資料追蹤,證明治療有效性。 適用對象 第一線治療:: 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用於第一線治療。

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首選的治療藥物應該為何? 閱讀全文 »

2025090108 1

從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談MASH(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型肝癌治療新思維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台灣目前上市的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適應症如下: 適用於患有異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之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異常的成人病人,作為飲食的輔助治療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與statin類藥品併用、或併用於statin合併其他降血脂療法,治療已接受最大耐受劑量statin仍無法達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的病人,或, 單獨或與其他降血脂療法併用,治療無法耐受statin或禁用statin的病人。   Bempedoic acid 為一種前驅藥,在肝臟中經由特異性的酵素 ACSVL1(very-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1)活化後,轉變為具藥理活性的代謝物,進一步抑制 ATP Citrate Lyase(一種ATP檸檬酸裂解酶,簡稱ACLY)​。ACL 位於膽固醇合成路徑中、作用於 HMG-CoA reductase 的上游,因此bempedoic acid可降低肝臟內膽固醇合成、提升 LDL 受體表現,進而有效降低 LDL-C 濃度​。   因bempedoic acid的活化僅限於肝臟,且周邊肌肉組織缺乏 ACSVL1, bempedoic acid不會造成肌肉副作用。因此對於無法耐受 statin 的患者而言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MASH(指的是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是代謝性脂肪肝病(MASLD,過去俗稱脂肪肝)的進展,過去,醫界把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也就是「喝酒引起的」 和「不是喝酒引起的」兩種,但後來發現此一分類不夠精準,除了喝酒引起的脂肪肝,更是跟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疾病有極大關聯,因此醫界目前將這類脂肪肝更名為「代謝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許多人以為脂肪肝只是「肝包油」或「粉肝」,卻忽略其與代謝疾病的緊密關聯。事實上,脂肪肝就是肝臟裡「藏了太多油」,特別是肝細胞內含有三酸甘油酯這種油脂超過了5%時,即會出現為MASLD。若不加以控制,約10~30%的機率可能進展為代謝性脂肪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 associated steatohepa

從新型降血脂藥物Nilemdo(bempedoic acid/寧脂德) 談MASH(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型肝癌治療新思維 閱讀全文 »

2025090104 1

荷爾蒙受體陽性年輕乳癌患者 該用CDK4/6標靶藥物嗎?

血液腫瘤科/細胞治療中心 陳駿逸醫師   年輕乳癌患者的腫瘤生物侵襲性很強。臨床研究證實,35歲以下女性乳癌患者的組織學高惡性度比例、BRCA遺傳基因突變比例、Ki-67≥30%的高增殖表達率以及腫瘤淋巴血管浸潤的比例,都明顯高於年長乳癌的患者。   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乳癌分子亞型,高達60%的停經前乳癌患者屬於這一類型。   由於年輕乳癌患者發病時年齡很輕,有更多還需要工作的機會和生育者角色的需求,且其承擔的社會和家庭角色功能更多更複雜,因此年輕乳癌患者對“治癒”的渴望更高。但年輕乳癌患者接受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明顯較差,但該類患者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亦有更高的期待。   荷爾蒙治療作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乳癌的重要治療方法,其有效性常受到先天性的荷爾蒙治療抗藥性以及治療過程中獲得的後天性的荷爾蒙治療抗藥性的限制。後來CDK4/6標靶藥物的問世,為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陰性乳癌的治療帶來了重大的進步。CDK4/6標靶藥物透過抑制CDK4和CDK6激酶的活性,進而抑制乳癌細胞的增殖,同時還能抑制上游的荷爾蒙受體信號通路的表達,合併傳統荷爾蒙治療有協同增效作用,有助於延緩和逆轉荷爾蒙治療抗藥性,且使用CDK4/6標靶藥物合併傳統荷爾蒙治療是個安全的治療方案。   而為了進一步探討CDK4/6抑制劑對停經前乳癌患者的療效,僅收錄了停經前乳癌與近停經之乳癌患者的MONALEESA-7臨床試驗應運而生,結果證實了Ribociclib對荷爾蒙受體陽性年輕乳癌患者的幫助。

荷爾蒙受體陽性年輕乳癌患者 該用CDK4/6標靶藥物嗎? 閱讀全文 »